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合理的父母权威_第1页
怎样建立合理的父母权威_第2页
怎样建立合理的父母权威_第3页
怎样建立合理的父母权威_第4页
怎样建立合理的父母权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建立合理的父母权威(一)20121204书华(23893275)12:32:58我们准备开始,这个月的主题是如何建立合理的父母权威,作为开始的开始,我们需要正视“权威”的含义,我们曾经见到这样一个父亲,对于“权威”非常反感,认为只要是谈这个词,就是对孩子的压迫和伤害,相信在场的朋友们,多多少少有些人也在嘀咕,我们不是应该尊重孩子吗?我们不是应该对孩子接纳吗?我们不是应该跟孩子平等吗?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大家需要先尽量正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不是把“权威”和“威权”弄混了?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因为幼时曾经得到的“专制”对待,而产生投射啦?权威,是基于平等基础之上的,因为尊重而信任产生的感受,而威权,或者专制,是不平等基础之上,而产生的压制和控制,这两个概念,从根本上是截然不同的,父母的作用,除了对孩子充分接纳,充分支持,还有作为成年人提供的合理期待,要求以及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父母之道,如果只有强制要求,固然是暴君,但如果只有接纳和纵容,岂不是成了一个“高级保姆”?我本人就是研究父母教养模式的,所以这一部分,学术上,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哈。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学术上的模型,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父母教养模式图解高要求在这个模型之下,我们把父母对待孩子的两个变量作为坐标,一个是支持度和接纳度,一个是要求度,这两个变量结合之后,形成四个象限,构成了四类父母,indulgentparents(溺爱),authoritarianparents(专制),authoritativeparents(权威)anduninvolvedparents(冷漠)。这个领域内,学术资料多如牛毛。举例来说,有很多文献发现,在权威型家庭内长大的孩子,不管自我评价也好,他人评价也好,在社会能力和学业能力上都好过其他类型的孩子。专制型家庭内的孩子学业平均,行为麻烦很少,但社交能力,自我评价相比之下都很低,另外,压抑的比例相对较高。溺爱型家庭的孩子行为麻烦多,学业相对差,但相对自我评价和社交能力都好过专制型家庭出来的孩子。我曾经也看到过文献表明这类家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某些样本中,自我评价逐渐下降。这种父母养育模式的划分和研究结果,在学术界里是相对比较一致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种族中,不同的年龄段内,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下,在各种能想到能看到的人群中,几乎都有人做过类似的研究。这个模式的研究在学术界相对权威,几十年以来,无数的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文献不计其数,那么我们需要大致界定一下,什么是支持,什么是要求。支持:父母有意识地通过理解,支持,了解孩子的特殊需要和需求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个性,自我规范,自我认同的程度。这个部分有些学者也称为“接纳”。要求:父母对孩子明确提出要作为家庭一员遵循界限,期待他们做出相应成熟度的行为,尊重父母的引导。并且父母愿意正面处理孩子的不服从行为。大家尽量理解,后面会有案例。题外话,这是我主攻方向,所以很容易直接就学术了哈。这里有个地方我需要大家各位注意,在支持和接纳的范畴内,非常强调培养孩子的“自我规范”,这跟我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很多现代教育的家长理解的“接纳”可非常不一样。我因为工作和研究的原因,接触关注教育的“现代型”家长远比传统意义上的“专制型”家长要多。很多人理解的“接纳”出现了非常大的偏差,他们认为接纳就是认为孩子的一切现状都是正常的,都不需要规范,更不用提“自我规范”了。在要求中,明确提到了“界限”,“期待”,“引导”。非常重要的一点,父母愿意正面处理孩子的不服从行为。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家长是逃避正面面对孩子的冲突行为的,简文(1532410623)12:59:42和大家讨论一个真实案例,一天在小区里,一个5,6岁男孩子因为要敲打小区的消防设施,被保安制止,开始大哭。妈妈上去抚慰,孩子因为暴躁,开始打妈妈的脸。只见妈妈细声细气地说,“我知道你难过,妈妈明白,你不能打我的脸。”孩子实在无法控制,妈妈不再说话,只是让孩子接着发泄。首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出现这么激烈的反应,本身就是不太正常的。从妈妈后续的处理方式来看,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孩子会用这么激烈的方式。这种行为很可能源自于父母比较纵容不加规范的养育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对父母好使。大家可以看到,孩子一哭闹,妈妈的眼睛就是只看到孩子的负面情绪,处理的出发点是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而对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没有任何处理。这样的父母应该是属于“高支持和低要求”的象限。放任型/溺爱型家长,几乎不对孩子做出要求,很少限制孩子的行为,无限接纳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这样教养模式下的孩子,倾向于依赖、喜怒无常,社会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很低,而且自尊心也比较低。这个地方稍微和大家解释一下,可能会有人有困惑,为什么这么接纳孩子,按理说是把孩子放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上,为什么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低呢?孩子的自尊心的源头,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父母家庭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来自“我能做到”的部分。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第二个方面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而且,当来自父母的评价和来自孩子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出现偏差的时候,孩子的内心会很混乱,最后会更加质疑自己和自己的环境,甚至会寻求其他的方式。在2010年,有一项关于青少年酗酒问题的研究,发现:放任型父母养出的孩子,酗酒的风险比平均值高出两倍,甚至超过专制型模式下的风险(比平均值高一倍)。书华(23893275)13:11:13大家都急于去问,怎么做呀?怎么办呀?而忽视了我们想传递给大家的真实意图,每个孩子不一样,具体的事件不一样,没有统一的答案,关键在于,父母脑子中要有大的框架,大的原则,才不会真正纠结于细节,简文提到了自尊,这又是个大话题,我们有机会慢慢聊,接着说父母模式,学术上,文献上,各种研究基础之上,“权威型”父母代表了相对均衡,相对合理的父母模式。刚才也有朋友提到了,“专制”和“权威”的区别,这个是个很关键的地方,权威型的父母和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都有相对高的要求,但他们中间有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心理控制。专制型的父母经常会以抽离感情,或者贬低的方式提出要求,比如说,“你不这样的话,我就不喜欢你啦!”或者“你看XXX就做得到,你怎么就不行?”而当权威型父母对孩子的实力做出评估,提出要求的时候,是辅以高度支持的。“妈妈确认这样做非常安全,你可以试试!”“姐姐做得到,是因为她练习过,你愿意多练习吗?”“心理控制”,这是核心,权威,能够让孩子因为信任和尊重,而愿意配合,专制,是因为爹妈强迫,不得不配合。建议大家思考之后再提问,不需要急于要定论。真正的思考理解之后,才能真正的举一反三,在群里的各位,都是关注教育的,已经是非常愿意学习愿意提高的父母,我们看看下面几种父母中,我们在不在之内?依然专制,但是软暴力。我好朋友的女儿,2岁半,我带着出去玩儿,回到家里,我耐心等,“宝贝,我知道你可以自己脱鞋子的,对吧?”是那种撕拉的鞋带,孩子当然可以的。孩子还没开口,爸爸接茬了,“她哪儿行呀?等她脱好,得到什么时候啦?”孩子听了,爆哭。爸爸觉得莫名其妙。这个例子里,爸爸没有凶,没有压制,貌似没什么大毛病,但是他直接把孩子否定了,而且是定论,对吧?这种专制,大家都要小心,无数的人在做同样的事情。起风了,家长让孩子穿衣服,孩子说,“我不冷,我不穿。”大人急了,“怎么可能不冷!都起风了!”直接把孩子的感觉都否了,干脆把孩子当成低等生物了。温柔的控制。表面上非常温和,从不发脾气,但骨子里非常控制。我们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妈妈,人人都说温柔,细声细气的。当她的孩子跟其他孩子玩儿的时候,只要孩子们起冲突,这位妈妈就抱着她家的“大哥哥”讲道理了,很多时候就是要求他“让着妹妹们”。天哪,一讲四十分钟,孩子哭得声嘶力竭,妈妈大道理源源不断。这是典型的“温柔专制”。这个孩子家有这样一套制度,妈妈制作了一张非常详细的表,每天孩子应该做什么都列出来。做到了给贴纸,得到多少贴纸之后换礼物。如果做不到,会有相应的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收走,还不是藏起来,是放在柜顶只能看不能玩儿。当妈妈依然温柔并且骄傲地把这套东西介绍给我的时候,我心里冷战连连。我知道,孩子必然出问题。有一天,我亲眼看着这个孩子玩着玩着,脸上带着笑容地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敲到了旁边的一个女孩子头上。女孩子开始痛哭,他的表情始终没变。这是我见过的严重压抑的孩子之一。但最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母亲在很多人眼里是成功的,是温柔的,是耐心的。并且,她会很骄傲地给其他人介绍育儿的经验。溺爱型,自认为现代型。很多家长,因为对教育的关注,也因为自身成长的反思,开始极度重视给孩子自由和尊重。但界限建立得不明晰,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很骄傲地说,“哎呀,我什么都不求,只要他快乐就好!”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男孩,大概7岁,成长在一个非常宠爱他的家庭里。孩子上学后很快出现了学习障碍,家长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把孩子送到我这里。相处之后,我发现他对外界信息的吸收有很大的问题,同样的指令,其他的孩子最多三遍就能够配合。对于他来说,重复十遍,他也不能配合。他并不是故意捣乱也并不是不愿意配合,而是他的思维模式中就好像没有吸收这个步骤似的。我大致能够判断家庭中的养育出了什么问题,随后的一次家访,证实了推断。这孩子的家里,所有的地面,无论是哪个房间,都铺满了孩子用的那种胶垫,暗示着都是他的领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体围绕他而生活,“只要他高兴!”当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唯我独尊的世界里,他有什么必要发展出聆听他人话语的能力和特征?时间久了,这部分功能干脆没有,用大李的话说,心智系统里干脆没这块儿。那么他不吸收指令,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就不令人惊讶了。很多家长至少理智上能明白“溺爱孩子不好,养出小皇帝不好”,但其实他们不明白这中间真正伤害了孩子什么。不单是心理上情感上的伤害,连最直接的认知,智力,社会性能力都会从根本上伤害,结果是让人震惊的。胡子跟我聊天,谈起过现在很多家长的问题,传统型的父母养育的孩子,可能受过伤害,但有自我修复的可能,能真正生存下来,现在一批“现代型”的糊涂爹妈,养出来的孩子,恐怕将来生存都是个问题。那么刚才我提到了,相比之下,权威型的父母更为成功,孩子的能力,行为,心理状态基本上都是最好的,那么,我们就得问,那权威型的父母,有什么特点吗?噢,对了,对了,还有一型,得补上,“专制溺爱混合型”。俗称“死去活来型”,这是我朋友给起的名字,有些家长,自身就处于纠结拧巴状态。对孩子态度忽左忽右,一想起社会竞争,急了,得逼着孩子学这学那,过一阵子,又琢磨着尊重孩子呀,不能这样,再加上补偿心理,又开始溺爱过程。或者在家里,爸爸专制,妈妈溺爱。或者对自己实施的教养总是不踏实,心里总忐忑,希望获取新的信息,但又特想吸收能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现实生活里,如果碰到这样的家长,是很让人崩溃的。他们的口头禅很多时候是“可是……”“我知道应该尊重孩子,可是……”“我明白孩子应该自己做这件事儿,可是……”可是来可是去,自己像追逐毛线球的小猫,最后把自己绕进去了。这样的父母,其实带给孩子的混乱和伤害,很多时候恐怕要大于某种单一型的父母。这四种类型,对孩子都是比较大的消耗,那我们讨论一下,相对好的父母,有什么样的特质?以理智的,事件导向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行为。不要动辄上升到理论上去,不要给孩子定论,处理事情,不要乱贴标签,我们经常看到家长说孩子,“你这孩子,怎么总是这样?”我们俩口子吵架,有人这样说,肯定就爆了,孩子也是人,可以讨论事情,不要乱下结论,理智,非常重要,这是第一个特质;鼓励语言交流,父母愿意解释规则之后的理由。规则,界限,需要孩子遵循的事情,要提出要求,但父母愿意帮孩子理解规则之后的真正含义,鼓励孩子表达,用平等的方式讨论问题;鼓励孩子的自我意愿和自己约束;我插两句话哈,新朋友不太了解,一个月第一次课往往是总论,后面会慢慢讨论,先尽量理解吧。强调父母作为成年人的视角,但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特殊的兴趣和意愿;期待孩子独立的,成熟的,符合年龄的行为;期待孩子能够坚定自信,但同时能够自律以及合作;后面两条我期待大家好好想想,父母拥有对孩子的期待,是一件最正常最正常的事情,但有些荒谬的是,现在很多爹妈不敢提“期待”,仿佛自己一提“期待”,就变成不尊重孩子了,就变成专制父母了。孩子要做出符合年龄的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举个例子,一个3岁的孩子,是可以分房睡觉的了,不是一刀切,但孩子基本上已经可以独立,但是现在,有多少孩子7,8岁还跟爹妈睡?这是典型的不符合年龄的行为,这样的爹妈,是失职。大家可以适度调整,但不要有自卫心理,也不要过多给自己找理由,没有条件,还是没想过,这是两个问题,简文(1532410623)13:53:44父母不给孩子提要求,会向孩子传递出另一个信息:我对你的能力没有信心。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般只对自己信得过的人提要求,不是吗?有些时候,总是把孩子当做不会长大的BABY看,是大人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书华(23893275)13:56:45简文老师接着讲,我手指头尖冒火。简文(1532410623)13:57:41前两个星期,我在图书馆博客分享了一篇TED的讲座,名字是,成年人要向孩子学什么。是一名十二岁的美国华裔女孩子在TED论坛的演讲,非常精彩,建议大家可以去看,她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向成年人世界发出宣言。其中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段是,她说孩子需要大人的高期待。茄子瓜瓜(26610671)13:59:47.Cn/s/blog_a64a4588010163r2.html,链接在此~~~简文(1532410623)14:00:52孩子非常乐意去承担他的责任,但是如果大人不给孩子期待,孩子也会消沉在其中。不少父母说,我对孩子的将来没有什么,只希望孩子能够快乐,但是大家知道快乐是有层次的,成就感才是高层次的快乐,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孩子也需要。但是如果家长不信任孩子的能力,不给孩子提要求,不帮助孩子树立前进的目标,孩子挑战的机会,征服的机会和成就的机会,是不是也是会被剥夺了?另外,从孩子的发展来看,有很重要一部分的能力叫做社会能力和情绪能力,这些能力一定是后天习得的,如果父母不给孩子的行为定义合理的规范和界限,孩子是无法知道社会和人际的规则是怎样的。举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一个两岁半的孩子,扭他爸爸的腰,一块青一块紫的,爸爸就去找孩子妈,“你看,你看,你去说说他。”然后人家妈特委屈地说,“那他要拧,我也没办法呀?”父母这样的方式就是在祸害孩子,父母对孩子不当行为的无原则无边界的接纳,其实就是在祸害孩子。难道不是吗?孩子能在父母怀里一辈子吗?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