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现手法李言君_第1页
诗歌的表现手法李言君_第2页
诗歌的表现手法李言君_第3页
诗歌的表现手法李言君_第4页
诗歌的表现手法李言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乐写哀、衬托、对比、烘托、渲染、比兴、联想、想象、用典、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小中见大、对写、列锦等。考点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动衬静。角度一衬托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运用了衬托手法。这首词上片并非全部直接写鹰,而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显然作者在这里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的形象。。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表现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角度二象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象征诗人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着力描写。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角度三渲染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注】①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退居苏州时。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运用了渲染的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运用了冯唐的典故,表达自己能为朝廷所看重,渴望为国出力的情感。角度四用典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古风(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中人才际遇的描写。(2)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处境。(3)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鉴赏表现手法解题方略1.掌握答题方法——“指”“释”“析”(1)“指”: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释”:结合诗句阐释怎么运用的这种方法。(3)“析”:分析此表现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2.掌握答题范式点明表现手法技巧+结合诗歌阐释其具体运用+分析使用效果。

(14年新课标II)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即时小练

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请谈谈本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答案:本诗最后一句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借武陵人的归隐生活,表达了作者超越世俗、高洁的情操,隐约带有欲归隐山林的意味。即时小练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照应、抑扬等。

考点四鉴赏诗歌构思立意

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这种构思立意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角度一卒章显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甲午江行毛珝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注】宋理宗端平元年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歌主旨:一举收复中原,还我河山。强调宋朝的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角度二以景结情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简析这首清词结尾两句的表现手法。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即以景结情。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以小见大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角度三以小见大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大酺杜审言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注】大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王夫之称赞此诗的第三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请你说说这两句诗是如何传神的。答案颈联借景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皑皑“白雪”,阵阵冷香,青青柔条,丝丝暖意,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既使万象更新又给人以希望。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了皇恩浩荡如春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可分为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三类。角度四用典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舟中晓望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这首诗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尾联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和次句中的“遥”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相呼应,表明是在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首尾呼应,结构圆合。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角度五抑扬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上片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欲抑先扬。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鉴赏构思立意解题方略1.掌握答题方法——“指”“释”“析”(1)“指”:准确指出行文构思的技巧;(2)“释”: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3)“析”: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掌握答题范式点明构思行文技巧+结合诗歌阐释其具体运用+分析使用效果。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答: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题。即时小练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的结句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答: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