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小麦栽培管理_第1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小麦栽培管理_第2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小麦栽培管理_第3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小麦栽培管理_第4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小麦栽培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栽培管理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有四类:1.普通的高产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均较好的高产品种邯6172、石麦14、石新733、石新828、冀5265、703、良星99、66等。2.抗旱节水的高产稳产品中石麦15、石家庄8号3.由于茬口问题需要晚种的,应选择晚种但不晚收的,如麦12.4.优质强筋麦如藁优2018、师栾02-1石优17.小麦备好底肥的五套施肥方案使用涂层缓释一次肥50公斤每亩。测土配方施肥使用氮磷钾含量在40以上的复合肥40-50公斤二胺20公斤+5-7.5公斤尿素+7.5公斤钾肥过磷酸钙60公斤+40-5-公斤碳铵+7.5公斤钾肥除去测土配方施肥外其他的配方每亩加上汽巴硼锌肥150克混匀后施入土壤,除去第一套方案不用追肥外,其它的均需追肥。小麦的科学播种播期。10月5号—15号(发芽出苗温度为15—20度,生长一片叶子需要70—80度的积温。播种过早,冬前容易旺长,甚至拔节,越冬期容易造成死苗现象。太晚,应该加大播种量,浪费种子。小麦的科学播种为什么把播种期定在10月5-15号间小麦声和温度有密切关系,小麦发芽出苗的温度15-20最适宜,麦芽长1厘米需要10度左右,从吸水膨胀到发芽露嘴需要50度,如果播种深3-5厘米,当小麦路出地面2厘米时(出苗标准),几个温度相加,即从播种到处苗需要100-120度积温,平均日温15,则出苗需要6-8天。另外冬前壮苗标准是5-7叶龄,出苗后每长一片叶子需要70-80(平均75度)积温,而河北中南部冬前积温为500-620度,要想形成壮苗,必须向前推播种期,因此定在5-15号间。小麦的科学播种播种量以10月5号为起,基本苗为15——18万(分蘖力强的品种为15万差的为18万)参考千粒重发芽率整地质量分蘖力来确定播种量。对于黑粘土地、整地质量差的或是大粒种子,应增加10%或稍多来确定播种量。以确保冬前形成壮苗。小麦的科学播种如何确定合理播量:a是根据播期定播量。适播时间(10月5日-15日),播量15-18斤,15日后每晚播一天加播1斤播量。目前大播量习惯有害无益:一是增加倒伏隐患;后果是1导致群体大;2易形成旺长。二是加重田间病害。(尤其白粉病)b是根据品种定播量:同期播种,分蘖力弱、成穗率一般的品种要比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掌握增加播量。比如733观35要比石家庄8号、石麦15号同期播种加量3-5斤。克服千篇一律凭习惯下种的现象。小麦的科学播种.种子处理包括晒种(在播种前10天左右,连续晒2-3天,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做发芽试验(微调播种量)拌种:包衣剂:高巧+立刻秀+益微。小麦的科学播种确定播种样式提倡15厘米等行距播种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增加地面覆盖率,减少地面无效水的蒸发,缺点是不方便后期田间作业。为方便田间作业可用三密一稀或四密一稀的样式(111111、或121212)平均还是15厘米。小麦的科学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后镇压(传统技术)能够踏实土壤保证根土密接有利于形成壮苗,保证安全越冬。播种机械车轮碾压过后的麦苗生长状况普遍较好镇压小麦的冬前管理查苗补苗对于个别地块由于播种过深或播种量过少造成的出苗不齐不匀,出现缺苗断垄的,及时用同一品种补种小麦的冬前管理控旺促壮如何判定旺麦:①冬前株高25-30厘米以上直立生长;②主茎展叶7-8个(主茎拔节);③群体过大150万以上。如何形成的旺麦:①播期过早;(10.1日前后)②播量过大;③冬暖积温高。小麦的冬前管理如何判断是弱麦田:①全田看上去60%以上点片或成片发黄,叶片失绿②个体茎叶发育不良,分蘖弱小。③群体不足60万左右。如何形成的弱麦:①底墒不足,抢墒播种,干旱导致②底肥不足,氮、磷、钾配比不合理。③出现脱肥现象,多数是因为群体大,养分消耗过多或者是施用了假化肥。

秸秆还田不当,镇压不足小麦的冬前管理出现旺苗之后应该采取的措施在三叶后越冬前都要进行中耕,尤其是在浇水和下雨后,以破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壤、铲除杂草。第一是镇压:对于播种过早或播种量过大的麦田,在分蘖后至上冻前要用石磙镇压或人工踩踏,抑制地上生长,控旺促壮,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9点-下午3点进行,早晨有露水时不可;第二是化控,是控制小麦旺长最简单有效的技术措施。一般用15%的多效唑30-50克或壮丰安30-40毫克,兑水40-50公斤小麦的冬前管理化学除草由于冬前草小叶嫩根系小,抗药能力差,因此秋治是化学除草的高效期,一般在11月中下旬进行,白天温度大于10度,晚上不低于4度进行,温度太低不利于药效的发挥。时间掌握在小麦3-4叶期、杂草2-3叶期进行小麦的冬前管理如果田间有禾本科杂草只能秋天防治,如果只有阔叶类杂草,可以在春天防治。我们可以根据杂草种类来选择药品:以雀麦为主的麦田,应用70%彪虎3克每亩,同时用10%苯磺隆每亩10克可以兼治禾本科及阔叶类杂草,因雀麦对彪虎比较敏感。小麦的冬前管理

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应用阔世玛20克每亩,同时用安全助剂拌宝60毫升每亩,因为阔世玛容易对小麦产生危害,饵彪虎对小麦的安全性更高些。用阔世玛时,注意,在低温有霜冻时不能用,用后4天内不能浇大水。另外弱苗及优质麦也不能用阔世玛(对阔世玛比较敏感)。本剂使用后有蹲苗作用,某些品种可能出现黄化或矮化现象,起身后自然消失。小麦的冬前管理

如果地里只有阔叶类杂草,使用10%苯磺隆10克每亩,再加上40%唑草酮4克每亩,效果很好。小麦的冬前管理适时冬灌河北省以定州线为界,北部必须浇冻水,以南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墒情、苗情、天气状况等)冬前在四种情况下必浇冻水底墒不足的一定要浇;秸杆还田、土壤不踏实的一定要浇;播期早、旺长的一定要浇;冬前脱肥的一定要浇。并结合追肥。小麦的冬前管理冬前在两种情况下可不浇冻水:土壤墒情充足的;播期偏晚的小麦的冬前管理病虫防治纹枯病综合叶斑病红蜘蛛蚜虫灰飞虱应在杂草防治时同时用药,做到一喷多防。以灰飞虱为例进行讲解小麦苗出现弱苗、黄苗的原因可能是除草剂危害。因为上茬作物玉米在喷灭草剂时,里面除了有烟嘧磺隆之外很可能还有阿特拉津,它是一种长效除草剂(半年——一年),而农民朋友在打灭草剂时用量大或剩余的除草剂全部喷到地里或草大的地方多喷几下,导致冲喷现象。因此强调,除草剂不能重喷、漏喷,而且用量必须严格,多一克也不行小麦苗出现弱苗、黄苗的原因整地质量不好:比如秸秆粉碎不齐,有长有短,或是旋耕深度太浅,小于10公分,导致种子播在秸秆上面,造成根土不密接,麦苗不能充分吸收到水分和养分,形成黄、弱苗小麦苗出现弱苗、黄苗的原因施肥不匀造成的烧苗现象: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肥料大多是高浓度缓释肥,如果施肥不匀,就可能出现幼苗脱水现象,造成黄、弱苗小麦苗出现弱苗、黄苗的原因施肥不足或缺氮肥出现的黄弱、苗。底墒不足造成的黄弱苗现象。地下害虫的危害也是一个原因。小麦苗出现弱苗、黄苗的原因补救方法:白天温度10度以上时用漯效王1000倍能解要害,促进生长生根。也可用云大1201000倍或爱多收6000倍,再配上磷酸二氢钾(0.2%——0.3%)加上1%尿素促进生长和分蘖。小麦的早春管理旺长麦田:旺麦的死因及早春管理:旺麦冬季死苗的原因主要是主茎拔节体内糖份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冬前形成的旺麦很难带绿越冬,叶片部分干枯或全部干枯。遇上倒春寒,寒、旱交加就会造成主茎死亡。小麦的早春管理所谓旺麦,大家知道麦无二旺,冬旺春不旺。为什么说麦无二旺呢?因为冬前根、茎、叶的大量生长,土壤养份和植株体内积累的养分被大量的消耗掉,所以早春不会再旺,因此要求旺长麦田一定要早管。返青期早浇水早追肥,及时补墒,一旦管理跟不上就会导致群体不足,影响产量。小麦的早春管理旺麦田早浇返青水是防倒春寒的唯一一种办法。水是平衡温度的,只要墒情好就不会导致死苗。旺麦田早春追肥应注意追施NPK复混肥,进行营养的全面补充。(复混肥可以做为追肥撒施)。总之冬前形成的旺麦早春管理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促为主,肥水要早(返青—起身),因为这一类麦田是最怕倒舂寒导致死苗。要早管不怕穗多、就怕穗少,丢掉了穗数就等于丢掉了产量。小麦的早春管理弱麦田的管理(适期播种形成的弱麦)早春如何管理弱麦田:①冬前如果已按弱麦采取了措施,结合封冻水追施了化肥,早春第一水可推迟到起身末至拔节期浇水追肥。②如果冬前未浇水追肥的,早春要早管,不需考虑温度,要在返青期结合浇水追施化肥(最好是复混肥,N、P、K同时补,促进群体,保证穗数,提高产量。)小麦的早春管理晚麦田的管理晚麦是因为种种原因播种偏晚,10月20日-11月8日霜降至立冬期间播种,这类麦田面积很少,此麦田一般是靠增播量以主茎成穗为主的,冬前基本上是独茎无分蘖,单株叶片1-4叶。甚至土里捂这类麦田越冬最安全,一般情况下越冬不用担心冻害。小麦的早春管理晚麦田的管理早春管理上要看冬前基础,如果底墒充足,早春土壤墒情好,以增温为主,不宜浇返青水,这类晚麦苗,不怕倒春寒,早春需要地温,返青返浆期间,最好是以锄划保墒为主,待起身末拔节期结合浇水追肥即可。如果是欠墒播种,冬季干旱,早春明显墒情不足,返浆期土壤含水量很低,此时也要浇水并结合追肥,以保群体。小麦的早春管理壮麦田的形成条件与早春管理①播期适宜(10月5-15日)底墒充足。②播量适中15-20斤;③土壤肥力高,底肥N、P、K配方合理;④冬前群体80-100万,个体发育良好,3-5个分蘖。小麦的早春管理壮苗麦田的管理此类麦田最好管理,一般情况下应推迟早春管理,头水等到起身未拔节期再浇并结合追肥。推迟浇水的目的是控制一下群体,促进两极分化而不影响亩穗数。二水一般掌握在抽穗或灌浆期。小麦中后期管理病害杨花后主要有赤霉病、黑穗病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如果天气比较干燥飞,发病部位会慢慢上移,空气干燥,它会直接枯黄,变成一个白穗;如果空气湿度比较大,雨水较多的时候,病株上会起一个锈红色的霉层,其发病初期是先从颖壳上发生,当颖壳变黑变黄的时候,就应该防治了。第二个特点是突发性,如果连续3天降雨就大量流行,减产可达50%小麦中后期管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应该在齐穗后,还未开花时使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来防治,或用30%己唑醇悬浮剂,每亩用量10克。不能用粉锈宁,因为它没有内吸性。并且要勤看天气预报,连续阴雨天气到来时,一定要提前防治。小麦中后期管理小麦赤霉病小麦中后期管理黑穗病的三个特点只在扬花期侵染比正常麦子抽穗早属于种子带菌小麦中后期管理

黑穗病的两个唯一性:只在扬花期侵染,而且一生只侵染一次,如果扬花期侵染不上的话,它就不会侵染唯一的传染源就是种子带菌为此防治时间:播前拌种、扬花期前;赤霉病也应该在扬花期前防治,注意麦穗的变化。小麦中后期管理黑穗病有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两种:腥黑穗病在苗期即可发生;而散黑穗病在扬花期发生腥黑穗病有三短三粗的特点即个子矮分蘖量大;麦穗短粗壮;麦粒短粗芒外张有鱼腥味最好在扬花期前防治小麦中后期管理小麦散黑穗小麦中后期管理小麦腥黑穗小麦中后期管理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小麦中后期管理全蚀病小麦中后期管理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小麦中后期管理

蚜虫:一年发生10-20代;防治量大1000-2000粒卵;三代同处一腹中;迁徙性强;本身抗性就很大(绿--黄---黑)抗性逐渐增强,用吡虫啉防治小麦中后期管理

麦叶蜂、粘虫由于其食量很大最好使用胃毒剂(功夫菊酯、甲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