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作文讲评_第1页
段考作文讲评_第2页
段考作文讲评_第3页
段考作文讲评_第4页
段考作文讲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段考作文讲评一、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要领及方法吃透材料,发掘材料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设置问题,理性分析抓紧材料的关键字眼多方位思考,引申多种角度不能脱离材料,但也不必拘泥于材料(慎防游离)习作存在问题:1、审题未能从全局入手。理解题意不当。2、自然引入后,中心观点不明。3、联系自然过多,而联系社会人生不足,详略不当。4、思维的层次性不够,角度单一,内容单薄。5、所引材料与观点不符合,材料脱离观点。5、开头与结尾语言过于简单。多研究技巧,敢于创作。6、卷面涂改较多,打补丁或者大面积的删除。好的方面:1、文章的标题和首尾普遍做到了三位一体,

互相照应,带有修辞。2、各部分之间过渡设计较好3、篇幅普遍达到了900字之上4、审题存在问题1.2.3.4.5.偏题宽泛——细化只抓住表象—深入本质于文无据——检验宽泛——细化宽泛、表象——细化、深入本质好的立意要想发现生活的价值,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看到平凡事物具有的价值价值因人的使用目的而异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待生活,生活就是什么样子的平台不同,定位不同,人生价值就会截然不同(罗惠容《为自己定位》定位的高度决定成就的高度)

如何守住45分的“底线”,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底线”上分数?在文中鲜明地呈现你的命意判断(标题、题记、第一段、独立段、段首或段尾、结尾)命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二、引材料存在问题1.全引材料——引发问题:中心不明确、入题慢、给阅卷老师语言匮乏的印象2.把材料当论据——引发问题:论证无效、给阅卷老师胸无点墨的印象3.改写原材料、故事新编——引发问题:态度不端4.未引材料——45分以下打

1.同样的一块石头在不同的市场拥有着不同的价值。从这我们就能有所悟:只有将人事物置于正确的位置,才能显现出它的最大价值。----封晶《在其位方显其值》

2.若想要突破自己,首先得为自己找一个努力的方向,即为自己定位,定位的高度决定了成就的高度。材料中师父让弟子把一块石头分别拿出去菜市场,玉石市场和钻石市场去估价,突飞猛涨的价格令弟子欣喜若狂,但是师父的用意可不是要卖石头,而是让弟子领悟一个道理:定位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价值。罗惠容《为自己定位》3.师父将石头交给弟子,让他到不同的地方估价,最后一次的价钱竟然是5千万。一块普通的石头竟值5千万,实在令人慨叹不已。事实上,人也如此。那些悲叹自身普通的人呀,不要放弃希望,要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李敏《是金子总会发光》问题表现材料单薄,内容苍白积累素材太少,写作时“无米下锅”,导致材料单薄,内容苍白(仅两三个事实论据)贪全求多,不知取舍占据相当材料,难以取舍,写作中顺序混乱,缺乏逻辑联系。(今人—古人—植物)瞎编滥造,有悖常理或因事实混淆,或因追求“效果”,瞎编滥造材料,不能自圆其说。观点:人必须在磨炼中成长(1100字)1古代:孔子勾践孙膑2当代:林书豪3列举人物:苏武文天祥李白卡梅隆乔布斯俞敏洪李嘉诚4联系实际:联系年青人需要磨炼,中华民族需要磨炼

观点:磨炼让人走向成功(900字)1古代:林冲2当代:刘伟3联系实际:联系学生成才需要磨炼训练一:请依据下列证明材料推测这两篇作文的分值:观点:人必须在磨炼中成长(1100字)1古代:孔子勾践孙膑2当代:林书豪3列举人物:苏武文天祥李白卡梅隆乔布斯俞敏洪李嘉诚4联系实际:联系年青人需要磨炼,中华民族需要磨炼某某某54分观点:磨炼让人走向成功(900字)1古代:林冲2当代:刘伟3联系实际:联系学生成才需要磨炼

某某某47分高考作文中,确保起评分到48,对材料的运用要达到三点:

1.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人物有代表性。

2.丰富。围绕中心选用材料,使用至少6个人物或事

件的事实论据,并且有联系实际的内容。

3.有序。应该有三个事实论证段,按照时间或逻辑顺序

展开。之后是联系实际段。

举证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自然—古代—现代----联系实际自然—中国—外国-----联系实际古代—现代—民族-----联系实际自然—正例—反例----联系实际中国--外国—反例----联系实际文学和影视形象—中外人物—反例----联系实际

三、论据存在问题1.事例陈旧——“最美系列”、“感动系列”2.事例虚假,缺乏论据——猫、狗、老鹰携宝报恩;审问银行劫匪周克华3.事例张冠李戴——南郭先生救了蛇4.事例拉偏主旨,强行贴标签——善良(曼德拉宽容狱卒)5.事例堆砌——未注意裁剪编排、详略得当6.议论文事例写成记叙文——我初中的一个同学….妈妈从小教育我要善良7.四、论证存在问题1.论证语言苍白无力——“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让我们一起….吧”2.论证不科学不客观3.论证只停留在“是什么”没有深入“为什么”——4.论证法法单一——通篇只用道理论证五、结构存在问题1.分段——“三段式”、“N段式”2.伪“总—分—总”结构——分论点或小标题的嵌入生硬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现它们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没有美景可言,却凭借紫藤萝和牵牛花,成了一道道风景。自然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何尝不是这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紫藤萝和牵牛花、篱笆和枯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紫藤萝和牵牛花是怎样展现美丽的?篱笆和枯树又是怎样成为一道风景?两者的关系寓意着什么呢?从问题中确立中心观点,紧紧的扣住中心观点,把问题说清楚。人类社会需要这样的关系吗?为什么?从紫藤萝和牵牛花的角度立意谈借助外物的必要性从篱笆和枯树角度立意可以写“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从两者关系角度立意也可以写优势互补才能够达到共赢。1、相互映衬,构筑和谐2、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现它们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没有美景可言,却凭借紫藤萝和牵牛花,成了一道道风景。自然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何尝不是这样?关键:凭借凭借外力来成就自己抓紧关键字眼=只看关键字眼

立意角度:双赢善假于物取长补短善于合作双赢善假于物,成就你我取长补短,共创美好善于合作,共同辉煌切合题意符合题意示例:蒲公英,凭借着风,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夜空,凭借着点点星光,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深邃博大。花需要绿叶的衬托,才能彰显她的美;绿叶需要残花的衬托,才能彰显他生命力的旺盛。紫藤萝和牵牛花美丽,却没有舞台让它们去展示;篱笆和枯树是一个空荡的舞台,却没有彩色的仙子在上面演出。紫藤萝因得到枯树的支撑而展示了自己的美丽,枯树也因紫藤萝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就是双赢。材料可明扣,也可暗扣。明扣即直接引用材料,暗扣即紧紧围绕材料的含义,不必直接引用。高考满分作文1:双赢的智慧

牵牛花点缀了枯树,借助枯树,她将花开向天空;青松妆扮了突兀顽石,山之顽石却使青松更加坚挺。阳光照亮了云雾,自己变绽放成了绚丽的彩虹。她们有双赢的智慧,何况人呢?人类历史河流曲折悠长,双赢的智慧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由自然排比联想到人类,提出中心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陶与菊实现了双赢。正面,古代一个和蔼的面庞,一个可亲的微笑,一次挥手,便画出了一座繁华的城市,一句话便吐出了腾飞中国的宏伟蓝图。邓小平有着双赢的智慧。港澳两地打着“一国两制”的旗帜欢快的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国两制”不就是邓小平双赢智慧的结晶吗?这结晶还在继续完成着自己的使命——让台湾回归。或许陈水扁同志已经认识到双赢的智慧了吧!台湾的回归指日可待。正面,现代

当今社会迅速奔跑,然而在奔跑中有些人误解了双赢。树木青翠,百花盛开,优美的环境清新怡人。这是“养眼工程”的功劳。有人说“养眼工程”是双赢。而所谓的“双赢”是既美化了环境又从中捞了点什么。对于环境来说,赢得了清新怡人,而对于施工者,他们在施工的过程中,从买原料到工人工资中捞了不少好处。这非双赢而是双输。施工者输掉了品德而环境也因此尽失亮丽的色彩。反面,现代双赢的智慧无处不在,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都需要有双赢的智慧。而人人也要用双赢的智慧,但我们要用的适宜,要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自然和社会。(完)总结借人精华,以铸辉煌①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②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造物的时候会给予每个人同等的东西,但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鉴,借人之精华,融己之智慧与美丽,以铸造人生的成功与辉煌。诠释论点,承上启下③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江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容颜,依旧生动璀璨。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使得大唐闻名中外古今……古人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光耀千古。正面举例论述(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

④凭栏回首,清政府闭关锁国,拒人之精华于千里之外,终而落得“山河破碎风飘絮”,泱泱大清国在外国的“精华”中风雨飘摇。倚栏回溯,孙中山怀抱一腔救国之情,学习西方民主思想,虽最终失败,却使中国即将倒下的屋梁注入了不屈与刚强。面临孙中山的救国之路,谁能否认这借鉴的力量之伟大呢?

反面举例论述概括举例或假设举例

⑤然而借鉴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借人之长补己之短,摒弃盲目自大,选择悉心学习。借鉴不是照搬照抄,更不是损人利己,而是汲取精华,借他人的优势,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别人。而走向共赢正是民族振兴的体现。对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三十年前的春天绽放。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