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12货币政策_第1页
货币金融学-12货币政策_第2页
货币金融学-12货币政策_第3页
货币金融学-12货币政策_第4页
货币金融学-12货币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货币政策货币金融学【知识目标】1.理解货币政策目标的构成及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2.掌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的标准、构成以及优缺点。3.掌握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构成、作用机理以及优缺点。4.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效果的内涵。知识点1:货币政策目标知识点2:货币政策工具知识点1.货币政策目标

1.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1.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物价稳定: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危害:增加经济体系的不确定性,加大规划未来的难度降低经济增长速度造成国家的紧张气氛1.1.1物价稳定(PriceStability)

1.1.2充分就业

(HighEmployment)

充分就业:凡有劳动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的人,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合适的工作。

失业率为零的充分就业不可能,正常情况下难免会有失业出现,比方说: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国际上将不超出4%—6%的失业率视为充分就业。

1.1.3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通常用GNP或GDP的年增长率或人均年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强调:1.经济增长的外部性问题(绿色GDP)2.实际GDP1.1.4国际收支平衡(Balanceofinternationalpayments)

国际收支平衡:某一时期一国对外经济往来的货币价值能够趋于平衡。1.1.5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在长期内是相互协调的。但在短期内,会发生冲突。如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因此,就不同时期而言,货币政策目标应该发生变化。1.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1.2.1概念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达到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或中介目标。

1.2.2

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可测性

可控性相关性1.2.3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远期目标,即中央银行对它的控制力较弱,但离最终目标较近:货币供应量和利率(通常指长期利率)。近期目标,即中央银行对它的控制力较强,但离最终目标较远,是介于政策工具和远期目标之间的一个环节: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1.2.3.1远期目标(1)货币供应量具有可测性、可控性与关联性存在问题:可控性差随着金融创新的出现,货币供应量变得难以测量且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弱。1.2.3.1远期目标(2)利率具有可测性、可控性与关联性存在问题:利率作为内生变量和作为政策变量难以区分,难以确定货币政策是否奏效货币当局控制的是名义利率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利率弹性1.2.3.2近期目标(1)超额准备金

具备可测性、可控性与关联性(“三性”),但中央银行在可控性方面不具备完全的主动性(2)基础货币

具备“三性”,中央银行对贴现贷款所创造的基础货币控制力较弱(3)短期利率

具备“三性”,缺陷同“利率”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点2:货币政策工具2.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2.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2.3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2.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

:

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2.1.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作用机制: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社会经济紧缩扩张商业银行信用量社会货币供给量派生存款量市场利率2.1.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2.1.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优势: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缺陷:

1.即使调节很小的幅度,也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强力影响2.对于超额准备金低的银行来说,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立即引起流动性问题3.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加大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趋势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发达国家一样存在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趋势,但总体而言,新兴市场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发达国家2.1.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和规定再贴现票据的资格等方法,影响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调整再贴现率贴现窗口管理

调整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票据贴现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货币供应量社会经济紧缩扩张(1)借款成本效果:

(2)宣示效果:中央银行再贴现率预示着货币供应量社会经济紧缩扩张意味着市场利率投资和消费需求企业和个人调整信用量调整再贴现率(3)国民经济结构调节效果:

中央银行限制贴现票据种类实行差别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贴现窗口管理2.1.2再贴现政策优势: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缺陷:中央银行不能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2.1.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即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2.1.3公开市场业务两种类型1. 能动型:以改变准备金水平和基础货币量为目的2. 防御型:抵消影响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变动作用机制:(1)通过改变(不同期限)证券供求对(长短期)利率的影响:中央银行购进卖出有价证券证券价格市场利率社会经济2.1.3公开市场业务扩张紧缩(2)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有价证券买进卖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社会经济扩张紧缩2.1.3公开市场业务优势:

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主动性 2.灵活且精确3.很容易对冲(极强的可逆性)4.时滞相对较短2.1.3公开市场业务缺陷:1.政策的告示性比较弱2.需要一定前提条件如赋予中央银行弹性操作的权力和强大的金融实力,金融市场要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2.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是为了实现结构性的控制目标。2.2.1消费者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支付能力和需求。

包括:规定用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时第一次付款的最低金额;规定用消费信贷购买商品的最长期限;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的种类,对不同消费品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等。2.2.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如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比率,保证金比率是购买者在买进证券时必须支付现款的比率。2.2.3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其目的主要在于限制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泡沫。如对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规定最高限额、最长期限以及首次付款和分期还款的最低金额等。2.2.4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制定较低的贴现率或放款利率,以鼓励这些部门发展的措施。2.2.5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是指为保证国际收支平衡,抑制进口过度增长,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按照进口商品总值的一定比例,预缴进口商品保证金,存入中央银行。2.3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2.3.1直接信用控制2.3.2间接信用控制2.3.1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等方式直接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2.3.1直接信用控制

(1)利率最高限额。是指规定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存贷款最高利率的限制,是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理工具。(2)信用配额。这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分别对各个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2.3.1直接信用控制

(3)流动性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占存款的比率。规定流动性比率是限制信用扩张规模和结构的直接管制措施之一。(4)直接干预。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2.3.2间接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行为。(1)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特殊的声望和地位,对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存款货币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告其遵守和贯彻中央银行政策。(2)窗口指导。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如果银行不按规定的增减额对产业部门贷款,中央银行可削减向该银行贷款的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虽然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其作用有时也很大。本章思考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