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下的自我用_第1页
神权下的自我用_第2页
神权下的自我用_第3页
神权下的自我用_第4页
神权下的自我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顾主要派别(人物)主要观点作用或影响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是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滥觞。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对理性的尊崇和对理想自由的追求,是18世纪的启蒙思想的源头。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再到斯多亚学派,西方的人文精神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蒙昧中的觉醒:智者运动

前5世纪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4——17世纪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17——19世纪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复兴成熟神权下的自我

指欧洲封建社会(476年西罗马灭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概念解析:中世纪:特征: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一、文艺复兴:1、背景:

1)政治上:

2)经济上:

3)价值观念变化:中世纪,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束缚了思想压抑了人性

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士的乐趣。意大利一些城市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根本原因时间旗帜矛头发源地文艺复兴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基督教神学概况了解性质表达形式14~17世纪

思考:文艺复兴为什么最早在意大利兴起?

繁荣的贸易新兴的城市——佛罗伦萨放贷者和他的妻子意大利城市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古罗马斗兽场

思考:文艺复兴为什么最早在意大利兴起?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发生在意大利。意大利优良的人才结构。保留了许多希腊罗马文化。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想一想,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文艺复兴运动有关吗?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岀来,其含义是指()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起来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C人文主义(humanism)的涵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的实质宗教神学以为中心

主义

观念

主义人文主义以

为中心

的享受

平等理性和神

人禁欲现世等级自由蒙昧科学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幕纱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请回答: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纱幕”指的是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烟消云散”指的是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被冲破,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2、概念

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高举人文主义旗帜反对基督教神学统治,实质是要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是欧洲历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后来扩展到整个西欧。时间国别人物代表作人性的表现形式14世纪1617世纪英国意大利3、表现但丁(1265-1321)薄伽丘(1313-1375)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

三杰但丁“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幻游天堂》(《神曲》插图)《幻游炼狱》(之一)(《神曲》插图)《幻游地狱》(之二)(《神曲》插图)《神曲》地狱篇:但丁与地狱中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交谈我:“此人是谁?他通楚万分,抖动得甚于与其他命运相同的人,烧在他身上的火焰也更红。”……教皇:“你该知道,我生前曾身着尊贵的法衣。我是如此贪婪成性,在人世我把钱财放进口袋,在这里则是把我自己打入恶囊。”……我:“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们把金银做你们的上帝……”“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彼特拉克提出以“人学”代替“神学”我只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十日谈》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作家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薄伽丘因此博得“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名声。

第四天开头小插曲: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请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父亲这才明白……人性无所不在,无从回避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以人性反对神性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国由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他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四大悲剧:

《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

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高潮时期代表莎士比亚(1564---1616)

《哈姆雷特》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治现实,塑造了哈姆雷特这一经典形象。电影《哈姆雷特》剧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独白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中怎样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初期薄伽丘与晚期莎士比亚的比较?

(《十日谈》与《哈姆雷特》)共同:差异:反映了什么?宣扬人性、歌颂人的价值、前者注重人性中的本能;后者更崇尚人的理性;文艺复兴从初级(质朴)

高级(高雅精致)发展历程时间国别人物代表作人性的表现形式14世纪1617世纪《十日谈》“人曲”《哈姆雷特》但丁英国意大利薄伽丘彼特拉克《神曲》莎士比亚3、表现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歌颂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人文主义之父《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和《名人列传》1)积极:2)消极: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冲破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思想解放,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影响仅限于上流社会与知识阶层4、评价:推动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反封建斗争的高涨,为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再思考:它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思考:“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其作品都与宗教有关,人们深受基督教影响,借助宗教易被接受从表面的含义来看,它是一种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文艺的活动,是一种复古运动。但从深层含义看,它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复兴古代理性主义文化来反对宗教文化的运动,是一场以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的运动德国科隆大教堂“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出售免罪券教皇利欧十世(1513-1521),他生活豪侈淫佚,并喜爱艺术。

1517年,罗马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以筹款,

教会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信仰得救)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由此开始二、宗教改革(与上帝直接对话)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天主教的剥削和压迫,德国尤甚;④导火线: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2、概况:

1)代表人物:

2)开始标志:

3)思想主张:

4)实质: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A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B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想自由。C简化宗教仪式D教会应从事于国家人文主义的延续“因信称义”他从内部摧毁了教会权威《圣经》至上根本上否定了教皇权威促进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三)宗教改革的评价在宗教外衣下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和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1)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2)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3)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4)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一些新教派。1、性质:2、影响:a.穿美好的衣服,追求正当的生活,乃是必须,而不是罪。b.谁不爱美酒、女人和歌,就终身是个傻瓜。

——选自《路德文集》1)新教的形成:①路德派(德意志)②加尔文派(法国)③英国国教2)新教特点:①简化宗教仪式②否定罗马教廷权威③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和追求平等有利于加强君权,激发了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思考1

马丁·路德的这些观点对普通基督徒来说主要意味着什么?(1)教皇或教会不再是精神权威;(2)人们获得独立思考的自由。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内容:形式:影响:

批判封建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借助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借助复兴基督教的原始教义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天主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准备背景:相同点探究活动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1)对人的认识不同:前者以人文主义为指导,以人为中心,后者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对信仰与宗教的态度不同:前者主张信仰与思想自由,容忍异教文化,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3)波及领域不同:前者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后者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不同点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人成为神的附属品)冲突十四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