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方法分类_第1页
隧道施工方法分类_第2页
隧道施工方法分类_第3页
隧道施工方法分类_第4页
隧道施工方法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隧道施工方法分类第一页,共五十九页。

隧道工程设计业绩序号工程名称工程概况阶段附注1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水底隧道京沪高速铁路全线控制工程,全长5760米,沉管法初步设计多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通道全长3385米,双向六车道,沉管法预可行性研究方案竞选第一名3武汉长江隧道工程全长3270米,双向四车道,盾构法施工图

4广州地铁一号线跨珠江水底隧道全长300米建成

5万宜铁路宜昌长江水底隧道全长约5400米,沉管法可行性研究

6浙江舟山本岛塘头至普陀山海底隧道工程全长3255米,沉管法预可行性研究

7上海复兴东路黄浦江水底隧道全长2300米,双向四车道,盾构法投标

8上海浦东铁路黄浦江水底隧道全长9450米,盾构法,盾构区间长5880米初步设计

9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全长5300米,两座三车道净间距30米的隧道组成预可行性研究

11上海市翔殷路越江隧道工程全长2027米,双向四车道,盾构法投标

主要水底隧道项目业绩一览表第二页,共五十九页。

隧道工程设计业绩序号工程名称工程概况阶段附注1大瑶山长大铁路隧道14295米,国内最长的双线电气化隧道,长度居世界铁路隧道第10位建成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隧道控制测量荣获国家优秀勘察银奖2南岭隧道6060米,电气化双线隧道建成铁道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3漳泉铁路西坑子单线隧道4650米建成首次采用平行导坑施工4湘黔铁路雪峰山单线隧道2535米建成

5襄渝铁路武当山单线隧道5218米建成

6枝柳铁路银匠界双线隧道4522米建成采用洞口帘幕式通风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7焦枝铁路复线新龙门隧道2548米建成洞口集中式运营射流通风技术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到奖8京九铁路岐岭双线隧道2536米建成获铁道部优秀设计一等奖9京九铁路雷公山双线隧道3679米建成

10京九铁路老营盘双线隧道2808米建成

11梅坎铁路松南单线隧道3398米建成梅坎线最长隧道12赣龙铁路蛟洋单线隧道6970米建成

13赣龙铁路天兴山单线隧道5490米建成

主要铁路隧道项目业绩一览表第三页,共五十九页。

隧道工程设计业绩主要铁路隧道项目业绩一览表(续)14赣龙铁路金华山单线隧道5149米建成

15赣龙铁路猫头岭单线隧道4751米建成

16温福铁路杨梅岭单线隧道7915米完成施工图

17温福铁路分水关单线隧道7120米完成施工图

18温福铁路八仙仑单线隧道7100米完成施工图

19温福铁路周仓岭单线隧道5960米完成施工图

20温福铁路鸡面山单线隧道5656米完成施工图

21温福铁路刘洋寨单线隧道5613米完成施工图

22温福铁路青岙单线隧道5590米完成施工图

23万宜铁路野三关单线隧道13788米在建

24万宜铁路堡镇单线隧道11596米在建

25万宜铁路齐岳山单线隧道10452米在建

26万宜铁路大支坪单线隧道8768米在建

27万宜铁路马鹿箐单线隧道7900米在建

28万宜铁路八字岭单线隧道5992米在建

29万宜铁路堰湾单线隧道5774米在建

30万宜铁路大山岭单线隧道5576米在建

31万宜铁路云雾山单线隧道5520米在建

32万宜铁路吊岩沟单线隧道5518米在建

第四页,共五十九页。

隧道工程设计业绩序号工程名称工程概况阶段附注1深圳梧桐山上行隧道(旧洞改建)2270米,单向双车道城市隧道建成为既有隧道改造设计,是国内首次对公路市政隧道进行改造设计。获国家鲁班奖入选中国企业新纪录,获部优秀设计三等奖2广州白云山公路隧道242米建成国内第一座双跨连拱6车道隧道,宽34m,获部优秀设计二等奖3深圳市坪西高速公路迭福山隧道双向四车道,1500米建成

4湖北宜昌东山隧道1374米建成

5湖北宜昌云集隧道1458米建成

6漳龙高速公路乌石山隧道2621米,双向四车道建成目前福建省最长的公路隧道7厦门莲黄公路隧道双向,1500米在建

8上海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小洋山隧道4×300米双向4×3车道在建

9湖北省三峡库区沿江公路吕家坪隧道1870米建成

10湖北省三峡库区沿江公路米仓口隧道1350米建成

11湖北襄樊地区路网改造工程梅子岭隧道1200米在建

12泉州市大坪山隧道2×1469米在建

13隔河沿水利枢纽对外公路徐家台隧道

建成湖北省优秀设计三等奖主要公路隧道项目业绩一览表大跨、双跨联拱、小净距、群洞第五页,共五十九页。第六页,共五十九页。1、隧道修建方法分类与简况2、矿山法施工方法分类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与方法4、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5、隧道开挖与出碴运输6、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7、防排水施工8、二次衬砌9、施工通风除尘

目录第七页,共五十九页。

1.隧道修建方法分类与简况1.1分类表1明挖法:明挖暗埋;沉埋管段暗挖法:矿山法(新奥法、钻爆法)非爆破法——TBM法;盾构法表1隧道修建方法分类表第八页,共五十九页。

1.隧道修建方法分类与简况1.2暗挖法修建简况

矿山法(钻爆法)隧道:历史最悠久。黑色炸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225年传入西亚和欧洲。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其后随着钻岩机械的诞生和发展,隧道钻爆法得到迅速发展。钻爆法修建隧道至今仍占统治地位。我国铁路隧道从1888年修建台湾省狮球岭隧道(261m)起,至1999年止,共修建铁路隧道6878座,总长3667.02km,最长的为秦岭隧道18.456km,目前正在修建的兰新复线乌梢岭隧道全长达到20.05km。我国公路隧道随着高速公路的飞快发展也快速发展,截止2000年已修建1684座,总长628km。最长的公路隧道为开挖已贯通,正在灌筑砼衬砌的陕西省跨秦岭的终南山隧道,长度18.05km。

第九页,共五十九页。

1.隧道修建方法分类与简况1.2暗挖法修建简况TBM隧道: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自1952年美国罗宾斯公司生产第1台TBM起,采用TBM施工的隧道的累计总长度已超过4000km

目前世界上每年开挖的隧道中,有30%—40%是由掘进机完成的。开挖断面直径最大的达到11.81m(瑞士Mt.Russein道路隧道,1990—1992年)。我国采用TBM施工的隧道,主要是水电部门和铁路部门。水电部门的甘肃引大入秦30A隧洞和山西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隧洞,使用TBM完成的隧洞累计长度已超过130km,目前又在辽宁大伙房引水工程准备采取TBM施工隧洞。铁路隧道是1998年引进2台φ8.8m德国威尔特公司生产的TBM,完成西康线秦岭Ⅰ线隧道、西安合肥线桃花铺1号隧道和磨沟岭隧道累计23km的单线隧道。第十页,共五十九页。

1.隧道修建方法分类与简况1.2暗挖法修建简况

盾构隧道:第一座采用盾构法修建的隧道是1825年英国泰晤士河河底隧道,比TBM问世早127年。此后,在英、美、法、德等国家得到推广应用。日本则是20世纪60年代起迅速发展,1964—1984年20年间就生产各式盾构5000台,仅东京地铁采用盾构法完成的隧道累计长度超过300km。1988年—1993年英、法两国采用11台盾构机修建了全长48.5km的英吉利海峡隧道,2003年英法两国采用φ15m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又开始修建第2条英吉利海峡隧道。

我国盾构法施工始于1965年上海打浦路过江隧道(φ10.22m),1984年和1994年在上海黄浦江上又先后修建φ11.3m的延安东路隧道和φ11.22m的延安东路复线隧道。最近跨越长江的武汉过江隧道(φ11m多)已开工,南京过江隧道(φ14.87m)也即将采用盾构法修建。采用盾构法修建的地铁隧道近年来更是蓬勃发展,主要城市有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南京、天津等,我国的盾构法施工已步入世界盾构技术的先进行列。第十一页,共五十九页。二次衬砌系统锚杆喷混凝土钢筋网钢架隧道结构组成初期支护拱部边墙仰拱(铺底)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1.3矿山法隧道结构第十二页,共五十九页。1.3矿山法隧道结构拱部边墙边墙铺底二次衬砌(模筑砼或钢筋砼)初期支护(锚杆、喷砼、钢筋网、钢架)第十三页,共五十九页。1.3矿山法隧道结构第十四页,共五十九页。2.矿山法施工方法分类

施工方法的选用,主要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工期要求、施工设备、环境保护等因素,经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主要的施工方法分类如表2。3124第十五页,共五十九页。

从施工速度上比较,由快到慢,依次为全断面法→台阶法→分部开挖法。从控制地表和地中变位上,由好到差,依次为中隔壁法→侧壁法→环形开挖法→台阶法。从疏排地下水的效果上,双侧壁导坑法优于其他方法。2.矿山法施工方法分类第十六页,共五十九页。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主要根据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工期要求确定。优选施工方法:施工部署和任务划分:主要根据工程规模、地形地理条件,工期及方便管理进行安排和划分。计划进度安排:

主要依据总工期要求、开挖方法、施工队伍素质、机械设备能力,并参考同类工程的平均进度确定。当前铁路、公路隧道的开挖(含初期支护)的平均进度水平如表3第十七页,共五十九页。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与方法表3隧道开挖平均进度表(m/月)第十八页,共五十九页。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根据工期、计划进度,合理配置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和主要材料供应,以及供电、供水系统。

资源配置

编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安排施工准备工作

内容包括校对设计文件、测量标桩复测、施工场地和弃渣场地布置、安排交通运输路线、组织风、水、电线路敷设、生产和生活设施安排、搞好现场及洞口排水系统以及环保安排等。第十九页,共五十九页。4.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保护围岩,内实外美,重现环境,动态施工。

采用非爆破的机械开挖方法,如TBM,单臂掘进机等。4.1保护围岩1对于硬岩,主要是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范围,控制对围岩的损伤。主要措施有: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拱部用光面爆破,边墙用预裂爆破。23采用导坑超前加周边扩挖的开挖方法。第二十页,共五十九页。4.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保护围岩,内实外美,重现环境,动态施工。

对于软弱围岩,主要是控制围岩的松驰,提高围岩自支护能力。主要措施:123超前加固地层。采用超前注浆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超浅埋隧道地表注浆加固地层等;稳定开挖面。采用超前支护、开挖面正面锚喷、预留核心土等。开挖地段及时闭合成环。尽量缩短台阶长度,及时施作初期支护,设临时仰拱或横撑;大跨度隧道施作临时仰拱有困难时,可采用“三锁”注浆锚管(杆)替代;设底部锚杆或底部注浆加固;仰拱超前于墙拱施作,尽量靠近下台阶开挖面。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九页。4.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保护围岩,内实外美,重现环境,动态施工。

内实外美是隧道施工质量的主要标志,它取决于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施作质量。“内实”是内在质量的体现,“外美”是外观质量的体现。内实是基础,两者溶为一体。内实就是要求隧道初期支护和衬砌具有设计耐用期内的强度、耐久性、使用性和可靠性,做到“四密实”——喷砼密实、初期支护与围岩密实(贴)、二衬砼密实、二衬与衬期支护密实(贴)。外美主要是衬砌表面平整,颜色一致,无错台,无蜂窝麻面;三缝处理到位,不渗不漏。4.2内实外美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九页。4.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保护围岩,内实外美,重现环境,动态施工。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搞好施工通风除尘和照明,确保洞内各作业面的空气质量、粉尘含量、温度湿度和亮度,控制在国家劳动卫生的标准之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二是保护隧道周边环境,控制地表下沉、控制水资源流失、防止工程废水弃碴污染和影响河流、保护隧道洞口植被等。4.3重视环境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九页。4.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保护围岩,内实外美,重现环境,动态施工。

动态施工就是隧道施工必须根据地质条件和围岩力学动态的变化,适时采取相应措施适应这种动态变化的施工管理过程。它包括动态变化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设计和指导施工三方面内容。动态变化信息通过施工地质调查预报、围岩量测获取。反馈设计就是根据获取的地质条件和围岩力学动态变化信息,及时修正优化进行动态设计,尔后改进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最终目的就是达到安全、优质、快速、降造。4.4动态施工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九页。5.隧道开挖5.1开挖方法

全断面法:适用于Ⅰ、Ⅱ级围岩,机械:液压钻孔台车,多层台架+风钻。近年来,台架+风钻替代钻孔台车渐成趋势,优点是施工进度不低于台车,造价低。台阶法:适用于III—Ⅴ级围岩。以两台阶为主。保护围岩,控制变形防止坍方的关键是合理确定台阶长度(表2)和仰拱先行。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台阶过长。分部开挖法:适用于Ⅳ—Ⅴ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居多。施工作业关键:各部间距应<3m;初支及时封闭;上下部开挖时钢架的连接。大跨软弱富水地段,建议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实例:岐岭铁路双线隧道进口段。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九页。5.隧道开挖5.2钻爆作业作业循环进尺:表5.2—1

表5.2—1常用的作业循环进尺表(m)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九页。5.隧道开挖5.2钻爆作业作业循环进尺:

作业循环进尺根据计划进度、凿岩机械性能及工班作业制度确定。一般以一个作业班内完成一个掘进循环工作量为宜。风枪钻眼最佳作业深度为3m左右,过浅增加作业次数,过深影响作业时间。Ⅳ、Ⅴ级软弱围岩段施工,循环进度应与钢架间距相适应。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九页。5.隧道开挖5.2钻爆作业钻爆设计

:(1)断面超欠挖量控制在允许值内(表5.2—2)表5.2—2隧道允许超挖值(cm)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九页。5.隧道开挖5.3超欠挖控制

超欠挖基准:以设计的隧道开挖轮廓线为基准线,实际开挖断面在基准线以外的部分称为超挖,在基准线以内的部分为欠挖。爆破引起的超欠挖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规范规定的允许平均超挖值如表5.2—2,计算断面开挖工程量应为设计开挖轮廓线+允许平均超挖线以内的断面。如图5.3—1。

重要性: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损伤;有利于初支的施作,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材料消耗、降低造价。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九页。5.隧道开挖5.3超欠挖控制图5.3—1铁路隧道施工设计把允许超挖值计算在工程量清单内是合理的(公路不计是有问题的)第三十页,共五十九页。5.隧道开挖5.3超欠挖控制规定有允许超挖的理由:如图5.3—2

h=L×Sinθ式中:h—炮眼底台阶高度(m)L—炮眼深度(m)θ—风枪施钻外插角(度)(不可避免的)平均超挖高度为1/2h。从上式可看出,炮孔越深,h越大,超挖越多。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九页。5.隧道开挖5.3超欠挖控制超欠挖偏大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钻孔偏差(开孔位置、外插角等)占44.2%,爆破技术(药量、装药结构等)占20.3%,施工管理(责任制、奖惩制度等)占17.6%,测量放线占7.6%,地质变化占6.1%。

超欠挖统计:根据近百座隧道的调查统计,平均超挖值为38.7cm,超出允许超挖值(按15cm计)23.7cm,相当每延米铁路单线隧道多开挖4.03m3,铁路双线隧道多开挖6.40m3,折合资金(开挖90元/m3+喷砼310元/m3)分别为1612元和2560元。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九页。5.隧道开挖5.3超欠挖控制控制超欠挖主要措施(1)控制钻孔偏差:周边眼、开孔位置、外插角(孔深控制在4m以内,使用光爆风枪、减少钻机外缘高度,使钻机尽量靠近岩壁)。(2)选择合理的爆破技术:采用控制爆破(光面爆破、预留光爆层光面爆破);优化爆破参数(周边眼E、W、E/w、q;单位岩石炸药消耗量Q;单位面积钻眼数量等)。(3)选用匹配的爆破器材和装药方法:周边眼小药卷连续装药、使用低密度、低爆速光爆炸药等。(4)严格钻爆施工管理:对测量放线人员、司钻工人、爆破工实行责任制(定岗、定作业标准、定质量控制标准等)和奖惩制度,加强责任心。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九页。5.隧道开挖5.4出碴运输:硬岩隧道全断面法施工,基本上都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侧卸装载机、312型挖装机、博依特回转式装碴机装碴,东风牌、奔驰、沃尔沃等15~20t大吨位自卸车运碴。软岩隧道台阶法和分部开挖法施工,除长台阶施工可用无轨运输方式外,都用有轨运输,轨道轨距900mm居多,电瓶车牵引14~18t梭矿车出碴,以减少对隧底的影响。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九页。6.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6.1超前支护

超前支护是对软弱围岩超前加固地层稳定开挖面的施工辅助方法。常用的形式有:

(1)超前注浆管棚:φ108~φ127,L>10m,管内放钢筋加强,环向@0.3~0.5m,纵向搭接2—3m,使用地质钻或专用管棚钻机。

(2)超前注浆小导管:为常用的方法。φ42,L=5m

,环向@0.3~0.4m,纵向搭接2m左右。风枪施钻后插入或风枪直接顶入。

(3)超前锚杆,孔内注浆:常用自进式锚杆(钻、锚、注一体化),中空注浆锚杆(先风枪钻孔,再插管注浆),拱部不宜采用不能保证注浆质量的砂浆锚杆。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九页。6.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6.2初期支护

在新奥法施工中,及时施作初期支护,是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围岩松驰、及时控制地压发展和围岩自支护能力降低,与围岩一起共同承载,其作用不仅在施工期间维护洞室的稳定,而且还能与二次衬砌一起,发挥永久承载的作用。

作用:根据洞室开挖后的稳定性而采用不同的支护结构,表6.2—1

支护构成: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九页。6.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6.2初期支护表6.2—1

洞室稳定性与支护结构关系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九页。6.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6.2初期支护

粉尘小,回弹少,质量易控制,但需配专用的湿喷机

(如中铁西南科学院的TK500型转子活塞式湿喷机)。

干喷:湿喷:粉尘大、回弹多、喷嘴水量人工不易控制,质量较差,但对有水地段比较有利。潮喷:比干喷粉尘小,回弹也较小,同样存在喷嘴水量不易控制问题。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九页。6.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6.2初期支护目前湿喷工艺已成为主流,公路隧道工程招标一般都指明采用湿喷。影响喷砼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水灰比、单位水泥用量和材料的选用。在满足施工作业条件下水灰比越小越好,质量(强度、耐久性、抗裂性等)越好。细骨料最好采用河砂。宜选用对碱骨料反应无害的骨料和低碱型水泥。喷砼作业中常见的弊病:喷距过远(>1.2m)、斜喷、较大的凹坑填石喷射、喷厚不足。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九页。6.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6.2初期支护第四十页,共五十九页。6.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6.2初期支护锚杆常用类型:全长锚固锚杆端头锚固锚杆,如药包锚杆。应用范围:拱部最好使用自进式和中空锚杆,浆液从锚杆中空部位压入,再挤满杆体与孔壁之间的空隙,注浆易饱满;不宜用砂浆锚杆。端头锚固锚杆多用于有水地段。锚杆端部应上垫板,施加一定的预紧力。设计有钢架时,应与钢架焊成一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浆液充填不饱满、锚杆长度不足、孔口不设垫板、不按设计布设不能形成群锚作用、未与钢架焊为一体发挥空间效应。砂浆锚杆(先钻孔、后插杆灌注)自进式锚杆(钻、锚、注三位一体)中空锚杆(先钻孔,后插管灌注)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九页。6.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6.2初期支护钢架常用类型:型钢钢架(I字钢、钢轨、U形钢等)、格栅钢架(四肢正方形、矩形;三肢倒三角形,主筋φ22,焊接成段)。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九页。7.防排水

施工中的止水和排水与结构的防水和排水,对施工和工程质量起重要的作用,也是施工中的主要难点。7.1

施工止水和排水。施工中对地下水的处理原则:排堵结合、综合处理。对于保护水资源和周围环境有严格要求的隧道,应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如歌乐山隧道。堵水标准:隧道建成后的排水量为1.0m3/延米·天。一般情况以排为主,排堵结合。堵水方法:一般以洞内超前深孔全帷幕注浆为主,注浆帷幕厚度根据水压而定。歌乐山正洞为5m,平导为3m。注浆方法:前进式注浆为主、双液浆与单液浆结合。压浆压力为水压的2~3倍。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九页。7.防排水压浆量Q=A×n×α/100。式中:A—加固止水范围的围岩体积(m3)n—孔隙率(%)α—充填率(%),多在50%~90%注浆循环段长12~25m。

施工中的止水和排水与结构的防水和排水,对施工和工程质量起重要的作用,也是施工中的主要难点。7.1

施工止水和排水。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九页。7.防排水施工排水方法:(1)对于水流集中的地下水,采用洞内插管引流;(2)对于富含地下水的松软风化严重的围岩,可用打排水管、排水坑道,利用重力自然排水,工程实例:京九线岐岭隧道进口段的超前排水洞、双侧壁导坑的超前排水,及导坑内的排水钻孔(长度5~10cm)。一般超前1个月左右,正洞的滞水大部可疏排掉;(3)对于地下水位高于隧道顶的砂质或、砂砾层地层,可采用地表井点降水(国内山岭隧道用得不多)。

施工中的止水和排水与结构的防水和排水,对施工和工程质量起重要的作用,也是施工中的主要难点。7.1

施工止水和排水。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九页。7.防排水7.2

结构防排水

结构防排水原则:不允许地下水流入隧道,而应从隧道衬砌防水板外排出。因此,一般都采用排水型隧道结构型式。地下水地下水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九页。7.防排水7.2

结构防排水隧道防水:一般采用衬砌砼自防水与结构外防水(背后注浆、防水板等)相结合方法。

只有对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有严格要求的隧道,才采用防水型(非排水型),即使是防水型隧道,也不可能做到完全防水,允许限量排放。上述两种防排水隧道不同点在于后者衬砌要承受较大的水压力。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九页。7.防排水7.2

结构防排水衬砌自防水措施:(1)采用防水砼。抗渗等级≥S8,结构厚度≥25cm,水泥强度等级≥32.5MPa,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配合比中水泥用量≥320kg/m3、砂率35~40%、水压比≤0.55mm,坍落度≤50mm,机械搅拌时间

≥2min,振捣时间10~30s,及时充分养护,为防裂最好加入适量的钢纤维或合成纤维。(2)做好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这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易出问题,常见的渗漏水多出自这些缝。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九页。7.防排水7.2

结构防排水①少留施工缝。采用整体钢模台车、适当增加衬砌段段长。②处理好垂直施工缝(节段缝)。刷净接头面、涂面处理剂(有微膨胀性能)、正确安设止水带(位置居中,安设牢固不走位)。措施:防水板铺设:常见问题为,材质差(拉伸强度不够12MPa,断裂延伸率不足200%等)、接缝不实不牢、铺设过紧、局部被锚杆头刺破等。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九页。7.防排水7.2

结构防排水

严格检测防水板材质和性能;喷砼表面修整大致喷平,切除锚杆头或加盖;防水板张挂留一定的富余长度,一般比喷砼轮廓线长度大10%以上为宜;防水板拼接采用双焊缝(热焊或粘接)、充气检查(气压0.5MPa);吊点加垫覆盖;一般应使用防水板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