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主干考点梳理复习课件2_第1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主干考点梳理复习课件2_第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主干考点梳理复习课件2_第3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主干考点梳理复习课件2_第4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主干考点梳理复习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习目标导航

1.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汉至元君主专制加强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及特点;军机处的设立及影响。主干考点梳理

►考点1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1)问题:汉初推行________制,造成封国与中央对抗。

(2)解决:①汉景帝平定“__________”,收回部分王国权力。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

2.唐朝

(1)问题:唐朝中期政府在地方设置________,其长官拥有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实权,发展成为割据势力。郡国并行

七国之乱节度使

(2)影响:造成“安史之乱”,逐渐形成____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

(1)问题:唐代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解决:①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________。②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________监督。③财政上,由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藩镇割据中央禁军通判

4.元朝

(1)内容:①河北、山西、山东等由中央直接管辖。②地方设立____________。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中国古代__________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行中书省宣慰司地方行政主干考点梳理►考点2汉至清专制皇权的加强

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________、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及________的三省体制。

3.隋唐

(1)措施: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________、审议和执行职能;________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令门下省决策尚书省

(2)影响①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保证了________。②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皇权独尊

4.宋朝

(1)设____________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

(2)增设____________、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设________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元末相权膨胀,严重威胁皇权。

6.明朝

(1)废除宰相制度①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________,废除丞相,由六部负责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②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中书省中书省

(2)内阁的出现①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______为侍从顾问。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有了________。③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___。

7.清朝

(1)原因:清初沿用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很大限制。

(2)措施①康熙帝设__________参与机要事务。②雍正帝设置__________,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经皇帝批阅后,传达给官员执行。票拟权内侍机构南书房军机处殿阁大学士归纳从汉至清中央官制的演变朝代制度演变评价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汉武帝重用身边的秘书、侍从等(“中外朝”)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决定军国大事初设中书门下,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后期宰相权势大废除宰相制度,形成内阁制设军机处,内阁名存实亡削弱了相权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分割相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诱因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主干考点梳理

►考点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________,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________不重才能。

3.隋至清的科举制

(1)形成①隋文帝时开始采用________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设________科。

察举制门第分科考试进士

(3)影响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加强了____________,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中央集权古代选官制度夏商周隋唐至明清西汉世袭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才学血缘等级品德门第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问题一宋元明时期,中央机构的调整都是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继承和发展,说明了隋唐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对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深远影响。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提示1.特点

(1)相权三分,强化皇权: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2)职责明确,相互制衡: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三省制属于集体领导制,有平抑制衡的功能。(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2.评价

(1)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3)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问题二有人认为明清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期,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也有人认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有效地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此你如何认识?

提示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到达顶峰,这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对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效地粉碎了地方分裂叛乱、抵御外来进扰,对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

(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君权绝对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使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官员唯命是从,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导致社会矛盾丛生。(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束缚了社会经济发展,扼制了政治文化思想的发展与解放,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时代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根源。

重点要点探究

问题三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提示(1)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政体日益完备。(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以限制、分割相权原则调整中央官僚体制。(3)皇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步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达顶峰。

例1

[2010•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D

[2011·福州模拟]唐朝与宋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

A.设立六部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汉至元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的措施及特点

1.措施

归纳从秦至清中央集权的演变朝代制度、措施评价秦朝汉朝隋唐北宋元朝

2.特点

(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北宋削夺节度使的实权,派文臣做知州,又设立通判监督知州;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相互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加强监察制度。如北宋设通判,监督知州;明朝提刑按察使司具有监察职能。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如北宋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5)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如汉武帝的“推恩令”。

[2011•江苏卷]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B

[2011·南京二模]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B►探究点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1.演变: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2.特点

(1)先秦至隋唐前,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以门第望族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其方式有世袭和任命两种方式。

(2)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重点要点探究

3.影响

(1)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在先秦时期,维护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政治体制的运转,保证了贵族政治、经济的特权和王权的正常过渡;在封建社会,维护了封建皇权至高无上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保证了封建统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从中央政权体系看,通过选官制,选拔效忠于王朝统治者的中央官员,保证了王朝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从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看,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有效地治理与统治人民,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局面。(3)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持统治的长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赋税征收以及防止了人民的反抗。(4)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注意: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不同的选官制度所起的作用与影响不完全相同,应具体问题具体评价。

[2011·山东卷]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B.察举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C

[2011·徐州三模]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

A.世官制度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度

D

1.[2011•北京卷]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答案]C

第2讲

│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

2.[2011•广东卷]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隋唐以前,选官、用官采取九品中正制,注重出身门第,所以“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了特权垄断,使“考定父祖官爵、门第”的现象逐步消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