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达官显贵 B.洛阳纸贵 C.物以稀为贵 D.春雨贵如油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____”。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____”。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4.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好语似珠 B.好学不倦5.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句: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7.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节选自《朱子家训》)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2)宜未雨而绸缪__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施惠无念,受恩莫忘。10.甲乙两文中都谈到的美德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做的?(2022广西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投之:指示代词,此指代狼B.一狼洞其中:挖洞。C.又何间焉:参与D.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1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时才明白面前那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迷惑对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C.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D.既克,公问其故——打败齐军之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齐军失败的原因。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均紧扣题目行文:甲文重在写“狼”,先后写狼的胆怯、狡黠、贪婪和无能可笑;乙文重在写曹刿之“论”,战前之论、战时之论和战后之论。B.两文都涉及危急关头的抉择:甲文屠户在个人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丢掉幻想,勇敢地选择了战斗;乙文曹刿在国家遭到强敌入侵的危急关头,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主动参与保家卫国的谋划与战斗。C.两文都表达对敌斗争的取胜之策:甲文告诉人们,狼来了,怎么办?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乙文表明战争取胜之道的前提是取信于民,还要善于把握有利的战机。D.两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所不同:甲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乙文则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曹刿的形象。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舆:手推的小车。④凶:不吉利。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门外戏②元方入门不顾③谏父曰④是负义也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捐祖于野

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

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

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

父不从,作舆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友人惭,下车引之。②汝何以收此凶具?17.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18.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⑥期乃入。其为人若此。【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完毕。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⑥须:等待。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_(2)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3)先期一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4)其为人若此

若:___________________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B.下车引之

计日告之C.遂止于野亭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其为人若此

其一犬坐于前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2)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22.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言语》)【乙】何晏画圈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选自《世说新语·夙惠》)【注】①何晏:人名。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时,娶了何晏的母亲。②魏武:曹操。23.析词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或释义。类别句子义项/释义异(1)明慧若神(2)未若柳絮因风起A.好像

B.比得上C.你

D.如果(3)即公大兄无奕女(4)即遣还外A.即使

B.到C.于是

D.就是同A.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B.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仁》)(5)欲:A.魏武知之,即遣还外。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6)知:24.析句意: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下面的句子。(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2)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25.析句读: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2处)。魏

子26.析人物:甲、乙两文都写到儿童,《咏雪》一文归入《言语》篇,《何晏画圈》一文归入《夙惠》篇,请分析其中兄女(谢道韫)和何晏在形象上的异同点。27.析意图:有人认为《何晏画圈》也可以被纳入《言语》篇。结合提示,探究编者把《何晏画圈》一文纳入《夙惠》篇的原因。篇类提示言语会说话,善于言语应对方正人行动、品行正直,合乎道义夙惠早慧,从小聪明过人雅量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选自《论语·颜渊》)【材料二】马异异,睦州人也。兴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第二人。少与皇甫湜同砚席①,赋性高疏,词调怪涩,虽风骨棱棱②,不免枯瘠。卢仝③闻之,颇合己志,愿与结交,遂立同异④之论,以诗赠答,有云:“昨日仝不同异自异是谓大同而小异⑤。今日仝自同异不异是谓全不往而异不至⑥。”斯亦怪之甚也。(选自《唐才子传》)【注释】①同砚席:指同学。②棱棱:成严壮伟。③仝:tóng,名字。④同异:各取卢仝、马异之名,“仝”与“同”音一样。⑤大同而小异:“大同”指我们都跟别人不同这一点上我们相同。“小异”指我们之间的差别很小。⑥仝不往而异不至:卢仝没有亲自去往马异那里,而马异也没有来到卢仝这里。指我们本来志趣相同,不会因为交友而损失原来的自己。28.“不亦说乎”中的“说”和“不亦乐乎”中的“乐”都有快乐、愉快的意思。小文同学认为既然意思一样,那么两个字的位置应该可以互换,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下补充材料,作出你的回答。【补充材料】①.说:同“悦”。形声字,“忄”表义,指内心,“兑”表示读音。②.乐:甲骨文字体是,象形兼会意字,下面是弦乐器本身的木结构,上面是以丝做成的弦。本义是一种弦乐器,因为音乐使人高兴,所以引申为欢乐的“乐”(lè)。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少与皇甫湜同砚席___________②卢仝闻之___________③遂立同异之论___________④斯亦怪之甚也___________30.【材料二】中划线句将名字嵌入诗句,巧妙地表达心意。请你用“/”断句,使句意更加明晰。(1)昨日仝不同异自异是谓大同而小异(2)今日仝自同异不异是谓全不往而异不至31.以上两则材料在“交友”方面可以给你哪些启发?请结合具体内容阐述。阅读下面甲乙两篇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责,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治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3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逾矩

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静以修身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翻译下列句子。(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___”字,对比鲜明。3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换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⑨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救: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3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意与日去()

②乐人之乐()

③数郡毕至()3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38.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弟立志说(节选)王阳明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①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②。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注释】①浚(jùn):疏通。②昏:昏聩,糊涂。【通读文本识句读】39.用“/”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复习巩固知词义】40.下面是文言词义复习卡。请你结合所学,填写加点词的意思。4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联读分析明主旨】42.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对话。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甲】乙】两封家信都对晚辈提出了“立志”方面的要求。诸葛亮说(1)“_______”,告诫儿子立志是学习的重要条件。王阳明也告诫弟弟君子应(2)“_______”是的,两文都提到了“志”的重要性,同时两文也都强调了立志需“静”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王阳明也结合生活情境这句话做了更生动具体的阐述:(3)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相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①横空②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注释】①鹳(guàn):一种凶猛的鸟。②横空:横越天空。4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其一犬坐于前4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股()

盖()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46.甲文中的狼类似于生活中贪婪狡诈之人,那乙文中的鹊又类似于哪种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甲】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共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同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47.在朗读时,小明是这样划分朗读节奏的,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家无井/而出溉汲 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眈眈相向。

眈眈:_________________。(2)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汲:_________________。49.翻译下列句子。(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50.《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1.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别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今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5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静以修身

(2)非学无以广才

(3)闻之于宋君

(4)求闻之若此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54.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情险躁。5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的评价是针对【乙】文中什么人的做法而言的?参考答案1.A2.B3.

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1.“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地位优越。A.达官显贵:就是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吏。“贵”的意思:地位优越;B.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贵:价格高;C.物以稀为贵:东西由于稀少而显得珍贵。贵:珍贵;D.春雨贵如油:比喻非常珍贵。北方因春季降雨量少,而此时为小麦拔节孕穗时期,故春雨如油一般珍贵。贵:珍贵;故选A。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根据选项分析,B项理解正确。故选B。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第一空:根据材料一“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的意思“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分析,原因是“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即: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第二空:根据材料二“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的主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参考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材料一:颜回吃的是用筐装的饭喝的是用瓢装的水,住在简陋的小房中,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向道的乐趣。富贵是人们所喜爱的,颜回不喜爱不追求,安贫乐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呢?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见到大道心就平静,心静了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没什么不满足的那就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富贵和贫贱。材料二:当初,范文正公未崭露头角时,已经想要承担天下重任。他曾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那忧人之忧,而要避免他人的忧虑,使人人都快乐,然后和他们一同快乐。4.B5.

不也很快乐吗?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6.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7.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示例二:座右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激励自己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解析】4.考查字音字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为: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读作hào,意为:爱好。A.意为: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好”读作hǎo,意为:美好;B.意为:爱好学习,不知疲倦。“好”读作hào,意为:爱好;故选B。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亦,也;乐,快乐;乎,吗;(2)是故,因此;困,困惑。6.考查诗句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了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天地之间万物新陈代谢乃是常理,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7.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座右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出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它会激励着我随时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向身边的人学习,取长补短,得到进步与提升。【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8.

增长

应当9.(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丧失)。(2)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10.节俭

第二问示例:生活中我会节约用水,少用一次性物品,吃饭时会做到光盘。【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注意结合语境。(1)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2)句意:应当在没下雨的时候,先把房子修补完善。宜,应当。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年:年纪。驰:逝去。意:意志。去:消失。(2)惠:恩惠。念:记在心里。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提出生活要节俭;乙文“自奉必须俭约”要求生活必须节俭;生活中节俭的事例有很多,比如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吃饭吃干净不浪费等。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凡事要先准备,应当在没下雨的时候,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供给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11.A12.D13.A【解析】11.本题考查解释词语。A.句意为:(屠户)又把骨头投给(狼)。之:代词,代狼。不是“指示代词”;故选A。12.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D.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其:代词,代鲁国取胜;故:缘故,原因。正确翻译应为: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鲁国取胜的原因。故选D。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甲文重在写“狼”,先后写了狼的贪婪(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狡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笑(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没有表现出狼的胆怯、无能。故选A。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鲁国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14.①玩耍②回头看③规劝④这15.B16.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17.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继而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乙文“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的做法。间接告诉父亲要善待老人,要给儿孙做表率。18.甲文中的元方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讲礼守信”的传统美德;乙文中的原谷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我则继承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每次吃饭时都不浪费一粒粮食,写字时不浪费一张纸等。【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①句意为:在门外玩耍。戏:玩耍。②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③句意为:好言规劝父亲说。谏:规劝。④句意为:这是违背道义的。是:这。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于:介词,在/介词,比;B.之:都是代词,他;C.乃:副词,于是/副词,才;D.不:副词,同“否”,表疑问/副词,不;故选B。16.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①惭,羞愧。引,拉。②汝,你。何以,为什么。17.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甲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甲文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问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实质,击中要害,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逼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乙文同样通过人物对话来写,原谷说“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的意思是以后也会像他们扔掉爷爷一样把他们扔掉。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的做法。这是间接告诉父亲要善待老人,要给儿孙做表率。最后“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由此分析作答即可。1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甲文中,元方懂礼识义,他以“无礼”、“无信”对父亲的朋友进行批驳,告诉了人们讲礼守信的重要性;乙文讲述的是原谷劝告父母赡养祖父的事,告诉我们要善待老人,我们都有老的一天,要给儿孙做表率。我作为一名学生,我努力学习,懂礼貌,孝敬老人,生活简朴。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原谷有爷爷,年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养儿育女,一辈子勤俭节约,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到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带了回来。父亲问说:“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父亲很是惭愧,后悔(做那样的事),于是去把爷爷载回来赡养了。19.

去:离开

委:舍弃

期:约定

若:像,如同20.B21.(1)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2)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众儿童又将他送出城外。22.道理: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启示: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2)句意: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3)句意: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期,约定。(4)句意: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若,像、如同。20.A.表顺承,不译\表转折,却;B.代词,指元方\代词,他们;C.动词,停止\同“只”,只有;D.代词,他\代词,其中;故选B。2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至,到;去,离开;(2)及,等到;讫,完成;复,又。22.第一问:考查分析文本主旨。根据甲文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知,本文强调的人要讲信用。根据乙文中的“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知,本文同样强调了人要讲信用。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根据甲文中的“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要有礼貌。根据“友人惭,下车引之”可得:要勇于改正错误。根据“元方入门不顾”可得: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根据乙文中的“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得: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小孩子也要讲诚信,做人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23.(1)A(2)B(3)D(4)C(5)想要(6)知道24.(1)谢太傅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比不上柳絮乘风而起。”(2)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25.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26.谢道韫和何晏都是聪明的孩子,谢道韫以柳絮比飞雪,富有才华,何晏委婉表达不愿做曹操的义子,让人赞赏。不同的是,谢道韫将北方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善于言谈说话,有文学修养。何晏小小年纪,当曹操想要收他当儿子的时候,他在曹操的府中划出一块地,称为“何家的房子”,委婉地表明他不愿做曹操的义子,体现他聪慧过人。27.《言语》篇类文章里的人物善于言谈应对,而在《何晏画圈》中,7岁的何晏在曹操的府中划出一块地,称为“何家的房子”,这表明他从小聪明过人,应该归入《夙惠》篇。因为这种委婉的做法表明了他的自立意识——不愿做曹操的义子,不想受到宫廷的束缚。【解析】23.(1)句意:聪明好像神人。若,好像。故选A。(2)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若,比得上。故选B。(3)句意: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即,就是。故选D。(4)句意: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即,于是。故选C。A.句意: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欲,想要。B.句意: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欲,想要。A.句意: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知,知道。B.句意: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知,知道。2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若,比得上;因,趁、乘;(2)乃,于是;令,让;处,停留,止息。25.考查断句。句意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魏武奇爱之”是曹操对何晏的态度。“以晏在宫内”是“因欲以为子”的原因。故断句为: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26.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甲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谢道韫把雪漫天飞舞比作柳絮乘风而起。体现了她的聪慧与文学方面的才华。根据乙文中的“何氏之庐也”可知,何晏没有直接拒绝曹操收自己为义子的要求,而是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我是何家的人,怎么能做别人的儿子呢?语气委婉,既照顾了曹操身为上位者的尊严,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所以他是一个善于言辞,非常聪慧的人。所以两人相同的地方是都非常聪慧。不同的地方是谢道韫有文学方面的才华,何晏是善于言辞的孩子。27.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言语:《世说新语》第二门,指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话。夙惠:《世说新语》第十二门,夙,早,素有的。惠,聪慧。指从小就聪明过人,即早慧。联系乙文内容可知,本文记叙的是曹操因为何晏从小就“明慧若神”,就想收他为自己的儿子,他并没有直接拒绝曹操,而是“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在地上画了一个方形,自己待在里面,并说这是何家的房子,以此表明自己拒绝的意愿。既照顾了曹操身上为上位者的尊严,也委婉的表明了自己的意愿。这一事件发生在他七岁时,体现了他的早慧。故应纳入《夙惠》篇。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28.示例:两字的位置不能换。“说”能“悦”,“忄”旁表示内心,侧重表示内心获得的愉快。“不亦说乎”是指学习和温习过程中获得的快乐,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快乐体会。“乐”的本义是一种乐器,引申为欢乐。音乐促使人高兴,快乐来源于外在的事物。“不亦乐乎”指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朋友聚在一起的快乐。由此可见,两种快乐各有侧重,不能随意调换。29.

年少时

听说

于是,就

这(些)30.昨日仝不同/异自异/是谓大同而小异。今日仝自同/异不异/是谓仝不往而异不至。或昨日/仝不同异自异/是谓大同而小异。今日/仝自同异不异/是谓仝不往而异不至。31.示例:①与朋友交往能让人快乐。②交友是建立在志趣相同上的,彼此应该保有原来的个性,不强行改变自己。【解析】28.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先明确观点,在理解补充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作答。阅读补充材料可知“说”同“悦”,形声字,左形右声,“忄”旁表示内心,侧重表示源自内心的愉快。“不亦说乎”的句意是不是很愉快吗?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是指“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的过程中获得的快乐,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快乐体会;“乐”的本义是一种弦乐器,因为音乐使人高兴,所以引申为欢乐的“乐”。音乐促使人快乐,此时的快乐源自于外在的事物。“不亦乐乎”的句意是不是很快乐吗?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聚在一起的快乐。综上可见,两种快乐各有侧重,因此两字的位置不能换。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是:马异少年时和皇甫湜同窗。少:年少时。(2)句意是:卢仝听说了马异(的作品)。闻:听说。(3)句意是:于是立下同异之论。遂:于是,就。(4)句意是:这也是很怪异了。斯:这(些)。30.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1)该题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仝不同”中“仝”因与“同”谐音,结合语境可知,是暗指卢仝与马异二人诗风有所不同,这其中“仝”指卢仝。“异自异”中第一个“异”字是人名,指马异,而第二个“异”字则指诗风不同,可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去卢仝与马异二人诗风有所不同,这是说我们都跟别人不同这一点上我们相同但我们之间的差别很小。因此断句为:“昨日仝不同/异自异/是谓大同而小异”或“昨日/仝不同异自异/是谓大同而小异”。(2)该题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仝自同”,第一个“仝”字指人名,是卢仝。第二个“同”字指诗风,结合语境可知,是说卢与马自有相似之处。“异不异”,其中第一个“异”字指诗人马异,而第二个“异”字指马异与卢仝自有相同之处,所以是不异。而“不异”与“自同”,二者是同一个意思的反正两个方面的表述。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马异与卢仝自有相同之处,这是说卢仝没有亲自去往马异那里,而马异也没有来到卢仝这里(我们本来志趣相同,不会因为交友而损失原来的自己)。因此断句为:“今日仝自同/异不异/是谓仝不往而异不至”或“今日/仝自同异不异/是谓仝不往而异不至”。31.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拓展表达能力。由[材料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等内容可知,与朋友交往能让人快乐,对人生颇有益处;由[材料一]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及[材料二]中“愿与结交,遂立同异之论”等内容可知,交友是建立在志趣相同上的,彼此应该保有原来的个性,不强行改变自己。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选自《论语·学而》)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聚合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选自《论语·颜渊》)[材料二]马异马异,睦州人。兴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为主考的那一届他高中进士第二名。马异少年时和皇甫湜同窗,文赋情感高逸疏朗,诗歌风调怪异艰涩,虽然风骨凛然,不免有枯瘐贫瘠(的缺点)。卢仝听说了马异(的作品),(认为)很契合自己的志向,愿和他结交,于是立下同异之论,以诗歌赠答,有说:“昨日仝不同,异自异,是谓大同而小异。今日仝自同,异不异,是谓同不往而异不至。”这也是很怪异了。(选自《唐才子传》)32.

坚定

疾行,指迅速逝去

法度

用来,表行为的目的33.(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34.

躁35.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解析】3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2)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3)句意:不会超过规矩。矩,法度。(4)句意: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来,表行为的目的。3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饭,吃;疏食,粗粮;水,冷水;曲,弯曲;肱,胳膊;而,表顺承;(2)无以,没有什么可拿来,没办法;广,增长;成学,成就学问。34.考查筛选信息。根据乙文中的“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可知,本文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根据“险躁则不能冶性”可知,作者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一个“躁”字,“静”与“躁”对比鲜明。35.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博学而笃志”可知,人一定要有志向,并且志向要坚定。根据“匹夫不可夺志也”可知,要潜心学习,不要轻易改变志向。乙文中的“非志无以成学”强调了“志”与“学”的关系。只有立定志向才可以成就学问。“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立定志向,然后为了实现志向而勤奋学习,勤学的人一定是有坚定且远大志向的人。参考译文:【甲】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房子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36.

离开

以……为乐

全,都37.①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②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38.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教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解析】3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①句意为:意志随岁月而流逝。去:离开。②句意为: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乐:以……为乐。③句意为:数郡人等都前来吊唁。毕:全,都。37.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语:①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②是以:这就是;效:效仿。38.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甲】文采用的是对比论证,“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换则不能冶性”将“静”与“躁”进行对比,突出了“静”的意义。“遂或枯落”用到了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使说理生动形象。【乙】文首先用到了举例论证,通过列举龙伯高和杜季良的例子,突出龙伯高的谦虚节约,不是威严和杜季良的正义豪侠;接着运用对比论证,证明要像龙伯高学习,而不要轻易向杜季良学习,作者运用有力的事例和鲜明的对比,表达对兄子殷切的希望和教诲。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39.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40.(1)振奋(2)越过41.(1)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2)水的源头不疏通流水就停息了,树木的根不生长好树木就会枯死。42.

非志无以成学

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事

用生活中常见的猫抓老鼠、母鸡孵蛋的情境,来说明专心立志的重要性,指出只有精神心思完全凝聚不知道有其他事情,人的志向才会树立起来,表达通俗易懂。【解析】3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句意为:一有私欲便能知道,自然不会容它住下。“一有私欲”和“即便知觉”属于条件关系;因此,断句为: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4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淫慢则不能励精”句意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作、振奋;(2)“志之不逾矩”句意为:志向到了不逾矩程度。逾:越过。4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指操守、品德、品行。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俭:节俭。养德:培养品德。(2)重点词语:源:水源。浚:疏通。则:就。息:停止,此处指断流。植:培植。枯:枯死。4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题干“诸葛亮说……告诫儿子立志是学习的重要条件”的提示,找到【甲】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此处应填“非志无以成学”;(2)根据题干“王阳明也告诫弟弟君子……两文都提到了‘志’的重要性”的提示,找到【乙】文“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可知,此处应填“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3)根据题干“王阳明也结合生活情境这句话做了更生动具体的阐述”的提示,找到【乙】文“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可知,此处应填:用生活中常见的猫抓老鼠、母鸡孵蛋的情境,来说明专心立志的重要性,指出只有精神心思完全凝聚不知道有其他事情,人的志向才会树立起来,表达通俗易懂。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就是立志也是不容易的呀。孔子,圣人呀,也曾经讲过:“我十五岁开始发奋学习,到了三十岁才真正立志。”立就是志立。后来到了不逾矩程度,也是志向到了不逾矩。立志怎么能轻视之呀!志向,是一个人精气的核心,人的的性命,树木的根,水的源头。源头被堵了,则流水就没了,树根不培植则树木就会死,人要是没命就会死去,志要是不立则神志不清醒。因此想要成为君子,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最重要的事情。眼睛认真看,没有关注其它的事物,耳朵认真听,没有听其它的。就象猫抓老鼠,鸡孵蛋一样,精神心思完全关注,而不知有其它事情,然后才能讲这个立志立了起来,神气精明,良知显现。一有私欲便能知道,自然不会容它住下。43.其一/犬坐于前44.

大腿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45.(1)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2)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便扬长而去。46.①讲究情义的人:如鹊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到赤练蛇的侵犯,从而“悲鸣不已”,招来群鹊。②机智的人:其中两只鹊请来一只鹳,由鹳“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帮它们除掉敌患。③有团队精神的人:如鹊“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时,不一会儿,就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并且其中两鹊找来了鹳做救兵。④懂得感恩的人:当鹳衔赤蛇吞之后,群鹊“若庆且谢也”。【解析】43.考查断句。句意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其一”是主语,“犬坐于前”是谓语。故断句为:其一/犬坐于前。4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股,大腿。(2)句意: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4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洞,打洞;意,打算、想要;隧,钻洞;以,来;攻攻击。(2)对鸣,相对鸣叫;若,好像;俄而,不久;去,离开。46.考查分析形象。根据“一日,鹊相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可知,类似于讲究情义的人。根据“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可知,类似于机智的人。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战胜蛇,于是请来了外援。根据“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可知,类似于有团队精神的人。根据“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可知,类似于懂得感恩的人。【参考译文】【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