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_第1页
公开课: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_第2页
公开课: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_第3页
公开课: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_第4页
公开课: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

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型化,生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区位因素工业部门生产规模工业分布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美国东北部英国中部德国鲁尔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德国工业的心脏二、德国鲁尔区项目面积人口工业产值数量4595km2570万(缺)占全国比例1.3%9%40%(曾经)

1.阅读P65~66,试分析德国鲁尔区有哪些区位优势?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土地、水源、矿产资源等

政府、劳动力、市场、交通等活动

A、丰富的煤炭资源,且开采条件好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是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3/4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B、离铁矿区较近

C、充足的水源莱茵河利珀河鲁尔河德国--中西部欧洲--“十字路口”

D、便捷的水陆交通E、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1、区位优势A、丰富的煤炭资源D、便捷的水陆交通B、离铁矿区较近C、充足的水源二、德国鲁尔区F、广阔的市场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开采成本大大高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加上石油和核电的应用,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1957年鲁尔区共有141家煤矿,雇用了50万以上的矿工。从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量逐年下降。同时,技术的发展使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人减少。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从1962年起开始下降,到1996年已减至7万人。自从70年代末期,这个工矿之都再也不敌随后崛起的日、韩和拉美等国钢铁价廉倾销,快速走向经济衰败之路。煤矿和钢铁厂逐个关闭。讨论:导致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P67

活动

A、生产结构单一

1)集中在煤炭、钢铁、电力、机械、

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2)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内在原因)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减少。②新技术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年份1800年1900年1980年焦煤

4吨2吨0.75吨每练一吨钢所需焦煤的变化产钢、出口钢国家越来越多经济危机、钢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C、世界性钢铁过剩

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的一些主要产钢国兴起,存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衰落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使鲁尔区传统的工业部门和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不适应新社会的发展。德国作家HeinrichBoll1958年形容魯尔区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Boll1958年形容鲁尔区

E、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衰落的原因2、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3、综合整治(20世纪60年代开始)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不断恶化A、调整工业结构B、调整工业布局C、发展第三产业D、优化环境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寂静街道清澈河流鲁尔区大学莱茵河谷田园村庄废墟展览馆传统工业区总结:(以鲁尔区为例)衰落的鲁尔区兴盛的鲁尔区整治后的鲁尔区(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后)(20世纪60年代后)P67活动辽中南工业区的有哪些区位优势?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资源条件是主导因素。同:两个重工业区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异: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辽中南水资源缺乏活动: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它的综合整治对我国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哪些借鉴作用?鲁尔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普遍存在问题(衰落原因):1)原料和能源消耗大2)运输量大3)环境污染严重等鲁尔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区不同:我国东北还有如下原因:

1)资源枯竭、

2)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

3)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4)大型国有企业负债过重。活动:鲁尔区对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重振有何启发意义?1)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2)压缩耗能多、耗水多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一)概述1、概念和特征

(1)时间新:特点(2)地区新:(3)企业规模小: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技术革命)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分散分布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等。2、世界上主要的新兴工业区3、代表性工业:高技术工业、传统轻工业二、新工业区1.意大利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地理位置?2.新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3.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4.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模式及其优势?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二)意大利新工业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塔兰托1、分布: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2、形成条件:工业区意大利新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生产规模主要工业部门生产过程资本集中程度工业分布以大型企业为主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重工业轻工业集中分散高低集中分散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比较3、特点“小、轻、散、低、散”4、发展模式——(1)工业小区的概念和意义(课本P69图4.17)(2)萨索洛的工业小区:活动:P70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工业小区优势:1.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2.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生产—销售—服务网络结合阅读材料,试比较我国的温州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与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有何异同?活动:P70阅读材料1、相同点:多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2、不同点: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益大减。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海运条件便利;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3、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

在浓密的绿荫下,在宽阔的道路和街道两旁,到处是一幢幢乳白色、米黄色、粉红色、浅灰色的各式建筑物。现代化建筑掩映在田园诗般的优美恬静的气氛之中。这里的工厂没有高耸的烟囱,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但是,这里的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电子工业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几乎都出自这里。“公园式的工业区”5.高技术工业的特点?主要分布区?6.硅谷是依托于哪个城市发展起来的?7.硅谷有哪些工业部门?8.刺激硅谷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三)高技术工业的发展--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传统工业科技人员比例产品增加值生产增长速度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高低高低快慢短长多少1、高技术工业特点美国“硅谷”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1)位置(1)位置2、刺激“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30°N40°N(2)气候宜人

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3)便捷交通斯坦福大学

(4)全世界的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的关键作用美国国防部的军事订货稳定(5)市场稳定(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图示地区布局的原因是什么?充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土地、住房等条件。思考:“硅谷”企业的扩散(三)高技术工业的发展--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这类型工业的分布多以飞机场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中心,被称为“临空型”工业布局。一、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小结1、分布2、发展条件3、特点:小、轻、散、低、散(1)生产规模:(2)工业部门:(3)生产过程:(4)资本集中程度:(5)工业分布:4、发展模式——工业小区萨索洛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1、分布2、发展条件3、特点:小、轻、散、低、散(1)生产规模:(2)工业部门:(3)生产过程:(4)资本集中程度:(5)工业分布:4、发展模式——工业小区萨索洛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二、美国“硅谷”

1、高技术工业特点2、刺激“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1)地理位置(2)气候(3)科技(4)交通(5)市场3、“硅谷”在世界电子工业中的地位4、“硅谷”企业的扩散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工业部门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高技术工业部门:轻工业重工业传统工业部门:工业地区美国东北部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