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备课正误会诊_第1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备课正误会诊_第2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备课正误会诊_第3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备课正误会诊_第4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备课正误会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备课学习正误会诊(高级)(纲要下册)

第1课、第2课

1.原始社会时期,随着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传播,人类文明逐渐产生。()

2.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

3.世界上形成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等最早的地区文明,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是最早的文字之一。同属于上古文明时期创造的文字还有楔形文字、甲骨文等。()

5.农耕文明是指由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

6.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获得了稳步发展;古代希腊不断向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众多的城邦国家。()

7.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这是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并最终推动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的兴起。()

8.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两种,丝绸之路促进了汉王朝和罗马帝国之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9.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罗马城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

10.古代世界各地区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第3课、第4课

1.随着西欧社会的转型,中古西欧的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为王权国家、基督教会和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2.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中古西欧文明是不同文明融合和嬗变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多元混合特色。()

3.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印度、阿拉伯文明在这时不断向外传播,与受中国文明影响下的朝鲜文明、日本文明等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上灿烂的一页。()

4.古代日本和朝鲜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5世纪日本幕府政治兴起;中朝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独立。()

5.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伊斯兰教传播、传承阿拉伯文明的作用。()

6.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西非的加纳等国、南非的大津巴布韦都充分展示了古代非洲的文明成就。()

7.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为代表的古代美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8.以印加文明为代表的东部非洲文明是在各种文明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6课、第7课

1.新航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欧各国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

2.15世纪末,随着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愈加强烈。()

3.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4.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5.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6.西欧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造成亚非美地区长期的落后。()

第8课

1.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欧洲发生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3.在资本主义发展和文艺复兴影响下,欧洲国家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4.马丁·路德认为“因行称义”,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5.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6.欧洲掀起了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第9课

1.17、18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的阻碍以及启蒙思想的影响,英、法、美等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2.“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美国从国家权力重心的角度来说,是总统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说,是联邦制;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的角度来说,是共和制。()

4.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种形式。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5.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俄、美、德、意、日等国通过革命、改革或统一战争的形式确立或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6.亚历山大一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7.德意志统一完全是通过革命战争来实现的;意大利除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外,还有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

第10课、第11课

1.为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18世纪8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到19世纪中后期,欧美等地同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工业革命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扩张,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

5.早期工人运动的失败,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和实践的“空想性”,促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6.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7.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或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进入新阶段:第一国际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巴黎公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8.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也是社会主义政权。()

第12课、第13课

1.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是为本国抢占更多的殖民地,掠夺更多的财富,使本国在当时的世界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日益强大起来。()

2.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开始了罪恶的殖民扩张活动,拉丁美洲在17世纪晚期完全沦为了列强的殖民地。()

3.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4.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受帝国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国家或地区。()

5.对外扩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的殖民扩张呈现不同的特点,掠夺原料是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

6.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西欧各国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7.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第14课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3.欧洲主要国家为了夺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这使得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不断激化,进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对战后的世界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都未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8.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第15课、第16课

1.俄国发展落后,经济上是农业国,政治上是沙皇专制,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反动统治力量强大。()

2.俄国革命力量强大,有强大的工农联盟,有成熟的列宁主义指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有用革命方式解决各种现实矛盾的社会力量。()

3.在列宁主义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4.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稳固新生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苏俄(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5.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

6.列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7.在列宁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苏联强大国家的基础。()

8.斯大林单纯利用行政手段,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

第17课

1.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加紧了侵略扩张,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二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了以战胜国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联合国是这个国际秩序的代表,奠定了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基础。()

5.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6.国际联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其制定的原则是会员国主权平等、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侵害他国。()

7.以雅尔塔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虽然带有强权政治烙印,但对战后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18课

1.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

2.美苏全面冷战成为二战后近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

3.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的形式联合西欧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与苏联对立开始的标志,两者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

4.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西欧、日本和中国崛起推动了多极力量的成长,世界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5.世界多极化力量开始出现,欧洲联合,日本经济腾飞,第三世界崛起,极大地冲击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6.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国家间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第19课、第20课

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新变化。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迅速恢复发展生产力。()

3.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

4.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付出的一种代价,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5.苏联和东欧国家开始改革,但终因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而失败,引发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6.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8.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9.中国改革是渐进式改革,即在保持原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配置新体制因素以达到体制轮换,最终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改革。()

第21课

1.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基本实现了独立,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西属拉美仍面临着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2.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史称“亚洲觉醒”。()

3.“亚洲觉醒”主要有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这些革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非洲的高潮,非洲各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反帝成为非洲人民的主要任务。()

5.非洲国家的抗争,主要有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主要有中国国共两党合作的北伐战争,印尼共产党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