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第三章(下)_第1页
毛邓第三章(下)_第2页
毛邓第三章(下)_第3页
毛邓第三章(下)_第4页
毛邓第三章(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主讲教师: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关利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革命道路和平斗争武装斗争城市中心农村中心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运动。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霹雳一声惊天地——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上).rm秋收起义(上走向井冈山――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下).rm).rm秋收起义(下).rm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召开八七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rm.rm2、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4、1938年11月,《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下).rm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武装斗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rm蒋介石“围剿”红军手令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必须以农村为中心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武装斗争红军在漳州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的耕田证力量强大但农村统治相对薄弱农村为中心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凶残凶残武装斗争中央苏区第二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rm次反“围”.rm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必须以农村为中心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武装斗争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最基本的客观条件14a.经济不平衡中国的城乡关系: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却可以对城市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在城市而在农村。b.政治不平衡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造成军阀割据混战提供机会c.大国革命力量有回旋余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最基本的客观条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客观条件狂飙突进北伐战争.rm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客观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主观条件游击战争“十六字诀”.rm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最基本的主观条件三湾改编.rm(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是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基础。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有力保证。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和进行武装斗争的依托。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它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从中国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三大法宝.rm(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可以团结在反对民族压迫的旗帜下——获得经常性的同盟者。可以利用矛盾争取暂时的同盟者和间接的同盟军——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部分帝国主义国家。(3)统一战线基本策略路线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运用大革命时期(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时间:大革命时期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形式:党内合作党的错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第一次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第一次国共合作.rm国共合作.rm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时间:土地革命时期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党的错误:“左”倾关门主义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瓦窑堡会议.rm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永远的丰碑——张学良、杨虎城将军.flv西安事变(上).rm西安事变(下).rm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rmvb时间:抗日战争时期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地方实力派、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全国抗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平型关战斗.rm党的错误: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特点:四个方面特点1、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2、主要以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3、双方没有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4、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问题2: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问题1: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大资产阶级始终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问题3:以蒋介石为首的顽固势力曾经是我们暂时的盟友。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时间:解放战争时期任务:反对美蒋反动派阶级基础: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新时期统一战线八个民主党派1.ppt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一)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三)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四)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政策和策略(一)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两个联盟:P73-74

一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是基础、依靠;(大革命的教训)二是工人阶级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非常必要的。(土地革命的教训)关系: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尽可能地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问题1: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即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劳动者的联盟。问题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它们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样的。(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率领被领导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三)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统一性独立性——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1939年1月21日至30日在重庆举行。武汉失守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打击为主的方针,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移向敌后解放区战场。国民党政府也逐渐将其政策的重点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方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整理党务”和研究“如何与共产党作积极之斗争”。蒋介石在会上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和《整理党务之要点》的演讲。会议根据蒋介石的演讲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针,并设立“防共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以指挥党政军各机关,蒋介石任委员长,委员由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常委、国民政府五院正副院长、军委会委员及由委员长提出的人员担任。

委员长有极大权力,“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还决定要彻底清查与整理户籍、保甲,健全保甲制度。规定要以保甲为单位,强制民众推行“国民抗敌公约”,宣誓“服从最高领袖蒋委员长之领导,尽心尽力,报效国家”等。会后,国民党根据会议确定的方针,陆续制定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处理异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反共文件。因此,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改变政策,逐渐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的标志。在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主要表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上。

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斗争,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转变为武装斗争。皖南事变(1)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这明显地暴露了国民党制造分裂、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皖南事变(2)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皖南事变(3)

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1941年1月17日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下令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坚决的回击,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不久,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正式成立。随后,新四军扩编为9万余人。同时,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揭露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真相。在一片反对声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更陷于孤立。1941年3月,蒋介石被迫“保证”决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彻底击退。(人民网)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合与斗争的性质和形式的区别。问题:在统一战线中我们应对同盟者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四)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政策和策略发展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基本力量和依托支柱)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地方实力派孤立顽固势力——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有理——自卫原则有利——胜利原则有节——休战原则问题1:在抗日统一战线中,中国资产阶级和地主属于中间势力。问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国民党就是顽固派。论述题: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实际,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上的历史经验。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rm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rm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反动派的残暴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大革命失败武装起义.rmvb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的配合问题: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唯一斗争形式。革命军队建设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革命军队阶级本质的反映(无产阶级的军队)执行三大任务是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具体反映革命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党指挥枪1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rm2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拥政爱民.rm曾国藩的《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去民家取门板。

莫拆人家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鸡和鸭,莫借民间锅和碗。

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

莫进城市进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

无钱莫采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

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

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

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

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

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1927年: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1929年古田会议:打仗—做群众工作—筹款抗日战争期间: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rm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rm解放战争期间:战斗队(军事)—生产队(经济)—工作队(群众)3、党的建设党的党的建设——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rm建设——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rm思想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古田会议党和军队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rm.rm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三大法宝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理论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想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实践意义3、世界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利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抗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3章)知识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社会条件—中国人民的斗争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转折点—五四运动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外部条件—十月革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近代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