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一单元任务群《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一单元任务群《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一单元任务群《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一单元任务群《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一单元任务群《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一单元任务群《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老教法尊敬的老师们,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教学建议。说到诗词,话就很长了,其实包括我自己,从很多年的教学来说,在外面上公开课大致也有

20

多年了。但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不敢讲诗词。我记得第一次讲诗词是

08

年还是

09

年,无锡的一个学校请我去,非让我讲一次诗词。从那次开始,我才开始讲诗词。第一次讲的诗,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是白居易的这个”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通过诗走进人,走进情境。诗词为什么大家觉得难讲?第一个:诗词它比较短,但是中间蕴含的东西又特别多。如果我们没有研究透,好像这

40

分钟我们不知道要干什么,或者用什么活动才能填充这

40

分钟,我们没有目标。但是当我们研究了这个诗词之后,又会发现它的内涵特别丰富,要讲的东西似乎特别多。我们又觉得

40

分钟难以容纳这个容量,所以这个中间就存在一个内容选择的问题。

第二个:是古人说诗无达诂。诗词有的含义,他是今天有多种解释的。比如最难解释的是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到底是写什么东西,众说纷纭,有很多东西说不清楚的,是需要去感觉的。所以这两个原因,我就觉得造成大家对诗词的教学往往会敬而远之。以往我们的诗词教学是怎么进行的?我以前是抓住三条来进行的。

第一条是梳理诗意,给学生疏通,这个诗大概写什么意思。第二个是走进诗境,走进诗描写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第三个是体会诗情,品味。这个教学用了很多年,我自己也自以为很得意,但是现在我在反思,诗意、诗境、诗情这样的教学,其实我们的立足点是鉴赏,就是大家在鉴赏古诗词。当然,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鉴赏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有另外的一个切入点。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的实践性以及它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成为我们今天语文学习的一个主题。从古诗词中间,以及从所有的作者中间,他们的作品真章,我们能够学到什么?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帮助?对我们的语言表达有什么启发?我想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古诗词,我们就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能从诗中学到什么?我们就这个话题来进行这个《古诗三首》的教学的分享。杜甫《绝句》我们先来看第一首诗是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地,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水鸳鸯。“大家都很熟悉,按照我们以前的说法说这首诗好在哪里?第一种说法说这首诗是一句一图,一图一景。第一句就写了是远景。迟日江山丽,春日迟迟,远处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明丽清新,感受到春风徐徐的吹来,花草的香味袭来。然后是近景,天上的泥融飞燕子,地上的沙暖睡鸳鸯。第二个,以前我们认为它描写景的时候是先远后近,由大到小,由上到下。第三个是杜甫的特点,特别喜欢这种律诗对仗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相对“泥融飞燕子,沙暖水鸳鸯。”。句句对仗,字词上下对仗,迟日对春风,江山对花草,泥融对沙暖,燕子对鸳鸯等等。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工整严谨的事。一句一图,一图一景,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上及下。句句对仗,工整严谨。这是以前我们对这首诗的一些认识。这样的内容就相当于刚才我讲的,我们对这首诗有了一些认识。这些内容是不是都要放到三年级的课文中间让学生学?这就是课内教学内容,如何选择,这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课题。我们来看看当我们教这首诗的时候,我们的一个理念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我的教学思路是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走进诗人。因为三年级小朋友对杜甫还不是太了解。我们来稍微了解一下这个诗人。杜甫是诗圣,他的诗”圣“在哪里。第二个是诗文,这首诗的诗句整个来说是比较软的,描写的各种景物是比较慢的,体会诗句的软,就是诗的感觉。第三个是诗里面的景,诗景,让我们体会景物的神。第四个我们走进诗境,来体会画面的活。怎么来具体操作,我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教学的想法。第一个是诗人,杜甫为什么可以是诗圣?当然我下面讲的内容不一定是每一个内容都要跟学生讲的,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了解。宋代的朱熹说在他的前朝有

5

个圣人:第一个圣人是诸葛亮,第二个唐朝的韩愈、颜真卿、杜甫和宋朝的范仲淹。他认为这个是五圣。我们觉得这也是我们历史上特别令人崇拜的名人,都是很有风骨的。在这些人中间,大家发现没有,只有一个人是凡人,他是没有做到很大的官的。而且杜甫就杜甫,杜甫是凡人中的君子,乱世中的忠臣。我们知道杜甫的生的年代是公元

712

年到

770

年,活了

59

岁。安史之乱是从

755

年到

763

年。杜甫是经历了整个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经历了整个的安史之乱,杜甫的作品当然也记录了这一段历史中间的发展过程,老百姓的苦,整个的过程,所以叫”诗史“。其实在安史之乱的时候,长安被攻陷之后,很多的从宰相以下,很多的当官的都投降了叛军,做了伪政府的官,包括我们熟悉的大诗人王维。而只有杜甫这样一个从八品之下的小官,偷偷地从这个长安城逃出去,追随唐朝的皇帝。所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就是一个忠臣,对不对?所以我们说王维最后为什么他会进入空灵的佛性的世界,其实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是要清算他的。后来高氏保了他,用现在来说是有历史污点的,不可能再有仕途的发展了,他就寄情于山水。当然他的境界很高。我们说杜甫就是凡人中的君子,乱世中的忠臣。我们对比李白和杜甫就会发现,李白的作品,他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他是一浪漫主义,是一以往之的。杜甫的作品,它有明显的阶段性,比如进长安之前的意气风发,长安十年后面最主要的作品是漂泊岁月,他在成都五年、葵州时期、胡乡时期等等,他漂泊岁月。所以杜甫的作品,它是沉郁顿挫,我们知道大多是悲壮慷慨的作品,写得朴实深沉。而且杜甫和李白不太一样,李白的作品,它比较自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它就是比较自由的,对不对?这个叫什么?”安能摧眉折腰视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不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很有句式,而且它句式是比较自由的。而杜甫的句式比较精益求精,所以他特别擅长写律诗,写得非常好。我们知道了杜甫的大概的经历之后,再回过来看这首诗,是杜甫在草堂的时候难得的看到春景的这样一种描写和体会,也非常传神。第二个,我们回到诗文,这一首《绝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在杜甫的作品中,杜甫的大部分诗都是比较硬朗的。因为为他沉郁顿挫。你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等等等等等,都是比较硬朗的,给人一种种悲壮慷慨的感觉的。但是这一首诗不是的,这首《绝句》给人的感觉是特别的软,特别的慢,对不对?“迟日江山地,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迟日就是讲春天来了,白天慢慢的变长了,草开始长出来,,树开始长出芽了,慢慢的看到这个景象,但是刚长出芽的过程,它是缓慢的。春光好像一下子时间被拉长了,阳光好像温暖了,春水流的时候也是慢慢地流的,对不对?春风也是徐徐的吹的,所以感觉到春日渐长,时间变慢。所以叫”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春眠不觉晓“就是这样一个大致。”迟日“两个字,其实就给整首诗已经给它定了一个基调,它是软的,是慢的。后面春风花草香,徐徐的,春风拂面的感觉,花草的香味也是慢慢的,淡淡的,草香花香慢慢的袭来,感觉到一种惬意是不是?整个这个感觉,最传神的字是”睡“,”沙暖睡鸳鸯“好像不动,卧在那里,在阳光下,暖暖的沙滩上,它一点都不动,对不对?整个给人一种特别祥和安静的感觉,是不是一种软、慢的感觉。所以我们读诗的时候,读任何的作品,其实带给大家的感觉不一样,学生是有这种语感的,语感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你要读朱自清的《春》,对不对?”盼望着,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下面是很多花草出来那种热闹的景象。你再读朱自清的叫《匆匆》对时间流逝的那种感觉。你要再对比我们以前苏教版有个文章叫叫《大疆保卫战>对不对?武汉告急。什么告急什么告急,九江告急。几个叹号一弄,那种冲击力。所以每一个作品,它给人的整个的感觉,也就是语感,给人的冲击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让学生阅读捕捉住这种语感。我觉得这首诗的软和慢,就是它带给我们的感觉。我们看里面的景,这首《绝句》中的景是怎样的?我把它分成两种,一种叫眼前景,一种叫想象景。我们看我这张图片中间”眼中景“这四个字是有蓝色的。下面诗中的所有蓝色的部分都是眼中景,”想象景”我是用红色的,下面的红色的部分就是想象景。我们来看看“迟日江山丽”江山,水啊,山啊,这个是可以看见的对不对?春风花草香。春风看不见,可以感受到花草香。然后燕子、鸳鸯都是可以看到的,是这样吧。但是什么是没有看到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泥融和沙暖。这不是作者再去摸摸那个泥,看见那个泥融化了,也不是去摸摸那个沙滩变暖了。这个是作者的想象。为什么呢?燕子开始筑巢了?筑巢,他要把那个枯枝和叶什么用泥给它粘起来。燕子衔泥嘛,谁家春燕衔泥?春泥对不对?燕子会衔泥的。燕子衔泥肯定是想象。燕子筑巢了,泥土开始融化了,变软了,对不对?沙暖睡鸳鸯,在阳光下,鸳鸯睡得那么熟,一定想象那个啥,晒得暖暖的。这个就是我们要学的一条,是其实”眼中景和想象的景“。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不光写了眼前看到的,而且通过看到他又想象到了一些,对不对?当然,这还都是春天的特点。

第二个是选的两个动物选的特别有意思,一个是燕子,一个是鸳鸯。燕子和鸳鸯,它们正好相对,燕子是特别勤劳,我们知道它在过去是勤劳的象征。它开始繁忙,飞来飞去的燕子,但是他又不是穿梭的,飞得特别急的那种,对不对诶,穿梭去了,燕子偶尔还有个叫声。这边是睡在沙滩上的鸳鸯,一动一静,一飞一睡。选的这两个正好也是春天的象征,它里面选的所有的景物都是春天的象征,但是在静的景中间,所有的里面都是慢的,但是穿插了一个泥绒飞燕子,一个”飞“字就把整个画面活了。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下一课郑振铎也是这种写法,写了很多青的草,绿的叶,红的白的黄的花,赶集似的聚拢来,挺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它这个写法其实是从这里迁移过去的。整个你看江山丽,花草香,沙暖睡鸳鸯很静的画面,里面飞了个燕子。我觉得这个我们最可贵的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学到的,一个叫眼中景和想象景,一个叫选景物的时候有静有动。我觉得这个是比我们前面说的一句一话,然后刚才我们说三条由远及近,我觉得比那个是更加切合学生的表达的。下面我们就要进行一个还原画面了。进入诗境,让美景成为活化。在学生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告诉学生,我们在还原画面的时候,你要一定要写出这个画面里面的软,它的整个的慢,软慢和里面的令人沉醉的画面,是你描写这幅画面的灵魂。第二个是再现景物的”神“,要写出一切都像苏醒的一样,春风花草,包括燕子的繁忙,包括鸳鸯的叫慵懒,对不对?这些画面都可以上去。学生说了,张老师,我在写的过程中能不能再偶尔点缀一下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这些景方里面的,可以的,往里面点,但是必须就着画面的灵魂写的软慢,最春天的点写上去。好的,让学生来写。最后我们又跟学生来迁移,说我们来如何写一幅画面。假如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面,用我们的话来写春天的画面。比如像这首诗写初春的那种欣喜,仲春就是繁花似锦的时候,仲春的场面可能我们会写这种欢快,就像我刚才讲的朱自清都都是热闹的场景。暮春的时候往往是惜别的,春天要走了,惜别的。比如写夏天的蓬勃,写秋天可以有两种,一种写秋天的丰收,一种写秋天的萧瑟。写什么都可以的。写冬天的寒冷,或者写冬天的温暖。你画面要突出什么?第二个是选择哪些景物,景物的描写中要透着情绪,就像人家写的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他要和整个画面要体现的那个魂要一致。第三,争取写到动静结合。我首先说我们讲的这么多,在教学中间,要通过我们的活动来让三年级的小朋友能够接受。我想我们说的眼前景和想象景,一动一静,孩子们还是可以接受的。到时候写的时候,因为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写,要求还是要降低,把主要的东西抓住,要求降低。《惠崇春江晚景》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看《惠崇春江晚景》。我们的设计理念是:这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因为惠崇是北宋的一个画家,他画的一幅图,是春江晚景还是春江晓景就不知道,反正有这么一幅图,惠崇是在他去世

20

年之后,苏轼才出生,所以他们两个是没有见过面的。这幅图现在也没有了。《惠崇春江晚景》就是惠崇画的这幅春江图到现在也没有了,失传了。我们要想揣摩这幅图的画的是什么画面,可能只能通过苏轼的两首诗,叫《惠崇春江晚景》和《春江晓景》,因为它都是提在上面一幅画上面的。我们来看第一个教学思路。第一个是题画诗,我们来讲讲题画诗的特点。第二个是诗中景,也是眼中景和心中景。第三个我们补充相关的是《春江晓景》写了什么。第四个我们来还原这一幅画,再现画面,让它”活“。好,我们来看看。第一个是题画诗,题画诗就是诗人、图画和画家。刚才我讲过了,诗人是苏轼。这幅图叫春江景,春江图。画家是惠崇。大概是关系我们知道了。我们来重点研究它的

10

种景,怎么来还原这一幅画。我们来揣摩这幅画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学习来揣摩。”眼中景“和”心中景“。我们还是按刚才的方法,眼中景我是用蓝色,心中景和想象的景是用红色。我们来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首先这幅图上有什么?有竹子,有桃花。桃花不多有几支对不对?肯定有江水,有一条河或者小溪。小溪水面上还有几只鸭子在游。岸上有什么?岸上有蒌蒿、芦芽,这都是春天的植物,而且是蒌蒿满地,蒌蒿长得比较早,蒌蒿满地,它的繁殖力也强。芦芽短,说明春天刚开始,芦芽刚刚长出来,蒌蒿满地芦芽短。这是画面上我们觉得应该有的东西。有竹子,有桃花,有江水,有鸭子,有蒌蒿,有芦芽。那哪些东西是图画上没有的,是他想象的?水的温度是想象的,就像刚才沙的温度是想象的。沙暖不暖,不可能去摸。春江水暖。看着图他也不知道,他只是猜测说春江水暖。这个春天的时候,冰雪融化之后,水温开始上来了,鸭子在里面游。所以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然,这句话已经变成了今天的一个很有哲理的一句话,对不对?就是说江水暖不暖,鸭子先知道对不对。山洞的变化,樵夫知道的,大致这样一个情况,水的暖和,鸭的感觉,这是想象。

还有一个想象,”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在清明节前开始回溯,正是清明节前后,是吃河豚最好的时候。但是里面河豚欲上这个场景,在图上应该是没有的,它只是作者根据画面想象的,他不可能在什么地方再画个河豚,应该是没有的。河豚欲上在图上是他的想象,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他里面其实也是有眼中景和心中景。所以古代人在写图画的时候,描写的时候,它往往是眼前的景和心中想象的景,它交织在一起。不像我们看图写话的时候,只是看见什么写什么。其实还有一些画外的东西,需要学生去想象的对不对?诗中的虚和实,有和无。你看这个里面”诗中有与画中无“。我们再来看它相关的词。再补充一下图上还会有什么?看他的另一首《惠崇春江晚景》:"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里面就写的景物没那么多了,主要是天上有几个大雁,大雁好像已经开始回来了,春天回来了。他说“依依还似北归人”想象他的经历是到大漠上什么多风雪,什么更待江南半月春等等。可见这幅图上面空中还有大雁。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幅图,它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可能是在天上,天空中远远的有几个小点的大雁,是有山,有竹子,对不对?有竹子,小山上面有竹子,竹子上面有几只桃花。一条小河,小河上面有几只鸭子,然后岸上还有些草,就是所谓的蒌蒿满地芦芽短。大概是这样一幅图。然后我们大概就想象。当然他里面的想象就开始有跨越空间了是吧。大雁的想象跨越空间了。现在我们大概就是还原了这幅图上的景物,梳理了画面的景物:大雁、竹子、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然后想象了画面的样子。这个时候再让学生来写这个画面是把画面写成活的,这个画面就在学生的头脑中间成为了一幅活的画。我们还是回到迁移。我们如何来写一幅画,几幅画。假如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画,把这个画根据这幅画来写东西,怎么画?而且是景。首先是书里上面有的景物,判断它的时令。就像人家的竹桃,竹子,桃花什么,把这些列出来。然后想象画面的样子,分清主次。看画面的画面里面哪些是我主要写的。最后想象画面的外面的事物,它能引起我哪些联想,把这些联想也写进去。第一,梳理景物。第二,分情主次。第三,想象画画外的事物填进去。这样就可以写好一幅画。《三衢道中》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三衢道中》。曾几的这首诗比较特别,我们的理念仍然是从这首诗中间可以学到什么。我们的教学思路是第一,要分清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还是叙事诗。第二,它的游览的路线到底是怎样的?第三,我们像这首诗学什么?第四,我们的游记怎么写?这首诗是这样的,大家比较熟悉,我没有打上去:《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历来有一个争议,说这首诗是一个写景诗还是叙事诗?他到底是在写景还是在叙事?全诗是不是一个完整的事件?从这首诗里面,我们要学的它是一个游记。你看:梅子黄时日日晴,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时间。梅子黄的时候,一般是在像江南的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

15

号到7月

15

号,这一个月时间叫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就是一直下雨,连绵不断的雨,甚至你地面到处都是潮湿的衣服,很难干的。但是梅雨过后,梅子要熟的时候,他开始有连续的晴天,天气比较热了。但是作者写这个时间不像我们就写几月几号。它是通过什么来写时间的?你发现没有?杜甫是通过“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来写这个是春天,“迟日江山丽”来写的。而苏轼就写“楼蒿满地芦芽短,春江水暖鸭先知。”和桃花。通过这些景物来写时间。所以我们要知道,很多诗人写诗,包括作家写的时候,他都是通过有标志性的这些景物来写诗,来写时间季节的。而我们往往是直接把它先切出来。“梅子黄时日日晴”这是写时间的。“小溪泛尽却山行”我们书上的描写说”却“是“再、又”的意思。有一种说法是,大致就是说小溪泛尽,泛舟顺着这个小溪,然后坐着船上去,之后到尽头了再下去,再走一段山路往里面走。他一般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还有一种说法不是这样的,因为他后面有一句话叫绿阴不减来时路。它的来时路就告诉我们,它是回头走的。所以现在更加认可的一种理解是他去的时候走的水路,水路走到头之后,又弃舟登岸,顺着路山路回来。回来等于像我们一样去旅游,不走重复的路线,上去了再开始回来。“绿阴不减来时路”我们不来深究了。但是他后面的描写,这后面两句给我们一些提示,大概率是回头走回来了。但是他后面讲了一条,说我走这一段山路和水路相比的话,它有不同。什么不同?绿阴就是树荫,它们没多没少,差不多。“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只是不同在在于黄鹂的声音,有几声黄鹂的鸣叫,我在走水路的时候没有听到。我们像这种是学什么?第一我们可以学的诗写时间的时候,也可以用景物来写,用景物来写时间,不是直接来写时间。第二个,我们来写两段路,要写出它的不同,相同的部分就不用写。所以他说“绿阴不减来时路“就是说这个不用说了。”添得黄鹂四五声”重点在”添得黄鹂四五声”,写出游览的路途中,它不同路段的不同。我们怎么样来写游记?今天我们如何来写游记?第一是在写景中暗示时间。你让人家把景做到效率高,既写了景,又写了时间。老师还认为你这个同学很会写。第二在对比中凸显详略。他比如两段路,哪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