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15课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15课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15课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15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2023·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蔡元培在一幅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他悼念的是()【导学号:24940090】A.林则徐 B.康有为C.孙中山 D.鲁迅【解析】由材料信息“自由”“三民五权”“推翻专制”判断蔡元培的挽联是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评价。【答案】C2.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信息“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二是全国报纸销量大幅增加。辛亥革命前后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是由封建帝国向民国转变的时代,人们期望通过阅读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所以答案是A项;《临时约法》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国报纸业的发展,但不能体现销售量增多的信息,排除B项;C项大力倡导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普遍”不符合史实。【答案】A3.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行省宣布独立。对这种“独立”理解正确的是()A.分裂割据,反对革命 B.各省响应,共同反清C.投靠列强,破坏革命 D.脱离清朝,共同反帝【解析】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行省宣布独立,推动了辛亥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B项。【答案】B4.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A.中国完成了近代化 B.皇帝制度结束C.中华民国成立 D.满清政府垮台【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兵变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结果并未完成中国的近代化,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武昌起义带来的结果,故排除。【答案】A5.“武昌起义以后……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解析】根据材料“满清的灭亡……是清朝自己瓦解”可知,清朝的腐败不堪是其灭亡的内在原因,故选C项。【答案】C[能力提升]6.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A.发动了武昌起义B.终结了清朝统治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只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无法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终结了清朝统治”未指明“君主”的内核,不够准确,故B项错误;“推翻封建帝制”告别了君主,“建立中华民国”提倡了民主,此理由与材料观点相符,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不能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无从体现对君主制的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C7.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导学号:24940091】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解析】讼师和打官司是专制社会的名词,而律师和起诉是民主社会的名词,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国,故A项正确。B项是秦朝时期郡县制的推行;C项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项是指工业革命或工业化建设。【答案】A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24940092】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一部分(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2)材料二中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3)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从中可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解析】第(1)问需归纳概括,可从革命思想宣传,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武装起义发动及中华民国建立方面着手。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3)问根据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纳、分析。【答案】(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了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2)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