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词汇学和语义学_第1页
第三章 词汇学和语义学_第2页
第三章 词汇学和语义学_第3页
第三章 词汇学和语义学_第4页
第三章 词汇学和语义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词汇学和语义学

chapter3

LexicologyandSemantics

高迎泽

gaoyingze@163.co

词汇的内容

(一)词汇的重要单位→词/固定结构1、词:语言中具有特定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特点:A、音义结合体

B、能独立运用

C、最小的造句单位2、固定结构(熟语)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固定组合体,比词大一级的造句材料单位。作为造句的备用单位存在,相当于词。词汇的构成

1、词的总汇→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1)基本词汇:语言中基本词的总汇。基本词汇的特点:A、普遍性、全民常用性。

B、稳固性

C、生成性(2)一般词汇:除去基本词汇之外的内容。一般词汇的特点:变化快,不稳定;非常用性;灵活性;时间短。一般词汇的内容:一般词汇的内容丰富,容量大,很复杂,包括古语词、新词、地域方言词、社会方言词和外来词。A、古语词:古代流传下来(古代流行)现在口头交际中一般不再使用(或不常用)的词。历史词汇:古代用,现在不用。宰相、皇帝、宫殿文言词汇:古代常用,现在为了增强文雅色彩重新启用。怎奈、荣任、若干、令尊书面词汇:古代常用,现在沿用。固有词,但使用不普遍。苍穹、鼻祖、造诣、徜徉、白皙、卫冕B、新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新产生不久的词→不稳固下海、知识产权、按揭、炒股、软件、硬件、生造词、仿造词不是新词。体坛、文坛、足坛、乒坛→排坛、操坛C、地域方言词:来源于特定地域的方言词→共同语吸收:搞;名堂;蹩脚仅存在于特定地域的方言词→方言词D、社会方言词:不同阶级、阶层、社会行业或集团的人经常使用的词。行业词语:特别是专业术语(数学:加减乘除;物理:摩擦、正极;工业:定额、指标;语言:音位)隐语/黑话:某些社会集团为了掩饰活动而使用的一种语言。土匪:船(飘子)狗(咬子)女孩(花子)阶级习惯语:服务于特定阶级、阶层的需要。刁民、奴才、朕、寡人、贱内、拙荆禁忌语:上厕所(1号、方便、出恭、更衣)死(百年之后)

E、外来词:受外语影响产生的词音译词:咖啡、沙发、坦克、模特、扑克(形体汉化)音译兼意译:芭蕾舞、啤酒、沙丁鱼、吉普车(意义汉化)半音译半意译:马克思主义、冰淇淋、浪漫主义(形体汉化)意译:超市、摇滚乐、智商、热狗、话筒(汉化)借形:(日语)干部、艺术、场合、观念→严格来说不是借词照搬→省略形式:WTO、ID、OK、IP、WC、MP3、CT本民族借词:西域借词→葡萄、苜蓿、石榴;蒙古→站(jam);印度→僧。(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A、基本词汇是一般词汇形成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源泉。一般词汇中多数词都是在根词的基础上形成:电脑一般词汇不断为基本词输送新的血液:的士

B、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C、二者的构造材料相关→语素电:电灯、电话、电脑、电大、电子、电玩、闪电词词的界定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独立运用:独立造句;单独作句子成分;单独回答问题;单独起语法作用。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语音形式、语义内容、语法属性。词和非词的区别词与语素的区别都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但是词能够独立运用,语素却不能。词与词组的区别都可以独立运用,但词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而词组却不是。扩展法:能扩展是词组,不能扩展是词。但必须复合三个条件:1.扩展后意义基本不变,2.扩展后组合关系不变,3.可以多次扩展。看书、白菜。语素语素的定义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农民蜘蛛可口可乐沙发语素的分类能否独立运用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词根、词缀(前、中、后)、词尾在构词中的能力自由语素、黏着语素在构词中的位置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条件分类词的结构类型单纯词联绵词双声参差、仿佛、蜘蛛、崎岖、忐忑、尴尬、玲珑、吩咐叠韵彷徨、窈窕、逍遥、蟑螂、哆嗦、烂漫、叮咛、匍匐非双声芙蓉、蝴蝶、蝙蝠、鸳鸯叠音词猩猩、姥姥、蝈蝈、蛐蛐、饽饽音译外来词咖啡、沙发、巧克力、可口可乐、歇斯底里合成词复合词火车、心疼;railwaydaughter-in-lawblackboard派生词(附加词)unimportantsubmarineabnormaletc.重叠词爸爸;刚刚词的构成方式语音构词:用模拟自然声音的方法构词。Bomb、tick、ticktack、tinkle、patter语义构词:旧词语义的孳生、分化,方式有比喻、借代、联想等。Boc(榉木)-book语法构词:用语法手段构成新词。狭义构词法复合法(词根+词根)陈述式日食、胆怯、雪崩

sundownearthquake修饰式地毯、火车、狂热

boyfriendgreenhouse述宾式司机、起床、丢脸

pickpocketbreakwater(防波堤)并列式开关、是非、光明

downfalldeaf-mute(聋哑人)派生法(附加法、加缀法)前缀+词根老虎、初一、阿姨

unfairdislike词根+后缀桌子、作者、绿化

teacherrealism中缀菲律宾旁托语kilad(红的)-kumilad(红了)古里古怪、吊儿郎当综合超导电性

internationalunfriendly转化成词变性转化atelephonetotelephone;cooktocook;smile;mask;tramp;锁、热、在变形转化逆序成词beggar-begcobbler-cobble(修鞋)缩略构词APECFBI亚太

radar(radiodetectionandranging)

2、固定结构的总汇(熟语总汇)(1)成语: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结构的定型化特点:

A、结构的凝固性:不能随意改变增删。黄粱一梦

B、意义的整体性:不等于单个词义的相加。两面三刀

C、语法作用相当于词。充当一个句子成分。有时候约定俗成,可以改变→拔(揠)苗助长、知难而进(退)

(2)惯用语:人们口头上经常使用的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结构——吹牛皮、挖墙脚、拍马屁、走过场、开后门(3)专有名称:专门用来指称某类事物、现象的固定称谓。国家、地方机关、组织、书名等(4)固定的句子结构:谚语、歇后语→人们口头上流传形成的,具有固定形式和完整的内容特点:都是句子形式而非短语形式,但结构意义是一个整体,可作为词的作用进入句子,也可独立成句,应该也属于词汇的范围固定短语的分类熟语:结构意义比较固定的习用短语。结构的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风格的典雅性成语(有书面风格)俗语(有口语风格)惯用语歇后语专名:表示专门名称或专门用语的固定短语机构比较固定、一般不能拆开或插入虚词,但可以简缩。格言、谚语?词汇的发展演变(一)词汇发展演变的原因

1、社会发展(1)新事物新现象出现→新词语满足交际的需要:电脑、网吧、股市、下岗、短信、按揭(2)社会制度变更、时代变迁:

奴隶、仆、妾、臣/皇帝、宰相、状元、秀才(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成为词汇发展的另一个原因不同民族、国家交往→互相吸收两汉→匈奴、西域借词;魏晋南北朝→佛教词

2、人们认识发展(1)发现新的事物:镭、电子、核子、中子、原子(2)认识由浅到深→词义深化:云、水、光(3)认识由粗到细致→同义词发展:废除、解除、消除、

3、语言系统内部矛盾运动→自我调整语音简化,语义增多→同音词、多义词出现→解决方法?(1)同音词调整→复音词欺:欺骗/妻:妻子/栖:栖息(2)多音词调整→复音词习:习惯、学习、练习(3)近义词调整→词汇分化:勾当(好事/坏事)→勾当(坏事);宁静/幽静/安静(4)单音词调整→存亡变化:“江、河”为专名,“川”为通称→“江河”通称,“川”消失

(二)词汇发展变化的情况→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1、新要素的增加(新词的产生)

(1)适应新事物创造新词→新词新义:下海、多媒体、上网(2)改换旧事物名称→新词旧义:冠→帽子;戏子→演员(3)改换旧名称的内容(概念)→旧词新义:小姐、丈人新词产生的途径:

A、吸收外来成分→国家交流借用:借音义;音兼义;半音半义;意译;借形;全借民族交往借用:蒙古借词、西域借词地域交往,方言借用:搞、垃圾、草包

B、利用旧材料创造新词→火车;眼睛→目;妻子→妻

2、旧要素的消亡(1)旧事物消失→旧词亡:太监、皇帝、乡试(2)事物名称改变→旧词亡:船→舟;我→吾、余;火柴→洋火;布→洋布(3)社会发展,生活变化→旧词亡

古代畜牧业发达→《说文》;现代工业发达→科技词(4)词汇系统的规范调整:淘汰等义词自行车/脚踏车;话筒/德律风/麦克风二、语义学语义的内容和性质

一、语义的定义

1、意义: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

2、语义:从语言学角度看,具体语言的特定符号标记的内容。语言符号包括静态的备用单位和动态的组合单位两大部分,其所表达的内容都属于语义→语义的复杂性

3、词义: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同一个词或短语,处于备用单位和处于使用单位是很不一样的。例如,词典里的“蛇”这个词,只表示一个概念,是静态的,是备用单位,因为它没有体现交际功能。如果对正在走路的人喊一声:“蛇!”它就不再仅仅表示一个概念,而且发出了一个信息。这时,“蛇!”就转为动态的,成为使用单位的句子了。因为它已经体现了一种交际功能(走路的人一般会条件反射似的突然止步或后退)。作为静态单位的词或短语,本身没有语调,而处于传递信息过程中的动态单位的句子,不仅有语调,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一些非语法方面的手段也会被调动起来,比如言外之意、指桑骂槐等等。有时候,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状态时,甚至在语义方面的表现也很不相同。例如“你”这个词,词典里解释它的语义只说它是第二人称代词。但《水浒全传》里写潘金莲拉武松喝酒的时候,一连多次称武松为“叔叔”,最后一次“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金圣叹对这个“你”字大加赞赏,很发了一通议论。的确,这个“你”字突然把两个人的关系改变了,距离拉近了。“你”的这种作用,也决不是居于静态时所能体现出来的。由此可见,同一个词或短语,处于静态时和处于动态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作为进行交际的句子,它所表达的意义,决不是组成它的词或短语意义的简单相加。要分析句子,要确切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对句子同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意义上的这种区别,我们是不能不注意的。语义的重要性(1)语义和语言要素各部门的联系紧密→在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语音;词汇;语法)(2)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客观实际)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人类学、社会学、计算语言学等上述学科中关于意义的核心等问题至今尚未解决,答案多,但仍不完美。60年代以来,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逻辑数理语义学、格语法等语义研究模式相继出现。(1)语义的性质(以词义为例)

A、客观性:词义反映客观存在,其理性义、语法义、附加义都具有客观基础。词义反映客观存在,而不完全等于它。第一种:词义等于客观存在(手、树、书)第二种:词义不完全等于客观存在(天、地、月)水:“水,准也。”段注:“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古代)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纯的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自然界里,水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聚集状态而存在。(现代)第三种:词义不等于客观存在(鬼、神、天堂、地狱)错误认识→词义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主观想象成分,无法脱离现实,也有客观基础)二、语义的性质

B、概括性:词义是对客观存在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无限复杂

概括一类客观对象的共同特征,舍弃某些个别事物的特点(人:种族、性别、年龄、外貌……)概括的程度有时表现不同(种概念∠属概念)单独概念也是概括的(专有名词“黄河”)词义是概括的,但在具体语言中,其反映的内容又是具体的→概括对应性特点C、社会性:语言是社会现象→词义具有社会性特点从词的形成看,词义是使用同一语言的全体成员共同确定的→约定俗成性“寒酸”:穷困潦倒从词的使用看,词义的运用受社会制约,全体成员对同一个词的意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就影响交往。这个酸秀才(讥讽文人的迂腐)特定方言区有社会性D、发展性:词义形成后相对稳定,但也是发展变化的→社会发展,客观事物变化,人们认识深入不同时代词义有发展:兵:兵器→战士;走:跑→行走;江:长江→江的总称(单义→多义;一义→多义)同一时代词义也有发展:污染(空气、水源等具体事物→精神等抽象事物)

E、民族性:词义是一个系统,受到特定民族的制约→民族特点和民族色彩不同个体、言语社团对词义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跑得快”)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早上好/goodmorning)

同样的客观对象,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词义不同。“伯父、叔父、姨父、姑父”→uncle

民族的文化素养,心理状态、传统观念以及生活习俗不同→词义特点不同龙、凤→吉祥数字“8”、“4”

词义的附加色彩也体现出民族性特点:日本樱花→尊敬、喜爱;中国牡丹→高贵F、模糊性: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词义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红花——红色的玫瑰花——粉红色的、含苞欲放的、拇指大的玫瑰花——都带有一定的含糊性事物范围不确定,界限、标准不明确(大、小、高、美、丑)模糊性是相对的,任何词义都是精确与模糊的统一→在特定语境中,其范围和界限是明确的外延比较确定的词的意义一般比较明晰(人、地、数词)交际中模糊性很重要→只要区别事物,指代大致范围就行了。G、全民性: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而言。具体语言社团有阶层、性别、年龄、社会分工的不同,对同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各自独特的理解,这一现象表现一定阶级性,而词义却是全民性,是全社团约定俗成、普遍认可的。

A、主观性:词义和短语在具体运用中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主观差异。他很能,一看就会你真能,把大家的好心情都搅坏了

B、具体对应性:语义在一定语境中体现出与具体事物相对应的特点

她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这个人真好玩。

(2)语义的灵活性

C、临时性:具体语境中,有时语义是短暂的

钱钟书:又有人叫她(鲍小姐)“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D、现实性:如:他这个人挺能钻(钻营——钻研)

语言义一般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理性意义、语法意义、附加意义。

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实物意义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概括反映客观对象及其关系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一种意义。→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不涉及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三、语义的内容虚词有无理性意义?

定义:是对理性意义再概括而得到的类型意义以及根据该意义在语言中的作用再概括得到的功能义。特点:它不是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各类语言单位在组合搭配时表现出的语法作用和功能特点方面的内容。对词而言,它总是以特定的语法形式(造句规则)进入句子→其语法意义就是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经过类聚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意义。如:“人”“树”——名词,作主语、宾语

2、语法意义

3、附加意义/色彩意义/附属意义

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它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内容,通常体现语言单位的某种倾向、韵味、格调等方面的意义。常见的附加意义有:感情意义、形象意义和风格意义。(1)感情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语言社团对客观对象所作的主观评价或态度方面的内容。

A、语境、使用者不同,感情意义不同。(“老头子”)

B、有的感情意义渗透于理性意义之中,是理性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高尚——虚伪、卑鄙)

C、虽是主观态度或评价,但以理性义为基础,不能随意改变。

(2)形象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引起人们对客观事物某方面的联想的意义内容。它是由客观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方面的感性反映。附加视觉形象意义:仙人掌、金钱豹、蘑菇云、灰不溜秋、白花花、丁字路口、爬山虎、凤尾竹附加听觉形象意义:乒乓球、呱嗒板儿、拨浪鼓、霹雳舞附加味觉形象意义: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附加嗅觉形象意义:香喷喷、臭烘烘附加触觉形象意义:冰凉、火热、硬邦邦、麻嗖嗖、软绵绵附加两种形象意义:水汪汪(明亮+灵活)酸溜溜(味觉+嗅觉)吊儿郎当(视觉+听觉)胖墩墩(胖+矮+结实)酱紫(视觉+味觉)(3)风格意义:特定语言单位在具体运用中形成的个性特点→使用范围不同造成的。使用语言时,场合、对象、目的、文体不同→适合特定语境的语言造成某种气氛或格调,包括口语的、书面语的、方言的、行业的、俚语的等方面交际场合或文体的语言特点

口语:爸、妈、脑袋、撒野、害臊、黑咕隆咚、深更半夜

书面语:令尊、令堂、步伐、对抗、覆盖、公允

英语:home——residence——domicile——abode

以上三大方面构成语义内容的整体。其中理性意义可以使我们认识语言;语法意义可以使我们理解语言;附加意义可以使我们运用语言;三者不仅统一表现于词义中,也表现于短语义、句义等静态语义单位中。语义学

语义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学科,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语文学时期(19世纪前)早期的语义工作是注释古书(文字注解),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就是伴随这项工作逐步产生发展的。欧洲:古希腊为哲学典籍作注解→研究典籍的语法,同时考订意义→目的是让后人读懂我国: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训诂学成就与不足:积累了大量材料;但限于注释古书,疏通文字(通经的需要)→词义研究不全面、不科学、不系统

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1)语义学的独立。1893年,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首先使用了semantique(语义学)这个术语,并出版了《语义学探索》→从词汇学中独立出来→由传统语义学时期进入现代语义学(2)主要理论方法理论:在哲学、逻辑学影响下,以具体语言的语义研究为基础,吸收语文学时期的成果而形成的。研究问题: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的色彩;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词义的发展演变(3)主要贡献和不足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不足:A、研究方法是原子主义的。

B、研究范围囿于词义。

C、把词义作为囫囵的整体,未对语义单位作微观分析

3、现代语义学(20世纪五十年代至今)20世纪50年代,以义素分析和语义场理论的产生为标志,语义学研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现代语义学阶段,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传统语义学(1)现代语义学的研究内容深入语义的微观层次,研究语义结构和语义单位之间的关系;扩大语义的研究范围,研究语素、词、词组和句子的语义内容;重视语义的系统性考察,注意挖掘特定语言中的语义系统。2)现代语义学流派(语义研究模式)A、结构语义学:受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采用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研究语义。把语言的意义看作系统,进入语义系统研究,并提出语义场理论→理论与方法的重大突破代表人物:[德]特里尔[英]乌尔曼50年代后期,地位上升B、解释语义学:60年代初,受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认为转换生成语言学不只要研究句法,还要对句子的深层结构作出语义的解释;(乔姆斯基接受并补充→开始注意研究语义)用符号和规则对语义进行形式化描写和微观分析,检验句子的搭配,解决歧义问题。代表人物:[美]卡兹福德C、生成语义学:60年代后期,乔的学生莱可夫、麦考莱、罗斯•波斯塔等,提出不以语法为基础而以语义为基础的语言理论模式(乔认为语法是基础,可以独立于语义之外进行研究)认为语法和语义不能截然分开,语义是基础,具有生成性→不必假定纯语法的深层结构存在,通过一次转换就从语义直接产生句子的语音形式。这可从儿童学习语言中找到证据。

D、菲尔墨的语义理论:菲尔墨是乔的学生,1968年发表《格的理论》,提出一整套用来说明句子语义的理论→格语法理论:该理论是对生成语义学的进一步休正,提出“语义深层结构”,认为句子由情态和命题构成,任何命题都可扩展为一个动词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语义格(名词中心说)→通过转换,将语义深层结构变为句子表层形式E、切夫的语义理论:也主张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结合起来分析句子。认为句子都是围绕谓语部分构成的,以考察动词的语义特征为重点→动词中心说F、逻辑数理语义学:利用许多数理逻辑的概念和表示方式来研究语义。70年代,美国逻辑学家蒙塔古创立了“蒙塔古语法”→主要研究语义,也研究句法和语用。认为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一样可以用精确的数字描述出来,研究自然语言的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都应成为数学的分支。(3)现代语义学的成就和不足成就:现代语义学不仅重视词义,也重视句义的分析,适应了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的要求,使语义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语义研究成为了重点和热点

不足:与语音学、语法学相比,显得粗疏,不够成熟。

A、语义系统复杂、庞大,难以把握。

B、语义渗透各方面,与许多学科有联系。

C、语义隐藏在深层,受语境、语用、语法等的制约。

D、忽视了传统语义学的一些成果。语义学分类:个别语义学、普通语义学;描写语义学、历史语义学。

在现代语义学影响下的汉语语法研究开始与语义结合(分化歧义句)1、层次分析法——解释语义学

例:挖深了(歧义句)/(对比句:挖浅了)2、变换分析法——生成语义学

例:山上架着炮(歧义句)/(对比句:台上坐着主席团)3、语义格、语义指向分析法——菲尔墨的语义理论

例:砍光了——[受事]

砍累了——[施事]

砍钝了——[工具]

砍快了——[动作]

砍坏了——[受事][工具]——歧义4、语义特征分析法——切夫的语义理论

例:死了三天了——[+完成][-持续][-状态]

等了三天了——[-完成][+持续][-状态]

看了三天了——[+完成][+持续][-状态](歧义)挂了三天了——[+完成][+持续][+状态](歧义)语义的构成(语义单位)

语言单位的类别:词:义位、义项——义素(词义的区别特征)短语:义丛句子:句义(表述)语篇:语篇义(一)义位

1、定义:义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具有独立形式标志的最小意义单位。

2、特点:它是语义系统中最基本、最自然、最现成的语义单位。指某个义项的词义。

3、义位与词义、义项有区别:(1)义位不完全等于词义。词义指词的所有意义,义位指词的某个意义→单义词词义=义位;多义词词义>义位(2)义位不完全等于义项。传统词汇学对多义词的意义的解释和运用都以义项为单位进行。语义学上的“义位”大体相当于传统词汇学中的义项。但有的义项不能独立运用(二)义丛/义组/义系

1、定义:义丛是由义位组合而成的比义位更高一级语义单位,大致相当于词组的意义。

2、分类:固定义丛和自由义丛固定义丛:其含义、性质、结构都属于语言,是构成义句的现成单位,经过规约、共同认识固定下来。自由义丛:其性质、结构属于语言,但其含义属于言语,体现了运用者的个人创造和灵活性。(三)句义

1、定义:一个完整句子表达的内容形成的语义单位。句义是言语中最小的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义单位。

(四)言语作品义比句子更大的言语单位意义(一段话、一篇文章、著作内容)→完全属于言语的范畴,是风格学研究的对象(五)义素1、定义:义素是对义位进行微观分析得到的语义单位。2、特点:义素属于语义的微观层次,它没有对应的语言形式,不能直接观察到,只有组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语义。义位是表达中最自然的语义单位,但它不可以再分;义素是义位的组成成分,因此也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1、义素分析法的提出一般人掌握词义的组成成分是不自觉的,如“校园里有多少种树”(通称)“花园里种了一棵小树”(植物)“砍树盖房子”(木本的)“树”的三个组成成分“木本的”“植物”“通称”体现在具体交际中(人们意识不到)。20世纪40年代,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提出了义素分析的设想。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朗斯伯里、古德内夫受音位学区别性特征的启发,研究亲属词时提出了义素分析法。60年代,美国人卡兹、福德将义素分析法用来为生成转换语法提供语义特征,引起重视。“哥哥”分解为四个义素:亲属、同胞、年长、男性;“妹妹”分解为四个义素:亲属、同胞、年幼、女性。义素分析法

区别性语义特征:在特定语义系统中具有区别不同义位功能的语义特征叫区别性语义特征。在特定语义系统中不具有区别不同义位功能的语义特征叫共同义素(非区别性语义特征)(1)分析义位时得出的义素实际上在不同的语义关系中都有区别义位的功能。义位就是一束义素(既区别义位又联系义位)如:亲属→非亲属(帅哥/的哥);同胞→非同胞(堂哥/表哥)、年长→年轻(哥哥/弟弟)

(2)同一概念在不同语义系统中分析到的义素(语义特征)可能不尽相同。如brother:亲属、同胞、男性(其中“年长”不具有区别义位作用,汉语中则区别义位)(3)不同义位处于不同的语义关系中比较,语义特征的表现如:男人/女人;男人/小孩2、义素分析的原则(一)对等性原则:义素分析的结果必须与义项相等男人[男性、人]——能区别女人,不能区别男孩(二)系统性原则:义素分析必须在一定的语义系统中进行。

叔叔:①亲属称谓②社交称谓,分析时必须分别放在两个系统中进行。(三)简明性原则:用尽可能少的义素揭示词语的语义特征。

男孩[男性、未成年的、有高级思维能力的、动物]

动物[能运动的、生物]

3、义素分析法的步骤义素分析法是一种聚合分析,把一组义位在对比中分割成最小的对立成分,然后进行分析并描写语义的相互关系。

(1)明确分析对象,确定范围义素分析一般在相关义位中进行,确定相应的范围很重要。找出一组相关的词语,确定比较的范围。不能过窄,也不能过宽。先找关系密切的词语,再逐步扩大比较的范围。比如:分析“父亲”,先找“母亲”进行比较,得出【男性】【女性】再找“儿子”“女儿”进行比较,得出【上辈】【下辈】再找“丈夫”“妻子”进行比较,得出【生育关系】【婚姻关系】这些词语就能够相互区别,也能够和其他的词语进行区别(2)比较分析对各义位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主要目的)

(3)描写(采取方法进行进行表达)方法:直接把分析出的义素组合在一起,用[],用符号进行区分。也可通过图表和专用符号来表示。+、-、↓、↑如“大”:↑[+体积][+面积][+数量][+强度][+超出一般]“骒马”:[-雄性]([+雌性])[+成年]4、义素分析的模式(一)名词模式{义项}=[属性1、属性2……属性n、类属]例:鞋、靴子、袜子(二)动词模式{义项}=[主体、方式、客体、动作、因果]例:娶、嫁、入赘(三)形容词模式{义项}=[范围、方面、程度、性状]例:凉、冷、热、烫{鞋}=[-有筒+走路时着地穿在脚上的东西]

{靴子}=[+有筒+走路时着地穿在脚上的东西]{袜子}=[+有筒-走路时着地穿在脚上的东西]{娶}=[男人,在男方家,与女人,结婚]{嫁}=[女人,在男方家,与男人,结婚]{入赘}=[男人,在女方家,与女人,结婚]{凉}=[物体或气候、温度、比较、低]{冷}=[物体或气候、温度、相当、低]{热}=[物体或气候、温度、相当、高]{烫}=[物体、温度、非常、高]走、跑、跳、飞:走:[+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地][+向前][+移动]跑:[+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地][+迅速][+向前][+移动]跳:[+人或鸟兽][+用脚][+离开地面][+越过一定距离][+向前][+移动]飞:[+鸟、虫][+拍动翅膀][+在空中][+向前][+移动]进来、进去、出来、出去、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物体、朝向参照点、从外面、意动、到里面]{进去}=[物体、背向参照点、从外面、意动、到里面]{出来}=[物体、朝向参照点、从里面、意动、到外面]{出去}=[物体、背向参照点、从外面、意动、到里面]{上来}=[物体、朝向参照点、从下面、意动、到上面]{上去}=[物体、背向参照点、从下面、意动、到上面]{下来}=[物体、朝向参照点、从上面、意动、到下面]{下去}=[物体、背向参照点、从上面、意动、到下面]四、义素分析的作用及问题(一)作用1、使释义能形式化,有利于语义的计算机输入。2、有助于分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细微差别,有助于教学。3、有助于说明语法上不能说明的某些词语搭配条件。例:吃饭、喝饭*喝[+流体]饭[-流体](二)存在的问题1、缺乏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2、一种语言的语义系统究竟需要多少数量的义素才能没有遗漏的描写清楚,无法预见。(一)义位的聚合1、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特里尔首先提出(1931《智能义域中的德语词汇》语义场理论与差不多同时兴起的义素分析理论一起,奠定了现代语义学的基础语义场是现代语义学的重要理论,利用它确定义位的真正含义,成员越多→语义范围越分越细→义位具体准确义位的组合与聚合2、语义场的性质

1、层次性2、系统性3、相对性:一个词的不同义项分属不同的语义场,叔叔、花不同类型和层次、相互联系的语义场语义聚合的关系:纵聚合语义场二元义场a、关系型二元义场:从一方推知另一方师傅——徒弟;丈夫——妻子;上面——下面;长——短;b、异质型二元义场:不能相互推知寒假——暑假;白天——夜晚;软卧——硬卧;真是——虚假多元义场a、有序型一、二、三、四……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b、无序型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酸甜苦辣;煎炒烹炸、红黄蓝绿、金银铜铁;烟酒糖茶;柴米油盐酱醋茶(1)同义关系:相同或相近义素的义位→同义词包括等义关系和近义关系。等义关系:理性意义、语法意义和附加意义完全相同包菜/卷心菜、嫉妒/妒忌、话筒/麦克风近义关系:大部分语义特征(义素)相同理性义、语法义同,附加义异。生日——诞辰语法义同、理性义近,附加义异。鼓动——煽动语法义、附加义同,理性义近。矗立——屹立附加义同,理性义近,语法义异。整理——整顿语义聚合的关系:横聚合关系(2)反对关系(反义关系/相对关系)

同一语义场中含有相反或相对义素的义位→反义词。包括互补反对关系、两极反对关系和关系对立关系。

互补反对:互相矛盾,互相排斥→对立互补,非此即彼。

互补反义词/绝对反义词:生/死、动/静、建设/破坏

两极反对:对立的两极→存在过渡的中间义位

分等级反义词/相对反义词:黑/白,大/小,贫/富,天才/傻瓜、冷/热、优/劣、快乐/忧愁

关系对立:同类关系中的义位具有相反或相对的义素。既对立又依存,同类关系:买/卖,嫁/娶,被告/原告,教师/学生,上级/下级。(3)上下义关系(类属关系/包含关系)

不同层次上的义位含有特定的包含关系:类与种之间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上下位词:植物/树、爱人/妻子,家具/桌子、动物/人

可发生在层次不同的多个义位之间,形成链条式等级关系:如:家庭装饰→家具→红木家具→檀木沙发

上义义位式子包含在下义式子里。下义义位=上义义位式子+表属差义素:树—[植物][+木本]

不同语言中语义结构不同→上下义关系不同:

拿→持、执、秉、操、握hold/grasp

2、义位的组合关系(1)表客观对象的义位与表行为变化的义位的组合关系

A、施事→动作关系:他来了;泪水淌在脸上;伤疤没有了

B、受事←动作关系:杯子打碎了;产品卖完了

C、动作→与事关系:送他一本书;借我一些钱

D、动作→结果关系:写文章;做衣服;盖楼房

E、动作←→时间关系:今天出发;讲了三个小时

F、动作←→处所关系:地上挖个坑;墙上挂幅画;脸上长痘痘

G、动作←方式关系:集体购票;公费旅游(2)客观对象内部的义位组合关系

A、判断说明关系:今天阴天/十号;知识是力量B、修饰限制关系:领属关系→领有与被领有:中国税务;兔子尾巴性质限定关系:竹椅;木头梳子;资本主义经济时空限定关系:汉代文物;海滨饭店;海南风光数量限制关系:千字短文;内容限制关系:长征组诗C、同位关系:两对象组合指向同一主体首都北京;春秋两季;班长小张(3)行为变化义位内部的组合关系

A、连动关系目的关系:上台领奖;跑去拿书;坐下听课结果关系:看着心烦;听着厌倦;说完走了

B、动量关系:去过三次;重写两遍;打了五下(4)表客观对象或行为变化义位与表性质特征义位的组合关系→描述关系

A、对象→特征描述关系:妹妹漂亮/新鞋子/脸色苍白

B、行为→特征描述关系:跑得飞快/写错了3、义位组合的制约性

(1)语法规则的制约→语言符号线性规律的制约(义句结构的基本法则)义位与义位在组合搭配时受结构规律的制约。如副词不修饰名词;多层定语组合规律;名+动+名(2)语义条件制约语义组合(隐性关系)要符合客观真实——语义表达的一致性进行组合的词义内容不能存在矛盾对立,即语义表达的一致性。“我看书”正确,“书看我”错误→语法符合,但语义不符合。→利用义素分析法“看”→关涉的施事是有生命的[+生命]而“书”则是[-生命]→故不能组合相关义素的一致性:乞丐很有钱/我看见了歌声/杯子打孩子附加义的一致性:光荣的敌人/失败乃成功之娘隐含义的一致性:十周岁寿辰/防除杂草/见而不视(3)语言实际的制约→社会习惯,约定俗成人不人,鬼不鬼;很教授/很女性/很受伤;很本事→不合语法(adv+n)语义限制:吃[咀嚼][固体]喝[吞咽][液体]吸[抽进][气体][液体]社会习惯:喝风、吃酒、吃烟义位的组合还允许联想、想象的参与→他一口气能吃下二百个包子文学作品中,神话传说、童话→义位的超常搭配→人蒸发了(黑话)他的老婆们天天忙着争风吃醋社会发展→义位变化→组合变化:“宽”→房屋大→面积大:道路宽、额头宽“兵”→兵器:持兵杀人→战士:士兵(4)社会文化的制约(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价值观)由于不同团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各自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语言文化系统,有一些语言的解读并不是因为词义的还原引起交流困难的,而是因为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不了解。比如英语中说“I’mblue”。这就不能理解为“我是蓝色的”,在英语中,“blue”指代“忧郁”、“不开心”等等,是一种比喻的用法。4、语义组合的重要语义单位——句义逻辑意义语法意义语用意义句子的意义A、小李打破了杯子。B、小李把杯子打破了。C、杯子被小李打破了。逻辑意义相同——一个命题语法意义: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语用意义——交际意义(交际意图)上面三个句子的交际意图可能是不同的,在交际中选择哪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图是不同的。客人来了——来客人了。句子语义的逻辑语义分析述谓结构:一个谓词+若干谓项分析句子的述谓结构就是要:A、找出谓词和谓项B、标明格关系句义话题与述题句义话题述题期末考试不难。你和他都在上大学。天才处于勤奋。世界上没有平坦的路。你这个人!走吧。述词与谓项句义话题述题述项1谓词述项2述项3星期天。上大学好。小明看报。老师送我一本书。你!格关系(1)施事格: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状态的主体。(2)受事格:动作行为的对象。(3)与事格:动作作为的间接对象。(4)结果格: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5)工具格: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6)方位格:动作行为发的处所、位置。(7)时间格: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8)目的格: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9)方式格: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eg:昨天(时间)她的弟弟(施事)在校园里(处所)与同学小李(与事)用木棒(工具)把疯狗(受事)打死了述谓结构中述项与谓词的语义关系叫格(case),也叫角色(role),常见的格有:施事格(A)受事格(O)与事格(D)结果格(F)时间格(T)处所格(L)工具格(I)试分析如下句子的述谓结构他昨天给我买了几本书。小王用铅笔在书上写了几个字。零谓词:不能与施事、受事结合的词变天、入伏、地震、rain、snow一元谓词:散步、跑、睡、病、失业、消失二元谓词:有、嘲笑、喜欢、反对、希望、保护三元谓词:与施事、受事和与事结合的词→借、给、送、租、转让、介绍谓词的类别句子述谓结构的结构类型

A、简单述谓结构:表现为一个命题,与逻辑中的判断对应。无谓词:冰棍儿!天哪!好球!零谓词:要变天了!今天出伏。Itisrainning。

一元谓词:他跑了/我很伤心/今天星期一/他三岁了。二元谓词:他喝水/他在看小说/车子被雨淋湿了。三元谓词:他送我一束花/介绍两位同学入党。

B、复合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述谓结构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的语义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