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_第1页
专题六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_第2页
专题六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_第3页
专题六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_第4页
专题六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考纲要求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第

讲2构建网络栏目索引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重点提炼命题视角题组一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进行命题题组二以图示为载体考查能量流动题组三以图示为载体考查物质循环题组四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综合考查重点提炼1.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常考点(1)起点:生产者。(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传递效率:10%~20%。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1)能量流动。(2)物质循环。(3)信息传递。4.高考常考的信息传递的“三大作用”(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保持生物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大纲全国Ⅱ,3C)(

)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013·四川,6B)(

)错混诊断××6.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2009·福建,2B)(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2011·海南,21B)(

)×√2.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

A题组一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进行命题技法提炼1.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的判断(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2.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命题视角题组二以图示为载体考查能量流动3.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W1=D1+D2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D.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答案

B4.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能量C.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

率为0答案

B易错警示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有关的4个易错点(1)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并不都构成食物链:一条食物链开始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不构成食物链。(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三点提醒①能量流动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如果两种生物不构成捕食关系,则不存在能量流动。②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③能量传递效率可以低于10%,但一般不能高于20%。(3)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的特殊性: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4)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①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②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命题视角题组三以图示为载体考查物质循环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c、d、e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流向bD.图中a一定是自养生物答案

B技法提炼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2)解读三种形式的变化图①若下图中A、B、C、D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可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有多个箭头指向B,可判断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再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消费者。②若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有多个箭头指向C判断:A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CO2库。根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③若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根据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判断C是分解者,剩余B、D、F则为消费者。8.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图所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可能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B.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则没有C.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③通过该营养结构

获得的能量大于①所含能量的D.该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答案

C归纳提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来源太阳能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途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往往具有双向性范围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生物圈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联系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重点提炼命题视角题组一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进行命题题组二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进行命题题组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命题重点提炼1.稳定性的两个方面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联系2.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1.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2013·海南,29改编)(

)2.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12·江苏,24B)(

)3.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北京,5A)(

)错混诊断×

×

×

命题视角题组一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进行命题1.关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B.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

和数量有关D.地球上全部的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

性相同答案

D2.如图所示的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

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答案

B归纳提升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命题视角题组二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进行命题3.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态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下列调节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当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机体

尿量减少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

污染答案

D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如图所示调节机制的是(

)A.代谢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促反应相关酶的活性B.血糖浓度上升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D.膀胱逼尿肌收缩会刺激其进一步收缩,使尿排空答案

D归纳提升两种反馈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正反馈负反馈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