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第14课知识结构清代官服标识清代官服标识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变化及原因?变化: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原因:受西式服饰的影响。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中山装20世纪初礼义廉耻以文治国五权分立三民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

鸦片战争前的旗袍改良后的旗袍旗袍的变化:祺袍的改良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50-70年代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拉吉“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改革开放后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旗袍的改良列宁装、布拉吉制服装、绿军装异彩纷呈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朴素单调政治色彩强烈款式新颖美观大方彰显个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巩固独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服饰方面(三大阶段)近现代服饰变化的趋势:保守、等级森严、单调开放、美观、方便、平民化、个性化发展二、饮食方面西餐传入传统中餐八大菜系中西餐并行于世

比较中西餐饮食有何区别?中餐:把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西餐:以讲究营养为最高准则。

1、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

2、新中国成立后凭票购粮二、饮食方面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人民生活艰苦,需凭票购物。

3、改革开放后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票证呢?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粮、棉、油完全可以满足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已经没有必要用粮票、油票和布票来限制人们的需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我国废除了这些购物票证。到1987年,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知识拓展:中国各地民居特色江南民居三、住房方面原蒙古包草原蒙古包陕北窑洞北方四合院传统建筑(北方)三、住房方面中西合璧欧式建筑1、外国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出现,中国的居室建筑出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住传统建筑

老北京的建筑经典——天圆地方的四合院住传统建筑

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住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绿化与环境,起居方式已完全西化,建筑高度一般三层,有的甚至四层。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住2、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三、住房方面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区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住新式住宅

四、习俗风尚的变化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婚丧仪式的简化

社交礼仪的变化

休闲娱乐的多样化

特征:移风易俗、删繁就简。但广大农村地区仍保留着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下令剪辫、易服、放足。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青年学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断发:章炳麟邹容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

★传统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民国时已开始改革。见证浪漫时刻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清末婚礼五四前婚礼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丧葬形式吗?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鞠躬、握手跪拜作揖称呼上:“老爷”“大人”“先生”“同志”社交礼仪历法上:农历公历并添加国庆、元旦等新节日上网冲浪唱歌娱乐休闲旅游改革开放后:休闲方式的多样化改革开放后: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凯旋归来

西装、中山装、旗袍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出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和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简化,增添新节日西方列强的入侵带来西方文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影响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实行统购包销保障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但未能解决温饱问题人民当家作主知识结构由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1988“菜篮子工程”1995年城镇“安居工程”休闲方式多样化生活质量提高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本课测评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衣: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究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住: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习: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内因: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剧变,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总的来说,近代以来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相互交汇与碰撞的结果。探究: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八大菜系川菜香辣炒蟹徽菜符离集烧鸡鲁菜迎宾花篮苏菜清炖蟹粉狮子球闽菜干烧鱼湘菜红煨鱼翅粤菜金牌烧乳鸽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