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_第1页
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_第2页
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_第3页
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_第4页
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目录:

1.中央提“三次分配”,怎么看?怎么干?

2.中央财经委会议提“三次分配”,有何深意?|新京智库

3.先富帮后富三次分配传递向善力量

4.三次分配如何助力共同富裕?

5.非强制性的第三次分配要靠思想转变来实现

6.鼓励富人参与三次分配,需构建完善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正文:

中央提“三次分配”,怎么看?怎么干?

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08-1907:00中国经济网官方帐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到三次分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次会议提到三次分配有什么重要意义?释放什么重要信号?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围绕这些热点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多了多位专家学者。

什么是第三次分配?

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这并不是中央首次提到三次分配。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比,三次分配在概念内涵、分配参与者和分配价值取向等方面有鲜明特点。

早在1994年,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就在《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中提出“三次分配”。他表示,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可称为“第三次分配”。

学习时报在2020年1月刊载的《第三次分配:内涵、特点及政策体系》一文中指出,“第三次”并不是指在时序上一定要发生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之后,实践中三者是互相交错并行不悖的;有的志愿劳动与初次分配同时发生,有的捐赠发生在再分配之前而获得税收减免。

释放什么重要信号?

“第三次分配在以前的政府文件中也提到过,这次会议和以往有所不同,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分量更重。”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

那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到三次分配,释放了什么重要信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全社会释放了更加明确的信号,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方面要有一定的进展。

会议强调,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

李迅雷分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表明第三次分配将成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种新的补充形式。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强调收入分配问题,下一个十五年,改革的重心是要缩小收入差距。

第三次分配被喻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苏京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以财政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环节,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兼顾公平的作用,但还是不够,亟需以企业和个人为参与主体的第三次分配来帮助实现缩小收入差距的目标。

如何做好第三次分配?

专家认为,要进一步扩展第三次分配的范围,增加个人捐赠的规模和总量,将潜力发挥出来,还需要制定好相关的制度和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2017年就提出,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大力提倡慈善捐赠,搞好一二三次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确定我国在三次分配中的思路、原则、措施和步骤。

“我国公益事业已经到了快速发展期,慈善事业也进入爆发期,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李实说,在如何鼓励第三次分配,特别是在把第三次分配做大方面,还缺少相应的经验,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看看它们如何在政策上,特别税收优惠政策上,鼓励人们更加有愿意参与到第三次分配中来,未来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此前表示,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业十分必要且有益的补充,更具有提升公益情怀、润滑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独特功能,从而值得重视。我国需要更加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来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慈善法制建设方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思斌认为,在立法上,要整体看待慈善法制规范体系,并与其他法律有机衔接、相互支持;在执法上,应当把慈善组织的数量、设立便捷程度、执法机关的服务及慈善活动效果等纳入慈善法执法评估中。(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央财经委会议提“三次分配”,有何深意?|新京智库

新京报

发布时间:08-1817:45新京报社官方帐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共同富裕怎么推进,中央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

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中央对我国推进共同富裕路径的明确要求,也是此次会议传达的重要信息。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此次会议,明确了促进共同富裕的几项重点工作,包括: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合法致富,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这几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举措充分说明,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是必要的发展历程。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时间节点

此次会议关于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等部署,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相关论述,在逻辑上保持了一致性和连贯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这意味着,我国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时间节点为本世纪中叶。而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将分阶段来推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中央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性发展目标。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

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也是本次会议提出的“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实践体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这意味着,根据我国当前制定的发展目标,浙江省作为示范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时间节点比全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时间要提前。

而这,说明我国促进共同富裕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扎实推进,而不是整齐划一地实现。

“第三次分配”到底是啥?

此次会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三次分配”的提出令人关注。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初次分配是各个要素获得要素报酬,二次分配就是通过税收(个税、遗产税、赠与税等)、转移支付再平衡,三次分配就是通过自愿公益捐赠进一步调节。

简单来说,初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一般是通过工资和年终奖来体现;二次分配是由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进行的再分配;三次分配则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三次分配正在成为开创中国特色公益慈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政策抓手。

作为示范区,近年来,浙江在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可圈可点。

今年4月,浙江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陈小德在《浙江慈善: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推进共同富裕》一文表示,近年来,浙江慈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慈善组织日益成长。截至2020年12月底,浙江慈善事业各项指标均走在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继2018年在全国率先制定慈善领域省级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后,2020年1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该文表示:“十四五”时期,浙江要继续大力发展好慈善事业,使其更好地在第三次分配中、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中、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发挥补充作用。

新京智库首席研究员|柯锐

先富帮后富三次分配传递向善力量

2021年08月24日11:25:58

来源:

\t"/system/20210824/_blank"

中国经济网

编辑:崔凤娇

新闻背景:

近日,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召开,议题之一是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会议提出,通过三次分配等方式,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这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

什么是三次分配?

这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比较而言,初次分配由市场主导,更关注效率;再分配由政府主导,更关注公平;三次分配主要由社会道德驱动,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此次河南暴雨,社会各界自发捐款捐物驰援,就体现了三次分配的重要调节作用。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慈善意识明显增强,以慈善、志愿者行动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分配蓬勃发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积极踊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我国内地捐赠额占GDP总量比例仅为0.16%,而发达国家该比例通常都在1%以上。我国志愿者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而美国则为44%。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还存在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作为助力解决贫困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三次分配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十四五”规划将慈善事业纳入其范围,进一步明确了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更加重视通过三次分配促使资源和财富在不同社会群体间趋向均衡,有利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要把不断做大的“蛋

观察共同富裕“路线图”,关键在6个字,“调高、扩中、增低”,即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近几年,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不过,“月薪4万元是种什么体验”、一些“流量”明星的收入畸高等话题,常常引发舆论热议。

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同时,做大“蛋糕”不等于可以自动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三次分配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构建三次分配制度安排,将进一步有序引导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更好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温柔之手”同向发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奋斗目标也是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从发展目标来看,也要充分意识到,共同富裕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方位目标,既要不断提升收入水平,也要保证精神富足、环境友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对共同富裕目标任务的艰巨性有充分估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通过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的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不仅是对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而且对凝聚社会共识和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需要全社会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合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微言大义:

@惠九丁:蛋糕要做大,也要分好。

@诸子百家之一: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更不等于平均富裕。

@西湖悟禅:效率与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刘正山:最为关键的,是完全“自愿”,在三次分配中,第三次分配的角色定位是“补充”。

@Gin:共同富裕,先富要带动后富。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吃大锅饭”,也不是“劫富济贫”。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实现人人享有。重视第三次分配,是因为它是社会分配机制的有益补充。与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不同,第三次分配犹如社会“温柔之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它以募集、捐赠、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让先富帮助后富,进一步缩小社会差距,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当然,第三次分配主要是民间的,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因此,要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培育民心向善的公益慈善文化,从而真正发挥出三次分配的应有效果。

三次分配如何助力共同富裕?

凤凰卫视

发布时间:08-2715:34凤凰卫视官方帐号

8月17日,中共中央财经委会议研究促进共同富裕话题,“三次分配”被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这一新提法释放什么重要信号?和什么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三次分配”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到底什么是“三次分配”?公众对此的认知如何呢?中国深度财经栏目联合凤凰网财经频道共同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参与投票的人当中,认为三次分配是个人收入所得的占15.1%,认为是税收的占27.9%,认为是捐赠的占33.7%,不知道的占23.3%。

另外,中国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多年前就提出三次分配的理论。厉以宁认为,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可称为“第三次分配”。

有专家把初次、再次、三次分配形象概括为“薪酬、税收、捐赠”。“薪酬”可称之为广义上的报酬,通俗地讲是所有赚到的钱;“税收”指依法纳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捐赠”和再次分配即税收相比,要柔性得多。法律和公权力机关不应强制个人捐赠,捐多少由捐赠人自愿,捐赠者往往能获得一些奖励。

初次分配即按市场要素来分配,最重要的是“公平、安全和稳定的预期”。

再次分配即政府征税所要体现的公平。

三次分配主要是靠捐赠。捐赠,当然要应当自愿。这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慈善文化,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一种文化的建设需要足够的时间,也需要政策的引导。

比较这三类分配,初次分配是根基。只有一个活跃的、良好的、对个人产权有严格保护的市场,才能让一些有创新能力、善于经营的人脱颖而出,安全地获得财富,也安全地享有财富,从而增进整个的社会的财富总量。如此,再次分配、三次分配才有丰沛的源泉。

如何做好第三次分配?

专家认为,要进一步扩展第三次分配的范围,增加个人捐赠的规模和总量,将潜力发挥出来,还需要制定好相关的制度和政策。

在公众心目中,富裕人群应该以何种方式回馈社会呢?中国深度财经栏目联合凤凰网财经频道共同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参与投票的人当中,支持现金捐赠的占19.8%,支持公益活动的占21.2%,支持物资捐赠的占4.3%,超过半数的应该由自己决定。

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业十分必要且有益的补充,更具有提升公益情怀、润滑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独特功能,从而值得重视。中国需要更加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来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而通过公益慈善回馈社会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界人士通常也非常乐于参与其中。

在慈善法制建设方面,学者认为,在立法上,要整体看待慈善法制规范体系,并与其他法律有机衔接、相互支持;在执法上,应当把慈善组织的数量、设立便捷程度、执法机关的服务及慈善活动效果等纳入慈善法执法评估中。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社会捐赠总量约为1330亿元;志愿者贡献总价值为903.59亿元。除了捐资外,一些知名企业家捐出其部分甚至全部股权,设立慈善信托,成为三次分配重要的新形式。

8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发布会,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解答关于共同富裕方面问题时表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不搞“杀富济贫”。此外他还提到,第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基础上的,并非强制,国家税收政策要给予适当激励。要继续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件事情办好,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的机会。

编辑:郭宝春

非强制性的第三次分配要靠思想转变来实现

发稿时间:2021-08-2705:52:00作者:盘和林来源:

\t"/gn/202108/_BLANK"

 中国青年报

近段时间,“三次分配”成为舆论热词。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再度提及这一概念,让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什么是第三次分配?如何推进第三次分配?此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决定》指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中央提出的有关表述,不仅明确了第三次分配是我国收入分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确立了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在我国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化进程中,效率是第一次分配的核心要义。市场主导、效率为先的分配逻辑,一方面激励了人们的生产热情,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阶层分化与贫富差距。2020年发布的一项央行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净资产最低的20%家庭净资产仅占全部家庭净资产的2.3%,1%的尖端家庭占据了17.1%的净资产。面对这一局面,仅靠政府调节维护分配公平,难免力有未逮,这也正是当下强调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原因。

突出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对收入分配格局进行调整释放出的重大信号,也是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开创中国特色公益慈善道路、带领国人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指引。简单来说,第三次分配与慈善捐赠的内涵近似,但又不能简单等同于慈善。第三次分配有别于第一次、第二次分配的关键差异,就在于其“非强制性”。

早在1994年,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在《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中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概念,表示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可称为“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的非强制性,意味着推进第三次分配更多需要思想而非制度上的转变。而这自然和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的逻辑有所不同。

要有效引导第三次分配,使其社会效果得以最大化,转变主流社会的观念与国家发展的思路是关键一步。具体而言,结合时代背景,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无疑是重中之重。如果说过去我们对效率强调得更多,那么今后,公平必须被摆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当然,公平也有“结果公平”和“机会公平”之分。一方面,现阶段更需要的公平仍然是“机会公平”;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的群体,也应采取切实行动,改善分配结果上的不平衡与不公平。

在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理顺三次分配之间的关系,对做好第三次分配同样十分重要。直观地看,在第一次分配中,市场起主要作用,在第二次分配中,政府起主要作用,而在第三次分配中,起主要作用的经济主体既受到市场的影响,也受到政府的影响。在分配顺序上,第三次分配并不像其名字一样处于第一次分配与第二次分配之后,而是与前两次分配平行进行。经济主体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可以体现为慈善捐赠,也可以通过市场逻辑让第一次分配变得更加公平;与此同时,政府在第二次分配中所采取的调节措施,也会对第三次分配形成激励。

除此之外,企业的行为逻辑,也对第三次分配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过去的一些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唯一的使命就是为股东利益服务。然而今天,业界、学界与政界都日益看重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表现。企业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学会在汲取红利的同时“反哺”社会。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会责任行为纳入经营战略,积极从事慈善公益事业。企业以让渡部分利润的形式为社会出力,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声誉,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助氛围。在第三次分配的过程中,公众可以从企业的行动中直接获利,企业也可以收获长远的间接利益。

要让非强制性的第三次分配有所发展,培育重视公平的理念、改变人们的自利思想,是重要的社会基础。在西方视角下,以慈善为主的第三次分配只是收入分配体系的点缀。但在我国,追求共同富裕是国家与人民的共同愿望,第三次分配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盘和林来源:中国青年报

鼓励富人参与三次分配,需构建完善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2021年08月20日01:58来源:新京报

推进共同富裕,“先富带后富”的机制不能缺位。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等议题,并对推进共同富裕做出战略部署。

会议明确指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鼓励高收入人群更多回报社会。这对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对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健全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具有深远意义。

我国民间社会有广济善助的优良传统

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