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从礼乐治天下到依法治国)_第1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从礼乐治天下到依法治国)_第2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从礼乐治天下到依法治国)_第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从礼乐治天下到依法治国)_第4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从礼乐治天下到依法治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乃礼仪之邦,也是法治之邦,法,自古有之礼乐 法鼎那么,中国古代法真能如“法”字表意那样公平公正吗?第一幕

上古时期

原始社会没有法,但却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氏族习惯。如尊重氏族首领,婚姻礼、兵礼、祭祀礼……法律的起源,实质上是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质变过程。

夏已形成以国家强制力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夏朝的法律是一种神权政治法律观——“天讨”、“天罚”。

商朝有不成文习惯法和命誓。罪名多于夏,严惩巫、淫、乱三风。出现了炮烙、脯等酷刑。流刑、徒刑的雏形也出现了。婚姻明确一夫一妻制。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法的起源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律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01

法律的起源:西周春秋时期,农业技术进步,促使平民逃离井田,开垦私田。平民得以机会读书,从而成为新兴势力,他们与落魄贵族、退役武人等合流,被称为“士”阶层,周朝礼乐崩坏,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列国争相变法。战国时期,法家商鞅变法,用竹简(云梦竹简)颁布成文法。变法成功后,礼乐治天下转变为以法治天下。西汉时期,汉武帝吸引秦法严苛之教训,独遵儒术,强调礼法结合,外儒内法,以维护封建专制春秋战国由礼乐治天下变为法治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02

法的发展规律唐代,《永徽律疏》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最高水平,《永徽律疏》保存在《唐律(儒家为基,礼法结合)关于明代普法的效果,从《西游记》就可以看出:《西游记》的疏议》中,世成界为里中“华神魔法皆系有的人情代,表精性魅亦法通典世。故中”,华从某个角度来看却是法系成为世一界个上“独法树制社一会帜”的。一法百律回文原著明中,,对涉后及明世代法律法规的有二十及周边国家多产处生,了包极括贼为盗深、远人命的、影诉响讼、。受古赃老、中诈伪国、犯奸等律条。无论神仙或妖怪、百姓或僧道,似乎人人都会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利为人类法治益作,出以了及拿法重要律贡去献指责。别人。老师可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给学生讲一下,增加趣味性。这方面具体内容见《7.1教学设计》明代,《大明律》适应形势发展,注重了经济立法,扩大了民法的范围。同时特殊注重普法:读书人要读《大明律》、科举也会考到相关法律;在井水饮处的乡间、街头饭店人情酒礼上,每个人先要宣读一段《明大诰》里的“元璋语录”与“大明条律”,才可以举杯cheers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会规范03

法的特征:①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需要普法,区分道德规范)②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普法、知法而不犯法)③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如成文法)和认可(如习惯法)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普法,了解习惯法,学习成文法)清代,一开始就面临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形势﹐故《大清律》对于危害满清统治和专制皇权的反叛大逆等罪的刑罚﹐较明律为重。如﹕异姓歃血订盟结拜兄弟﹐均照谋叛未遂律,为首绞监候,为从减一等。若聚众20人以上﹐为首绞决,为从发往烟瘴地带从军。极力维护“主仆名分”,明确规定奴婢、雇工犯罪都不能“以良人论”。鸦片战争后,为改变国家民族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但最终归于失败。①

基本质在于为统治阶级服务,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②

这些律法起到了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体现了法的政治职能。奴隶制、封建制法并没有如同宣传那样公平,法律面前没有人人平等。①

饮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不允许。耕牛得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②

限制饮酒和保护耕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生产,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法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与人剥削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04

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的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p74)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05

法的作用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奴隶制、封建制法,都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过是一个噱头那么,资本主义法能实现人人平等吗?1791年制定的法国第一部宪法确认《人权宣言》的原则,并把它

作为该宪法的序言。但是

,就在这部宪法里

,将公民分为消极公民和积极公民两类。划分的标准是财产的有无和多寡。《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

”。但是

,早期美国对选民财产的规定限制的法规更多。美国有7个州的法律规定,选民必须缴付“选举税”后方可参加投票。显然,资本主义法也无法做到实质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幸好,我们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社会主义法第二幕①

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②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

促进依法行政,②司法公正水平不断提高①

促进政府依法行政。②

体现人民是国家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①

依法治国是中共领导的,②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特法律体系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01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①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五个方面都有法可依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社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作用不断增强。② 依法行政和和司法公正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不断推进。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③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02

成就概括总结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起源法的类型法的发展规律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作用总结2: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中华法系及发展历史① 含义: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② 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西汉时期: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近代中国: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终归失败。③ 地位: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总结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2.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课堂练习1、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C.唐朝时期B.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2、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有 ()①制定 ②颁布 ③修改A.①② B.②③④认可C.①④

D.③④3、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 ( )①体现了阶级意志 ②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④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ACB课堂练习4、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下列案件主要体现法的社会职能的是(

)①2019年10月,台湾居民李孟居因涉嫌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被依法逮捕②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中相关企业副总裁被拘留③2019年12月,“梦幻西游”网游直播侵权案终审,网易获赔2000万元④2020年元旦当天,香港警方拘捕涉嫌非法集结及藏有攻击性武器的人员约400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①②属于政治职能C课堂练习5、《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典,它确立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王道政治,最紧急的要务是惩治盗贼)的立法宗旨,成为后世历代刑事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体现“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的特征,为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 )法律与人类社会是一对孪生兄弟中华法系自古就具有礼与法相结合的特征中华法系独树一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法律体系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本题容易选B。《唐律疏议》“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的特征的确有体现了礼与法相结合的特征,但《法经》“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并没有强调礼法结合,看不出自古以来。D课堂练习6、我国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都必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以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要求。这体现了(

)①在我国,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总是一致的②中国法律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一国法律体系的性质由该国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在我国,国家、集体、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①错误;一国法律体系的性质由该国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中国法律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排除④。C正确。C课堂练习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施行。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旨在

(

)①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②使人民权益不断扩大③完善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调整民事关系,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我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而不是扩大人民权益,②说法错误;④不是我国民法典颁布实施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B课堂练

习8、2021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提到,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9347件,审结3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