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解析: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位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抬走了。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A项正确;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排除C项;B、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答案:A2.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解析:本题比较灵活,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年”,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粮食税。答案:D3.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的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A.工业化方针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能力。1921年3月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商品自由买卖,材料中“1921年5月”“可非得有钱不可”可以说明是新经济政策。答案:C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大萧条的影响和意义因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而增大。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独特实验”主要表现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解除部分企业的国有化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④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题目中的“大萧条”指的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此时的苏联在经济上正在形成“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工业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上走集体化农庄的道路。故①③④表述正确。②为新经济政策,故排除。答案:D5.(2023·辽宁大连八中月考)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但农业长期为工业化建设让步会造成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和非健康的发展,所以答案选C项,A、B两项苏联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D项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而非解决工业化建设资金方法。答案:C6.(2023·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解析: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A项正确;斯大林时期并未建立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斯大林时期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不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情况,故C项错误;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是苏联经济改革时期的措施,故D项错误。答案:A7.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斯大林模式”的前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发展,使苏联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A项错误;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体现了“斯大林模式”弊端,表述不全面,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工业化方面成绩显著,故C项错误;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没有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提示,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教材知识,可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情、客观规律角度出发解读即可。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改变: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