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注册税务会计师税收相关法律冲刺班考试与辅导必须牢记的_第1页
2023年注册税务会计师税收相关法律冲刺班考试与辅导必须牢记的_第2页
2023年注册税务会计师税收相关法律冲刺班考试与辅导必须牢记的_第3页
2023年注册税务会计师税收相关法律冲刺班考试与辅导必须牢记的_第4页
2023年注册税务会计师税收相关法律冲刺班考试与辅导必须牢记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教材结构篇章2023年2023年2023年平均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第1章行政法基本理论85123.4%第2章行政许可法律制度836第3章行政处罚法律制度876第4章行政强制法律制度--15第5章行政复议法律制度51610第二篇民商法律制度第1章民法基本理论概述1110749.4%第2章物权法律制度855第3章债权法律制度202422第4章个人独资公司和合作公司法律制度222第5章公司法律制度181619第6章破产法律制度81018第三篇刑事法律制度第1章刑法基本理论1--9.6%第2章刑罚448第3章涉税犯罪法律制度10121第四篇诉讼法律制度第1章行政诉讼法律制度1515817.6%第2章民事诉讼法735第3章刑事诉讼法律制度597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第一节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性ﻫ(一)行政法的概念ﻫ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其悲观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权力法ﻫ

(二)行政法的特性ﻫﻫ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即行政法治原则,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ﻫ(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存在合法:行政权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据;ﻫ【分析】行政法是公权力,所以“法无授权即严禁”,如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必须由公安机关实行。ﻫ2.程序合法: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示例】行政机关应在听证的七日前,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即告知时间不妥,为行使的程序不合法。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实质合法性原则)ﻫ1.产生的因素: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2.内容:

(1)应符合立法目的;

【示例】食品安全有严重问题的餐馆,应当查处并责令关闭,不能仅罚款。

(2)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ﻫ【示例】罚款与否不考虑“我爸是XX”,考虑错误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性。ﻫ(3)平等地合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

(4)应当符合比例原则的规定

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作出的行政行为才是合理和适当的。ﻫ【示例1】行政强制法中,能非强制的则非强制,即便强制也是选择使用对当事人损害小的手段。ﻫ【示例2】房子已盖好,只是没有及时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能罚款就罚款,尽量不要选择强拆。ﻫ②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的具体行政措施与所要达成的行政目的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ﻫ(5)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符合人类理性和公平正义观念。ﻫ(三)行政应急性原则ﻫ1.性质:行政应急性原则是一般情形下合法性原则的例外。ﻫ【示例】救火员救火踹开住户的屋门。ﻫ2.限制:应急性原则并非排斥任何法律控制,不受任何限制的行政应急权力同样是行政法治原则所不允许的。

【分析】应接受有权机关的监督,所以说不完全排斥任何法律控制。ﻫ3.条件:

(1)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或危害;

(2)非法定机关不得行使应急权力,除非事后经有权机关作出特别决定予以追认;

(3)应急行为应接受有权机关的监督,特别是权力机关的监督;

(4)应当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ﻫ三、行政法的渊源

(一)行政法的渊源类型制定机关例子效力宪法全国人大最高,主线大法法律基本法律全国人大《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公司所得税法》低于宪法一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税收征管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法规依职权国务院《行政复议法实行条例》、《税收征管法实行细则》、《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海关行政处罚实行条例》低于宪法、法律依授权《增值税暂行条例》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海关行政处罚听证办法》、《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规章省、市级人民政府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同级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省、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注意】地方规章、地方性法规的“省市级”中的“市”具体指的是:①省会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②特区市(经济特区所在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市)③国批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二)行政法渊源中效力冲突的解决方式ﻫ【补充】冲突解决的基本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若仍有冲突则采用“家长裁决制”。ﻫ四、行政法律关系ﻫ行政法律关系涉及狭义的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ﻫ(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性ﻫ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在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时与相对方形成的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ﻫ【示例】甲税务机关对乙公司进行罚款。主体是甲税务机关和乙公司,其中甲为行政主体,乙为行政相对方。客体是金钱。内容是甲有行政制裁权,又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的义务;乙有按规定纳税的义务,以及罚错了的时候的请求复议权。ﻫ1.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ﻫ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ﻫ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一般是法定的,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通常不能互相约定权利义务,不能自由选择权利和义务,必须依据法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ﻫ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ﻫ【分析】行政主体的职权(权利)是国家赋予的职责(义务),不能放弃。

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通过行政程序(如申诉)或准司法程序(行政复议)以及司法程序(行政诉讼)解决。ﻫ(二)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行政主体涉及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ﻫ【注意】行政主体≠行政机关ﻫ【注意】不涉及个人,如甲税务机关派小王去乙公司罚款,行政主体为甲税务机关,而非小王相对人外部甲税务机关对乙公司进行罚款,乙公司为外部相对人内部甲税务机关对其员工进行行政处分,该员工为内部相对人客体物质利益甲税务机关对乙公司进行罚款,客体为货币精神利益专利局授予申请人专利权,客体为专利技术权利内容行政主体权利

(职权)行政立法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司法权等行政主体义务ﻫ(职责)对的合用法律、依法行使职权、遵守法定程序行政相对人权利参与权涉及①直接参与管理权;②了解权(如信息公开制度);③听证权等受益权涉及①就业权;②享受养老、保险、救济金等社会福利的权利;③获得许可、奖励、减免税等其他利益的权利;④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请求权涉及①请求保护权;②请求行政复议权或请求行政诉讼权;③请求补偿或补偿权行政相对人义务遵守行政法律法规、服从行政管理、执行行政决定第二节行政主体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特性及行政职权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及特性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不是行政主体的情形例子1.社会组织任何个人,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甲税务机关派小王去乙公司罚款,行政主体为甲税务机关2.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立法机关(如人大)、司法机关(如法院)、党务机关不是,必须有职权的行政机关或通过授权的组织才可以3.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1)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行使未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职权时不是行政主体。

(2)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应当是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相关的行政权力【示例1】甲税务所为乙税务局的派出机构,若对丙公司处以1000元罚款,可以甲税务所名义,即甲为行政主体。

【示例2】甲税务所为乙税务局的派出机构,若吊销丙公司的税务登记证,由于超过授权范围,所以只能以乙税务局的名义(盖乙的章),即乙为行政主体。

【示例3】甲行政机关委托乙行使行政权力,应当以甲行政机关的名义,盖甲的章,将来若被起诉,也是由甲作为被告4.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不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不是行政主体

(二)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ﻫ1.行政职权的概念和特性:ﻫ行政职权分为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两大类。ﻫ(1)公益性:如治安管理权、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权等。ﻫ(2)优益性职务上的优益性ﻫ(行政优先权)先行处置权:如先行扣留、即时强制体现的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前提是从事公务时)获得社会协助权物质上的受益权

(行政受益权)如国家向行政主体提供行政经费、办公条件、交通工具等。体现的是行政主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注意1】行政优益权VS行政职权:

行政优益权不属于行政职权,具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性或者可处分性(如不接受那么多的经费)。行政职权不能被抛弃,否则属于违法失职。ﻫ【注意2】行政受益权VS行政相对人的受益权:

行政受益权即行政主体的物质上的受益权,表现为国家向行政主体提供行政经费、办公条件、交通工具等。行政相对人的受益权表现为就业权;享受养老、保险、救济金等社会福利的权利;获得许可、奖励、减免税等其他利益的权利;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等。ﻫ(3)支配性(公定力):行政职权一经行使,即被推定为有效,在被撤消之前,相对人必须遵守执行。

【示例】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逾期不缴纳罚款加处罚款的决定不服的,应当先缴纳罚款和加处罚款,再申请行政复议。ﻫ(4)不可自由处分性:ﻫ①不得随意转移:未经法律许可一般不得随意转移。ﻫ②不得随意放弃或抛弃:如不能玩忽职守。2.行政职权的内容:ﻫ(1)行政立法权(不涉及人大,由于不是行政机关);(2)行政决策权;(3)行政决定权(涉及具体事宜的解决权和未明确规定事项的规定权);(4)行政许可权;(5)行政命令权;(6)行政执行权(有职权或有授权);(7)行政监督检查权;(8)行政强制权(涉及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9)行政处罚权;(10)行政司法权(行政主体作为第三人,在法定范围内对一定的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进行裁判解决的权力,涉及行政调解权、行政仲裁权、行政裁决权和行政复议权等)。

ﻫ二、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ﻫ(一)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1.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职权行政主体国务院组成部门如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等(部委行署)职权行政主体国务院直属机构如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职权行政主体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如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文化部管理的国家文物局、人事部管理的国家外国专家局等职权行政主体国务院办事机构如侨务办、法制办、港澳办、国务院研究室不是行政主体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如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等授权行政主体2.地方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市、县、乡人民政府职权行政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如市国税局、省财政厅职权行政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1.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

2.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

3.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ﻫ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管理委员会职权行政主体(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员)

1.性质:公务员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其不是行政主体,但行为的结果归属于行政机关。

2.权利:

(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ﻫ(4)参与培训;ﻫ(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ﻫ【注意1】公务员既不能成为原告(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也不会成为被告(由于不是行政主体),不具有诉讼当事人地位。ﻫ【注意2】公务员不得申请行政复议。ﻫ(7)申请辞职;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ﻫ3.不得录用的情形:ﻫ(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无论是否故意);

(2)曾被开除公职的;

(3)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三、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

(一)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注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是行政机关,但是是行政主体,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行政机构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内设的商标局;国家专利局内设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交通部门内设的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内设的交警大队、消防机构;税务机关内设的稽查局授权行政主体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审计署驻各地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财政所临时机构国家防讯救灾指挥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公司组织公用公司、金融公司、行政性专业公司(国家电网、中国船舶)事业单位如高等院校学位授予权社会团队工会、妇联、消费者协会、中国税务学会其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重点讲解】派出机构ﻫ1.名义的不同ﻫﻫ【补充】法律法规对派出机构的授权范围: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工商所可对集市贸易中的和个体工商户的违法行为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税务所可处2023元以下罚款。

【示例1】400元的罚款可以以派出所的名义作出,但是户口迁移、身份证补办等必须以公安局的名义。ﻫ【示例2】500元的罚款可以以税务所的名义作出,但是吊销税务许可证件必须以税务局的名义。ﻫ2.派出机关VS派出机构区别派出机关派出机构种类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审计署派驻各地的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财政所等设立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政府职能部门职能范围综合性专门性主体资格职权行政主体授权行政主体(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ﻫ1.性质:受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ﻫ2.条件:ﻫ(1)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可以委托的条件下,才干委托。ﻫ【链接】通过法律、法规授权的派出机构,就获得了行政主体资格。

(2)委托必须在法定权限内。

(3)必须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行使行政职权。

(4)受委托组织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行使委托的职权。ﻫ(5)必须履行书面委托手续。

(6)委托行政机关必须对受委托组织的行为监督并承担法律责任。

(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区别区别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性质不是行政主体授权行政主体权力来源(权)行政机关的委托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行使行政权的方式(名)必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可以自己的名义的行使法律地位和行为后果(责)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受托方不具有被告或被申请人资格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承担,直接可当被告或被申请人第三节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基本理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性

1.概念

2.行政行为的特性:ﻫ(1)从属法律性:(合法性)任何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ﻫ(2)自由裁量性:(合理性)ﻫ(3)单方意志性:无须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批准

(4)效力先定性:(支配性)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被推定有效,未被国家有权机关依法宣布为违法无效之前,对行政机关自身和行政相对方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具有约束力。

【链接】行政职权的支配性:行政职权一经行使,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撤消之前,即使违法或不妥,也被推定为有效,相对人必须遵守执行。ﻫ【注意】效力先定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必然对的、合法、不可否认。ﻫ(5)强制性:国家强制力作为实行的保障。ﻫ【注意】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必须强制实行,前提是行政相对方不遵守、不执行的情况。(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1.行政行为的内容ﻫ(1)赋予权益或义务:行政许可、行政拘留、纳税义务、接受审计监督等

(2)剥夺权益或免去义务:吊销营业执照等ﻫ(3)变更法律地位:变更工商登记等ﻫ(4)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医疗事故鉴定、土地管理部门或人民政府对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确认等。ﻫ2.行政行为的效力

(1)拟定力ﻫ①对于行政主体:非依法定理由和程序,不得随意改变其行为内容,或就同一事项重新作出行政行为;ﻫ②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得否认行政行为的内容或随意改变行为内容,非依法也不得请求改变行政行为。

③对于外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不得否认或拒绝行政行为所确认的事实和法律关系。

(2)拘束力: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均有拘束力。ﻫ(3)公定力:推定为合法有效,是行政效率原则的规定。ﻫ【链接】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性(P14)、行政职权的支配性(P8)为同一意思。ﻫ(4)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用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如税收强制执行。

【链接】行政行为的强制性(P14)为同一意思。ﻫ【注意1】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强制执行,在相对方拒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行政行为才需要予以强制执行。

【注意2】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成立后,就必须立即予以执行。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标准分类举例行政行为的合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范围内部行政行为如行政处分(不可诉)外部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抽象行政行为如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限度羁束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征税,必须依法定范围、税目、税率等进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如偷税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行政主体是否可以积极作出行政行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征税行为、行政处罚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如颁发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行政行为成立时参与意思表达的当事人数目单方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双方行政行为如行政委托、行政协议行政行为是否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定形式要式行政行为如强制执行决定应以书面形式作出非要式行政行为如公安机关对酗酒的人采用强制约束的行为行政行为是否以作为方式表现作为行政行为如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为不作为行政行为如被威胁今天不给钱就烧房子时,请求公安保护却未保护行政行为的内容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授益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决定减税免税、颁发毕业证书、发放救济金损益行政行为(承担、不利、侵益行政行为)如吊销营业执照、罚款、征税、行政收费、行政强制行为行政权作用的表现方式和实行行政行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行政立法行为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献(不可诉)行政执法行为如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等(可诉)行政司法行为如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仲裁、行政复议等(不涉及行政诉讼)【分析】另一种出题视角ﻫ行政处罚:外部、具体、依职权、单方、要式、作为、损益、执法行为

行政许可:外部、具体、依申请、单方、要式、作为、授益、执法行为ﻫ【注意】行政确认不一定是授益行政行为,也不一定是损益行政行为。例如交通事故的责任的确认。ﻫ【补充】行政终局裁决行为与国家行为属于行政诉讼排除范围。

(1)行政终局裁决:行政相对人不得向法院起诉,而是由行政机关做最后决定;法院无权对行政终局裁决行为的合法性予以审查。该行为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设定,行政机关不能通过行政立法自行设定终局裁决行为。

(2)国家行为:如国防和外交行为。行政相对人不得因不服国家行为而起诉。假如行政相对人因国家行为遭受损失,一般可以通过国家补偿的途径得到救济。(四)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ﻫ1.成立≠合法有效ﻫ【示例】作出行政强制的单位不具有相应的权限,此时行为成立,但不是合法有效的。

2.基本要件:

(1)主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

(2)权限:行政行为应当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实行ﻫ(3)内容: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

(4)程序: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其行为将会导致无效而成为予以撤消的根据之一。ﻫ【示例】该听证不听证,听证告知时间不符合规定都将成为行政处罚被撤消的理由。ﻫ(五)行政行为的无效、撤消和废止情形效力无效(1)行为: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ﻫ(2)主体: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ﻫ(3)意思表达: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4)结果:行政行为实行将导致犯罪

(5)程序:行政行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该行为从行政相对方获得的一切均应返还相对方,所施以相对方的一切义务应取消,给相对方所导致的实际损失,应予补偿撤消(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有瑕疵(主体、内容、程序)

(2)行政行为不适当(1)自被撤消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消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2)行政行为撤消后,行政主体与相对方根据过错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涉及补偿责任)废止(撤回)(1)法条已变: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被修改、废止或撤消ﻫ【示例】环保法调整,本来的许可废止

(2)情况已变: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示例】证劵印花税随股市兴旺调整ﻫ(3)结果实现:行政行为已完毕原定的目的、任务ﻫ【示例】灾害的组织救助完毕(1)效力从行为废止之日起失效

(2)行政主体在行为被废止之前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权益不再收回,也不再给予;相对方依原行政行为已履行的义务不能规定行政机关返还利益,但可不再履行义务ﻫ(3)因行政行为的废止给相对方导致财产损失的,行政主体应当依法给予补偿二、抽象行政行为ﻫ(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性ﻫ1.概念:从动态上讲,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活动。从静态上讲,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ﻫ2.特性:ﻫ(1)对象的普遍性:针对的是某一类人或事ﻫ(2)效力的普遍性和连续性:有后及力

(3)准立法性:不涉及法律ﻫ(4)不可诉性: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直接对象。

【分析】对抽象行政行为单独提起行政复议或起行政诉讼是不可以的,但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申请复议机关附带审查该项规定。

3.分类:行政立法行为和其他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命令、行政决定等)

(二)行政立法

1.行政立法的概念:指有权行政机关依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并颁布有关行政管理事项普遍合用的规则的活动,涉及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2.特性:ﻫ(1)行政立法的行政性

①主体——国家有权行政机关: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部门规章);省市级人民政府(地方规章)。ﻫ②调整对象——行政管理事务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事务ﻫ③目的——实行和执行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ﻫ(2)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行政立法有别于权力机关的立法;行政立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法律之下,属于从属性立法。

【链接】地方规章的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

3.行政立法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行政立法具体行政行为主体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享有行政立法权所有的行政机关对象具有普遍性、不特定性具有个别性、特定性时间一般长于具体行政行为程序一般比各具体行政行为程序更正式、严格4.行政立法的分类

(1)依行政立法权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一般授权立法与特别授权立法。ﻫ(2)依行政立法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ﻫ(3)依行政立法的内容、目的不同,可分为执行性、补充性、实验性立法。三、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征收ﻫ1.概念: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ﻫ2.内容:税收征收,建设资金征收,资源费征收,排污费征收,管理费征收等。

3.特性:单方、损益、具体行政行为ﻫ【对比】行政征用: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劳动,并给予相对人适当的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二)行政确认

1.概念: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拟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2.特性:要式、羁束行政行为;有些依申请(如房屋出租登记备案、收养登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些依职权(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一定是损益或授益。ﻫ3.形式:认定,认可,证明,登记,批准,鉴证,行政鉴定。

4.分类:

(1)依行为的动因:依申请;依职权的行政确认。ﻫ(2)依对象:身份、能力(或资格)、事实、法律关系和权利归属等的行政确认。

其中,权利归属的行政确认的情形有不动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竞标得到的不动产通过行政协议予以确认)、经营权的行政确认、工业产权的行政确认等。(三)行政监督

1.概念:指行政主体(主体)依法定职权,对相对方(对象)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命令、决定的情况(内容)进行检查、了解、监督,以防止和纠正行政相对方的违法行为(目的)的行政行为。ﻫ【区分】行政监督VS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前者是行政主体监督行政相对人,后者是行政主体监督行政主体。ﻫ2.性质:依职权、单方、相对独立、具体行政行为。

3.方法:检查、审查、调查、查验、检查、勘验、鉴定、登记、记录等。(四)行政给付

1.概念:指行政主体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利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区分】行政给付VS行政奖励:行政给付不具有精神上和职务上的权益,对象是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行政奖励更多在说精神鼓励,对象是有特殊奉献的人。

2.形式:发放退休金、退职金、失业救济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安顿、补贴、抚恤、优待、救灾扶贫等。ﻫ(五)行政裁决ﻫ1.概念:指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主体依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权利归属或者侵权损害纠纷进行审查,并就各方责任的承担作出裁断(具有法律权威性,即有强制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注意】行政裁决是可诉的,由于行政裁决是具体行政行为。所以对其不服,可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ﻫ【区分】行政裁决VS行政调解:行政裁决有强制力,不服时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行政调解没有强制力,不服时只能针对原争议提起民事诉讼,如夫妻打架找行政机关调节。ﻫ2.情形:特定的民事纠纷(NOT行政纠纷),如著作权侵权损害补偿纠纷的裁决、专利权许可使用费纠纷的裁决、土地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侵权损害补偿纠纷的裁决、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裁决、房屋拆迁补偿纠纷的裁决等。

ﻫ四、行政行为程序与行政程序法ﻫ(一)行政行为程序与行政程序法的含义

行政程序法是规定行政主体实行各种行政行为所应遵循的方式、环节、顺序和时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ﻫ核心价值:(1)公正;(2)效率。ﻫ(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公开原则:ﻫ(1)规定:行政行为在事前、事中、事后公开于行政相对人和有关利害关系人。ﻫ(2)重要体现:行政依据公开、行政程序公开、行政信息公开、行政决定公开等方面。ﻫ2.公正原则:平等地对待当事人各方,排除各种也许导致不平等或偏见的因素。

【示例】不得形成地区市场壁垒;在行政处罚中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都体现了公正原则。ﻫ【链接】回避制度体现了公正原则。ﻫ3.参与原则:听证程序是参与原则的重要体现。ﻫ4.效率原则:时效制度、简易程序、紧急解决程序是效率原则的重要体现。(三)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ﻫ1.信息公开制度——体现公开原则

凡是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信息资料,除法律规定应予保密的以外,有关机构均应依法向社会公开,任何公民或组织均可依法查阅、复制。

2.回避制度——体现公正原则

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行政执法人员应积极回避。若执法人员不积极回避,当事人有权提出规定其回避的请求。——积极回避、申请回避ﻫ3.行政调查制度ﻫ(1)权限:不能超过法定限度。没有法律的授权,行政机关不得签发传票,不得规定提交有关文献、资料或报告等,不得强制进行检查、查问和其他调查活动。ﻫ(2)程序:①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②假如证据也许灭失或以后难以取证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解决决定。

4.告知制度

(1)方式:书面或口头

(2)内容:作出某项行政行为之前就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理由、享有的权利以及其他有关事项,有义务告知相对人并加以指导。

5.催告制度(新增)ﻫ催告是当事人在行政决定作出后不自觉履行义务,行政主体督促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否则承担被强制执行后果的一种程序。

催告是强制执行行政决定的前置程序,是行政强制执行的核心程序。《行政强制法》中的催告制度重要体现在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的催告、代履行的催告、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催告三个方面。

6.听证制度——体现参与原则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实行条例》均规定了听证制度。ﻫ7.行政案卷制度(案卷排他性制度)

行政案卷制度是行政决定只能以行政案卷体现的事实作为根据的一种行政程序制度。ﻫ行政机关作出影响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行政决定所根据的证据,原则上必须是该行政决定作出前行政案卷中已经记载的并经当事人申辩和质证的材料。即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应当以行政案卷为根据,行政机关不能在行政案卷以外,以当事人所未知悉的或者未由当事人申辩、质证的事实作为根据来作出行政决定。

【分析】不能先做行政决定,再搜集证据。ﻫ【链接1】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ﻫ【链接2】行政处罚中听证笔录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重要证据之一。ﻫ8.说明理由制度(附加理由制度)

按照行政法治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将作出行政决定在事实上和法律上的理由对行政相对人说明。——给予不利的决定前,要给理由ﻫ【链接1】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ﻫ【链接2】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事先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理由和依据,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违法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等。ﻫ9.教示制度ﻫ教示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正式作出某种不利决定期,应当将有关法律救济权利事项明确地告知,教引行政相对人如何获得法律救济的一种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给予不利的决定期,要说不服怎么办

基本内容:①什么机关②法定期限③法定方式④法律后果。

10.时效制度——体现效率原则ﻫ(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1.信息公开的分类和时限规定分类情形时间方式积极公开应当积极公开的情形

(1)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ﻫ【示例】财政预算报告、食品药品监督检查情况等ﻫ(2)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ﻫ【示例】抢险救灾款的使用

(3)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立、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示例】办税务登记要带的材料

(4)其他该政府信息形成或在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以内公开。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依申请公开(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规定该行政机关予以更正。

(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积极向政府申请获取所需要的政府信息。可以当场答复,应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批准,并告知申请人,延长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行政机关应当按照申请人规定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提供的,可以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以其他适当形式提供。2.信息公开受到的限制

(1)绝对限制: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ﻫ(2)相对限制: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批准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也许对公共利益导致重大影响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ﻫ3.信息公开的收费:行政机关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其余费用不得收取,也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形式提供政府信息。

4.信息公开的权利救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第二章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第一节行政许可概述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特性和分类ﻫ(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性

1.概念: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也可表达为(P3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为,是事先控制的管理性行为,是行政机关对外的外部行政行为,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一般为要式行政行为。

2.特性(P30):

(1)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分析】由于行政许可的前提是一般严禁,所以要相对人申请,不能行政主体积极。ﻫ(2)外部管理行为、事前管理行为;ﻫ【注意】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审批行为,均不合用本法。——内部不合用

【示例】行政机关内部的人事任免、上级对下级的审批均不属于行政许可。ﻫ(3)经依法审查的行为(自由裁量);ﻫ【分析】环节:申请——审查——许可,审查的结果也许是准予许可,也也许不予许可。ﻫ(4)授益行政行为:不是一次性行为,往往是“一种”“数次”行为。如排污许可证、机动车驾驶执照的取得。

(5)一般为要式行为:书面许可。

(二)行政许可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行政许可VS行政审批: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大约念(涉及许可审批,确认审批或其他类型的审批)小概念依职权或依申请依申请可以是内部也可以是外部行为外部管理行为表现为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制度表现为权利的赋予或严禁的解除【补充】与税务有关的许可和审批

2.行政许可VS行政确认:行政确认行政许可关键标准:权利形成的时间权利形成于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之前

【示例】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火灾事故因素和责任认定,在确认前已产生权利产生于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之后ﻫ【示例】出国护照审批,许可后才有出国的权利启动程序依职权或依申请依申请诉讼的后果不因申请行为无效而无效或被撤消因申请行为无效而导致无效或撤消是否授益不一定授益或损益授益行为3.行政许可VS行政登记:

与税务有关的登记示例有:一般纳税人登记、出口退税资格审核登记、税务登记行政登记行政许可没有裁量权,符合规定就登记拥有一定的裁量权建立一种秩序,是法律控制的辅助手段事先加以严格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履行义务(损益)被许可人获得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和权利(授益)(三)行政许可的分类类型举例普通许可集会游行示威许可、爆炸品生产运送许可、商业银行设立许可(无数量限制)特许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海域使用许可、无线电频率占用许可(有数量限制)认可律师资格、注册税务师资格核准消防验收、生猪屠宰检疫登记公司工商登记、事业单位及社会团队设立登记ﻫ二、《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法定涉及许可设定法定、主体及权限法定、实行程序法定等方面。公开、公平、公正1.依据公开: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行行政许可的依据;ﻫ2.过程和结果公开:行政许可的实行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便民和效率重要体现:公示制度、一次申请制度、当场更正制度、一次告知补正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期限时效制度等。救济1.许可前:陈述权、申辩权

2.许可后: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补偿权信赖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合法合理信赖应当予以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确需改变的(如依据修改或废止、客观情况变化),由此给相对人导致的损失应当予以补偿。行政许可不得转让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监督1.政府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2.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监督ﻫ3.许可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第二节行政许可的设定ﻫ一、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程序制度及可设定事项ﻫ(一)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程序制度ﻫ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明的确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形成性程序1.听取意见:采用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ﻫ2.说明情况:必要性、对经济社会影响评价性程序1.设定机关的评价:定期评价,及时修改或废止ﻫ2.实行机关的评价:适时评价实行情况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正性程序省级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为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报国务院批准,可停止实行该行政许可。(二)可设定行政许可事项ﻫ

(三)税务行政许可的设定目前的项目(1)指定公司印制发票;(增值税票找国税总局,其余找省级税务)ﻫ(2)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审批;(印本单位名称的找省以上,其余找经营地税务)ﻫ(3)对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的审批;(最高限额低于10万找区县、最高限额为100万找地市、最高限为1000万及以上的找省级)ﻫ(4)印花税票代售许可。取消的项目(1)领购普通发票:办理了税务登记后,即具有领购普通发票的资格

(2)建立收支粘贴簿、进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属于义务ﻫ(3)拆本使用发票:严禁行为ﻫ(4)使用计算机发票:按一般普通发票领购手续办理

(5)跨规定使用区域(跨省)携带、邮寄、运送空白发票:严禁行为二、行政许可设定权划分ﻫ(一)设定权经常性许可非经常性许可法律√X行政法规√必要时,国务院可以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实行后:(1)临时性:终止(2)非临时性:转化(提请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法律,或自行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X省级地方规章X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行满一年,可提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其余文献XX【注意1】上位法没有设定的,下位法才可以设定。如法律没有设定行政许可的,行政法规才可以设定。

【注意2】地方性法规、省级规章“四不得”:ﻫ(1)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拟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ﻫ【示例】北京不得规定注税不用考试就可取得。ﻫ(2)不得设定公司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示例】地方性法规、规章不得规定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到本地餐饮协会办理认证。

(3)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公司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ﻫ(4)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ﻫ(二)规定权——上位法有,具体说明

下位法可以对上位法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实行作出具体规定。ﻫ法规、规章对实行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第三节行政许可的实行ﻫ一、行政许可实行主体

(一)行政许可的实行主体

1.行政机关ﻫ2.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如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行行政许可。ﻫ3.受委托的行政机关ﻫ【注意】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不是行政主体,但是可以作为实行者。

【区分】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VS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受委托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委托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无公告义务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行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组织只限于行政机关以自己的名义实行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行,不得再委托(二)行政许可实行主体的其他有关规定ﻫ1.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原则规定——权力集中ﻫ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2.一个窗口对外的规定ﻫ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拟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3.统一办理或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规定ﻫ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行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拟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ﻫ【总结】便民的政策集中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性质权力集中程序集中空间集中程序经国务院批准,省级政府决定多个内设机构的审核集中到一个对外窗口一个机关统一受理,听取其他机关意见后决定联合、集中办理,但分别决定名义集中的机关所属行政机关名义各机关以自己名义分别实行(三)税务行政许可的实行主体(P37)ﻫ1.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税务机关在法定权限内实行,各级税务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实行行政许可。ﻫ【注意1】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以及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ﻫ【注意2】税务所(派出机构、授权行政主体)是上级税务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罚款额在2023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

【注意3】稽查局(内部机构、授权行政主体)是省以下税务局设立的,负责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

2.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税务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实行行政许可。

3.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指定一个内设机构或者设立固定窗口,统一负责受理行政许可申请、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二、行政许可实行程序ﻫ(一)行政许可实行的申请

ﻫ(二)行政许可实行的受理ﻫ(三)行政许可实行的审查

(四)行政许可实行的决定ﻫ1.形式:书面形式。

2.解决:

(1)不予行政许可:书面说明理由,涉及事实、法律以及自由裁量是否符合法律目的,告知复议、诉讼的权利。ﻫ(2)准予行政许可:应当公开。

3.许可结果:许可证(需要就颁发)。检查、检测、检疫,可在物品上加标签或加印章。

4.决定期限(P41):情形时限当场能决定的当场作出一个主体实行许可的(一般)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平级多个主体实行的(统一、联合、集中办理)受理申请之日起45日,经本级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跨级多个主体实行的下级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上级机关的期限也是20天,特殊情况期限可以延长【注意】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查、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5.颁证时限(P41):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许可证件。ﻫ(五)行政许可听证程序

1.启动方式:积极举行听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行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依申请举行听证直接涉及申请人与别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无须公告2.时间安排:申请期限规定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申请组织期限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听证申请后20日内组织听证告知期限行政机关应在举行听证7日前公告或告知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听证时间、地点等。3.程序安排:

(1)形式:公开

(2)回避:审查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不得担任听证主持人。

(3)收费:免费ﻫ(4)案卷排他: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六)行政许可的变更与延续ﻫ1.变更:随时提出规定。

2.延续: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机关在有效期届满前决定,逾期的视为准予延续(默示批准)。ﻫ【解释】默示批准只合用于延续申请,不合用于初次申请许可和变更许可。

(七)行政许可实行的特别规定资源运用、行业准入(特许)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资格赋予(认可)对公民通过考试,对组织通过考核。

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技术审定(核准)受理申请之日起5日内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组织设立(登记)通常只作形式审查,符合条件的当场登记。需要实质审查的,规定2人以上。有数量限制的许可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ﻫ三、行政许可实行的费用制度

1.相对严禁:行政机关实行行政许可以及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除外。收取的费用必须所有上缴国库,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变相返还实行行政许可所收取的费用。ﻫ2.绝对严禁: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ﻫ第四节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ﻫ一、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

1.对许可机关的监督:上级监督下级

2.对被许可人的监督ﻫ(1)行政机关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解决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ﻫ(2)可通过抽查产品、定期检查来实地检查。

(3)被许可人在管辖区域外违法,违法行为地的行政机关应当抄告许可机关。ﻫ(4)个人、组织发现违法行为有权举报,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核算、解决。

(5)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应当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未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ﻫ二、行政许可的撤消和注销ﻫ(一)撤消情形责任可以撤消

(机关错)(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ﻫ(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ﻫ(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4)对不具有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5)依法可以撤消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补偿。应当撤消

(申请人错)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许可的1.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不予受理或许可并警告;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P44)ﻫ2.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合法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给予行政处罚;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不予撤消撤消许可也许对公共利益导致重大损害的(二)注销——程序性行为

1.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ﻫ(1)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ﻫ(2)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被终止的;ﻫ(4)行政许可依法被撤消、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ﻫ【分析】撤消、撤回、吊销后都得完毕注销这个程序。

(5)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行的。ﻫ【区分】撤消VS撤回VS吊销VS注销

ﻫ2.注销方式:收回证件、加注发还、公告注销等。三、违反行政许可法的法律责任(略)ﻫ

第三章行政处罚法律制度第一节行政处罚概述ﻫ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性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律设定的行政处罚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相对方(外部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ﻫ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处罚法定原则ﻫ基本内涵:处罚“依据”法定、处罚“种类”法定、处罚“主体”法定、处罚“程序”法定、处罚“形式”法定、处罚“职权职责”法定。

(二)处罚公开、公正、过罚相称原则ﻫ(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1.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既非意味着可以以罚代刑,也非意味着可以以教代罚。

2.行政机关未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即作出行政处罚的,并不直接导致行政处罚程序违法,不会导致行政处罚行为的无效或撤消。ﻫ【分析】责令改正并非行政处罚的必要程序,属于行政命令。ﻫ【链接】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如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意见,该行政处罚程序违法。(P53)

(四)保障相对人权益原则(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

具体涉及:

1.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2.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ﻫ3.有权依法提出补偿规定。

(五)监督制约、职能分离原则ﻫ1.对违法行为的调查与审理分离;——查审分离

2.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罚缴分离

3.听证主持人与调查检查人员分离;

4.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处罚决定应向所属行政机关备案。ﻫ(六)一事不二罚(款)原则ﻫ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分析1】“一事”:不同违法行为罚款两次是可以的。

【示例1】某食品加工厂食品卫生有问题被行政处罚,其中卫生局以违反《卫生法》中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处以5000元罚款;工商局以无证经营食品加工为由处在1万元罚款,符合规定。ﻫ【分析2】“不再罚”:(1)一个行为触犯一项法律,(罚款)只处罚一次;(2)一个行为触犯多项法律,可分别进行行政处罚,但罚款只能一次。

【示例2】甲乙打架斗殴,公安机关对甲乙罚款50元,之后想想不合适,又罚款100元,不符合。

【示例3】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工商法规和城市管理法规,工商机关处以2023元罚款,城市管理法规规定由市政部门处以3000元罚款,同时去罚款,不符合规定。ﻫ【示例4】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工商法规和城市管理法规,工商机关处以暂扣执照,城市管理法规规定由市政部门处以3000元罚款,同时处罚,符合规定。第二节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人身自由罚行政拘留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暂停生产经营,规定整顿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不是行政强制措施财产罚罚款区别于罚金,罚金属于刑事责任。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区别于没收财产,没收财产属于刑事责任。训诫罚警告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创设权注意问题规定权法律各种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由法律保存下位法应当在上位法规定给予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对已有处罚作出规定行政法规限制人身自由除外可设定吊销公司营业执照的处罚地方性法规限制人身自由、吊销公司营业执照除外可设定暂扣公司营业执照的处罚,可设定吊销其他证照的处罚,可设定吊销个体户的执照的处罚部门规章警告;罚款罚款限额由国务院规定地方性规章罚款限额由省级人大常委会规定【注意】对于部门规章可设定的罚款指:

(1)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元。ﻫ(2)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①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②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0元;

③超过上述限额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ﻫ【总结】设定权行政拘留吊销公司营业执照罚款警告其余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限)√×地方规章××√(限)√×其他规定×××××第三节行政处罚实行主体、管辖及合用ﻫ一、行政处罚的实行主体行政机关1.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行;

2.相对权力集中: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行行政处罚。

【补充1】派出所可以作出警告、500元以下的罚款的行政处罚;ﻫ【补充2】税务所可以作出2023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补充3】证监会可以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新增)。受委托的组织有相应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在法定权限内依法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人员+组织+技术)实行行政处罚,委托行政机关对该组织实行行政处罚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且不能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实行行政处罚。ﻫ【注意】行政处罚委托的是组织,行政许可必须委托的是行政机关。(P37)ﻫ二、行政处罚的管辖和合用ﻫ(一)行政处罚的管辖级别管辖县级以上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注意】国务院下属部门(海关、税务、工商等除外)、乡政府、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等除外)一般不具有行政处罚权。地区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注意】海关行政处罚由发现违法行为的海关管辖,也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海关管辖。指定管辖两个以上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实行机关对同一行政违法案件都有管辖权,双方又协商不成的,应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协商→上级指定)(二)行政处罚的合用不予处罚无责任能力者不处罚(1)不满14周岁(小于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时;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情节轻微者不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导致危害后果。过时效者不处罚(1)一般处罚时效:行为发生之日或终了之日起2年

(2)税务处罚时效:行为发生之日或终了之日起5年;ﻫ(3)治安处罚时效:行为发生之日或终了之日起6个月。从轻或减轻处罚未成年人不重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改错者不重罚积极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胁从者不重罚受别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立功者不重罚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注意1】从轻:在法定处罚范围内的低者,如50%-5倍的罚款时,罚50%叫作从轻。

减轻:低于法定处罚范围的最低限,如50%-5倍的罚款时,罚30%叫作减轻。ﻫ【注意2】条款中并未规定从重处罚的情形。

【注意3】初犯并不会导致从轻、减轻、不处罚。(三)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行政处罚法》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示例】违法占用别人土地,从归还后起算。《税收征管法》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第四节行政处罚程序

行政处罚程序涉及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和行政处罚执行程序。ﻫ一、行政处罚决定程序ﻫ行政处罚决定程序,涉及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听证程序是一般程序中的特殊环节)。

【分析】简易程序不能开展听证,只有一般程序中符合规定的才行。

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做到:(1)查明事实;(2)告知当事人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权利;(3)允许当事人陈述和申辩,且不因申辩加重处罚。合用条件1.违法事实清楚;

2.有法定依据;ﻫ3.数额较小的罚款(指对公民处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内容表白身份(出示证件)→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可以口头告知说明)→制作决定书(书面决定)→交付决定书(当场)→备案简易之处1.一人执法;ﻫ2.当场决定、交付;

3.无须行政机关加盖印章,仅须有执法人员签章。(二)一般程序ﻫ1.备案:未对备案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但不能超过追究时效(2年、5年、6个月)

2.调查:人数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应出示证件。

【链接】简易程序中人数为1人。笔录检查、调查和询问应制作笔录。先行登记保存制度实行先行登记保存制度ﻫ【链接】(P25)《行政处罚法》规定:假如证据也许灭失或以后难以取证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解决决定。

【补充】先行登记保存会改变了相对人财产、物品等的事实状态,会使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法律关系受影响,即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质影响,是可诉的。

【补充】(P62新增)先行登记保存属于“其他行政强制措施”。(1)《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没有本人陈述,但其他证据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但是,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不能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分析】证据是必要的,本人口供是次要的。

(2)《海关行政处罚实行条例》规定:海关依法扣留走私犯罪嫌疑人,制发扣留决定书,时间不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48小时。海关扣留货品、物品等资料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经批准可以延长至1年。

3.审查:根据不同的违法情况,分别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和移送司法机关解决等解决建议。ﻫ4.告知和说明理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先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申请回避、辩解、听证的权利)。ﻫ【注意】告知书中并未提及处罚后的法律救济权利(如行政复议、诉讼;不救济的后果)。ﻫ【补充】《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的内容:(1)认定的税收违法事实和性质;(2)合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献;(3)拟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4)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5)告知书的文号、制作日期、税务机关名称及印章;(6)其他相关事项。

5.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意见ﻫ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如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意见,该行政处罚决定不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申辩权利的除外。ﻫ6.制作处罚决定书:加盖行政机关印章ﻫ7.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送交当事人;当事人不在现场的,除另有规定外,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依法送达当事人。ﻫ【注意】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依法应当在2日内送达。予行政拘留处罚的,还应当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