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漫谈课件_第1页
中医外治漫谈课件_第2页
中医外治漫谈课件_第3页
中医外治漫谈课件_第4页
中医外治漫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外治方法临床应用漫谈宣丽华概述广义外治:泛指除口服及单纯注射给药以外施于

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

法,比如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包括在

内。狭义外治: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肤(粘

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内治---腔道、血管给药外治---皮肤给药---透皮问题

穴位经络调控发展《黄帝内经》中“桂心渍酒,以熨寒痹”,意指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后被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外治法,如针、灸、熏、贴、蒸、洗、熨、吸等诸多疗法。古代医家治病多取外治法,如扁鹊治虢太子尸厥,施以针石及熨法而效;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了用生地黄或栝楼根捣烂外敷治伤;用软膏剂贴敷治疗外伤。“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吴师机擅用膏药等外治法治疗内外诸疾,其著作《理瀹骈文》是历史上外治疗法的集大成者,至今影响犹深。现代中医外治疗法丰富多彩,分药物外治疗法、非药物外治疗法、手术疗法三大类,非手术的外治法未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则根据病情,在适当地麻醉下,应用手术疗法,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适应症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多学科。中药外用五倍子敷脐---治止汗吴茱萸敷涌泉穴---治失眠生栀子粉加面粉、白酒、蛋清外敷阿是穴---治急性软组织挫扭伤……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历史悠久

疗效好

不断改进

治未病双重治疗作用一、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二、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三、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禁忌症急性感染、急性外感发热禁用;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期不宜;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咯血等禁用;经期、孕妇、1岁以下小儿不宜;药物过敏,有疮、疖、痈、水泡和皮肤感染破损或出血者禁用,瘢痕体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慎用。Companyname典型病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蒋某,男,19岁,学生。咳嗽、气急反复发作15年。每遇天气变化时易发作,严重时难以平卧。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中医诊断为:哮证,痰热蕴肺型;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予以头伏、中伏、末伏穴位敷贴肺俞、心俞、膈俞、大椎。经上述治疗后,次年冬病夏治时患者诉哮喘未发,连续冬病夏治10余年,哮喘未发。Companyname典型病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葛某,男,18岁,学生。喷嚏、流清涕、鼻塞反复发作10年,伴鼻痒,晨起为甚。检查鼻粘膜水肿、苍白,舌淡红苔偏黄厚,脉滑。中医诊断为:鼻鼽,肺虚邪恋型;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予以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肺俞、心俞、膈俞、大椎。同年三伏治疗时患者鼻塞也较前减轻;次年冬病夏治时,患者自诉过敏性鼻炎半年未发,再予穴位贴敷,巩固疗效。常用药物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功效。《本经》:“主肠痔,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医学入门》:“治鼻皶皮,喉痹及痈疽发背乳痈脐疮。”现代研究认为,黄柏含小蘖碱,及黄柏酮、黄柏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案例:夏季皮炎红花:具特异香气,性温,味辛,味微苦。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作用。主治气血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也用于用于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红花少量用纱布包煮开后可用于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足冷等。

有兴奋子宫作用。玫瑰花:味甘苦、性温,具有理气活血、疏肝解郁的功效,是著名舒缓情绪中药,还有活血调经、美容除斑、降脂减肥等作用,主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乳痈,镇静,抗抑郁。由花体制的芳香油,为高级香料。理论渊源《灵枢•官能》:“针之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孙思邈:“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艾叶的功用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回阳救逆的作用。内服:治宫寒步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灸治百病,无论虚实寒热均可,尤其适于阳虚寒盛或风寒湿邪所致者。典型病例(二)施某某,女,58岁,2011年11月8日初诊。患者反复颈肩背部疼痛20余年,加重半年。时有头晕,曾就诊多家医院被考虑为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因症状逐渐加重到我科住院治疗。查体:行走欠自如,需搀扶,颈椎C5-C7棘突旁压痛(+),旋颈试验(+),左天宗穴处压痛(+),左锁骨上窝内侧压痛(+),左肩胛骨内侧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颈椎MR示:颈椎退行性改变。中医诊断:痹证(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颈肩背部肌筋膜炎治则:益气温阳,活血散寒,通痹止痛处方:膏肓俞、大椎、阿是穴采用隔姜灸灸膏肓俞、大椎、阿是穴,每日一次。患者经一周治疗后即感颈肩背部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即出院,继续隔姜灸加穴位贴敷,治疗1年后颈肩部疼痛及头晕症状均明显改善,次年伏天隔姜灸巩固治疗,现已痊愈。存在问题人们对灸法的要求发生改变,如效果良好的瘢痕灸是现代人不容易接受的,施灸时产生的疼痛也是人们拒绝灸法的理由。灸法项目操作时比较耗时,操作不当容易烫伤患者,都是难以推广的原因。PM2.5上升,影响医生健康。灸法病种也在不断拓宽,应用灸法治疗癌症等疑难病、还是治未病及抗衰老方面。在临床选择灸法应用时可以是用一种灸法,或者二种或更多的灸法结合应用,总之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关键点。器械刺激拔罐疗法拔罐法: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罐具种类与拔罐法分类原始的罐具:兽角发展:竹罐、陶罐、金属罐、玻璃罐、有机玻璃罐、橡胶罐······常用:竹罐、陶罐、玻璃罐罐具种类拔罐法的应用1、闪罐法:适应于肌肉较松弛,吸拔不紧或留罐有困难处,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2、留罐法:一般5~15分钟,可分为单罐法和多罐法。3、走罐法(推罐法):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处。案例:

卵巢囊肿术后胃瘫4、排罐法:适用于病变较广泛的疾病。5、针罐法:分为留针拔罐、出针拔罐、刺络拔罐6、药罐法:分为煮药罐、贮药罐施术后处理正常反应: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斑,或兼微热痛感,或局部发红,片刻后消失。一般不予处理。罐斑起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斑,或伴有微热痛感,又称之为罐印。拔罐后给人以最直接的感官特征即是罐斑。多数医家认为,罐斑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拔罐后出现的这些皮肤反应,是体内病理的外在反映。施术后处理若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退;若出现水疱,只要不擦破,可任其吸收;若水疱过大,用一次性消毒针从疱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盖;若出血,用消毒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常规消毒,无菌敷料覆盖。适用范围

防治疾病:临床各科,目前常用于临床的病种已多达100多种。养生保健:广泛应用。整体效应研究:牵拉肌肉,提高痛阈,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整免疫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兴奋神经,调整机体机能状态……总之,拔罐疗法作用机制复杂,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众多的环节和物质。作用机制局部研究局部形态学:角质层沿毛囊间隙拉裂,形成多条均匀、散在、龟裂样裂纹,每条裂纹都向深部组织延伸,同时有横向裂纹出现,并有红细胞附着在裂纹壁上。局部血流量变化:拔火罐可使拔罐部位的皮肤血流量明显增加;拔罐后血流量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局部温度变化:拔罐可以对皮肤的温度产生影响,其规律是升高幅度因时间不同而不同。局部血氧状态变化:拔罐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状态,极其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改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