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主要技术的比较_第1页
接入网主要技术的比较_第2页
接入网主要技术的比较_第3页
接入网主要技术的比较_第4页
接入网主要技术的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信接入网主要(zhǔyào)技术比较与分析指导(zhǐdǎo)教师:李红伟答辩人:赵赫精品资料目录2铜缆接入网6无线接入网技术(jìshù)对比无线接入网5电信(diànxìn)接入网发展趋势7HFC混和接入网43光纤接入网接入网概述1精品资料接入网(AN:AccessNetwork)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电信网的最低层,接入网负责将电信业务透明传送到用户,具体而言,接入即为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部分,通常包括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交叉(jiāochā)连接设备或用户/网络终端设备。接入网位置(wèizhi)精品资料所谓接入网是指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其长度一般为几百米到几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从物理上讲,接入网可分为馈线段、配线段和引入线段。如图,连接业务节点和局端设备之间的部分是馈线段,局端设备可以放在机房内,通过电接口与业务节点直连;也可以放在机房外,如某个小区(xiǎoqū)中心、马路边或写字楼内。接入网概况(gàikuàng)精品资料

有线接入网铜缆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混合(hùnhé)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无线接入网

WLAN、WiMax、3G在整个通信网中,接入网处于通信网的末端,直接与用户连接。根据传输媒质的不同,接入网技术可分为有线接入、无线接入两大类。接入网分类(fēnlèi)精品资料铜缆接入也称为xDSL接入,它充分利用埋在地下的铜线资源,实现宽带接入。xDSL中的x代表了各种数字(shùzì)用户线(DSL)技术,按上行(用户到局端)和下行(局端到用户)的速率可以分为速率对称型和速率非对称型两类。其中x可以是A(即ADSL)或H(即HDSL)或V(即VDSL)等。铜缆接入网

精品资料HDSL传输方式传输速率优点双向对称,上行和下行的速率相同采用两对铜线,每对铜线上传输速率可降为1168kbit/s,而采用三对铜线,每对铜线上的传输速率可降为768kbit/s充分利用现有电缆实现扩容,并可以解决少量用户传输384kbit/s和2048kbit/s宽带信号要求是要用两到三对双绞线,需要对现有的用户线网进行改造缺点精品资料ADSL传输方式传输速率优点高速不对称,上行和下行的传输码率不相等上行速率为64~384kbit/s,下行可支持1.5~6Mbit/s的传输速率,与此同时可进行电话通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线)网络,只需在线路两端加装ADSL设备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系统初期投资较低,设备装拆容易、灵活传输速率较慢,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上网需要缺点精品资料ADSL精品资料光纤接入网(OpticalAccessNetwork,OAN)是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一般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ɡuānɡxiāntōnɡxìn)的接入系统。根据光纤接入网是否含有有源器件(电子器件、电子电源),可分为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两大类。光纤接入网

精品资料AON有源光网络主要用于长途骨干传送网,,传输技术是骨干网中已大量采用的SDH和PDH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SDH技术以及后来衍生出来的多业务(yèwù)传送平台(MSTP)技术等。AON采用有源的电复用器分路,将信息送给用户。其主要优点是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用户信息隔离度好、易于扩展带宽、网络规划和运行的灵活性大。精品资料PON无源光网络(PON),是指在OLT和ONU之间是光分配网络(ODN),无源光网络全部由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组成,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它包括基于(jīyú)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及基于(jīyú)IP的PON,在以太网中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用户侧网络之中,可直接将以太帧封装到物理层。PON结构的优点是初期投入少,维护简单,易扩展,结构灵活。但要求高带宽、高性能的光设备和采用多址接入协议。精品资料无源光网络扩容(kuòrónɡ)比较简单,不涉及设备改造无源光接入网的优势无源光网体积小,设备简单,维护费用低,投资(tóuzī)相对小无源光设备组网灵活,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安装方便,无须租用或建造机房无源光网络适用于点对多点通信

无源光网络是纯介质网络,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精品资料HFC即HybridFiber-Coaxial的缩写,是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同时传输分配式的广播电视业务与交互式的电信业务。这种网络中模拟信息与数字信息并存HFC是把光缆敷设到小区,然后通过通信光电转换结点,利用(lìyòng)CATV的总线式同轴电缆网连接到用户,提供综合电信业务的技术。这种方式可充分利用(lìyòng)CATV原有的网络,建网快,造价低,逐渐成为最佳的接入网方式之一。HFC混合(hùnhé)接入网精品资料HFC通常由光纤干线(gànxiàn)、同轴电缆支线和用户配线网络三部分组成,从有线电视台出来的节目信号先变成光信号在干线(gànxiàn)上传输;到用户区域后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分配器分配后通过同轴电缆送到用户。HFC混合(hùnhé)接入网精品资料

无线接入网的主要特点1.建设周期短2.在通信距离较长时,采用无线接入链路具有较好的经济性3.抗灾变能力强4.能同时向用户提供(tígōng)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无线接入网是部分或全部通过无线电波这一传输媒质来连接用户与交换中心,无线接入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技术,通过空间电磁波来传输信息,无线传输所占用的信道即称为无线信道。无线接入网

精品资料WLAN无线局域网络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gòuchéng)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从广义上讲,凡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体的计算机局域网都可称为无线局域网。精品资料WLAN1.具有较大灵活性和移动性2.安装便捷(biànjié)3.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4.故障定位较容易5.易于扩展1.无线电波(wúxiàndiànbō)遇到障碍物会影响网络性能2.最大传输速率为150Mbit/s,只适于个人终端和小规模网络3.无线信号发散,易被监听,网络不安全WLAN的优点WLAN的缺陷精品资料WiMaxWiMax也叫802.16无线城域网,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还具有建网快、带宽大、容量高、见效早的优点,可为运营商快速提供各种业务,完全可以组建一个支持城域网范围的综合(zōnghé)业务网络,并具备进一步漫游接入的潜力。精品资料IEEE802.16IEEE802.11标准固定用户的远距离无线接入标准无线局域网标准覆盖范围不可移动的整幢大楼不便布线的大楼内的台式主机和可移动的笔记本电脑频段10~66GHz的微波频段2.4GHz或5GHz的ISM频段实时数据传输支持得较为完美即使在PCF模式下,也并非是真正的实时模式。安全和保密要求必须考虑相对不太重要IEEE802.16与IEEE802.11技术比较精品资料3G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fēngwō)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精品资料3G主流(zhǔliú)技术对比精品资料Wi-Fi、WIMAX、3G技术对比精品资料2009年,河南联通开始通过宽带覆盖工程,推动各市分公司建设PON接入网。截止2010年1月,全省宽带接入端口总数为553.7977万个,其中DSL端口为463.79万个,占总端口的83.7%,LAN端口为38.57万个,占总端口的7%,PON端口为51.4万,占比9.3%,其中FTTH/O端口0.1万个,PON+LAN端口25.16万个,PON+DSL端口26.15万个。从带宽提供能力(nénglì)看,截止2009年10月底,接入网带宽提供能力(nénglì)在2M以下的占0.62%,2M~6M占55.85%,6M~10M占14.32%,10M~16M占14.1%,16M以上占15.11%。电信(diànxìn)接入网发展趋势精品资料从技术运用看,接入以有线方式为主,无线方式为辅。有线接入中,基于铜缆的DSL技术仍占据(zhànjù)主导地位,但以PON技术为主导的FTTx接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