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_第1页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_第2页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_第3页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_第4页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一、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时代特征(统治者对开放的态度)?史实:2、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媒介?3、对外交流的相关重要事件?4、对外交流的成果?评价:5、对外交流对中外历史的影响?A、汉唐汉代:交流途径: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交流史实:①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②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控制。③东汉佛教传来交流成果:器物交流为主。唐代:交流途径:陆上丝路的繁荣

(海上丝路也有)交流史实:①安西、北庭都护府②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东西方文化融汇)③遣唐使、东亚文化圈(新罗、日本、越南)

涉及国家:波斯、大食、天竺(伊朗、阿拉伯、印度)朝、日、越交流成果:文字、建筑、科举、政治制度、学者交往….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①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加强西域与内地联系;时代特征:开放、包容、唐代最盛B、宋元1、交流途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香料之路”)

2、海上丝路繁荣的原因:

西夏阻断陆上丝路;经济重心南移;宋朝政府重视鼓励贸易农业手工业繁荣;造船技术进步。

3、交流史实/成果:

广州、泉州、明州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

市舶司:官方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税收的机构;番坊:外国人居住区;番市:外国货物交易市场。蒙古帝国扩张,中西道路畅通,马可波罗来华。

交流成果:中国科学技术西传。(媒介:阿拉伯人、蒙古西征)

4、贸易路线:日本、高丽印度、波斯、阿拉伯、北非

5、海上丝路繁荣的影响:

增加宋元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各国文明交流时代特征:开放8世纪,一位阿拉伯商人欲从长安前往西欧,他所经过的国家(地区)依次是?A、西域、大食、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B、西域、新罗、大食、法兰克王国C、日本、大食、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D、西域、大食、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C、明清1、明清对外交流途径——朝贡贸易

明初制定海禁政策,禁止民间贸易,仅留官控朝贡贸易(外国藩属朝贡,顺便准其带货物在华贸易)。朝贡贸易特点:A、明清时代官方控制、垄断、有限制的贸易。B、“厚往薄来,怀柔远人,倍偿其货”,政治目的高于经济利益C、贸易范围仅限于中国与其周边属国(亚洲地区)2、清朝前中期对外政策:从海禁到闭关

A、海禁:清初顺治时,为孤立东南沿海反清武装,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海禁政策,居民内迁。B、开禁:康熙中期时,平定台湾郑氏,四口通商(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取消海禁,重开外贸。C、闭关:乾隆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许广州一口通商,严格控制外商的行动。

闭关锁国并非完全断绝与外国接触,而是指政府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的交流。时代特征:走向封闭材料一有人问:“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有西行的设想?”哥伦布回答“19岁那年,葡国航海家达伽玛完成首航印度壮举,他带回许多珠宝香料和布匹,一本万利,成了巨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玛,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材料二郑和在海外始终执行着朝廷“厚来薄往”的原则,耗费惊人。据记载,仅前六次下西洋就耗费了六百万两银子……剩下的一百万两银子用来修建了南京大报恩寺。

---《中外交往史论丛》依据材料,明清朝贡贸易与同时期的西方对外经贸有何区别?从贸易种类来说,西方以自由贸易为主,朝贡贸易是官方垄断贸易。从贸易动机上说,西方追求经济利益,朝贡贸易政治目的高于经济利益。从贸易范围上说,西方是全球贸易,朝贡贸易仅仅限于中国及周边属国(亚洲)清代前中期闭关锁国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基础)——重农抑商、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决定对外锁国。2、政治原因: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西方崛起之际,清统治者对西方的戒备之心3、文化原因: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清统治者不知世界大势,固守天朝上国观念,自大保守心态与无知。闭关锁国的影响:A、消极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B、阻碍中外政、经、文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孤立。3、明、清前期对外交往的成果:A、传教士来华,推动第一次西学东渐,但对华影响有限。B、传教士翻译儒家经典,儒学远播西方,推动启蒙运动。(乾隆帝圣谕)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清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对世界大势的无知与自大

康熙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

——《清史编年》第三卷468页

清统治者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戒备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致英王乔治三世敕谕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封闭性的影响与自大心态

以下对18世纪中后期(乾隆中期)清朝闭关锁国的内涵,认识正确的是?A、完全断绝对外交流B、广州一口通商的贸易形式C、官方对外商严控下的有限对外交往D、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最大原因

简述清初、康熙中期、乾隆中期清政府对外开放态度的演变趋势,并说明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A、从清初顺治到康熙中期,对外政策从海禁转为四口通商,恢复贸易。变化原因:1、(17世纪后期)康熙中期清朝打败郑氏,统一台湾,东南沿海威胁消失。

2、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B、从康熙中期(17世纪后期)到乾隆中期(18世纪中期)对外政策从四口通商转为闭关锁国,广州一口通商。变化原因:

1、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2、出于巩固专制集权的政治目的,戒备西方势力

3、受制于传统文化的保守性:统治者盲目自大和无知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珠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时势:19世纪上半叶,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加速对外扩张。经济、对外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对外政策?14世纪后期,明太祖海禁政策14世纪,西欧自给自足庄园经济开始衰败,资本主义萌芽1500年前后,明代中国依然海禁1500年前后,西方开辟新航路,早期殖民活动,走向海洋,积极扩张,世界市场初现16世纪后半叶,明朝开放对外贸易1644年,明清易代,清朝执行更严厉的海禁1640-1689英国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后期,清朝开放四口通商1760-1850年,英国工业革命后,加速西欧的对外扩张,世界市场扩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以后,乾隆闭关锁国14-18世纪末中西对外关系对比与演变二、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被动的从封闭到开放,被动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中西交往是不平等交往。表现:政治上,主权沦丧,领土完整被破坏。

经济上,西方掠夺原材料,把中国变成商品输出的市场。

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受外资压抑。3、民族危机加深与西学东渐,使国人主动向西方寻求真理。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特征:——从被动开国到主动学习西方。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打开外交局面70年代;——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建交,开展多边外交90年代后:——改革开放,加入APEC和WTO,主动开放,融入世界近现代中国全球化进程中的三件里程碑式的大事?鸦片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中国加入WTO,三次开放,从本质意义上说有什么差别?鸦片战争是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是一种野蛮的侵略,中国的被动开放伴随民族屈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是主权国家主动走向世界的重大举措,出于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入世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