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课件_第1页
史学概论课件_第2页
史学概论课件_第3页
史学概论课件_第4页
史学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作者:杜经国、庞卓恒、陈高华出版日期:1990年9月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杜经国:安徽合肥人,1931年8月生,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先后在青海师院、兰州大学历史系工作,1987年,奉调到汕头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与潮汕文化中心主任至1998年退休。

作者:庞卓恒

出版日期:2006年3月1日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葛懋春出版日期:2002年9月1日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最早编于1984年,新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业大学教材葛懋春教授葛懋春(1926-1996)中国当代史学家,史学理论家。安徽合肥人。1945年9月考入青岛山东大学外文系,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1951年任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编委会常务编委、秘书,讲授哲学、马列主义名著选、联共(布)党史、中国思想史、史学概论等课程。1959年秋,赴北京大学哲学系,随冯友兰先生学习中国哲学史。1960年后,致力于研究中国思想史、史学理论,积极参加文化遗产问题讨论,单独或与庞朴联合发表论文,产生较大学术影响。曾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系主任、华东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葛懋春主要学术成果《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齐鲁书社,1979)《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等《历史科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中国现代史论选》(广西师大出版社,1990年)《历史比较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历史计量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其史学思想代表著作为《史论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

庞卓恒庞卓恒:1935年生,重庆市人。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62年到天津师范大学(原天津师院)任教。1986、12—1987、7,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访问教授;1990年7—8月挪威奥斯陆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访问、讲学;1999、11—2000、12,美国休斯顿大学访问教授。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休斯顿大学亚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历史教学》编委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庞卓恒研究方向及学术成果研究方向:中世纪史、史学理论、比较史学、历史哲学与科学哲学和历史学与经济学、发展学、文化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学术成果:

《比较史学》(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出版);

《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出版);

《历史学概论》(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西方新史学述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等。主要参考书目陈启能《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团结出版社1993年金观涛、刘青山《论历史研究中的整体方法·发展的哲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历史所编《历史科学的反思》,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张书学:《中国现代史学思潮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王学典:《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陈启能、蒋大椿:《史学理论大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主要参考书目[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何兆武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傅任敢译,商务印书观1986年[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庞卓恒:《西方新史学述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史学研究网:(史学理论、史学史、海外中国学史研究)《史学概论》课程介绍一:研究对象:历史学。《史学概论》是关于历史学的概论,以历史学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二:与历史学的关系:1联系:对历史学科的研究与反思2区别: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学科特殊历史学客观历史重建历史实证性史学概论历史学如何重建理论性《史学概论》课程内容1、历史本体论2、史学方法论3、史学认识论历史本体论概念: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性质、特点及规律的理论。也称“历史理论”。主要内容:历史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性?历史的规律是什么?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决定历史发展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认识个人、英雄、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等。核心:“历史观”。历史观是关于人类历史总体运动及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类型: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史学方法论概念:史学研究方法性质与特点的理论。主要内容:史学研究有哪些方法?各种方法有何特点、优劣点与适用范围?史学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如何?史学方法:从事历史研究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方法、手段、工具。

史学方法类型:史料学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历史编纂方法。史学认识论概念:关于历史认识性质与特点的理论。也称“史学理论”主要内容:历史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历史认识的形式有哪些?历史认识的特点是什么?历史认识的性质如何?历史认识如何进行检验?历史认识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怎样?等等。

类型:客观主义、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史学概论》课程特点(1)基础性。有关历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属于历史学中“元史学”研究的问题。(2)思辨性。与其它注重“实证”研究的历史分支学科比较,则更注重历史认识的抽象思维、逻辑阐释、理论概括。(3)开放性。包容量大、内容不断变化、十分开放的学科体系。培养目标与学习方法培养目标:(1)引导学习者进入历史学科的殿堂。(2)引导学习者跨进史学研究的大门。(3)开阔学习者视野,培养合格的史学人才。学习方法:(1)学习《史学概论》与其他历史课程的学习相结合。(2)理论学习与史学实践相结合。(3)注重领会、培养能力。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一、历史意识的产生1、历史意识的定义:人们认识到现实与历史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意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孟子—滕文公上》2、产生原因:我们一方面在前人改造过的环境下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我们的活动又变更旧的环境。3、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们都要运用有利于自己的历史认识或历史传统意识为自己的现实利益服务。A关于对王安石变法历史朝历代的不同评价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认为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认为王安石诸项新法为聚敛之术,“聚敛害民”20世纪上半叶的评价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1949年以来的评价:肯定说,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B靖国神社与勃兰特之跪靖国神社(参加课本第四—八页)前西德总理勃兰特下跪华沙第二节历史学的社会价值第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一战后与二战后的德国,二战后的日本与以后的日本第二,“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黄仁宇、民工、汉武大帝陶喆《太平盛世》《英雄》第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历史学与哲学“历史与历史哲学虽殊科,要之,苟无哲学之理想者,必不能为良吏,有断然也。”——梁启超《新史学史学之界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报任安书》崇拜特殊性而造成了历史学的单一性,崇尚为研究过去而研究过去,割断了历史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且强调事件的独特性,不仅割断了历史学与科学的关系,也割断了历史学与哲学的联系,以至于我们越是探求特殊性当中有无穷无尽的意义,特殊性当中的一切就越是显得毫无意义。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在19世纪后期,构成社会科学的学科系统有三条明确的分界线,首先,对现代文明世界的研究(历史学再加上三门以探寻普遍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与对非现代世界的研究(人类学再加上东方学)之间存在着一条分界线;其次,在对现代世界的研究方面,过去(历史学)与现在(注意研究普遍规律的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一条分界线;再次,在以探寻普遍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内部,对市场的研究(经济学),对国家的研究(政治学)与对市民及社会的研究(社会学)之间也存在着鲜明的分界,这些分界线中的每一条在1945年以后都开始面临挑战。

——沃勒斯坦等著《开放社会科学》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常常在不同程度上,不同层面上影响历史学理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竺可桢《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和《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历史学与地理学的综合——历史地理。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一、历史的三层含义1、人类过去的经历2、历史书3、历史学混淆这三层含义,就会歪曲历史真相,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进行指导二、学习历史无法回避历史哲学问题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荆轲刺秦能否挽救燕国,能否阻止六国统一?1979年12,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社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其他类似问题: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是何种影响?民主与专制,战争永远是恶吗?竞争与和合孰优孰劣?历史有规律吗?人类历史必然是进步的吗?众说纷纭,这些问题在对学科史,学科的哲学反思中反复出现,既是学科探索的最远处,又是学科的来源。《史学概论》的学习中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历史学的本体论:历史的本源与性质。书20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历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及其与本体论的关系一、历史学本体论概要1、历史学本体论:历史现象(作为群体和个体的人和事件)的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核心是社会历史观历史学的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颧终极的原因或动力?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经济、政治、思想、以至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等等因素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各自起什么样的作用2、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体系中,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A、人本主义史学本体论特点:a、人(精英或大众)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表现构成历史。b、历史无规律可循B、科学主义(结构功能主义)a、社会结构支配历史。B、存在规律(结构模式、非因果规律)。3、二者的不足与谬误参见课本24页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A、非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强调决定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环境、物质生活,又有精神与文化因素,多元折中论。B、唯物史观认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和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的实践能力,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