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武威讲学_第1页
兰州,武威讲学_第2页
兰州,武威讲学_第3页
兰州,武威讲学_第4页
兰州,武威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俊英E-mail:

gjy309112@

高考物理专题讲座2008.3.8主要内容结合近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和阅卷反馈信息提出后期复习的建议研究高考物理大纲落实后期复习的实效谈新课程和高考备考的关系目前高三结构性复习已进入第一轮的尾声,学生也经历了高三的第一次综合测试,一轮复习对师生的体力消耗最大,但也是夯实基础,扫除知识盲点的重要时期。之后我们将进入高三结构性复习的第二,三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学教学向极值点冲刺的最佳时期,因而在教学中绝不能出现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的任何失误,因为此阶段没有任何回旋余地。高考物理专题讲座

教师在教学中的任何不当行为都可能导致学生成绩的停顿和滑坡,鉴于此,后期复习应把握什么原则,落实那些知识,培养那些能力,绝对是我们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先请大家看一组从高考阅卷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高考物理专题讲座高考复习应把握的原则熟悉高考,明确考察的重点和热点吃透考纲,落实各阶段复习的任务狠抓基础实验和解题规范,减少非智力失分思考一.熟悉高考明确考察的重点和热点

1.试卷的题型和数量遵循“813”结构纵观近三年的高考理综试卷,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命题原则保持了高考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就物理学科而言,试卷呈现出的特点为:高考中的物理试题共三种题型1、选择题:共8个,48分,40%2、实验题:一般2个,17分,14%3、论述计算题:三个,54分,46%选择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及简单的推理能力。①它不适合考查较复杂的推理能力。②它不适合考查较多的数学运算,包括数字和文字运算。其功能是增加试卷知识点的覆盖率。高考各题型的功能近3年来我省高考卷选择题统计共24个题内容热光原子振动和波交流电引力圆周其他力学其他电学题数33331245

每年热、光、原子、振动和波各1个题,再加上交流电,非主干知识占了一半多.其余为主干知识,力、电基本各占一半.2004、2005、2006、2007年共10套理综试卷,“波、热、光、原”的特点(1)基本上都是一个选择题(2)内容特点热:

光:光的折射(5)、平面镜成像(1)、光的本性(4)

原:原子结构:氢原子能级(5)

原子核: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5)波:横波形成和图象(8)、多普勒效应(1)、共振(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气体(6.5)、分子动理论(3.5)1.热学2.光学3.原子物理4.振动和波动5.天体运动高考选择必考知识点

一般来说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都是容易题,基础题准确率提高了,卷面分数自然就上去了。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进行中低档题,尤其是选择题提高准确率的训练。14.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2007高考试题分析2007高考试题分析15.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x=0与x=1cm的两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得出BC*A.波长一定是4cmB.波的周期一定是4sC.波的振幅一定是2cmD.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y/cmtsO2-2-4-3-2-112345这类试题的特征知识特征:一般为非主干知识或是主干知识中的边缘知识。零散、识记、定性、理解。试卷特征:为了覆盖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块。多以容易的试题出现,但试题避开了纯记忆的性的问答方式,侧重于知识的理解。考试结果特征:出人意料。2007高考试题分析17.如图,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ABD**P光束A.太阳光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理解(源于课本)联系生活实际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A.裂变,核燃料为铀B.聚变,核燃料为铀C.裂变,核燃料为氘D.聚变,核燃料为氘选项比率A65%B18%C8%D9%对理综总分100——280分的考生都有一定的区分功能。06京卷非主干知识的落实仍有欠缺!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时,一类学校学生重视定量的计算,不重视定性的分析。研究高分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定性试题更可能使思维跳跃而导致错误。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微观世界的知识,比较抽象。但因为没有什么大量的计算成分,所以老师们通常复习时就只强调结论,只是习惯于反复强化,或发一堆相关练习让学生们自己做,缺少方法引导。使一些学生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更不能准确的区分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因而在考试中该拿的分而没有拿到。

教学特征:一带而过

因此,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不能为了抢时间而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引导学生们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物理意义、物理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掌握,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总结,得到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训练。建议1:注重理解,学会总结选择题解题要点归类扫描不留死角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明确应掌握的内容各部分都通过题目练到不以题论题,而是通过题目把该部分的知识全面扫描内容要求说明

89.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90.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做图法

91.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92.光导纤维93.棱镜.光的色散

ⅠⅡⅡⅠⅠ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

内容要求说明94.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95.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96.光的衍射97.光的偏振现象98.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

99.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00.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101.激光的特性及应用ⅠⅠⅠⅠⅠⅡⅠⅠ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90.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做图法91.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99.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学13个知识点,其中3个是Ⅱ级要求

07年的6套考题5套全部出在上述考点,着重考察学生的理解,推理和分析综合能力.抓十种现象六个量光学十种现象直进

反射折射全反射色散干涉衍射偏振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熟记:

光学两大家,nfE,vλC一家变化相同,两家变化相反15.红光和紫光相比,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全12006高考试题分析理解能力、推理能力(04全)下面与光的干涉有关的事实是:A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B.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C.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D.水面上的油膜呈现色彩题型示例(47)【04浙、豫、鲁1】.发出白光的细线光源ab,长度为l0,竖直放置,上端a恰好在水面以下,如图.现考虑光源ab发出的靠近水面法线(图中的虚线)的细光束经水面折射后所成的像,由于水对光有色散作用,若以l1表示红光成的像的长度,l2表示蓝光成的像的长度,则A.l1<l2<l0

B.l1>l2>l0

C.l2>l1>l0D.l2<l1<l0

【D】水ab题型示例(65)关于简谐运动一个依据:两个模型:弹簧振子,单摆

F回=F弹

F回=重力的切向分力

三个位置平衡位置:v最大,x=0,F=0,a=0

两头位置:v=0,x,F,a最大振幅(A):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三个标量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频率(f):一秒种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AOB案例四个矢量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与x,a,F无直接关系四个过程:AOBOA反向正比同向正比反向正比结论:简谐运动是变速运动.AOBavavavav内容要求说明

102.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103.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104.氢原子的电子云105.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衰变.半衰期106.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107.放射性污染和防护108.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109.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110.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

111.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ⅠⅡⅠⅠⅠⅠⅡⅠⅠⅠ十五、原子和原子核

原子物理部分质子、中子、电子、α粒子、正电子这五种基本粒子必须让学生会正确写出,而能级的概念及核外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问题,质量亏损问题既是出题的热点也是学生们理解的难点。教学中要在此处下功夫,要让学生们能画出能级图,理解低能级对应近轨道,里轨道,高能级对应远轨道、外轨道,从低到高吸收能量,从高到低释放能量。对能级的不连续性可类比于上下台阶。这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们容易接受和记忆。十五、原子和原子核

考查侧重点有所变化2007高考试题分析四

16.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易A.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a粒子动能很大,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C.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源于课本)建议2:联系实际,回归教材由于高考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目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题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影子。教材是学生备考的重要依据和资源。因此对教材使用应引起大家的特别重视。要迅速改变忽视教材、只用复习资料的现象。实验题主要考查实验能力。由于笔试形式的限制,考查能力的功能有所限制。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重点放在考查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仪器的使用上。高考各题型的功能注重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物理学科实验方法、规律的训练,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完成各种实验的能力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因为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不是靠黑板上“做实验”,书本上背实验能够解决的。实验能力的提高不能靠突击。因为实验是一种学习活动。它是应用物理概念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规律的基本方式。

在实验复习中应把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

因为实验是一种探究活动。将被动的,模仿式的做实验,变为主动、独立地研究、探索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设计和完成实验,是使学生实验能力真正得以提高的唯一途径。滑板反冲因此,物理实验复习的目标是:“理解”——理解和不理解的不一样;“做”——做过的和没做过的不一样;“变通”——会变通和不会变通的不一样。22、(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A、适当加长摆线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选用体积较大的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2007高考试题分析OMPNAB球1球2C⑵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都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22题中求碰撞的恢复系数,实际上就是考查动量守恒实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上述实验中,P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M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N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个落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_______。2007高考试题分析[06苏卷]现在按图①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E(约1.5V)和内阻r(约20Ω),可供选择的器村如下:电流表A1、A2(量程0~500μA,内阻约500Ω),滑动变阻器R(阻值0~100Ω,额定电流1.0A),定值电阻R1(阻值约为100)电阻箱R2、R3(阻值0~999.9Ω),开关、导线若干。由于现有电流表量程偏小,不能满足实验要求,为此,先将电流表改装(扩大量程),然后再按图①电路进行测量。①电阻箱电流表E,rS(1)测量电流表A2的内阻按图②电路测量A2的内阻,以下给出了实验中必要的操作。图②A1A2R1RS2S3ES1A.断开S1。B.闭合S1、S2

C.按图②连接线路,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调至最左端,R2调至最大。D.调节R2,使A1的示数I1,记录R2的值。E.断开S2,闭合S3。F.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A1、A2的指针偏转适中,记录A1的示数I1

R2请按合理顺序排列实验步骤(填序号)(2)将电流表A2(较小量程)改装成电流表A(较大量程),如果(1)中测出A2的内阻为468.0Ω,现用R2将A2改装成量程为20mA的电流表A,应把R2调为____与A2并联,改装后电流表A的内阻RA为__Ω.高考各题型的功能论述计算题主要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从近些年《理综》试题来看,计算题主要考查下面的五个方面的问题: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关系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问题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量和机械能问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以电磁感应为中心的综合问题

题型大致可分为三类:所涉及的知识很少,但情景较新颖所涉及的知识较多,物理过程较复杂所涉及的知识较多,且情景较新颖对于情景新颖的问题,重要的是读懂题意对于物理过程复杂的问题,重要的是把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过程2.知识点的考查情况2007年全国理综卷(2)物理试题各部分知识的考查比例知识力学热学电学光与原实验题号15、16、2023、241419、21、2517,18、22分值53(44%)6分(5%)32(27%)12(10%)17(15%)表22006和2007全国理综卷(I)物理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试题比较:2007理综(2)卷试题特点:1、2007试题的结构形式及分值分布,与2007考试大纲一致,加强了计算(主要体现在第24题,给考生增加了难度);延续了2006稳定的命题思路,但试图有所突破,风格有所变化,试题看起来不“平和”,总体难度增加。2007理综(I)卷试题特点:2、2007试题增加了多项选择题难度,体现在两个方面:1.增加了多项选择题(06年2个,07年5个)。2.选择题难度增加。大部分考生完成的都不是很理想,但增加了区分度。3、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迁移、创造性思维要求高。但此类题目学生练习较多,相对来讲,得分率较高。2007理综(I)卷试题特点:

4、加强了力学基础的考查,计算题难度较2006略有增加,更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考生在计算题的逻辑思维和答题的物理过程的体现上,会有较大差异,但可能比较人性化的评分标准,诸考生之间的得分差异可能不是很大。5、总计:今年相比去年,考生总体可少得11分左右。2007年理科综合试题评价纵观整张试卷,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了主干知识。有的题目涵盖了几个知识点,很少有只考一个知识点的题目,重要的知识点则在不同的题型中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考查。这充分说明,今年全国理综卷物理试题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了试题的难度。整卷不偏、不怪,不刻意追求情景新颖,难度基本适合大多数学生实际水平,且注重试卷的检测与评价功能,为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注重基础,强化落实

同时我们也发现今年试卷对重点基础知识考察呈现两个新特点:1.隐蔽性、新颖化趋势。2007年理科综合试题评价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力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表示两侧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和E的可能值为()A、△n=1,13.22eV<E<13.32eVB、△n=2,13.22eV<E<13.32eVC、△n=1,12.75eV<E<13.06eVD、△n=2,12.75eV<E<13.06Ev理解能力、灵活分析能力n

E/eV4-0.853-1.512-3.401-13.605-0.546-0.387-0.28难

创新如1卷19题对氢原子能级的考察,突出了电子与氢原子碰撞的能量吸收问题以及氢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光谱条数的等差性。23.(15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⑴3m/s2⑵6.5m中23题属于运动的追及问题,而试题是以接力赛跑中交接棒形式出现的。(19分)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定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氮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u等于一个12C原子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u和14u。)m=1.2u中试卷二中求中子的质量的计算题,实则考核弹性碰撞的知识,与原子核方面的基础知识无关。所谓“边缘化”是指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教材中一直没考过的内容今年有所考察,如今年实验题对示波器原理的考察,近几年来一直没出现过。而全国试卷二中对光的偏振的考察是对新教材中新内容的第一次考察。而牛顿定律,测电阻的方法等考察的热点和重点在试卷一中却未出现。可见,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是全面的。这些题打破了我们的复习定势和惯性,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个重要的启示:简单知识不能简单复习或不复习,复习过程应注意知识的全面性。2、基础知识考核的"边缘化"⑴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Ⅰ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_____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_____钮或_____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竖直位移或↑↓,衰减调节,Y增益中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____钮置于____位置,然后调节___钮。扫描范围,1k档,扫描微调难123456897101112131415开Y增益X增益扫描微调扫描范围1010010k100k1k外x衰减101001000DCACY输入X输入地同步+-↓↑←→12007高考试题分析二.吃透考纲落实各阶段复习的任务“考试说明”是高考的直接依据,是师生备考复习的依据,理解其实质,掌握其动向,揣摩其趋势无疑是高三教师的首要任务。

与2006年考纲相比2007年的物理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考试的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做实质性的变化,说明2007年的高考将继续保持稳定,这对于师生都是一个好消息。老师在指导同学们的复习过程中能驾轻就熟,以往的高考试卷对广大考生也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通过对2007年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的分析,Ⅰ卷的题目的数量和难度与去年持平,Ⅱ卷的难度有所增加。因此一定要掌握基础知识。试题仍会以中档题为主,内容仍以力学、电磁学等主干知识为主,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波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07年《考试说明》的分析考试范围和要求

与2006年考纲相比,试卷结构无变化。

⑴明确了理、化、生三科的内容比例为40%∶36%∶24%,三科分值为120分∶108分∶72分。

⑵明确了试题的学科内容排列顺序不变第一卷生物、化学、物理;第二卷物理、化学、生物。

试卷结构题型示例数量变化较大(如下表)

题型示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物理

理综

实验题

计算题

合计

理综

2004年

10个

57个

6个

6个

12个

49个

2005年

20个

54个

5个

15个

20个

52个

2006年

20个

61个

5个

15个

20个

54个

2007年

22个

66个

7个

17个

24个

59个

增幅

2个

5个

2个

2个

4个

5个

从上表分析得出,理综各科题型示例数量均有所增加。选择题部分是按比例均匀增加的,但在非选择题部分增加的5个题中,物理试题占了4个(80%),显然07年高考会在这里有所侧重。即侧重检查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透彻理解了,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同时通过解题,检查学生得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题型示例考查的知识分布如下图

选择题

2006年33152242007年3311

6

224实验题

读数

其它

2006年1132007年12

31

计算题

力和运动

动量和能量

电磁综合

其它

2006年64412007年6461选题更加全面新增的6道题目都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侧重考查学生的联想、迁移、分析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06Ⅰ)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其中正确的是:

。全1题型示例(37)新增题目新增题目(03苏)串列加速器是用来产生高能粒子的装置,图中虚线框内为主体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加速管的中部b处有很高的正电势U,a,c两端均有电极接地(电势为零)。现将速度很低的负一价碳离子从a端输入,当离子到达b处时,可被设在b处的特殊装置将其电子剥离,成为n价正离子,而不改变其速度大小。这些正n价碳粒子从c端飞出后进入一与其速度方向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在磁场中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已知碳粒子的质量m=2.0x10-26kg,基元电荷e=1.6x10-19C.求:R题型示例(50)abc(06Ⅰ)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图1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线如图2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3所示。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图1题型示例(64)新添,唯一图2y/cm24-404681357-22t/st/sy/cm42-2081216261014-11图3A.由图线可知T0=4sB.由图线可知T0=8sC.当T在4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D.当T在8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图1【答案】:AC(06Ⅰ)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了许多用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如图所示,电容量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和B水平放置,相距为d,与电动势为ε、内阻可不计的电源相连。设两板之间只有一个质量为m的导电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已知:若小球与极板发生碰撞,则碰撞后小球的速度立即变为零,带电状态也立即改变,改变后,小球所带电荷符号与该极板相同,电量为极板电量的α倍(α<<1)。不计带电小球对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1)欲使小球能够不断地在两板间上下往返运动,电动势ε至少应大于多少?(2)设上述条件已满足,在较长的时间间隔T内小球做了很多次往返运动。求在T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的次数以及通过电源的总电量。全1题型示例(57)新增题目

物理实验题增加了两个(一个力学实验、一个光学实验),力学实验题的数量(2个)与电学实验题的数量(3个)可以相提并论了。从06年高考的重庆试卷中已经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电学实验题放在第一题的位置,属于基础部分出现,而力学实验题放在第二题的位置,体现创新。

新增加的两道物理计算题,一道来自03年江苏高考单科物理,一道来自06年全国高考理综I,都涉及到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一道体现能量、一道体现力与运动。电磁综合试题的分量增加了。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下表是题型示例中的试题特征

特征

统计选择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数

多选

图表

总数

图表

总数

图表

多设问

2006年20630%1260%55100%15960%427%2007年22836%1464%77100%171165%529%原理或概念的含意除了用文字表达,更可以转化成图表、图像,尤其是实验更是如此。图表、图像信息的获取能力将是考查的重点。1、选择题更注重知识点的融合,试题难度不变。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非重点内容一般会在选择题中出现。8个选择题中至少有3个多选,多数试题会给出图表。2、实验题不一定以电学实验为主,可能会有一些创新意识。3、计算题难度将有所增加,但仍以牛顿力学和典型运动为考查主干,适当增加以带电粒子为研究对象的问题,强调运动过程的理解和分析,注意区分似是而非的问题,注意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计算题仍以一个设问为主,有2道题会涉及到图表、图像或示意图等。也可能会像06年高考23题(估算云层的高度)、24题那样(求煤块黑色痕迹的长度),需学生自己画示意图才能正确解题。压轴题可能设多问。题型示例的启示不同内容要有不同的复习策略一、非重点内容

小题首先归类,扫描不留死角二、重点内容

大题重在能力,理解分析综合三、物理实验

仪器原理数据,目标独立完成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力学1.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2.牛顿定律及其应用3.动量守恒定律4.动能定理5.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学:1.匀强电场匀强磁场2.直流电路的知识----主要是考实验3.安培力洛仑兹力4.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圆运动5.电磁感应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常在选择题中考查的主干知识受力分析(包括连接体问题)共点力平衡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运动学问题与估算简单的功能关系简单的相互作用中的动量与机械能典型电场的场强与电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直流电路的定性分析问题电磁感应的图像问题演示实验中的问题

质点的运动力牛顿定律

动量和机械能

电场

恒定电流

磁场

电磁感应(原子核)●●●●●●●●●●●●●●●●●●●●●●●●●●●●●●●●●●●●●●●●●●●●●10451052711近四年10套试卷主要分布在以下主干知识精选典型物理问题,并不断变换呈现方式和设问的角度,并将典型问题重组,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典型问题重组使学生明确许多综合问题是由若干个单一问题组合而成的。找到单一问题间的联系是关键。不断变换呈现方式和设问的角度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确切的认识,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描述方式形成不同的方法。精选物理情景是因为在学生思维发展是靠不断产生新思维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构成思维活动内部矛盾是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选的题应尽可能地起到这个作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复习策略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知识的全面复习和基础的落实(不可淡化哪个知识点)1.深入学习,合理定位课本知识考纲要求学生实际确定复习范围与复习深度●深入研究考题要求●根据高考信息、高考成绩修正本校复习方案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复习策略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知识的全面复习和基础的落实(不可淡化哪个知识点)2.重视物理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2)展示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过程.(1)以文字,符号,图象作为阅读载体.(3)教师要通过问题的精心选择、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使学生真正产生要探究,要彼此交流的欲望。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见解,提倡探索精神。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复习策略

第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这阶段的复习宗旨是: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宏观结构,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科内的综合;理清各类题目的解题规律、解题方法,使学生的解题能力产生飞跃。(1)、必须突出物理学的主线和特点,帮助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出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2)、必须以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为依据专题设计必须坚持两个原则第一讲物体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第二讲力与运动第三讲动量与能量第四讲力学综合题的求解技巧专题的设置建议1、传送带问题2,沿固定轨道运动问题3.“追碰类”综合问题4、弹簧类问题(弹簧与平衡弹簧与运动弹簧与守恒)5、“子弹打击木块类”问题力学综合题点力学中的轨道问题解题关键抓过程抓两点牛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F(合)=F(向)

专题的设置建议第五讲带电粒子在匀强电磁场中的运动第六讲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第七讲热、光、原“踩点”复习第八讲物理实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典型运动当V0∥E时,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当V0⊥E时,粒子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偏转匀直中点hyL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典型运动当V0∥B时,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当V0⊥B时,粒子做匀速圆周直线运动06天)在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应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磁场边界与x轴的交点A处以速度v沿-x方向射入磁场,它恰好从磁场边界的交点C处沿+y方向飞出。

(1)判断该粒子带何种电荷,并求出其比荷;

(2)若磁场的方向和所在空间范围不变,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为B/,该粒子仍以A处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但飞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对于入射方向改变了60°角,求磁感应强度B/多大?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手所用时间t是多少?

xOyCBAv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典型运动通常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为曲线运动,则电场力作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速度选择器.[06重]有人设想用题24图所示的装置来选择密度相同、大小不同的球状纳米粒子。粒子在电离室中电离后带正电,电量与其表面积成正比。电离后,粒子缓慢通过小孔O1进入极板间电压为U的水平加速电场区域I,再通过小孔O2射入相互正交的恒定匀强电场、磁场区域II,其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如图。收集室的小孔O3与O1、O2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半径为r0的粒子,其质量为m0、电量为q0,刚好能沿O1O3直线射入收集室。不计纳米粒子重力。(1)试求图中区域II的电场强度;(2)试求半径为r的粒子通过O2时的速率(3)讨论半径r≠r2的粒子刚进入区域II时向哪个极板偏转。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典型运动通常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力平衡粒子也可做做匀速圆周直线运动Eq=mgqvB=mv2/r

[06川]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空间范围内,同时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57T.小球1带正电,其电量与质量之比4C/kg,所受重力与电场力的大小相等;小球2不带电,静止放置于固定的水平悬空支架上。小球1向右以v0=23.59m/s的水平速度与小球2正碰,碰后经0.75s再次相碰。设碰撞前后两小球带电情况不发生改变,且始终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取g=10m/s2)问:(1)电场强度E的大小是多少?(2)两小球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Ev0B211.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选择难易适中的例题进行练习和教学。不要片面追求讲课速度而忽视学生感受,真正做到讲得透、练得精、砸得死、用得活。2.加强思想方法与知识整和的训练,减少学生审题形式化,解题缺思想的毛病。在专题复习中要重视选择思维含量高,方法通用性强,模型典型化的习题对学生们进行训练,并通过变异把相关知识不断沟通,不同性质的内容不断交叉,再解决不同的问题中将各部分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整和。专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注意经典题型的训练,不要一味求新求变,提高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避免大题不得分的现象.这就涉及到物理高考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物理高考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物理高考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高考以考查能力为主。

考查能力离不开知识。高考中主要考查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高考复习中的能力培养问题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能力培养主要靠平时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物理习题的辩证关系在习题课上不要急噪,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领悟的时间,要允许学生犯错,启发和指导学生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起与题目相对立的物理模型,培养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如何悟23.(18分)如图1所示,真空中相距d=5cm的两块平行金属板A、B与电源连接(图中未画出),其中B板接地(电势为零),A板电势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将一个质量m=2.0×10−27kg,电量q=+1.6×10−19c的带电粒子从紧临B板处释放,不计重力。求(1)在t=0时刻释放该带电粒子,释放瞬间粒子加速度的大小;(2)若A板电势变化周期T=1.0×10−5s,在t=0时将带电粒子从紧临B板处无初速释放,粒子到达A板时动量的大小;(3)A板电势变化频率多大时,在t=T/4到t=T/2时间内从紧临B板处无初速释放该带电粒子,粒子不能到达A板。总体难度:0.35(1)0.69(2)0.41(3)0.06vtT2T3TT2T3Tt永往直前F取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相等推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总结规律物体在方波力作用下的运动T2T3TtV徘徊不前FtT2T3T取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相等推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总结规律物体在方波力作用下的运动VT2T3Tt进九退一FtT2T3T取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相等推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总结规律物体在方波力作用下的运动vtT2T3T节节败退FT2T3Tt取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相等推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总结规律物体在方波力作用下的运动提倡节约型课堂学生会了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习题课讲什么讲与学生的典型错误有联系的问题讲与其它题目有联系的问题讲与高考相联系的题目讲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问题讲与考纲大纲有联系的知识讲与新课标有联系的问题讲与科学素养相结合的问题讲与命题有联系的知识精选习题,适度练习

提升方法,形成能力⑴题不在多,真懂才成近几年的题目都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题目典型,难度不大,没有偏、怪、过难的题目。考生得分低的原因是速度慢,准确率差。在熟练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准确率,加快解题速度。第二卷物理有4个大题分值约72分,根据抽样调查考生做第二卷物理题的时间大约在40分钟左右,平均得分只有33分左右。究其原因,考生备考期间漫天做题,求难求多;重练习,轻思考;重考试,轻总结。方法与能力能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方法则是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实际步骤。一旦这些实际可操作的步骤,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且取得成功,于是乎,人们就称此人有“能力”。每一个规律的运用都有自身的一套操作规程即方法。例如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1.受力分析:分析物体受的所有的力运动情况分析: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确定研究对象2.确定加速度3.求答案,检查能力=知识+方法+经验能力+习惯=素质学生的问题1.做题比较重视结果,很少注重过程。2.比较重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式,不重视包装(用文字叙述推理逻辑过程),经常裸题.3.好学生喜欢用二级结论和数学结论而不加任何说明结果是“看什么都会;做什么都不对”良好的解题思维程序文字情景过程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物理解形成抽象找出确定确定物理判断联想----建模------寻规一图

仔细读题,弄清物理情景,根据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并用草图的形式表示出来。高考解题能力培养(一二三)二分合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物理学习,有合有分,不合必分,不分必合。”整体法合成法全程法系统法合隔离法分解法分段法单体法

分三基本: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1、深刻理解基本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概念文字词语直接表达

数学语言表达(常称为物理量)⑴分类(力功质量温度)⑵从下列方面理解概念

从什么现象引出的、用来描述什么的(反映什么本质)、怎样定义的(记住定义式)、单位、标量还是矢量、由哪些因素决定(决定式)、跟学过的哪些物理量有关系(包括数量关系、方向关系和因果关系)、怎样测量(测量方法)和求解等等2.掌握基本规律,领会物理实质①物理定理: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②物理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③物理定则:如平行四边形定则等。④物理学说:如分子动理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等。⑤物理方程:如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中学物理规律2.掌握基本规律,领会物理实质①物理定理: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②物理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

③物理定则:如平行四边形定则等。④物理学说:如分子动理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等。⑤物理方程:如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中学物理规律

一般从以下五方面理解物理规律:(一)实验基础(二)导出方式(三)清楚规律揭示的内涵及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

(四)注意适用条件

(五)物理图象从课本内容中提炼规律

判断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方法;判断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的方法;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根据电场线方向比较电势高低的方法;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分配规律。这些方法或规律几乎遍布物理课的每章每节,虽然没有形成定理或定律,也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解题中发现规律

1.一辆汽车以额定功率P行驶,行驶中所受阻力恒为f,求它由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2.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倾斜平行光滑导轨,串有电阻R,两轨间距为l,现有一条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导体棒AB,由静止开始沿导轨滑下,求AB棒的最大速度。

都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a=0时速度v达到最大

从2007年试卷及考试大纲来看,实验试题最大的特点是一改电学实验独霸天下的局面,力光实验大幅增加,既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又不脱离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虽然试题面目年年新,但都源于课本的加工和深化,这是一种能更好体现综合能力的高层次考核。这些试题有利于指导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进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三.抓基础实验和解题规范,减少非智力失分考试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知识内容表”中的实验,必须独立、认真做过。《考试大纲的说明》强调:“尽管高考是以纸笔测验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但物理高考中的实验试题非常注意尽可能区分哪些考生认真做过‘知识内容表’中的实验,哪些考生没有认真做过这些实验。”

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一览表(1)力学选用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读数江苏物理11题力学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浙江理综22题(1)力学游标卡尺读数海南理综22题(1)力学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上海物理14题热学研究定质量气体等压变化上海物理17题电学测电阻Rx

湖南湖北理综22题电学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双量程毫安表天津理综22题电学电场中的等势线描绘海南理综22题(2)电学电压表和定值电阻R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内蒙理综22题(2)电学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上海物理18题电学测电源电动势和未知电阻Rx广东物理12题电学选择器材测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上海物理15题电学测电流表内阻北京物理2题电学电学黑箱江苏物理12题光学测发光强度上海物理16题光学测玻璃折射率广东物理11题光学光电效应上海物理9题

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一览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电学实验题在高考试题中唱主角,就具体的实验题而言,力学、热学实验题均为常规题,属基本技能考核要求。而电学和光学实验题可称得上题题为立意新颖的好题。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一览表(1)力学选用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读数全国理综Ⅱ22(1)题力学力的合成全国理综Ⅰ22(1)题力学用千分尺测圆柱体的直径全国理综Ⅲ22(1)题力学千分尺的读数天津理综22题力学研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江苏卷11题力学研究打点记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速度、加速度广东卷11(2)题力学用s-t图线和v–t图线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上海卷物理18题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一览表(2)热学用气体的性质、等温变化规律测量大气压强上海卷物理15题电学用电阻箱测伏特表的内电阻全国理综Ⅲ22(2)题电学用多用表测量黑盒子两接线柱的电阻判别有关元件北京理综22题电学测电流表的内阻,并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然后校准江苏卷12题电学电压表,电流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全国理综Ⅰ22(2)题电学用伏安法研究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广东物理12题电学用已知电阻测毫安表的内阻全国理综Ⅱ22(1)题电学用分压电路和串、并联电路结合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丝的长度上海物理16题电学判别电路故障和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确定电流强度上海物理17题光学用双缝干涉仪测光波波长天津理综22题光学用双缝干涉仪测光波波长广东物理11(1)题光学用手指缝宽观察可见光的衍射现象上海物理14题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一览表(3)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的特点是:灵活多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涵盖了高中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中的大部分重点主干内容.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一览表(1)力学利用单摆册重力加速度四川理综22(1)题力学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天津理综22(1)题力学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重庆理综22(2)题力学千分尺的读数北京理综22(1)题力学利用纸带测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江苏卷12题力学研究平抛运动广东卷11(2)题力学测量单摆周期差上海卷物理18题

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一览表(2)电学万用表的使用重庆理综22(1)题电学用定植电阻测伏特表的内电阻全国理综Ⅰ22(2)题电学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并描绘其伏安特性曲线北京理综22题电学测一节旧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江苏卷13题电学万用表的使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天津理综22(2)(3)题电学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广东物理12题电学描绘小灯炮伏安特性曲线全国理综Ⅱ22(1)题电学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上海物理15,17题电学测金属的电阻率四川理综22(2)题光学用双缝干涉仪测光波波长全国理综Ⅰ22(1)题光学测玻璃砖的折射率江苏物理12(2)题光学测玻璃砖的折射率全国理综Ⅱ22(2)题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的特点是:三分天下,灵活多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侧重与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一览表(3)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一览表(1)力学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四川理综22(1)题力学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全国理综一卷22(1)题力学利用纸带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北京理综22(2)题力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江苏卷13题力学利用纸带测小车的速度和加速度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广东卷11(2)题广东卷13(3)题力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海南卷13(2)题力学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全国理综二卷22(1)题力学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游标卡尺读数天津卷22(1)题力学研究小车的运动上海卷物理14题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一览表(2)电学多用表的使用和测量广东物理13题电学测电阻全国理综二22(2)题电学测电阻海南卷13(1)题电学测电阻山东卷23题电学示波器的使用全国理综Ⅰ22(2)题电学电子射线管北京理综22(1)题电学描绘某电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江苏卷12题电学电容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宁夏卷22(1)题电学示波器的使用天津理综22(2)题电学描绘小灯炮伏安特性曲线重庆卷22(1)题电学测电阻,研究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上海物理15,16题电学测电池的电动势和两个电阻四川理综22(2)题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的特点是:力电各占一方,灵活多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侧重与原理和图像的理解和应用,创新试验增多。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1个练习:使用示波器3个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7个定量测定:测长度,测重力加速度,测分子大小,测电阻率,测电动势和内阻,测折射率测光的波长8个规律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弹力和弹簧的伸长平抛运动,等势线,伏安特性曲线,电表的改装,万用表探索黑箱子内的元件传感器的应用今年考纲中的学生实验中对这些实验要理解透彻,弄懂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能准确记录数据,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便得出正确结论。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13种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打点计时器,秒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一定要实际操作,熟练掌握。重新观察课本实验,通过新视角,研究物理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今年考纲中的学生实验中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有这么一句话,得实验者得天下,可见实验对考生的重要性,因此复习时必须在实验上下功夫。近年来,为了克服教学中较普遍存在的以“纸面实验”代替实际实验的倾向,高考试题中适当增加了形式上脱离《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19个学生实验的较灵活的实验试题,以考查对所学过、用过的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实验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对实验最好进行专题复习,总结归类,让学生体会到19个实验之间也有联系,一些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也是相通的,进而提高他们的迁移能力。实验的复习法2.至少要重做力学中的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电学中的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实验以及热学和光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1.认真研究、分析当年的《高考大纲》(考试说明)中关于物理实验的具体要求和变化,结合近几年全国各种模式的考卷中已考查过的物理实验以及试题的形式、深度和广度,弄清考试说明对实验考查的具体要求,并把这些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实验的复习之中。具体操作方法3.对于《考试说明》所要求的19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主要实验步骤等要做到真正理解,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实验步骤和结论。高考的实验试题,一部分是考查这19个实验本身,另一部分则是考查运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其他一些未做过的实验问题,这部分题目虽然难度较大,其基础仍是这19个实验。具体操作方法

4.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具体操作方法测电阻方法总结粗测用万用表两表一变想伏安一表一箱用替代测表内阻是半偏使用步骤:左调零选档,插笔右调零测量,读数居中读数右偏换小档左偏换大档换档调零注意事项:构造:两孔:红正黑负,红进黑出三线:欧姆档反刻度不均匀,直流线均匀,交流线不均匀四档:欧姆档,直流电压档,交流电压档直流电流档

06天)多用电表的电阻档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用×10档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在进行测量,应换到___档,如果换档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_________,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___Ω。

相关实验用万用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了解电源,定值电阻,二极管电容器线圈的特点05黑盒安培表的连接:外小内大小电阻外接,测量值偏小大电阻内接,测量值偏大接近电流表内阻可看作是小电阻接近电压表内阻可看作是大电阻AVRxAVRx伏安法选表原则:不超最大量程也不小于最大量程的一半顺序: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变的连接大滑变限流小滑变分压滑变的总阻值小于待测电阻可看作小滑变滑变的总阻值大于待测电阻可看作大滑变RRRxRx电压可从0调节滑变全部起作用滑变部分起作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四种电路RxVAR限流内外接AVRxR分压内外接相关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掌握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学会准确做图外限外分(06北)某同学用图2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V,0.3A”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①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约2Ω);A2(量程0.6A,内阻约0.3Ω)电压表:V1(量程5V,内阻约5kΩ);V2(量程15V,内阻约15Ω);滑动变阻器R1(0-10)R2(0-2000Ω)

电源:E1(电动势为1.5V,内阻为0.2Ω);E2(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0.04Ω)。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电源______E2_____________.(填器材的符号)替代法思路:有定值电阻或电阻箱,但缺少一块表电路结构一般为并联,有单刀双掷开关或多个单刀单掷开关ARxRVRxRk1k2k12半偏法

abS1S2ER2PR1R3A1适合测小电阻(RA)R1R2条件:《误差: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一般测表的内阻,且只有待测表VR’R适合测大电阻(RV)条件:误差:测量值大于真实值RR’《半偏法相关实验: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及校对

GAR小GVR大⑵有一电流表A,量程为1mA,内阻rg约为100Ω。要求测量其内阻。可选用的器材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kΩ;电源E1,电动势约为2V,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S1和S2,将R调到最大;b.合上S1,调节R,使A满偏;c.合上S2,调节R1使A半偏,此时可以认为A的内阻rg=R1。试问:中①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1应该选择______;为了使测量尽量准确,可变电阻R应该选择_______;电源E应该选择_______。R0,甲,E2②认为内阻rg=R1,此结果与rg的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偏小

AR1R1S2S1E2007高考试题分析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总结:两表一变阻:AVoIUE测<E真r测<r真EI短斜率表示r一表两定阻(或一表一箱法)AV理想电压表法:VE=U(04全国Ш)图中为直流电源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