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2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省获奖_第1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202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省获奖_第2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202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省获奖_第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202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省获奖_第4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202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省获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C.③ D.④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 D.Ⅲ层3.2023年下半年,我国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解析: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一电离层(海拔大约85千米处),其带电粒子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神舟五号”的轨道在高层大气层,依据图所示阅读出相关数据即可。答案: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4~6题。4.图中曲线代表的地震波是()A.横波 B.纵波C.横波和纵波 D.无法判断5.该地可能位于()A.(40°N,116°E) B.(60°N,60°E)C.(0°,60°W) D.(0°,180°)6.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莫霍面位于地幔与外核之间,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B.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又称岩石圈C.由于纵波在古登堡面突然消失,所以可推测地核物质为液体D.古登堡面位于地幔与外核之间,在地下2900千米处解析:第4题,由图中地震波的速度可以判断出,该曲线代表的是横波。第5题,该地震波在地下5km左右突然增速,说明该地地壳较薄,应位于大洋地壳。第6题,地下2900km处为古登堡界面,为地幔与外核的分界面。答案:读下表,完成7~8题。时间2023年1月13日05∶53(北京时间)地点海地内容发生级强烈地震7.图示时刻纽约帝国大厦悬挂的壁钟中,国际标准时间为()A.4:30 B.7:00C.21:53 D.8:538.图示日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济南日均气温在0℃以下 B.山东农民正播种花生C.黄淮海平原土壤淋盐明显 D.亚欧大陆气压较低解析:第7题,表格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区时。第8题,夏季,黄淮海平原土壤淋盐明显;1月,济南日均气温在0℃以下;山东半岛的花生一般在春末夏初播种;1月,亚欧大陆冷高压势力较强。答案:9.某地地下30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B.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前后左右摇晃解析:纵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会感到上下颠簸,横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能感到左右摇晃。横波不能通过气态和液态传播,所以都能感到P波,上下颠簸。答案:C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10~11题。10.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11.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气温垂直递减率是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根据这一要求大致计算判断图①表示的气温垂直递减情况。从图①提供的信息看,0~6000米范围内气温大约从18℃下降到-32℃左右,超过了垂直递减率,尤其是3000米以下递减幅度更大(曲线的坡度小,温度差别大)。分析背景材料,“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可以确定:从近地面到5000米高度,气温变化越小,对流就越弱,大气就越稳定,飞机飞行就越平稳,通过量算四幅图从近地面到5000米高度的温差依次约为50℃、32℃、45℃、20℃,图④的温差最小。就近地面而言,图④的上下温度也十分相近,对流十分微弱,显然图④符合题目要求。答案: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2~13题。12.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13.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解析:在不同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且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根据地下2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从而会引起地震波波速的异常变化。答案:二、综合题14.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什么?(2)A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______,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km高度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某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飞机起飞后,迅速作爬升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5)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解析: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所以对流层的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大量吸收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减少,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层越高距地心越远,地球的吸引力越小,故大气密度越来越小。答案:(1)中对流层厚度为12km(2)地面辐射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补绘曲线略。O3(臭氧)臭氧(4)平流层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天气晴朗,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升至平流层比较安全。(5)逐渐变小15.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2)当A处发生地震时,B、C、D、F四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级。F地测得地震震级为__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震波在经过甲时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5)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解析: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界面:一个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界面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