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_第1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_第2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_第3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_第4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形象诗歌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它包括:①、诗人之外特定的人物形象;②、抒情诗中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③、写景诗中借以抒发情感的景物即景象,也叫意象;④、咏物诗中情感借托的事物即物象

。一、什么是诗歌形象1、诗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孟郊的《游子吟》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儿子远游前为儿子缝补衣服、疼爱儿子的慈母形象。2、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李白的《静夜思》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3、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营造了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4、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专题一:人物形象诗歌鉴赏——形象人物形象题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10福建卷)2.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11四川卷)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12安徽卷)4.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12江苏卷)5.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12湖北卷)6.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诗歌鉴赏——形象例题赏析-1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表达了作者对高雅闲适生活的喜爱。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13年辽宁卷诗歌鉴赏——形象如何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思维切入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依据)注: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3.注意客观形象的对比(运用典故)诗歌鉴赏——形象例题赏析-2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落空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问】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12年江苏卷诗歌鉴赏——形象人物形象题答题思路(步骤):1.总:什么形象(总特征)2.分:形象的具体特征——结合诗歌的具体词语进行分析论证。融入表达技巧。3.总: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诗歌鉴赏——形象随堂练习-1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为其书房。②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这首诗表现了庵主胡逸老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胡逸老品格清高,为人不慕荣利,有仁爱之心、山水之趣的性格特点。(步骤1)首联赞美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颔联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颈联正面写致虚庵,让读者体会庵主高雅的人格、宽广的胸襟;(步骤2)诗人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步骤3)诗歌鉴赏——形象随堂练习-2鹧鸪天①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参考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步骤1)(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步骤2)“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步骤3)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试题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怪模怪样。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8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诗歌鉴赏——形象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8.爱恨情长。专题二:景物形象诗歌鉴赏——形象景物形象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或者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课前热身

1、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意象:

2、找出体现主观情感或修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

两个、黄、翠、白、一行3、将意象与主观情感或修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

4、概括意境的特点:5、落实诗歌表现的情感: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生机盎然喜爱之情

课前热身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问: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步骤1)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茂密的柏树、碧草、黄鹂。(步骤2)营造了一种幽静冷清、肃穆的意境。(步骤3)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达作者无人赏识、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悲愤。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例题赏析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11年安徽卷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图画、画面)?有何作用?例题赏析1总结:答题步骤:①找准意象,抓住关键,概括特点。时间地点的名词+概括景物特色的形容词+图画如: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图画、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图画、初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

②结合诗句,分析原因。用自己的语言把诗句的内容复述一遍,有时是列举诗句中的有关意象。(看分值或要求)③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营造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问】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例题赏析2答: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①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答案】前四句描写了词人春天的傍晚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悲凉寂寥情景。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2.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例题赏析2总结: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①,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注】①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答案】作者精心地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凄冷幽寂的感伤氛围,写出了闺中少妇的思夫之愁。

随堂练习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迟日,春日。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江山、春风、花草的芳香,燕子、鸳鸯等意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江山明丽,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鸳鸯在温暖的沙洲上静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抓意象析特征表情感随堂练习2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问】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意境。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暮年迁谪,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随堂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找意象描图画意境(氛围)(总结答题步骤)析情感需要注意的是:(1)从语言入手,体会景物中所包含的情感。(2)分析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思想情感。(4)掌握写景的顺序(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等),写景的方法(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情与景的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烘托、渲染)等。思想感情: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

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

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忧国忧民

闲适恬淡之情等意境(氛围):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专题三:事物形象诗歌鉴赏——形象事物形象题常见提问方式:1.诗歌体现了某物怎样的特点?2.诗词描写了某怎样的形象?3.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热身:猜一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物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爆竹菊竹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虞世南原是前朝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虞世南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示例如何鉴赏咏物诗咏物诗往往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欣赏这类诗歌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要从诗歌中提炼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再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推断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鉴赏物象的基本思路物象的外形特征物象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例题赏析1】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①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问: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解析: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3,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参考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步骤1)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