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复习_第1页
计算机导论复习_第2页
计算机导论复习_第3页
计算机导论复习_第4页
计算机导论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导论复习第1章绪论介绍了计算机的定义、分类、特点、用途和发展等基本概念。分析了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Internet对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以及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及其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概要地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涵、知识体系和研究范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和图灵奖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在1966年纪念电子计算机诞生20周年时,决定设立计算机界的第一个奖项,并很自然地将其命名为“图灵奖”,以纪念这位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奠基人。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1年):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今):大规模集成电路第2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运算基础命题逻辑与逻辑代数基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基础数据结构基础

十进制数制: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简称数制。位权表示法数制的特点: 数字的总个数等于基数。最大的数字比基数小1。每个数字都要乘以基数的幂次,该幂次由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决定。任何一个N进制数A可表示为:A=AnAn-1…A1A0.A-1A-2…A-m

二进制二进制:使用数字0和1等符号来表示数值且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计数制。二进制加法和乘法运算规则:

0+0=00×0=0 0+1=1 0×1=0 1+0=1 1×0=0 1+1=1 1×1=1

八进制与十六进制八进制:使用数字0、1、2、3、4、5、6、7等符号来表示数值的,且采用“逢八进一”的进位计数制。十六进制:使用数字0、1、2、3、4、5、6、7、8、9和A、B、C、D、E、F等符号来表示数值,其中A、B、C、D、E、F分别表示数字10、11、12、13、14、15。十六进制的计数方法为“逢十六进一”。

掌握各进制数字之间的相互转换的方法(包括带小数点位的)

码制原码表示法:用符号位和数值表示带符号数,正数的符号位用“0”表示,负数的符号位用“1”表示,数值部分用二进制形式表示。反码表示法: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为对该数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补码表示法: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对该数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然后在最后一位加1。

“与”(∧):两个命题A和B的“与”(又称为A和B的“合取”)是一个复合命题,记为A∧B。当且仅当A和B同时为真时A∧B为真,在其他的情况下A∧B的真值均为假。

A∧B的真值表:

A

BA∧BTTTTFFFTFFFF

连接词“与”(∧)

连接词“或”(∨)“或”(∨):两个命题A和B的“或”(又称为A和B的“析取”)是一个复合命题,记为A∨B。当且仅当A和B同时为假时A∨B为假,在其他的情况下A∨B的真值均为真。A

B

A∨BTTTTFTFTTFFF

连接词“非”(┑)“非”(┑):命题A的“非”(又称为A的“否定”)是一个复合命题,记为┑A。若A为真,则┑A为假;若A为假,则┑A为真。┑A的真值表:A┑ATFFT会列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例如:辅助存储器内存储器运算器

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程序原始数据

运算结果控制信息数据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掌握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

运算器运算器:对二进制数进行运算的部件。它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比较运算、移位运算以及字符运算等。运算器的组成:算术逻辑部件(ALU)完成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以及与、或、非、移位等逻辑运算;寄存器用来暂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或中间结果。运算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运算速度,其单位是MIPS(百万指令/秒。

存储器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存储单位:“位”(bit)、“字节”(byte)、“字”和“字长”存储容量:存储器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总数,其单位为K(1K=210=1024)。存储器的分类:内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简称为外存或辅存,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信息。下列哪一种存储器是顺序存取的存储媒体。A.软盘B.硬盘C.光盘D.磁带

控制器控制器:是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的部件。控制器的组成:程序计数器(PC):用来对程序中的指令进行计数,使控制器能依次读取指令;指令寄存器(IR):在指令执行期间暂时保存正在执行的指令。指令译码器(ID):用来识别指令的功能,分析指令的操作要求。时序控制电路:用来生成时序信号,以协调在指令执行周期内各部件的工作。微操作控制电路:用来产生各种控制操作命令。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简称为I/O设备,是外部与计算机交换信息的渠道。输入设备:用于输入程序、数据、操作命令、图形、图像以及声音等信息。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以及语音输入装置等。输出设备:用于显示或打印程序、运算结果、文字、图形、图像等,也可以播放声音。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XY绘图仪等。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指令: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某一种操作。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指令的格式:一条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规定了该指令进行的操作种类;地址码给出了操作数、结果以及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指令的分类:数据传送型指令数据处理型指令输入输出型指令硬件控制指令

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由计算机的指令系统组成,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能够直接理解并执行。汇编语言:使用“助忆符”来表示指令的操作码,并使用存储单元或寄存器的名字表示地址码。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与机器的指令系统无关、表达形式更接近于被描述的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便于程序的编写。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必须经过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的处理后才能执行。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成分(顺序、分支和循环)。TFTF条件AAB(a)顺序结构(b)选择型分支结构(c)循环结构AB条件几种典型的数据结构的特点线性表栈队列第3章计算机硬件系统内容提要本章以微型计算机为例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系统单元、内存、系统总线、扩展卡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辅助存储器。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种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功能。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要点: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控制器和运算器是其核心,称为CPU按存储程序原理进行工作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存储器中,存放的位置由地址确定控制器是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程序)进行工作,并由一个程序计数器控制指令的执行。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续)

控制器输入设备运算器(ALU)输出设备存储器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内部的连接方式采用总线结构。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传送数据和指令代码的信号线,它是双向总线。地址总线:地址总线是传送CPU所要访问的存储单元或输入输出接口地址的信号线,它是单向的。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管理总线上活动的信号线。控制总线中的信号是用来实现CPU对外部部件的控制、状态等信息的传送以及中断信号的传送等。

存储体系结构通用寄存器堆指令和数据缓冲栈脱机外部存储器(磁带、光盘等)联机外部存储器(磁盘等)主存储器(DRAM)Cache(SRAM)存储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为内存储器或内存,是指能够通过指令中的地址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它被用来存储正在被CPU使用的程序和数据。随机存储器(RAM)闪存(flashRAM,Flash)动态RAM(DRAM)静态RAM(S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删除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删除编程存储器(EEPRO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

主存储器容量

存储器的容量是衡量存储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字或字节为单位来表示存储器存储单元的总数,就得到了存储器的容量。1KB等于1024字节。1MB等于1024×1024字节。1GB等于1024×1024×1024字节。1TB等于1024×1024×1024×1024字节。

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功能:为数据传输操作选择输入输出设备。在选定的输入输出设备和CPU(或主存储器)之间交换数据。计算机系统有两种体系结构:独立体系结构:它指的是制造商生产的机器不允许用户进行扩展,即用户不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增加新设备。开放体系结构:它允许用户通过系统主板上提供的扩展槽增加新的设备。其方法是插入适配卡到系统的主板扩展槽上,然后通过适配卡的端口和连接电缆连接适配卡和新的外部设备。第4章计算机系统软件

与工具软件本章将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以及几种常用的工具软件。对办公软件仅作简单介绍。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实用工具软件三大类。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接近硬件的一层软件,它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如: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等。计算机系统中的其他软件一般都通过系统软件发挥作用。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需要许多应用软件(office)和工具软件(下载,看图,压缩,杀毒等)来为我们服务,了解并学会使用这类软件是很有必要的。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

计算机硬件只能识别并执行机器指令,但人们普遍习惯于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或汇编语言来编写程序。为了让计算机能够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或汇编语言并执行用它编写的程序,必须要为它配备一个“翻译”,这就是所谓的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是一类系统软件,它能够将使用某一种源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为与其等价的使用另一种目标语言编写的程序。使用源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使用目标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续)源程序是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加工的“原材料”,而目标程序则是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加工的“最终产品”。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类:汇编语言翻译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编译)系统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解释系统。这些翻译系统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它们生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机器语言的过程中。汇编语言翻译系统

汇编语言翻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汇编语言书写的程序翻译成用二进制码0或1表示的等价的机器语言,形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机器指令代码。

汇编源程序

二进制机器语言程序

汇编程序翻译器输入

输出图4-1汇编程序翻译器示意图高级程序设计

语言翻译(编译)系统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系统是将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程序的处理系统,也称为编译程序。它以高级语言书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作为输入,以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表示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作为输出,它的最终任务是产生一个可在具体计算机上执行的目标程序。由于编译程序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同样也可以用于解释程序。所以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中,通常仅讲述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图4-2用C语言编写的源程序#include<stdio.h>main(){inti,num;floatsum;printf("Enternumbers:\n");sum=0;for(i=0;i<10;i++){scanf("%d",&num);sum=sum+num;}printf("sum=%3.1f\n",sum);printf("Average=%3.1f\n",sum/10.0);}会用C语言写简单的程序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解释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解释系统是按照源程序中的语句的动态顺序逐条翻译并立即执行相应功能的处理系统。

源程序解释系统(逐句解释、执行)

结果图4-4源程序解释器

原始数据操作系统

什么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使其协调、高效地工作,必须有一套进行自动管理和便于用户操作的机构。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提高计算机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它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管理的控制中心。操作系统的功能1、资源管理功能: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处理机管理:操作系统的重要任务是控制程序的执行,它负责对系统中各个处理机及其状态进行登记,管理各程序对处理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策略将系统中的各个处理机分配给申请的用户作业(进程)。目前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大多数是“多任务”、“多线程”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功能(续)(2)存储器管理操作系统按照一定的策略为用户作业分配存储空间,记录主存储器的使用情况,并对主存储器中的信息提供保护,在该作业执行结束后将它占用的内存单元收回以便其他程序使用。(3)输入输出设备管理由于输入输出设备的速度远远低于CPU,操作系统应对设备的输入输出性能有很清晰的分类,以便当外部有输入输出要求时能及时地响应。操作系统记录系统中各个输入输出设备的状态,按照各个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分配和回收外部设备以及控制外部设备按用户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操作系统的功能(续)(4)文件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是对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信息进行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维护文件目录的结构以及实现对文件的各种操作。有了文件管理,用户可以按文件名存取数据而不必了解这些数据的确切物理位置。操作系统的功能(续)

2、人机交互功能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靠可以进行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来完成。这些外部设备主要有键盘、显示器、鼠标等。驱动这些设备进行工作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用户进行人机交互功能的“源泉”。这些软件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有关的设备的运行,理解并执行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传来的各种命令和要求。目前,早期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的人机交互设备有键盘输入设备和显示器等,近年来语音输入设备、文字读入设备、图形图象扫描输入设备等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使得计算机系统人机交互的功能越来越强。操作系统的分类操作系统也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计算机硬件的规模可以分为大型机操作系统、小型机操作系统和微型机操作系统。另外一种方法是按照操作系统的性能来分类,即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第5章计算机应用软件

本章介绍常用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文稿演示软件。在学完本章之后,读者应该能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0和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并掌握这些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当然要能熟练地应用这些软件则应在平时多增加练习的机会。Word、Excel、PowerPoint的扩展名第6章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概述SQL的数据定义操作SQL的数据查询操作SQL的数据更新操作SQL的视图操作几种新型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信息:信息是人们对现实事物的抽象反映。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物理符号,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存储、排序、检索、加工和传输等操作过程。几个基本概念

数据库系统的定义数据库系统: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它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用户五部分组成。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数据库系统的定义(续)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DBA):是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的IT技术人员。数据库应用程序:是使用数据库语言开发的、能够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的应用程序。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操纵数据库,或者通过数据库应用程序来操纵数据库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应用程序

用户用户用户

数据库管理员6.1.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据管理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

在数据库技术中,使用数据模型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数据模型主要有四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层次模型是用层次结构描述数据间的从属关系。在层次模型中,数据间的关系象一棵倒置的树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面向对象模型主要用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库中。在面向对象模型中的基本概念是对象和类。每个对象有一个惟一的名称,在对象内部封装了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对象能执行的方法。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所有对象的一个抽象,类有四个主要的性质: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和重载。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概述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QueryLanguage,SQL):是一种基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的的数据操纵语言,目前一般都采用SQL作为共同的数据操纵语言和标准接口,是数据库领域的一种主流语言。

SQL的数据查询操作数据查询语句是SQL的核心,是SQL数据操纵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SQL的查询语句使用非常灵活,功能十分强大,它可以实现: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SQL的数据查询语句

数据查询语句的一般形式:SELECT<目标属性>FROM<基本表名或视图名>[WHERE<条件表达式>][GROUPBY<属性名1>[HAVING<条件表达式>]][ORDERBY<属性名2>[<次序>]]数据查询语句的组成:SELECT子句FROM子句WHERE子句GROUPBY子句ORDERBY子句SQL数据查询语句的含义

根据WHERE子句中的<条件表达式>从由<基本表名或视图名>指定的基本表或视图中找出满足条件的元组,按SELECT子句中的<目标属性>选出元组中的分量,形成查询结果。如果有ORDER子句,则将结果根据指定的<属性名2>按<次序>所指定的顺序排列(选ASC为升序,选DESC为降序)。如果有GROUP子句,则将查询结果按<属性名1>进行分组,每组产生结果表中的一个元组,分组的附加条件用HAVING短语中的<条件表达式>给出。简单查询举例简单查询:在单个基本表上的查询,不涉及多个基本表的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等复杂的情况。〖例6-7〗在基本表S中查询全体学生的详细信息:SELECT*FROMS

该查询语句等价于:

SELECT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别FROMS〖例6-10〗在基本表S中查询所有男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出生年份:SELECT学号,姓名,2004-年龄FROMWHERE性别=‘男’〖例6-11〗在基本表S中查询计算机科学与基础医学系女学生的总数和平均年龄,可用以下查询语句实现:

SELECTCOUNT(*),AVG(年龄)FROMSWHERE系别=‘计算机科学系’AND性别=‘插入语句

形式1:INSERTINTO<基本表名>[(<属性名1>[,<属性名

2>]…)]VALUER(<常量1>[,<常量2>]...)形式2:INSERTINTO<基本表名>[(<属性名1>[,<属性名2>]...)]<SELECT语句>〖例6-18〗在学生基本表S中插入一名新学生的元组,其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和所在系别分别为20022503、周冰、22、男和计算机科学系。

INSERTINTOSVALUER(‘20022503’,‘周冰’,22,‘男’,‘计算机科学系’)SQL的数据删除操作

数据删除语句:DELETEFROM<基本表名>[WHERE<条件表达式>]

注意:该语句从指定的基本表中删除满足条件的那些元组,当没有WHERE子句时表示删除该基本表中的全部元组,但该基本表的定义仍然保存在数据字典中。删除操作是删除元组,而不是删除元组中的某些属性值。SQL的数据修改操作

数据修改语句:UPDATE<基本表>SET<属性名1>=<表达式1>[,<属性名2>=<表达式2>,...][WHERE<条件表达式>]含义:修改指定基本表中满足条件表达式的元组中的指定属性值,SET子句中的表达式给出了修改后的值。〖例6-21〗在学生基本表S中把学号为20022501学生的系别改为‘护理系’:UPDATESSET系别=‘护理系’WHERE学号=‘20022501’〖例6-22〗在学生基本表S中把所有学生的年龄加1:UPDATESSET年龄=年龄+1第7章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本章主要介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其应用。包括多媒体、超媒体、超文本的概念,视频、音频等各种媒体技术及其制作工具。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初步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了解超文本、超媒体的组成和创作方法以及虚拟现实等多媒体应用。

媒体的定义

媒体是一种分发和表示信息的方法,例如,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感知媒体:通过视、听和嗅觉来感知周围信息媒体的内部表示:计算机内部表示多媒体信息的方法。例如ASCII、JPEG以及MPEG等媒体的外部表示:输入输出多媒体信息的工具和设备存储媒体:存储多媒体信息的一个数据载体。例如光盘传输媒体:信息在有线媒体或无线媒体连接的网络上传输声音数字化过程中,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是影响声音质量的因素图象文件中,bmp是没被的格式,而gif,化jpg,png等是被压缩的格式第8章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操作。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计算机通信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使用方式、企业内部网与外联网,并能运用Internet的服务功能进行上网操作。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的知识媒体,人们不仅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在网上办公、发布文件、发送E_mail以及进行商业活动等。基本术语带宽(Bandwidth):网络数据传输率(bits/秒,bps)结点(Node):连接到网络上的任何设备客户机(Client):请求并使用其他结点可用资源的结点,如文件服务器、打印机服务器、通信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Server):允许其他结点共享自己资源的结点基本术语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在通信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的支持下,来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或协同工作的系统。常见的网络设备的作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的拓扑结构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抽象为点,把网络中的通信媒体抽象为线,这样就形成了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即采用拓扑学方法抽象出的网络结构,我们称之为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网络星形网络环形网络树型网络网形网络混合型网络TCP/IP参考模型TCP/IP协议是1974年由VintonCerf和RobertKahn开发的,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TCP/IP协议现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协议实际上是一组协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运输层(transportlayer)网络层(networklayer)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物理层(physicallayer)数据链路层5应用层4运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TCP/IP模型中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各起什么作用IP地址的表示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如:11001010011000110110000010001100为了便于使用,将IP地址采用点分十进制的方法表示。

11001010.01100011.01100000.1000110011001010011000110110000010001100202999614040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表示法IP地址的基本管理机制—分层网络位主机位

IP地址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通常分为五类,即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A类

~55B类

~55C类

~55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作用:计算出IP地址所在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掩码的表示方法:

–点分十进制表示法默认子网掩码

A类:B类:C类:如何通过子网掩码计算网络地址?二进制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运算IP地址:110001110000100000000001000100101子网掩码:网络地址:?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1000111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域名系统DNS1.DNS域名系统(1)在Internet上提供用名字来唯一标识计算机,并保证主机名和IP地址对应例如:域名

30IP地址(2)DNS用于在主机名和IP地址间转换DNS顶级域名域名 含义com商业组织edu 教育机构gov 政府部门 mil 军事net网络组织和ISP等 org非商业组织 arp用于返向地址查询的 cn国家代码的域名,cn中国了解常用缩写网络名词的中文意思,如:http、URL、html、ftp、WWW第9章软件工程本章对软件工程中相关的概念和内容作介绍。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软件工程和软件生存期的含义,了解软件开发的工程化方法,知道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渐增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智能模型。了解软件开发的工程化方法,特别应对面向对象方法和软件复用技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软件过程工程和过程改进的概念,特别应对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第10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问题概述信息安全的目标两类密码体制数字签名认证(鉴别)密钥分配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防火墙被动攻击: 目的是窃听、监视、存储数据,但是不修改数据。很难被检测出来,通常采用预防手段来防止被动攻击,如数据加密。主动攻击:修改数据流或创建一些虚假数据流。常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和适当的身份鉴别技术。主动与被动攻击信息安全的目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机密性

机密性是指保证信息不能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通常通过访问控制阻止非授权用户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