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法律法规及管理_第1页
防雷法律法规及管理_第2页
防雷法律法规及管理_第3页
防雷法律法规及管理_第4页
防雷法律法规及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51防雷法律法规和管理

江苏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汪庆森

2023/2/52一、雷电灾害二、法的概念三、防雷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四、防雷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2023/2/53防雷减灾、规范雷电灾害管理,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2023/2/54雷电主要对建筑物人身安全、设备等造成危害。全球每年因雷电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雷电导致的火灾、爆炸、建筑物损害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直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遭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2023/2/55在地球上任一时刻平均有2000多个雷暴在进行着,平均每秒种有100次闪电;

雷电流强度大。每个闪电的强度可达10亿伏。一个中等尺度的雷暴的功率有10万千瓦,相当一个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雷电灾害被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中国国防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2023/2/56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达几十亿美元,死亡人数在3000人以上(这个统计不包括中国),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估计为3000---4000人,财产损失估计在50----100亿元左右。

2023/2/57据中国气象局不完全统计,在1997-2008年12年间,全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灾事故有391多起。仅2008年,因雷击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113起,雷击伤亡事故484起,造成446人死亡,经济损失近十亿元。2023/2/58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是雷灾多发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的雷电灾害数百起,数十人死伤,雷灾直接经济损失在6000万元以上。雷电灾害已成为严重影响我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经统计2007年共发生雷电伤亡事件53起,死亡54人,受伤39人2023/2/59

据美联社报道,马来西亚南部柔佛州新山市东南约20多公里处的柔佛港

内储油区的油库2006年4月28日遭雷雨电击而起火,至少有5座储油罐着火,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熊熊火焰和滚滚黑烟冲向空中。2023/2/5101989年8月12日发生在青岛市的黄岛油库特大火灾,大火烧了104小时,死亡19人,伤78人,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600吨原油泄流入海,国务院总理乘军用飞机亲临现场,可说是20世纪雷击事故中极为罕见,震惊了我国和世界。

2023/2/5112023/2/5122023/2/5132023/2/514

据《武汉晚报》报道,2006年6月8日下午3时多,由大连经停青岛飞往武汉的MU2518次波音737—300型客机,在天河机场降落过程中,突遭雷击,起落架舱周边被雷击中,出现4个雷击点,但飞机安全降落天河机场,百余名乘客安然无恙。2023/2/515据新华社电韩国“亚洲航空公司”一架客机2006年6月9日傍晚准备降落时突遭雷击,机头严重受损,但在两名飞行员的努力之下,客机最终成功迫降,机上200多名乘客安然无恙。2023/2/516电路板及元器件损坏

2023/2/517配电柜被损坏2023/2/5182001年7月江苏宿迁沭阳

(死亡6人,伤1人)2023/2/5192023/2/5202023/2/5218%8%6%7%气象灾害71%地震灾害海洋灾害农林牧生物灾害其他灾害2023/2/522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由于多年的检测、整改,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感应雷、雷电波入侵及雷电地电位反击等防护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无论在设计、施工还是日常维护、管理等留下了防雷隐患;设计上的隐患多数表现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网络工程上。由于对防雷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或因实践知识的缺乏,或因新旧规范混用,尤其信息系统防雷设计应用上设计方案过于简单。

2023/2/523由于近几年防雷事业的快速发展,检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质量;施工中的隐患是施工人员的素质及施工监督管理的疏忽,在检测验收时有的与设计要求不符,有的施工质量较差。维护上的隐患如锈蚀严重、倒伏、断带等不能及时整改更换;遭到雷击后不及时分析原因和上报,整改不落实人为的设下防雷隐患。防雷工程和产品市场还未完全步入有序状态,防雷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滥用防雷器材、淘汰的防雷器材、假冒伪劣或贴牌、无证生产的防雷器材等情况依然存在,这样不仅不能起到防雷作用,反而造成严重的雷击事故。2023/2/524国家充分认识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对防雷工作认识。气象部门责任重大,每个从事防雷工作的人员要有责任意识依法行政履行防雷管理职责。做到依法从事防雷工作,不做违法的事情,规范服务,为我省防雷减灾事业作出贡献。目前的防雷安全形势是严峻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等微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弱电系统的防雷工作更加艰巨,为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加强宣传和监测、预警和研究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防雷专业队伍,将防雷减灾工作持续发展下去,保障国家经济建设进行。

2023/2/525有关防雷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77-2005《氢氧站设计规范》;GB50031-1991《乙炔站设计规范》;GB15599-2009《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50156-2002(2006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23/2/526有关防雷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50253-200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YD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GB50200-19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121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2023/2/527法法的概念: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

2023/2/528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的最高法律渊源。

法律,是专指由全国人大和常委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是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

2023/2/529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是我国重要的法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规。规章,是指有关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法律解释和国际条约等。2023/2/530法律的适用规则(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2)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①特别规定,就是根据某种特殊情况和需要规定的调整某种特殊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②一般规定,就是为调整某类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4)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5)不溯及既往原则

2023/2/531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际条约规范性文件2023/2/532提要考试目的第一部分相关法律知识第二部分防雷法律法规与规章第三部分防雷行政管理(节选)2023/2/533第一部分相关法律知识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定义、特征、基本原则法律责任摘录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定义相关法律责任辨析2023/2/534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的定义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的四个特征行政机关的管理性行政行为;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依申请产生的行为;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基本原则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2023/2/535关注重点第七十八条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第七十九条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3/2/536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的定义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行政处罚的前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违法行为客观存在;适用主体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处罚的适用对象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023/2/537关注重点辨析以下术语罚金、罚款、违约金罚金——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刑罚的一种,附加刑罚款——行政责任承担方式,行政处罚的一种违约金——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没收财产、(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赔偿损失没收财产——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刑罚的一种,附加刑。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行政责任承担方式,行政处罚的一种。赔偿损失——民事责任承担方式。2023/2/538第二部分防雷法律法规与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主席令第23号)《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412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2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第21号令)《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人大公告第117号)《江苏省气象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4号令)2023/2/539第2部分气象法律法规(1)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第31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第37条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23/2/540第2部分气象法律法规(2)——国务院第412号令序号

项目名称实施机关377

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认定中国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378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县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200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3/2/541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1、中国气象局20号令的制定依据及立法目的2、20号令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义务主体3、防雷减灾的概念及工作原则4、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职责分工5、涉外主体的防雷减灾活动管理6、20号令规定的九项法律制度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制度;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制度;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制度;防雷产品管理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7、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的管理条款8、防雷装置的定义及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9、防雷产品管理的相关条款10、了解本办法罚则中列举的各类防雷行政违法行为11、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机构、管理方式第2部分气象法律法规(3)——《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023/2/542立法依据气象法行政许可法412号令《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立法目的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规范雷电灾害管理,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

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立法依据及立法目的2023/2/543调整对象防雷减灾活动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对人的适用:组织和个人对事的适用: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对地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对时间的适用:自2011年9月1日起义务主体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和义务主体2023/2/544防雷减灾的概念及工作原则防雷减灾的概念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防御(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等。防雷减灾工作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023/2/545组织管理机构和职责分工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职责分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职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职责: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2023/2/546涉外主体的防雷减灾活动管理行政许可管理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行政备案管理,接受行政监督(在得到批准之后)在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接受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2023/2/547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雷电灾害防御的需要,按照职责开展雷电监测,并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提供雷电监测信息。

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的雷电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连接导体等构成的,用以防御雷电灾害的设施或者系统。本办法所称防雷工程,是指通过勘察设计和安装防雷装置形成的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实体。

2023/2/548了解20号令规定的九项法律制度雷电监测网统一规划和建设制度(了解)雷电监测预警制度(了解)防雷专业资质认定制度(掌握,22号令详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掌握,21号令详述)防雷装置检测制度(掌握)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制度(了解)防雷产品管理制度(掌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掌握)处罚制度(了解)2023/2/549

20号令中的九项法律制度(1-2)雷电监测网统一规划和建设制度统一规划: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规划全国雷电监测网分级实施: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网建设雷电监测预警制度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气象主管机构)开展雷电监测(气象台站)开展雷电预报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有条件的气象台站)2023/2/550

防雷资质认定制度(掌握)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资质认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分级管理:甲、乙、丙三级(22号令)防雷工程专业施工单位资质认定分级管理:甲、乙、丙三级(22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掌握)县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具体实施(21号令)20号令中的九项法律制度(3-4)2023/2/551防雷装置检测制度(掌握)1.检测类别(1)跟踪检测: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逐项检查,验收依据(2)定期检测:一般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每半年检测一次,整改意见(检测单位),限期整改(气象主管机构)定期检测所针对的对象: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2.相关义务检测单位: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出具检测报告并保证真实可靠受检单位:主动申报,及时整改,接受监督检查20号令中的九项法律制度(5)2023/2/552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制度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职责: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职责:(1)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2)雷击风险评估(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人员密集场所)各级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进行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3)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雷电灾情和年度雷电灾害情况。有关组织和个人的义务:及时报告,协助调查与鉴定20号令中的九项法律制度(6)2023/2/553防雷产品管理制度(第六章)(掌握)重要环节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使用要求测试合格: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验机构,防雷产品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计量认证、获得资格认可

备案:No.30……使用,省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省、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掌握)认定机构:省级气象学会指导和监督机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20号令中的九项法律制度(7-8)2023/2/554关于违法行为的处罚(掌握12种违法行为,了解处罚)1.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No.31)警告,1年2.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No.32)警告,1-3万元罚款;撤销,3年,刑3.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挂靠资质证书、资格证书或者许可文件的。(No.33/1)改正,

警告,5-10万元罚款;赔;刑4.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No.33/2)同上

20号令中的九项法律制度(9)2023/2/555

5.不具备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No.34/1)改正,

警告,5-10万元罚款;赔6.超出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相关活动的。(No.34/2)改正,

警告,5-10万元罚款;赔7.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No.34/3)改正,

警告,5-10万元罚款;赔8.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未取得验收文件,擅自投入使用的。(No.34/4)改正,

警告,5-10万元罚款;赔20号令中的九项法律制度(9)2023/2/556No.34警告,1-3万元罚款;赔,刑9.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10.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11.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12.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2023/2/557No.11.1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对气象法No.31.2的细化)No.11.2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连接导体等构成的,用以防御雷电灾害的设施或者系统。No.12.1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本办法所称防雷工程,是指通过勘察设计和安装防雷装置形成的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实体。No.12.2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并实行分级管理。甲级资质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认定;乙级和丙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2023/2/558No.13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22号令的制定依据之一)No.14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禁止无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2023/2/559No.15.1

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No.15.2

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审核合格的设计方案,由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出具核准证明;不合格的,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书面告知理由。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21号令的制定依据之一)

No.16.1

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监督管理。No.16.2

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2023/2/560No.17.1

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No.17.2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No.17.3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根据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核实。符合要求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出具验收文件。不符合要求的,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提出整改要求,申请单位整改后重新申请竣工验收。未取得验收合格文件的防雷装置,不得投入使用。No.18

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检测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2023/2/5611.掌握立法依据及立法目的。2.掌握调整对象、适用范围。3.掌握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的认定管理机构的职责分工。4.掌握资质类别及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相应的设计、施工范围。5.掌握不得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类型。6.掌握资质申请单位必备的基本条件和拟申请资质等级的对应条件。7.了解资质申请单位应提交的书面材料。8.了解资质申报程序。9.掌握监督管理条款重点掌握年检制度、延续制度和备案制度的有关规定。10.掌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活动中的禁止条款范围。11.了解本办法罚则中列举的各类防雷行政违法行为。第2部分气象法律法规——《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2023/2/562立法依据气象法行政许可法国务院412号令《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中国局20号令立法目的加强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规范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行为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立法依据及立法目的2023/2/563调整对象防雷工程专业资质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行为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经认定合格,取得《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或者《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对人的适用: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单位对事的适用:资质管理对地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时间的适用: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2023/2/564资质认定管理机构的职责分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的管理工作承担甲级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的认定工作;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的管理工作承担乙、丙级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的认定工作。2023/2/565分类分级制度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两类,资质等级分为甲、乙、丙三级各级资质可从事的工程范围:甲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甲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以及各类场所和设施的防雷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NO.4.1)乙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以及各类场所和设施的防雷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NO.4.2)丙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NO.4.3)不可移动文物防雷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应当由乙级以上资质单位承担。(NO.4.4)2023/2/566防雷产品生产、经销、研制单位不得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NO.7)不得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类型2023/2/567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企业法人资格;(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设备和设施;(三)从事防雷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取得《防雷工程资格证书》;(四)有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规范、标准等资料并具有档案保管条件;(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资质申请单位必备的基本条件2023/2/568拟申请资质等级的对应条件(第九~十一条)资质等级技术人员数(人)注册资金(万元)三年工程(万元)单项工程规模(万元)审核、验收

质量管理手册(企业、工程)办公场所(硬件、软件)高级中级低级甲≥3≥6√≥15020个二类三十万元以上≥800≥150√√√乙≥2

≥4√≥80(丙一年以上)20个三类十五万元以上≥400≥2个50万√√√丙≥1

≥3√≥50//√√√2023/2/569资质申请单位需提交的书面材料(一)申请丙级资质,申请单位需要提交以下书面材料(一)申请报告;(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申请表》或者《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申请表(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国税和地税)和《法人组织代码证》正、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四)《专业技术人员简表,高级、中级技术人员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关系和《防雷工程资格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五)企业质量管理手册和防雷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六)企业固定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的原件及复印件;(七)仪器、设备及相关设施清单。2023/2/570资质申请单位需提交的书面材料(二)申请甲、乙级资质,申请单位除提交与申请丙级资质相同的材料外,还需提交以下书面材料(一)现有资质证书正、副本复印件;(二)《已完成防雷工程项目表》(甲≥30万20个,乙≥15万20个、丙一年以上);(三)三个以上防雷工程的用户使用证明;(四)两个已完成的防雷工程全套技术资料;(五)由气象主管机构发放的已完成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等相关资料。2023/2/571申请初审评审认定发证省、区、市气象局省、区、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委托的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评审委员会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甲级资质申请认定流程图2023/2/572申请初审评审认定发证设区的市级气象局设区的市级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委托的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评审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报中国气象局备案)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乙(丙)级资质申请认定流程图(了解)2023/2/573年检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对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实行年检制度。年检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年检为不合格。年检不合格的,降低等级或者注销资质。(NO.19)在规定的年检时间内没有参加年检的,其资质证书自动失效,且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资质。延续制度: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的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满三个月前,申请单位应当向原认定机构提出延续申请。原认定机构根据年检记录,在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内作出是否延续的决定,并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未提出延续申请的,资质证书自动失效,且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资质。(NO.20)——年检制度、延续制度、备案制度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2023/2/574取得资质的单位发生合并、重组、分立以及工商注册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及时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申请核定资质。(NO.21)企业合并的,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立的企业可以承继合并前各方中较高等级的资质;企业分立、重组的,分立、重组后的企业资质等级根据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重新核定;企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工商注册地的,经原认定机构同意后,由新注册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核定资质。(NO.21)取得《防雷工程资格证》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防雷工程专业资质单位兼职执业。(NO.22)备案制度:取得资质的单位,需要承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外防雷工程的,应当到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2023/2/575第二十六条

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单位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第二十七条

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撤销其资质证书,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被许可单位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则(1)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2023/2/576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3万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挂靠、转让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三)未取得资质证书或者资质证书已失效,承接防雷工程的;——罚则(2)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2023/2/577(四)超出资质等级或者未经备案承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外防雷工程的;(五)防雷工程资质单位承接工程后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六)其他违法行为。

2023/2/578第2部分气象法律法规(5)——《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1.掌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的适用范围2.掌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的负责机构和职责分工。3.掌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三同时”原则。4.掌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范围。5.了解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要求、申请材料和法律后果。6.掌握监督管理的有关条款。7.了解本规定罚则中列举的各类防雷行政违法行为。2023/2/579第2部分气象法律法规(5)——《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21号令的制定依据气象法、行政许可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412号令、中国局20号令适用范围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生效时间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3/2/580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负责机构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职责分工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No.2)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气象主管机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No.24)——负责机构与职责分工2023/2/581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No.3)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No.6)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装置竣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No.5.1)三同时原则: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No.5.2)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基本原则2023/2/582下列建(构)筑物或者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No.4)(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二)油库、气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火灾危险环境设施;(三)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以及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四)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注意:与法定的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范围相区别!!!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法定范围2023/2/583审核的内容:(No.13)(需了解应提交的材料)(一)申请材料的合法性;(二)防雷装置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法律后果:(No.14.2)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中需要变更和修改防雷设计的,必须按照原程序重新申请设计审核。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内容

2023/2/584第八条

申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

(二)总规划平面图;

(三)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四)防雷装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需要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2023/2/585申请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审核

应当提交的材料第九条

申请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二)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三)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四)设计中所采用的防雷产品相关资料;(五)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有关技术评价意见。防雷装置未经过初步设计的,应当提交总规划平面图;经过初步设计的,应当提交《防雷装置初步设计核准书》(附表4)。2023/2/586第十四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防雷装置设计文件经审核符合要求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办结有关审核手续,颁发《防雷装置设计核准意见书》(附表8)。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中需要变更和修改防雷设计的,应当按照原程序重新申请设计审核。防雷装置设计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气象主管机构出具《防雷装置设计修改意见书》(附表9)。申请单位进行设计修改后,按照原程序重新申请设计审核。

2023/2/587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流程图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申请提交初步审核的材料提交施工图纸的审核材料符合条件:受理审核通过不符合条件出具书面理由退回不通过重新修改后再申请2023/2/588竣工验收内容:(No.20)(需了解应提交的材料)(一)申请材料的合法性;(二)安装的防雷装置是否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是否按照审核批准的施工图施工。法律后果:不合格的,整改完成后,按照原程序进行验收。(No.21.3)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No.5)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防雷装置竣工验收

2023/2/589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应当提交的材料第十六条

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二)《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三)施工单位的资质证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四)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五)防雷装置竣工图等技术资料;(六)防雷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记录和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的证明文件。

2023/2/590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流程图(了解)申请提交竣工验收的材料符合条件:受理实行验收验收通过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缺少材料递交补充材料不通过责令整改后再申请2023/2/591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No.27)(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建筑物建设规划许可、防雷装置设计图纸等文件和资料,进行查询或者复制;(二)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检测、验收和投入使用的情况作出说明;(三)进入有关建筑物进行检查。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监督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绝与阻碍依法执行公务。(No.28)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监督检查制度(对外)

2023/2/592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任何财物和谋取其他利益。(No.25)从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监督检查工作。(No.29)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监督检查制度(对内)

2023/2/593第三十条

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许可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注意无1年)第三十一条

申请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撤销其许可证书,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罚则(1)

2023/2/594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涂改、伪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有关材料或者文件的;(二)向监督检查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核准,擅自施工的;(四)防雷装置竣工未经有关气象主管机构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罚则(2)

2023/2/5951.掌握法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范围和总体原则。2.了解有关防雷资质的规定。3.掌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图设计审核)许可制度的有关内容重点掌握许可机构、审核依据、法律后果、监督检查等内容。4.掌握防雷装置竣工验收许可制度的有关内容重点掌握许可机构、法律后果、应当提交的申请材料范围等内容。5.掌握防雷装置检测的有关规定。6.掌握本条例罚则中与防雷相关的条款内容。第2部分气象法律法规(6)——《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7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2006年7月28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7号是我省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气象法规,我省气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重要意义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23/2/598第二十八条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和广播电视设施,电力设施,公共场所易遭受雷击的设施,以及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其他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应当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防雷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应安装防雷装置的法定范围及总体原则2023/2/599第二十九条防雷装置检测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应当取得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质证书。有关资质申请的程序、条件、时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有关防雷资质的规定2023/2/5100第二十九条防雷装置检测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活动,不规范的行为将可能直接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从事上述活动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因此,本条对此做出资质规定。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01同时,本条规定资质证书有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该条也规定了资质申请的程序、条件、时限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本条表明非气象主管机构发放的防雷资质为非法资质。第二十九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02第三十条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装置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并接受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许可制度2023/2/5103本条第一款规定了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审核的许可制度。图审执行机构为气象主管机构。审核的依据则是国家规定的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这项规定保证了防雷设计的正确性。第三十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04本条第一款同时强调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交付。该规定阻止了不合格设计图纸交付施工。在正确图纸交付施工后,仍需施工单位正确施工,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落实。为此,本条第二款对施工行为做出了规范。并将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权力赋予气象主管机构。第三十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05第三十一条防雷装置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气象主管机构验收;验收不合格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装置竣工验收许可制度2023/2/5106建设单位申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应当向气象主管机构提交下列材料:(一)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设计核准书、竣工图及其说明材料;(二)防雷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三)省气象主管机构出具的防雷产品备案材料;(四)防雷装置的检测合格报告。第三十一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申请材料范围2023/2/5107本条第一款规定了防雷工程竣工验收的许可制度。许可的执行机构为气象主管机构。第一款同时强调:验收不合格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入使用。第三十一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08此项规定避免了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防止不合格工程带来的隐患。本条第二款对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需提交的材料做出了规定。从提交材料的规定中可以看出:防雷工程设计需取得设计核准书,与图审许可相衔接。第三十一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09防雷工程竣工验收需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规定了防雷工程竣工验收的申报制度。防雷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与从事防雷工程施工需具备防雷工程施工资质的规定相衔接。第三十一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10建设单位需提交省气象主管机构出具的防雷产品备案材料,规定了防雷产品备案制度,而备案实施机构为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提交的材料还包括防雷装置的检测合格报告,此要求规定了防雷工程的跟踪检测和竣工检测制度,使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落到实处。第三十一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11防雷装置的所有者应当加强对防雷装置的维护、保养,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实施定期检测。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计算机机房、加油站等场所和设施应当同时进行静电检测。第三十二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装置检测2023/2/5112防雷装置检测不合格的,检测单位应当在出具检测报告的同时提出整改意见并抄送气象主管机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责令防雷装置所有者限期整改。第三十二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装置检测2023/2/5113第三十二条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置设计正确并通过竣工验收,但安装后并非一劳永逸,是否能一直起到防雷作用,需要对其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因此本条第一款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所有者应当加强对防雷装置的维护、保养和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检测的义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14第三十二条为了保证检测间隔的科学性,防止长期不检测或过频检测,本条第一款同时规定: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15由于静电对特定场所可能造成危害,且雷电发生时,更易产生静电。为减轻设施所有者负担,体现便民原则,本条第一款规定:对计算机机房、加油站等场所和设施应当同时进行静电检测。第三十二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16第三十二条为了保证防雷装置检测后合格使用,本条第二款强调:防雷装置检测不合格的,检测单位应当在出具检测报告的同时提出整改意见并抄送气象主管机构。气象主管机构责令防雷装置所有者限期整改。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内容2023/2/5117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交付施工(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竣工验收的(处三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拒绝进行防雷装置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防雷装置竣工验收不合格,经气象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不具备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资质或者超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范围从事检测、设计、施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与防雷相关的罚则2023/2/5118性质:省政府规章省政府第14号令,今年41号令重新修订颁布生效时间:2003年7月1日与防雷直接相关条文工作方针与职能分工防雷装置安装范围与三同时原则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资质与资格防雷检测与防雷产品使用监督罚则第2部分气象法律法规(7)——《江苏省气象管理办法》2023/2/5119江苏省气象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江苏省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江苏省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实施细则江苏省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实施细则江苏省省外企业在本省境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登记备案暂行规定江苏省气象局、省安监局下发的通知关于加强对我省防雷产品使用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第3部分防雷行政管理(节选)——江苏省气象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2023/2/5120《江苏省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实施细则》,苏气发〔2005〕61号,2005年5月9日实施;《江苏省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实施细则》,苏气发〔2005〕61号,2005年5月9日实施;《江苏省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技术人员管理办法》,苏气发〔2005〕119号,2005年8月12日实施。江苏省气象局《关于下发〈江苏省省外企业在本省境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登记备案暂行规定〉的通知》,苏气发〔2003〕108号,2003年7月30日实施。江苏省气象局《关于加强对我省防雷产品使用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苏气发〔2003〕107号,2003年8月4日实施。2023/2/51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中国气象局文件气发〔2006〕177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文件气发〔2006〕19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文件气发〔2007〕15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4月1日19时左右,重庆垫江县高速公路边工棚发生雷击灾害,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5月23日16时左右,重庆市开县遭受重大雷击灾害,造成7名小学生死亡、多人受伤。)

2023/2/5122中国气象局教育部文件气发〔2007〕152号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中国气象局文件气发〔2007〕211号

关于再次下发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

(6月24-25日,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雷暴天气,部分地区雷电灾害频繁,其中江西、浙江两省共有29人遭雷击死亡。截至6月26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因雷电灾害造成人员死亡193人,比去年同期多78人。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防雷减灾工作,温家宝总理在6月26日《中国气象局值班快报》上作了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做好防雷减灾工作。)2023/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