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绿色建筑_第1页
华南理工大学绿色建筑_第2页
华南理工大学绿色建筑_第3页
华南理工大学绿色建筑_第4页
华南理工大学绿色建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简介建筑节能建筑能耗1、全生命周期能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运输用能、施工建造用能、建筑物运行能耗、维护和拆卸用能;2、运行能耗:采暖、空调、照明、电梯、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炊事;3、民用建筑运行能耗。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运行能耗占80%左右;工业建筑用能辅助工业生产,一般计入生产用能。故此,建筑能耗一般指民用建筑运行能耗。我国建筑能耗比例18.8%,随经济发展有明显增长趋势。如走发达国家老路,建筑能耗将升至30%,仅此一项将消耗全球目前年耗能量的1/4。十年翻一番,比例上升6%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增速较快北方采暖比例高居榜首,农村用能不可忽视;大型公共建筑所占比例最小,但发展势头最猛。农村建筑面积占全部民用建筑60%薪柴、秸秆、干粪应用广,煤炭、电力等商品能源用量少。单位面积能耗北方采暖:60~80度/(m2年)城镇住宅:10~30度/(m2年)一般公共建筑:20~60度/(m2年)大型公共建筑:70~300度/(m2年)农村建筑:10度/(m2年)北方采暖单位面积能耗为北欧相同气候条件建筑的1~1.5倍,效率有待提高;城镇住宅与一般公共建筑能耗低于发达国家,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与发达国家相当,节能潜力最大。现状与问题:初步建立了在1980年标准基础上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2000~2004年,大城市新建居住建筑在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为90%,夏热冬冷地区为20%,夏热冬暖地区仅为11%。而实际按节能设计标准施工的建筑,北方地区为50%,夏热冬冷地区仅为14%。“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建筑节能位列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修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10.1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008.10.1实施)建设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2007.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重大工程:《广州大学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州亚运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策:新建建筑全面严格执行50%节能标准,四个直辖市和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实施新建建筑节能65%的标准。新建建筑的节能要实行从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及施工、监理、验收和销售等全过程的严格监管,使节能设计标准得以切实实施。发展节能利废建材、聚氨酯、聚苯乙烯、矿物棉、玻璃棉等符合建筑节能标准和相关国家标准的新型墙材。加大既有宾馆、饭店的综合节能改造。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建筑节能位列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

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国办发〔2007〕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资源耗竭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08.12.11)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5项任务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搞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绝不能降低工程质量,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要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生命周期零排放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1972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开始讨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Sustainabledevelopmentisdevelopmentthatmeetstheneedsofthepresentwithoutcompromisingtheabilityoffuturegenerationstomeettheirownneeds.

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19世纪60年代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到2010年,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园区和城市;万元GDP能耗下降18%以上;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65%以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各类建筑物和环境设施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改建、拆除以及所用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的生产、运输、安装等)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最大限度节省资源,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欧洲建筑师协会的估计,全球的建筑相关产业消耗地球能源的同时各国建筑产业排放CO2占该国总排放量的比例,美国为38%,加拿大30%,日本36%,中国30%。建筑产业对环境的破坏是触目惊心的,建筑产业是造成地球环境危机的绝对主角。消耗了地球上50%的水资源、40%的原材料,产生了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气体、50%的水污染、48%的固体废弃物。我国到2000年仍有95%的建筑采用实心粘土砖构造,每年从农田取土14.3亿立方米,烧制砖块消耗7000多万吨标准煤。采用钢筋混凝土替代实心粘土砖,砂石需求大涨,造成滥采砂石之风,长江常出现千船竟采江砂之景,对长江大堤的安全构成威胁。广东乱挖滥采河砂,曾先后导致潭口大桥、西新大桥、水东桥、人和大桥等桥梁倒塌,造成东江的惠州大桥、龙溪大桥基桩裸露。每平米建筑物,在施工阶段约产生1.8kg粉尘、0.24m3剩余土方和0.31m3固体废弃物,在日后拆除阶段则产生1.23m3固体废弃物。水泥从石灰石开采,经窑烧制成熟料,再加入是高研磨成水泥。每生产1吨水泥,排放1吨CO2,0.74kgSO2,130kg粉尘;每生产1吨石灰,排放1.18吨CO2。玻璃幕墙建筑常常是鸟类杀手,高反射玻璃会反射周围景观,容易让鸟冲撞致死。据统计,北美大陆每年有10亿只鸟类撞死在建筑物上。1970年之前,全球经济空前繁荣,消费就是美德,全天候中央空调、全玻璃建筑、24小时热水供应、夜不熄灯的人工照明。1964年的“未来主义建筑宣言”描绘自由走动的机械式大都市,建筑物之间由金属步道和高速车道联系。19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石油恐慌,兴起建筑节能运动,引发“低能源建筑”、“太阳能住宅”、“生态建筑”、“风土建筑”热潮。1993年第十八次国际建筑师协会会议发表了“芝加哥宣言”,以“处于十字路口的建筑-建设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号召全世界的建筑师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职责,掀起了绿色建筑旗帜。绿色建筑在日本称为“环境共生建筑”,有些欧美国家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北美国家称之为“绿色建筑”。因“绿色”用语在国际上已称为地球环保代名词,因此大多引用“绿色建筑”作为生态、环保、可持续、环境共生建筑的通称。绿色建筑是丑的戴绿帽子,穿绿衣服高科技技术堆积忽视成本、功能与艺术绿色建筑评估体系1990年英国建筑研究所公布BREEAM,称为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各国陆续编制了类似体系,美国LEED,加拿大GBTool,日本CASBEE,中国台湾EEWH,香港HK-BREEAM,中国在2003年编写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于2006年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1969年从摇篮到坟墓生命周期评价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ISO定义)输入输出,环境影响构思-规划-设计-材料采购-施工建造-运行使用-拆除节能建筑的最高境界在于师法自然,顺应风土。自古以来生长于各种气候下的传统民居,有着极高超的自然环境设计智慧,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风土建筑:因不满于现代建筑一味追求巨型化、设备化、人工化思潮,反对国际建筑形式忽视气候风土、地方建材而产生无个性、无文化的建筑风格,向未受近代文明“污染”的原始传统民居追求灵感,挖掘地方风格和乡土特色,引发地域主义风格,称为近现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活力泉源。生态建筑源于1960年代的生态学,受生物链、生态共生思想的影响,对过分人工化、设备化的环境提出彻底的质疑,强调使用当地自然建材,维持生物多样性。现代人类的生活必需品,比如衣服、食物、家具物品、药品等,许多依赖野生生物为材料。40%以上的现代美国医药处方依赖与自然药物;重要建筑材料水泥,来自死亡的珊瑚和海洋生物骨骼形成的石灰石;石油和煤来自千万年前捕获太阳能后死亡的生物遗体;橡胶、纸、纺织品等自然生物制品一直支撑人类工业发展。生物多样性并非以蝴蝶、蜻蜓、花鸟作为吟诗作画、附庸风雅的幌子,少了一只蝴蝶、缺了一种植物,象征着我们的子孙就少了一份生存机会。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北方南方严实墩厚、立面平整、封闭低矮、内向封闭峻峭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