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测试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测试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测试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测试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过关练: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解析)1.《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自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拥有2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这表明()。A.美、加、墨三国实现了经济一体化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C.区域集团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D.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组织2.韩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是v()①造船业

②金融业

③汽车制造业

④电子工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组织数量变化统计示意图。下列对此示意图说明正确的是()A.区域集团化加剧了世界日益割裂B.反映了全球闯贸易壁垒日益消除C.说明世界国家间的政治同盟增多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4.面对2023年的金融危机,德国前外长费舍尔曾说:“在这场全球危机结束时,欧洲只会变得更加无足轻重,……欧洲不是在寻求更紧密的团结,而是正在这场危机中重新国家化,让自己回到过去。”这表明()A.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B.欧盟将失去世界一极的地位C.欧洲联盟正走向解体D.金融危机促使欧洲更加团结5.世界银行贷款对象的变化体现为()A.西欧国家→亚非拉国家B.亚非拉国家→西欧国家C.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D.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6.一对西方夫妇圣诞节专程钻进云南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经济一体化推动了政治一体化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7.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次演说中强调,“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西欧成为“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是()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C.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D.欧洲联盟的成立和扩大8.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你对“第三次重大力量转变”的理解是()A.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B.日本成为经济大国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改革开放后已成为世界大国9.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联合国②欧盟③世界贸易组织④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10.漫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某些现象。下列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以谈判、协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B.WTO具有调节国际贸易争端的作用C.降低关税是双方谈判的焦点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缩小11.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经指出:“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B.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C.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D.痛斥当今国家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场的行为12.1963年1月,因政治上的难题,戴高乐不批准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申请。他解释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由此可见,欧洲一体化()A.体现了地区贸易保护主义B.是美国领导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集团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实现了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13.当今的一些速食汉堡店内有全球编号相同、口味相同的汉堡餐,同时为了迎合各地民众的口味,在不同地区又兼卖适合当地口味的食物。这些速食汉堡店还提供新式的文化空间,一些青年学生则聚集在店里聊天、看书、形成“另类的图书馆”。以上现象说明了()①全球化会导致某些方面的趋同化②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出现“本土化”的特点③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推动力量④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全球化已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4.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和资金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发展中国家都有求于发达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发达国家同样会有求于发展中国家,只要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如中国和印度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等。利益分配的键在()于大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是A.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互补性B.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自身资源C.发达国家掌握全球化主动权并获得最大收益D.全球化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加剧了全球利益的失衡15.有位同学搜集到两枚徽章,图形如下图所示,其他同学看后给出的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①这是两个国际金融组织的标志②该组织今天已经不存在③该组织的控制权长期由美国人掌握④美国人利用它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6.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经济指数对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变化:高收入国家从1980年的38%上升到1996年的40%;中等收入国家从43%上升到52%;中低收入国家从42%上升到52%;低收入国家从30%上升到42%。它反映出()A.高中等收入国家控制着世界贸易市场B.世界不同类型国家发展差距日益扩大C.20世纪后期国际资本投资的转移趋势D.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17.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A.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C.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18.下列评论中,不是直接针对“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是()。A.“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B.“它的成功促使各国考虑把共同市场扩大到其它部门乃至整个经济部门的必要性,它的经验为以后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铺平了道路。”C.“是西欧国家联合道路上的一次创造性实践,一次质的飞跃,它开始了一体化合作形式的零的突破。”D.“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建立共同的农业政策及运输政策进一步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19.由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世界。2008年9月29日纽约、伦敦油价单日暴跌超过10美元。这不能说明()A.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D.我国必须重视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20.仔细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应是()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下降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③各国的关税壁垒仍森严④经济全球化正逐步形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1.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请回答:(1)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3分)(2)第三阶段的全球化实际是指什么?(2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3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作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有何不同?(2分)你认为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1分)22.(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世界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材料一:世界经济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地,过去就是、如今依然是世界主要金融强国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GreatDepression)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马丁·沃尔夫《金融危机再至我们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发表于2023年11月)问题:材料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年代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与西欧国家的贸易++注:+为顺差,-为逆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材料三2023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特里谢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特里谢说:假如我们没有纪律,我们便会质疑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运作。他指出,近来的市场动荡不定,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在特里谢看来:此前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1)“那场人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依据这种思想,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3分)(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3分)(3)依据材料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何变化?(2分)这些变化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趋势有何影响?(2分)(4)结合材料一、三,你认为如何才能使“再也没有下一次”成为可能?(2分)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史图表组材料二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1)材料一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给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2分)(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4分)24.历史小论文题(15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到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知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而弗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外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评价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问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1960年,由伊拉克出面邀请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委内瑞拉四国到巴格达举行石油生产国会议,商谈对一些西方国家一再单方面降低油价、严重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的问题采取对策,成立该组织。后来又有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厄瓜多尔等八国陆续加入遥70年代以来,该组织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辞书材料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斗争列举:“1971年欧佩克与西方石油公司在德黑兰举行会谈,签订《德黑兰协定》,把石油开采税率从50%增加到55%,打破了西方石油财团单方面制定标价的特权。”“为补偿美元贬值造成的损失,1973年欧佩克与西方石油公司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谈判,达成了提高原油价格标准%的协议。”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及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战争。战争使阿拉伯国家收复了部分被侵占的领土)爆发,此间欧佩克决定立即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后又对美国等五国实行石油禁运,为此立即减少各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并两度大幅度提高油价,第一次提价70%,第二次提价124%,这次石油斗争成为1974年到1975年西方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诱因。——高校的《世界现代史》教材材料三:到80年代后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分化瓦解,石油输出国组织出现裂痕。作为海湾首富的科威特由于和伊拉克等邻国的诸多矛盾而率先背弃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价格同盟”,单方面与西方国家进行石油贸易。伊拉克在多方交涉甚至发出各种威胁无效之后,加上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欲望,竟贸然出兵占领科威特,阿拉伯世界因此公开分裂为两大阵营遥在苏联解体,美国急欲复圆“独霸梦”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纠合“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阿拉伯世界更加四分五裂。——《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请回答:(1)根据材料看,石油输出国组织进行斗争的手段有哪些?这些斗争有什么意义?(2)依据材料三,分析80年代后期石油输出国组织发生的变化及原因?(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第三世界国家或组织要想求得发展袁应注意哪些问题?26.(12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StatisticsoftheWorld。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单位是19901nt.GK$(IntemationalGearv-Khamisdollars)从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参考答案1.B【解析】A项的“经济一体化”和D项的“最成功”之说都不能成立。C项的“阻碍”说也不正确。2.C【解析】金融业不是韩国的三大支柱产3.D【解析】试题分析:“全球区域经济组织数量变化”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从示意图看出,全球区域经济组织数量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逐渐增加,特别是90年代急剧增加,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故选D。题目示意图是全球区域经济组织数量变化的统计,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问题,A错;B说法过于绝对错误;示意图反映的是经济组织,不是政治组织,C错。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全球化趋势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欧洲只会变得更加无足轻重”、“欧洲不是在寻求更紧密的团结,重新国家化”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的表述没有依据,明显具有片面性;D项与题意相反,排除。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欧洲一体化进程5.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世界银行。依据所学,世界银行成立之初,主要是援助西欧国家,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经济,后转向对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援助。所以应选A。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世界银行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中国西南偏僻地区的云南玉龙雪山也出现圣诞老人说明经济全球化无处不在。故D是正确答案。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七十年代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使西欧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使西欧诸国联合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世界政治也开始进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成为材料中尼克松发表上述言论的重要时代背景和原因,答案选C,AB两项发生在20世纪七十年代之前,D项发生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三者均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不符。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点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一个突出的亮点,现存的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特点各异,欧盟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结成的经济集团,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情形最为复杂,各国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8.C【解析】略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不是欧盟组织成员国不会对其发挥重大作用,②说法错误,中国是①③④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其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和产生了巨大影响,故答案选B。考点: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1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坐在谈判桌前,可知A项符合图片信息,从图中的“WTO”“减低关税”等信息可知B、C两项符合图片信息,故A、B、C三项解读正确,排除;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的绝对优势,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因此D项表述错误,故答案为D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1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可以判断出国际机构对不平等贸易的无所作为。故选C。A、B、D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1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理解能力。由题干中“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可得出戴高乐是反对美国的领导地位,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综合分析可知欧洲一体化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选C。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欧共体的外交政策13.A【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全球化实际是资本的新一轮的扩张,全球范围存在的速食店就是一些跨国公司,因此③正确,“不同地区又兼卖适合当地口味的食物”说明②正确,人们在店内聊天、看书体现了大众媒体的作用,反应了全球化已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④正确。而全球化对于弱国的文化并没有提升作用,实际起着同化的作用。因此①正确,故选A。考点:全球化点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已经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等超级大国处于主导性的地位,资本主义主导者全球化,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对自己有力的一面,只要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14.D【解析】试题分析: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5.C【解析】略16.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当今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从材料看,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经济指数对进出口贸易依存度都有所上升,这说明国家间经济交流的程度越来越深,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所以应选D。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特点与趋势17.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认为是“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这是把东德的问题放到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分析,由于是从“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所以不单是从经济层面分析,故排除BC,选择D;A的说法本身是不科学的,故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东德解体18.D【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时要注意联系“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一概念的一些基本外延和内涵,如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煤钢联营的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判断,A反映的是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战略物资的联营生产,符合;B、C体现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起步,符合;D所涉及的内容远远超过了煤钢联营的范畴,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具体规定。考点:欧洲一体化进程点评: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在二战结束后,欧洲联合提上了议事日程。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与此先关的美洲的区域集团化、亚洲的区域集团化也需要了解。19.B【解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金融危机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不能避免受到冲击。20.D【解析】本题只要排除一个选项就可以了。排除哪个呢?③!因为各国关税从图上可以看出已经很低了。21.(1)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2分)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破产,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与此同时,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之路。(3分)(2)两极格局的形成。(2分)原因:二战后期,欧洲国家普遍衰落,失去原有的世界主导地位;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经济和军事势力空前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国在军事上相抗衡的国家;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双方由战时的合作走向分裂对峙从而使两极格局形成。(3分)(3)实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壮大的过程。(2分)不同:作者的全球化着眼于世界各地政治和经济联系加强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我们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以来出现的经济全球化趋势。(2分)根源:生产力的发展。(1分)【解析】略22.(1)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1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化);福利国家制度;人民资本主义(资本社会化);经营者革命;知识经济;(2分)(2)二战结束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中心;美国经济实力雄厚;西欧的衰落;各国有识之士的呼吁。(3分)(3)变化:与日本、欧洲国家的贸易由五六十年代的顺差转为七十年代的逆差,而且差距逐渐扩大。(2分)美国贸易逆差增大,黄金储备急剧下降,美元危机出现,导致体系解体。(答对两点即可,共2分)(4)建立更广泛国家参与的、更公正合理的金融体系等、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略23.(1)现象:图1代表欧洲走向联合;图2代表日本崛起;图3代表第三世界兴起。(3分)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1分)(2)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目的: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2分)(3)观点:世界呈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曲折过程。(2分)理由: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多样化趋势遭遇美国“一级”图谋的挑战。(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可知图一是欧共体,标志欧洲走向联合;图二是日本经济的崛起;图三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共同原因是冲击着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往多极化发展。(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可知是要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主要原因是为了其提供理论依据。(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史料,取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三“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可知,往多极化发展,但是道路不是平坦的,是曲折的;又据“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可知原因是世界各种力量正在从组的过程中,而美国在其中阻挠等。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