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三 必须关注15个高频考点 必修3部分_第1页
第二部分 三 必须关注15个高频考点 必修3部分_第2页
第二部分 三 必须关注15个高频考点 必修3部分_第3页
第二部分 三 必须关注15个高频考点 必修3部分_第4页
第二部分 三 必须关注15个高频考点 必修3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部分考点八考点十三必须关注的15个高频考点考点九考点十一必修三部分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免疫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的高考中,主要涉及以下考点:(1)稳态的调节方式。(2)体温平衡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3)胰岛素分泌调节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4)结合当前的“超级细菌”考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1.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A.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清除自身细胞

B.艾滋病是HIV病毒攻击人的T细胞,最终使人的免

疫系统瘫痪,功能丧失

C.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

识别抗原

D.人类的感冒、肝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

等都与人体的免疫力低下有关解析: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自身细胞,如衰老细胞、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等。感冒、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与免疫力低下有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是遗传病,与免疫功能无关。答案:D2.天气骤变,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

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

酸痛的感觉在脊髓处形成B.侵入人体的细菌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高烧,人

体新陈代谢减慢C.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体液

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D.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

控的解析: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痛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的。答案:A3.右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⑤代表的物质可能来自浆

细胞或T细胞B.图中的神经系统不仅仅指下丘脑,从神经系统进入内环

境的调节物质不只一种C.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

同作用的结果D.若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细菌,则机体必须通过细

胞免疫清除该细菌解析:图中的⑤来自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能分泌到内环境的物质可能是抗体或淋巴因子,前者来自浆细胞,后者来自T细胞;外界环境的刺激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内环境的成分也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如二氧化碳可以使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此过程的神经系统(不仅仅指下丘脑)可以将神经递质或抗利尿激素等物质释放到内环境中;图中内环境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菌不一定进入细胞内,因而不一定通过细胞免疫清除。答案:D4.研究人员发现了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的机制。脂肪细

胞会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KDF)

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

再敏感,因此胰腺只能靠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由

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下图分别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

图解过程和激素Ⅰ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图中Ⅰ、Ⅱ、Ⅲ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结构A是下丘脑,其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调节,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其释放的__________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2)当正常人处于饱食状态时,图示中的激素________含量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__________(填图中文字)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图中激素Ⅰ发挥作用的靶细胞__________(有、无)接受激素Ⅱ的受体,如__________。(3)图中激素__________间存在协同作用。(4)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病因可能是__________。(5)一个救灾战士在救灾过程中因急性低血糖而昏迷,用图中文字写出他苏醒过程中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反射调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下丘脑是人体内分泌调节的枢纽,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另外,还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因此,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神经、体液调节。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后者促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并分泌。(2)当正常人处于饱食状态时,血糖浓度较高,此时激素Ⅰ含量增多,通过加快血糖的利用等而降低血糖,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因此,激素Ⅰ是胰岛素,由题图中的“某种细胞”分泌,“某种细胞”实际上是胰岛B细胞;激素Ⅰ可以作用于肝脏细胞。激素Ⅱ是胰高血糖素,可以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3)激素Ⅲ是肾上腺素,其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升高血糖。(4)从题干信息可知,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KDF)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最可能的是PKDF降低了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影响靶细胞,因而使人患Ⅱ型糖尿病。(5)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本反射弧中内分泌腺和另一种细胞都是效应器。因此反射弧为:血糖浓度下降→感受器→⑤→结构A→有关神经→另一种细胞(或某内分泌腺)[→激素Ⅱ分泌增加(或激素Ⅲ分泌增加)]。答案:(1)神经、体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2)Ⅰ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某种细胞有肝脏细胞(3)Ⅱ、Ⅲ

(4)PKDF降低了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5)血糖浓度下降→感受器→⑤→结构A→有关神经→另一种细胞(或某内分泌腺)[→激素Ⅱ分泌增加(或激素Ⅲ分泌增加)]5.下图是动物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

示激素),据图回答:(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若刺激某人下丘脑中的某区域,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则该区域是______中枢;出汗后会导致此人血浆渗透压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__释放。(2)为了解下丘脑和其他激素的关系,某科研小组切断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测定并记录实验前、后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二者的含量分别______。(3)下丘脑内存在着中间神经元。若使用某种药物使分解某种神经递质的酶失活,则会使突触后膜______。若另一药物能阻断突触上神经冲动的传递,已知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__上________的结合。(4)寒冷时激素B的分泌会______,产生冷觉的部位在________,寒冷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______。激素B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5)请以文字、箭头构建一个个体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解析:(1)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之一,因此,该区域是体温调节中枢;出汗后,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垂体会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渗透压平衡。(2)下丘脑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切断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垂体减少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也会减少。(3)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因此,若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神经递质的数量没有变化,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4)激素

B是甲状腺激素,寒冷时其分泌量增加,可以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其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细胞。(5)血糖调节中也存在着反馈调节,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答案:(1)体温调节升高抗利尿激素(2)减少、减少(3)持续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4)增加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几乎)全身的细胞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涉及以下考点:(1)反射弧结构与功能分析。(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中的传递。(3)下丘脑—垂体—相关内分泌腺的负反馈调节。1.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

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

何变化的(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钾离子的外流与Na+转运载体抑制剂无关。答案:A2.用脊蛙进行实验发现,刺激正常后肢,发生屈腿反射。

而剥去蛙腿皮肤,重复实验,脊蛙不发生屈腿反射。下

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脊髓为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B.若破坏蛙的脊髓,重复实验,则不发生屈腿反射

C.剥去蛙腿皮肤,脊蛙不发生屈腿反射,因为无感受

器,反射弧不完整

D.切断脊蛙后肢传入神经,直接刺激后肢传出神经,

仍可发生屈腿反射解析:脊髓为低级中枢,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但脊蛙已经没有大脑,它所有的反射都是通过脊髓来完成的。破坏脊髓将导致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不能进行。脊蛙后肢的皮肤是感受器,骨骼肌是效应器,A、B、C项均正确。反射活动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不完整,反射就不能实现。D项中所述直接刺激后肢传出神经引发的屈腿动作,只能称为“反应”,不能称为反射。答案:D3.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

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图

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线相邻的激

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a、d、e三种激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b、c两种激素在体温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C.d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D.分泌d的细胞和分泌e的细胞中的核酸完全相同解析:由于五种激素中仅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表现为拮抗作用,故它们分别属于d、e中的一种;又由于d、c两种激素为协同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故可推测e是胰岛素,d是胰高血糖素,c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b)在调节体温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a)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分泌d的胰岛A细胞和分泌e的胰岛B细胞中的DNA相同,但RNA不完全相同。答案:D4.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下图表示兴奋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某种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__________。(2)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支配相关的肌肉收缩,同时

通过突触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之后又通过突

触B抑制运动神经元1的活动。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之

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__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

节,其意义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动神经元1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遗传物质相同,但

释放的物质不同,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突触前膜是细胞膜的一部分,其释放神经递质过程的实质是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神经元之间存在环状联系,兴奋性递质会引起神经元的持续兴奋,抑制性递质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使兴奋及时地停止传递,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其作用在于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答案:(1)一定的流动性(2)负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人体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

1表示人体某器官由于感染出现炎症时神经—体液—免

疫相互调节的关系模式图,图2是雌性激素调节细胞功

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的____________(填名称)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并作用于炎症部位的淋巴细胞,使炎症减轻。(2)图1中物质②由⑦产生并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①,物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②和图2中的雌性激素一般都有对应的①结构,从位置上看①在图1、图2中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③(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④,在此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信号转换过程。(4)人体在初次接触新病毒时,免疫系统往往会产生过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由图1分析可知医生可给病人注射____________以降低免疫反应。(5)性激素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过程来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结合图2分析,其调节作用的机理是:性激素以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后形成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并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的_____________过程,最终使细胞内酶等蛋白质合成增加,产生一系列效应,从而使机体生长加快。解析:(1)能分泌促激素的是垂体。(2)神经细胞产生的物质是神经递质。①是受体。从图中看出,神经递质的受体在免疫细胞的细胞膜上,雌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3)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是化学信号,作用于神经细胞④使之产生兴奋,是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4)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是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免疫反应。(5)性激素是脂质小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与受体结合,由图2看出性激素进入了细胞核,调控转录过程。答案:(1)垂体(2)神经递质图1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图2受体位于细胞内(3)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4)糖皮质激素(5)自由扩散转录由近几年的高考中,本部分内容通常以实验为背景进行考查,分析如下:(1)对植物向光性实验的拓展,如预测胚芽鞘的生长弯曲

状况,验证植物向光性产生的机理等。(2)围绕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或方式,生长素促进扦插

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等进行的实验设计与分析。(3)探究植物激素的功能及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树皮环割一圈,环

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

为(

)A.剥圈以上顶芽不会再产生生长素

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D.剥圈以上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解析:剥圈以下的侧芽能够发育成侧枝,说明果树原有的顶端优势被解除,即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下降(环割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能经茎韧皮部运输到侧芽部位,同时侧芽部位原有的生长素会被转运到其他部位或分解,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下降)。答案:C2.下列选项中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侧

弯曲生长的是(

)解析:A选项图中插入的琼脂块属无效插入,胚芽鞘直立生长;B选项图中左侧玻璃片属无效插入,因分生组织分布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一段,右侧玻璃片插在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阻断了生长素向下运输,故胚芽鞘尖端下部左侧有生长素,右侧无生长素,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选项图中云母片属无效插入,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选项图中插入的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向左侧的横向运输,生长素均匀向下极性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答案:B3.一位同学在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发生及生长的

影响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以下两图(如图1、2)。据

图分析正确的是(

)A.0.1~1mmol/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B.0.6mmol/L的NaHS溶液抑制柳条生根而促进其根的

生长C.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是0.2

mmol/LD.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

均有促进作用解析:图示表明以0.2mmol/L的NaHS溶液处理时,柳条生根数和生根长度均比其他浓度条件下好,说明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在0.2mmol/L左右,但不能肯定是0.2mmol/L;由于1mmol/L的NaHS溶液处理后柳条生根数和生根长度均低于0mmol/L的NaHS溶液处理组(对照组),说明在此浓度下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在0~0.8mmol/L的NaHS溶液处理条件下,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答案:D4.亚胺环己酮可作用于核糖体,

从而抑制真核生物的翻译过

程。右图表示一定浓度的赤

霉素溶液和脱落酸溶液以及

亚胺环己酮溶液分别对大麦细胞内α­淀粉酶产生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合成α-淀粉酶B.脱落酸能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C.该实验表明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D.脱落酸和亚胺环己酮都能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它们

的作用原理应相同解析:种子萌发时要大量合成淀粉酶,故C正确,抑制转录或翻译过程都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由图不能确定脱落酸和亚胺环己酮的作用原理相同。答案:D15.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

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

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

图所示,后来还发现,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

素诱导产生乙烯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________________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2)据图中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______________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3)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__处理,达到增产的目的。(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________的部位,通过促进____________促进植物生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可以取弯曲处作____________(横切、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做出比较。(5)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①此人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中,作为对照组。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从曲线走势来看,当生长素的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当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当生长素的浓度达到M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2)由于生长素能促进茎的生长,但T1点之后乙烯开始合成,到达一定浓度后使生长素的含量减少,因此合成乙烯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3)从题干“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产生乙烯的结果”可知,如果要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4)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是促进细胞伸长,可取受生长素影响而发生弯曲的部位(如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比较即可,此时弯曲部位的两侧形成对照。(5)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有无(浓度),因变量为乙烯浓度,实验设计中要设置对照。答案:(1)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形成,但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M

(2)T1

(3)一定浓度的乙烯(4)生长旺盛细胞伸长纵切(5)①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③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本部分内容多与实际和热点相联系,如生态农业、温室效应、低碳生活、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最近几年,本部分内容考查频率加大,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及应用。(2)种群密度的调查。(3)群落的空间结构与演替。(4)结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5)能量流动的简单计算。(6)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环境污染。1.生命系统从细胞至生态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上,都存在

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转变和输出。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通过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

的交换

B.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

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形式的转化过程是:光能

―→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

物中稳定的化学能D.狐通过捕食兔获取的能量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其中大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解析: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狐捕食兔获取的大部分能量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答案:C2.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

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营养级一二三四分解者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m-2·a-1)141.015.90.9221.7呼吸消耗的能量(kJ·m-2·a-1)501.279.113.20.5192.6A.该生态系统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约为11.28%B.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kJ·m-2·a-1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

替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41.0×100%≈11.28%;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之和,由于后两部分能量不能确定,所以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应是863.9kJ;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B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

展为森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

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

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

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

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