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口泉中学2021年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口泉中学2021年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口泉中学2021年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口泉中学2021年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口泉中学2021年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大同市口泉中学2021年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不是必须注意控制的因素有

A.腌制时间

B.环境温度

C.食盐用量

D.泡菜坛容积参考答案:D2.啮齿类动物如兔、鼠等主要以植物为食,如图表表示某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部分植物种群密度增大B.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C.啮齿类动物的适度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D.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参考答案:D【考点】F2:种群的数量变动;F1:种群的特征.【分析】分析图示曲线可知,啮齿类密度低时,不同种的植物之间竞争较激烈,部分物种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物种较少;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之间竞争降低,植物种类增加;而啮齿类密度过高时,大量植物被捕食,导致植物种类数减少.【解答】解:A、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种类也随之增加,说明其中的一部分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故该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在相应的时间和范围内有所增大,同时,部分原来处于优势的植物的种群密度将下降,A正确;B、由于啮齿类取食的偏好等,使得同一种植物的被取食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其结果可能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C、啮齿类动物的适度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C正确;D、纵坐标表示的是植物的种类数,并不能表明每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与啮齿类动物的密度之间的关系,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3.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1)①②③Na+14214710K+5.04.0140Ca2+2.51.252.5Mg2+1.51.010.35Cl-103.3114.025有机酸6.07.5—蛋白质16.01.047A.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参考答案:C4.下列相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B.当体温、pH等因素发生变化时,酶促反应一定加快、细胞代谢一定紊乱C.维持血液中的含氧量和血糖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对细胞代谢的影响不大D.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参考答案:D【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实现的,A错误;B、当温度和pH等改变时,酶促反应会由于条件的改变而变慢,B错误;C、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这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错误;D、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正确.故选:D.5.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D.绵羊的白毛和马的黑毛参考答案:C6.生长在同一地区的两种杜鹃花的开花时间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交配,这种现象属于A.优胜劣汰

B.适者生存

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参考答案:C7.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碳源

B.氮源C.无机盐

D.生长因子参考答案:A8.“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C.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酵母菌的发酵和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因此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故A正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故B错;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故C错;乳酸菌和酵母菌之间是竞争关系,故D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9.下列有关克隆绵羊“多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多利”的诞生属无性繁殖

②“多利”的诞生采用了核移植技术③“多利”的诞生采用了胚胎移植技术

④“多利”的诞生采用了细胞融合技术⑤动物细胞培养是整个技术的基础

⑥“多利”的诞生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C10.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哪种物质的分解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参考答案:C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故选C。【考点定位】腐乳的制作【名师点睛】本题是对细胞内不同化合物的功能的考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11.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的存在说明此细胞属于

细胞,结构②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

、细胞膜及分泌物中。(填图示数字和结构名称)(3)从图中可以看出,⑦溶酶体起源于

,细胞从外界吞入颗粒物后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其中的水解酶将颗粒物降解后排出。这种融合的过程依赖于膜结构的

(4)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物质基础主要依靠结构④上的_________________(成分)。参考答案:(1)真核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③内质网

⑥高尔基体

(分泌小泡、囊泡)(3)高尔基体

流动性

(4)糖蛋白1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参考答案:B1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参考答案:D【分析】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节及其实例(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理清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功能、血糖调节过程、激素调节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关键。【详解】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点睛】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14.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试管编号①②③④⑤⑥2mL3%的淀粉溶液+++---2mL3%的蔗糖溶液---+++1mL2%的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反应温度℃4060804060802mL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深浅++++++---注:“+”表示有;“-”表示无;“+”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C.淀粉酶活性在60℃比40℃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参考答案:C1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有减少尿量的作用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尿就多D.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参考答案:D16.细胞分裂和分化是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的根本目的是平分遗传物质B.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C.动植物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开不同

D.癌细胞的无限增殖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有关参考答案:B17.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M和M、m和m、M和m的分离,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④精细胞变形为精子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动物的基因型为Mm,所以M和M、m和m是在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M和m是等位基因,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没有基因的分离;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要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M和m随之分离;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要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M和M、m和m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④精细胞变形为精子,属于细胞分化,没有基因的分离;所以基因M和M、m和m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故选:B。【点睛】注意: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等位基因(M/m)只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只能随同源染色体在减一后期分开而分离;相同基因(MM或mm)只能随姐妹染色单体在减二或有丝分裂后期分开而分离。18.下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C.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参考答案:C19.下列有关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转化为糖元或非糖物质,可引起血糖含量下降B.通常血浆内的血糖含量在80~120mg/dL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导致血糖含量升高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参考答案:D解析: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可导致血糖含量增加;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转化为糖元或非糖物质,可引起血糖含量下降。20.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参考答案:C略2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参考答案:A22.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参考答案:B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参考答案:D【考点】A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而猫叫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调查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解答】解: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且猫叫综合征不是单基因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B、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往往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C、艾滋病是传染病,是由病毒传染引起的疾病,不是遗传病,C错误;D、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方法与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的方法的不同,主要考查学生选用正确的方法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能力.

24.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一O一<”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稍。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中②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①②③④⑤⑥B.当⑤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C.刺激图中④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④⑤⑥②D.刺激⑥处,神经兴奋能传到⑤④③②①参考答案:A25.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B.激素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C.运动员在短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同,但两者的作用方式相同参考答案:A26.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且比例为9:3:4,则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C.F2白兔的基因型有3种,杂合子占2/3D.F2中黑兔和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参考答案:D27.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一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螳螂体内的为

A.0KJ

B.106KJ

C.×106KJ

D.106KJ~2×106KJ参考答案:A28.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则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26%、74% B.52%、48% C.60%、40% D.88%、12%参考答案:C29.如图所的减数分裂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参考答案:B3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参考答案:C31.参考答案:D32.碳在大气圈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间的流动形式是

A.碳酸盐

B.单质碳

C.CO2

D.含碳有机物参考答案:C33.临床治疗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参考答案:D34.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这是由下列哪项生理过程决定的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参考答案:C35.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aBb

B.Aabb

C.aaBb

D.aabb参考答案:B36.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现围绕此曲线,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B.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C.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参考答案:B37.对四棵具有顶端优势的棉花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四种处理,哪种处理会使植株的侧芽发育为枝条A.不去顶,在侧芽上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B.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C.去顶端后在断口放一琼脂小块D.不去顶,去掉侧芽参考答案:C【分析】植物顶芽生长对侧芽萌发和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叫做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生长素,沿茎向侧芽运输,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在切除顶端后的断面上施加生长素,侧芽萌发受抑制,与不切除顶端相同。【详解】不去顶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使侧芽浓度过高抑制生长,再在侧芽上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则侧芽生长素浓度更高,更不利于侧芽发育成枝条,A不符合题意

;如果去除顶芽后放涂抹生长素的琼脂块,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依然较高,对侧芽还是抑制作用,B不符合题意;因为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生长成为侧枝,要想使侧芽发育成侧枝,需要解除顶端优势,即去除顶芽,在断口放空白琼脂块即可,C符合题意;不去顶芽,去掉侧芽后,侧芽无法发育成侧枝,不去顶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会抑制下面其它侧芽的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决本题需熟练掌握顶端优势与去除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8.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有三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和选择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参考答案:C39.高温灭菌的原理是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

B.每种微生物对高温环境都不适应C.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

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参考答案:C40.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A.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B.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C.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D.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参考答案:C【考点】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解答】解:植物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使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导致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