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重症护理及监护技术_第1页
循环系统重症护理及监护技术_第2页
循环系统重症护理及监护技术_第3页
循环系统重症护理及监护技术_第4页
循环系统重症护理及监护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循环系统重症护理及监护技术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李秀川解剖生理1护理评估2常见症状体征3重症疾病护理4常用监护技术55ICU专科护士培训——循环系统心脏的解剖心脏的瓣膜心脏传导系统心脏内的血液循环冠脉循环体循环与肺循环一、解剖生理正常心脏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患者经门诊诊查后,被告知需住院治疗,来到病房后护士应该做些什么?合理安排/紧急处置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二、护理评估主诉、症状心功能、卧位尿量既往史及诊疗情况: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采集病史饮食家族史心理社会资料:A型性格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活动是否受限是否出现症状(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级(代偿期)不受限否Ⅱ级轻度受限是,一般活动下出现Ⅲ级明显受限是,轻微活动下出现Ⅳ级不能从事是,休息状态下出现一般情况胸部体检血管评估皮肤颜色评估皮肤温度测量腹部检查体格检查一般情况生命体征:T、P、心律、R、BP、SaO2意识状态面容表情营养情况体位皮肤、粘膜低垂部位水肿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密切相关晚期心衰可见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严重二狭患者可见“二尖瓣面容”感染性心内膜炎可有皮肤黏膜瘀点,Osler结节等胸部体检(一)视诊(1)心前区外观饱满:大量心包积液(2)心尖搏动观察要点:位置、强度、范围、节律、频率影响因素:体位、体型、呼吸、胸壁厚薄、肋 间隙宽窄及情绪等左心室增大:心尖搏动点向左下移位,搏动增强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右位心:心尖搏动点在右侧第五肋间,镜像位心肌病伴收缩功能降低:心尖搏动减弱胸部体检(二)触诊(1)心尖及心前区搏动 抬举性搏动:左室肥大(2)震颤(猫喘) 常见于先心病和瓣膜狭窄。(3)心包摩擦音 常见于心包炎,渗液增多则消失。胸部体检(三)扣诊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手法顺序:先左后右,由外向内,自下而上确定心脏的大小、形态及位置胸部体检(1)心脏浊音界是相对浊音界心脏和大血管叩诊为浊音,但因心脏两侧边缘被肺遮盖,叩诊呈相对浊音由外向内叩诊过程中,当叩诊音由清音变成相对浊音时,表示到达心脏边界胸部体检(三)扣诊(2)异常浊音界靴型心:心左界向左下扩大,左心室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梨型心:左房及肺动脉扩大,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双心室增大及心包积液:心界两侧扩大,常见于扩心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等胸部体检(三)扣诊心脏瓣膜解剖部位及瓣膜听诊区M:二尖瓣区P:肺动脉瓣区A:主动脉瓣区E: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T:三尖瓣区顺序:倒R型胸部体检(四)听诊心率:正常60-100次/分心律:规整,律齐,早搏和房颤心音:共4个,通常听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胸部体检内容(四)听诊课堂思考正常心音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舒张期奔马律房颤1、颈静脉意义:充盈高度反映静脉压水平方法:检查不同体位时颈静脉的充盈正常:坐位、立位:颈静脉不显露

30°半坐卧位: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的1/3

平卧位:颈静脉充盈 最高充盈点距胸骨角的垂直距离<3~4㎝血管评估(一)视诊颈静脉怒张常见于右心衰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血管评估2、颈动脉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不易看到颈动脉搏动。安静状态下颈动脉搏动明显,多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及严重贫血患者。3、毛细血管搏动征

阳性:主动脉关闭不全、严重贫血血管评估(一)视诊选择浅表动脉,如桡动脉等异常脉搏(二)触诊短绌脉:房颤丝 脉:主动脉瓣狭窄水冲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交替脉:左心衰奇 脉:心包填塞Allen'stestAllen'stest意义:判断是否可选用桡动脉穿刺方法:穿刺手握拳,同时按压穿刺手桡动脉和尺动脉,松拳,停止按压桡动脉,检查手部转红时间,正常﹤5-7s,如大于7s,则不宜选用桡动脉结果:动脉通畅——手指迅速由白变红

动脉闭塞——白色长时间不变或转红极慢一般情况胸部体检血管评估皮肤颜色评估皮肤温度测量腹部检查体格检查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水肿、贫血视、触、叩、听(心、肺)视、触、听(一)心电图1、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导联位置及连接波段组成及意义

辅助检查标准导联肢体导联胸导联+-标准导联Ⅰ导联+-Ⅱ导联+-Ⅲ导联肢体导联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V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胸骨左缘第4肋间V3——V3、V4连线中点V4——右锁骨中线与第5

肋间交界处V5——V5与腋前线交界处V6——V5与腋中线交界处V1V2V3V4V5V6胸前导联PQRSTUP-R间期Q-S间期Q-T间期P-R段S-T段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P波:心房除极波QRS波:心室除极波T波:心室复极波U波:后继电位的影响P-R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 极开始之前的时间QRS间期:心室除极所需时间Q-T间期: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RQSPTS-T段心室除极结束到复极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此段时间心室肌处于去极化状态,反映心室的供血状态(一)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辅助检查(一)心电图(二)心脏彩超(三)诊断性动脉造影(四)经食道心房调搏(五)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三、常见症状体征-1(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患者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呼吸异常。三、常见症状体征(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常见病因左心衰竭(最常见)右心衰竭心肌病心包炎心脏压塞(一)心源性呼吸困难临床表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也是病情最轻的一种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三、常见症状体征诱发呼吸困难的体力活动类型:快步行走爬楼梯一般速度步行吃饭、讲话、穿衣、洗漱心源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又称为“心源性哮喘”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因憋气而惊醒,并被迫坐起,呼吸深快, 重者可有哮鸣音。心源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呼吸困难,常需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使憋气好转心源性呼吸困难(二)心源性水肿

常见原因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渗液性心包炎或缩窄性心包炎三、常见症状体征-2

临床表现早期:水肿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卧床患者的背骶部或非卧床患者的胫前、足踝部。重者:延及全身,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检查:用指端加压水肿部位,局部可出现凹陷,称为压陷性水肿心源性水肿

临床表现主诉手脚肿,佩戴的饰品变紧,肝大伴腹水患者诉腰带变紧。水肿常在下午出现或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尿量减少,近期体重增加等心源性水肿(三)胸痛

常见原因各种类型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心血管神经症等三、常见症状体征-3典型的心绞痛位于胸骨后,呈阵发性压榨样痛,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性质加重(程度、持续时间等),伴心律、血压改变,含服硝酸甘油后多不能缓解胸痛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撕裂样剧痛或烧灼痛,可向背部放射急性心包炎疼痛可因呼吸或咳嗽加剧,呈刺痛,持续时间较长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也可出现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但部位常不固定,与体力活动无关,且多在休息时发生,伴神经衰弱症状。常见症状体征四、心悸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感。常见症状体征(四)心悸定义: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感。常见原因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全身性疾病生理性因素:酒、浓茶、咖啡药物作用三、常见症状体征-4(五)心源性晕厥

定义

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一时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短暂意识丧失三、常见症状体征-5(五)心源性晕厥

常见原因心律失常:缓慢型及快速型心脏瓣膜病:严重主动脉狭窄心肌梗死心肌疾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压塞三、常见症状体征后果(五)心源性晕厥

后果(意识状态)中断2-4S:产生黑曚中断5-10S:出现意识丧失>10S:意识丧失、抽搐三、常见症状体征定义 Adams-Stokes综合症,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的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意识丧失和晕厥等症状。反复发作的晕厥系病情严重和危险的征兆阿-斯综合症无 创床旁监护仪中心监护仪有 创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监护仪、IABP漂浮导管监测四、常见监测技术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是指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反映右房压,是右心前负荷的指标。正常值为5cmH2O~12cmH2O

常见监测技术中心静脉压监测Q1:CVP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血管壁的顺应性、胸腔压力等Q2:CVP值的高低对病情有何提示?<5cmH2O表示右心房充盈欠佳或有效循环血量不足>15cmH2O表示血容量过多或右心功能不良,胸腔压力增加等常见监测技术适应症

作为CVP较高,但仍有心排出量不足临床表现患者的治疗参考方 法 在20min内快速输入500ml液体常见监测技术容量负荷试验临床意义

CVP升高不明显,甚至下降,同时血压上升、心率下降,即表明患者有绝对或相对血容量不足,且心脏有继续接受大量输液潜力。反之,输液必须慎重。常见监测技术容量负荷试验严重创伤、各种休克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颅脑和胸腹部大手术需长期输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需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患者心力衰竭常见监测技术中心静脉压监测适应症感 染出血或血肿气 胸气栓、血栓静脉破裂心包填塞神经和淋巴管损伤常见监测技术中心静脉压监测并发症判断导管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房无误校零:将测压管零点置于第四肋间腋中线三无:确保静脉内导管和测压管道系统内无凝血、空气,管道无扭曲等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通畅无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常见监测技术中心静脉压监测注意事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项目定义及分类通常是指动脉血压,分SBP和DBP主要反映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总阻力(前负荷),间接反映组织器官的灌注、心脏的氧供需平衡及微循环等影响因素:血容量、血管壁弹性、血液粘滞度等常见监测技术血压监测正常人的血压可因性别、年龄、体位、运动和精神状态等而不同。常见监测技术血压监测

无创性测量法

手动测压法自动间断测压法有创性测量法常见监测技术血压监测方法主要在心电监护仪上使用定时测定并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多用于生命体征变化相对较大,需要密切关注的患者间断测量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节常见监测技术自动间断测压法有创血压(invasivebloodpressure,IBP)原理:经动脉穿刺置管后,通过电子换能器直接测定血压,能直接、准确地实时监测的血压动态变化常见监测技术有创性测压法危重复杂的大手术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需低温或控制性降压的手术患者;严重低血压或休克患者的手术;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的患者;需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调控的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后复苏的患者常见监测技术适应症有创性测压法不同部位的动脉压存在差异经常用肝素冲洗管道,冲洗用肝素液,以及压力监测仪等器材测定仪的零点或换能器的位置应位于心脏在同一水平常见监测技术注意事项有创性测压法穿刺动脉:桡动脉(首选)尺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等常见监测技术有创性测压法常见监测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常见监测技术IABP由固定在导管的圆柱形气囊构成,将其安放在胸主动脉部位。导管近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末梢,远端位于肾动脉。当心脏舒张时气囊充气,心脏收缩时气囊放气。由此产生双重血液动力学效应:心脏舒张气囊充气使血流向前,提高舒张压和冠脉的灌注。气囊在心脏收缩之前放气降低收缩压(心脏后负荷)从而改善冠脉灌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原理常见监测技术

1、高危病人手术中预防性应用,如瓣膜病人术前心功能Ⅳ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