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单选题1.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这表明当时中国(

)A.教育近代化起步 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2.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请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

)A.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 B.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C.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3.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笔记,其中事件与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事件意义A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B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C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法》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D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标志着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A.A B.B C.C D.D4.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新式学堂的出现导致(

)A.乡绅社会出现城市化浪潮 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C.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D.学堂选官制度得以正式确立5.1901年清朝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这一章程的颁布A.推动选官制度向近代化方向变革B.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开始设立C.实现了中国选官制度的根本转型D.确立了科举制废除以后的选官方式6.1906年,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宣称认同三权分立等原则。改革以前,各重要部门大臣都是满、汉各半;改革以后,11个部的13名大臣、尚书中,满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汉族只有5人。晚清的官制改革A.是实行预备立宪的核心 B.动摇了晚清的统治基础C.导致其统治的日趋衰落 D.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7.下图所示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官员选拔的相关凭证。这一凭证(

)A.是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证明B.反映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C.是北洋政府甄别选官的证明D.标志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确立8.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文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这表明北洋政府(

)A.民主政治的确立 B.选拔官员考试和资历并重C.摆脱了封建束缚 D.避免了人才选拔徇私舞弊9.民国时期实行公务员甄别,规定:审查成绩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可任用公务员。但凡剥夺公权尚未复权者,亏欠公款尚未清结者,曾因贪污处罚有案者,吸食鸦片或代用品者,均不得任为公务员。这表明民国时期(

)A.公务员甄别只关注政绩 B.甄别合格的官员都具有实际才能C.公务员考核注重德才兼备 D.科举制度依然存在10.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 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11.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选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诸种因素”包括()A.北洋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 B.科举制不适应社会发展C.临时政府对文官制的实践 D.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发展12.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在某批复中说:“查国家建官分职,惟任贤选能,乃懋厥职,古今中外,罔越斯旨。第考选之法,各有不同,尚公去私,庶无情弊”“该部所请,诚为当今急务,应候令行法制局,将文官试验编纂草案咨交参议院议决后,即日颁布施行可也”。该批复A.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B.实现了新旧人事制度的转变C.体现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 D.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13.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指出:“英国行考试制度最早,美国行考试不过二三十年,英国的考试制度就是学我们中国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说明(

)A.英国考试制度为西方所借鉴 B.西方照搬了中国的考试制度C.英国有世界最先进的选官制 D.西方文官制与科举制有渊源14.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有效避免了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C.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根本点是(

)A.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B.干部管理民主化C.干部考核法制化 D.坚持党管干部原则16.下表为我国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律及规定,这些规定(

)时间录用规定2005年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18年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及其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21年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一级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的考察工作A.确立了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 B.沿用了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C.不断完善了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 D.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17.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以上表明我国A.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B.公务员制度处于法制化深化阶段C.政治体制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公务员法律体系已建成18.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农村基层治理适应社会发展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 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19.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将考核对象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技术类干部侧重能,主要考核干部的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主要看是否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意在A.深入贯彻党管干部原则 B.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C.加强干部管理的法制化 D.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20.1987年,中共十三大规定:凡科级以上的“高级公务员”,需与一般公务员实行不同的任用、选拔和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由党的规章进行规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B.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浓厚等级色彩C.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 D.依然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部分国人对师范大学的设置持反对意见,表2所示的两种观点在当时颇具代表性。观点一师范大学名不副实,无异于普通大学。各大学既设有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师范无单设大学之必要观点二近年以来(北平师大)学风败坏,物质享乐、自由放任殆成风尚……且“学生动辗级学”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命令,任命李蒸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当时国内局势混乱,办学举步维艰。李蒸就职当日分别拜访了李顺卿、李建勋、黎锦熙、刘拓、钱玄同等教投,他们被李蒸的热情所打动,于同年7月18日到校复职。同年9月12日,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李蒸发表公开演讲,他说:“盖教育专业,必须长期充分之训练,始有教人技术,与教人人格,及以教育为职业之志愿。”他还就师范大学的设置目的做了强调:“造就中等学校良好师资;造就教育行政人才;培养教育学术专家。”李蒸甚至致电教育部,慷慨陈词;“当此国难期间,教育救国,为刻不容缓之图;培养师资,尤为教育根本,不可一日中断。”——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严冰《李蒸与中国现代师范教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综合材料一、二,就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高等师范教育谈谈你的看法。(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李蒸出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后的举措,并简析其意义。答案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66页答案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66页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可得出当时中推行的是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留学生学习西方的知识,回来后仍旧是传统科举考试的“进士”名号,反映出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D项正确;起步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最多,排除B项;科举已经废除了,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末科举考试侧重对经世致用学问的考查,说明当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有所变革,C项正确;当时人才的选拔方式仍然是科举制,排除A项;1905年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选官制度,近代学校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3.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B项正确;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排除A项;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C项;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也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排除D项。故选B项。4.A【详解】根据材料“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1903年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可知,科举制被废除后,深刻的社会变革,引起教育领域的变革,新式学堂的出现是这一变化的表现,新式学堂的出现既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也有利于知识分子培养多远的职业观念,推动以学而优则仕的乡绅社会向城市化浪潮发展,A项正确;新式学堂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救亡图存思潮的传播,但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不是由新式学堂的出现所导致,排除B项;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C项;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5.A【详解】材料“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体现了选官的新方式,推动了选官制度向近代化方向变革,A项正确;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开始设立的标志是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排除B项;由材料“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可知这一时期选官制度新旧杂陈,排除C项;科举制废除时间是1905年,排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根据“改革以后,11个部的13名大臣、尚书中,满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汉族只有5人。”可得出清末的改革其本质上还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改革导致其统治的日趋衰落,C项正确;官制改革并不是核心,排除A项;官制改革并没有动摇统治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排除D项。故选C项。7.A【详解】根据题干中时间中华民国六年可知这一凭证的时间为1917年6月,文官考试由铨叙局负责,可知这一凭证是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证明,A项正确;凭证时间为1917年,南京国民政府尚未建立,排除B项;北洋政府时期选官制度分为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凭证为铨叙局负责的文官考试,并非甄别选官,排除C项;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确立的时间早于1917年,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根据材料“文官任用资格包括主要两项,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可知,反映了北洋政府注重官员的才学和资历,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北洋政府时期是军阀独裁统治政治,排除A项;北洋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避免人才选拔徇私舞弊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的公务员甄别既关注审查成绩,又关注其德行,即注重德才兼备,C项正确;公务员甄别需要关注个人政绩、品行、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内容,排除A项;虽然公务员甄别注重德才兼备,但不能保证合格官员都具有实际才能,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1905年,科举制已经废除,材料也不能体现科举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废除了……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可知北洋政府废除了官吏的等级之分,说明北洋政府的官制渗透了平等观念,B项正确;“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北洋政府官员特权化现象仍然很严重,排除C项;北洋政府时期女子不能参加官员选拔考试,排除D项。故选B项。11.D【详解】依据材料“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到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发展完善,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主要是受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北洋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不能推动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发展完善,排除A项;科举制在1905年就已经被废除,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临时政府对文官制的实践,排除C项。故选D项。12.D【详解】据材料“查国家建官分职,惟任贤选能,乃懋厥职,古今中外,罔越斯旨。第考选之法,各有不同,尚公去私,庶无情弊”等信息可知,孙中山在该批复中强调“建官分职,惟任贤选能、第考选之法”,体现了其主张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选贤任能,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D项正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的颁布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批复内容,未涉及执行,因此无法得出“实现了新旧人事制度的转变”的结论,排除B项;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属于“五权宪法”的一部分,其还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监察等方面,C项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依据材料“英国行考试制度最早,美国行考试不过二三十年,英国的考试制度就是学我们中国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可以看出西方考试制度对中国现行制度有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对西方的考试制度同样有影响,反映了两者之间有联系,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借鉴,排除A项;西方的考试制度是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不能用“照搬”,排除B项;英国的选官制度是西方选官制度的代表之一,但不能“最先进”形容,排除C项。故选D项。14.A【详解】据材料“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可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极大地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结构优化,A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推行和实施,但其不能保证“有效避免了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B项说法绝对,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对公务员队伍结构产生重要影响,C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C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非只是针对女性,无法体现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管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D项正确;干部管理民主化、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及干部考核法制化均不属于出发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16.C【详解】据材料“我国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律及规定”可知,2005年只是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而2018年“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及其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和“2021年的录用规定上看,从一级主任科员到其它各层次的科员录用”,2021年“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一级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的考察工作”,这些规定说明我国在公务员录用制度的规定不断完善,说明我国在不断完善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公务员选拔和任用制度,不是党管干部的原则,排除A项;材料只是从2005年开始,无法判断与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有公务员的录取办法,没有公务员的监察与考核内容,无法保证其廉洁自律,排除D项。故选C项。17.B【详解】根据材料“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可以看出,我国不断出台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法规,这反映出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总体上处于法制化的深化阶段,B项正确;我国公务员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不能表述为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排除A项;公务员制度改革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排除C项;“社会主义公务员法律体系已建成”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8.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不同,因此需要的管理人才也不同,从贫下中农到劳模、劳动积极分子再到大学生的变化,反映出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农村基层干部的任用变化适应社会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宗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农村干部的经济地位,而且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材料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9.B【详解】1979年正是改革开放开启时期,中央对于干部的分类考核,技术类强调能力,党政干部强调政治素质和品德,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此后的改革开放大有裨益,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B项正确;党管干部以及干部管理法制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C项;重视技术干部能力的考察和清正廉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A【详解】材料反映了中共十三大后,党规范科级以上公务员的任命、选拔、管理制度,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体现了我国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公务员制度的等级性,且说法不是史实,排除B项;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实行,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排除C项;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干部,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1.(1)特点:①多种选官制度并存;②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③选官标准逐渐完善;④选官范围不断扩大;⑤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答出4点)(2)差异:①晚清文官选拔重视考察儒家经典,西方文官选拔重视考察国家管理的实际能力。②晚清文官选拔过程存在身份的不平等,西方文官选拔过程重视公正和平等。③晚清文官选拔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西方文官选拔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文官政治中立。(答出3点)(3)基本原则:①公平公正。②德才兼备。③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答出2点)【详解】(1)特点:①根据“任子”“恩荫”“荫典“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可得出多种选官制度并存;②根据“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得出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③根据“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得出选官标准逐渐完善;④根据“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得出选官范围不断扩大;⑤根据“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得出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2)差异:①西方:根据“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得出重视儒家经典考查,脱离实际;根据“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得出西方文官选拔重视考察国家管理的实际能力;②根据“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得出晚清文官选拔过程存在身份的不平等;根据材料“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得出西方文官选拔过程重视公正和平等;③根据“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得出晚清文官选拔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得出西方文官选拔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文官政治中立。(3)基本原则:①综合材料可得出公平公正;②结合所学可得从德才兼备;③结合所学可得出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