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 学业分层测评6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 学业分层测评6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 学业分层测评6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 学业分层测评6_第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 学业分层测评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六)(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2015年10月8日,位于厄瓜多尔基多附近的科多帕希火山持续喷发,场面壮观。据此完成1~2题。1.科多帕希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A.地壳 B.外核C.地幔 D.岩石圈2.火山喷发出的炽热岩浆,在地球内部主要存在于()【导学号:23010058】A.莫霍界面上部B.古登堡界面下部C.上地幔上部D.地核内部【解析】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岩浆存在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中。【答案】(2023·牡丹江高一检测)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5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4.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导学号:23010059】A.莫霍界面以上部分B.①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C.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D.①②③的全部5.在地球内部,横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附近 D.内、外核之间【解析】第3题,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①、②层都为地壳,①在海洋中缺失;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增大,故横波在③层比②传播速度快。第4题,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第5题,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可以知道,横波传播速度在古登堡界面变化最大。【答案】(2023·桂林市十八中高一检测)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6~7题。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7.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解析】第6题,读图分析,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第7题,图中C层为地壳;B层为外部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陆地和海洋景观;A层为大气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层是地核中的外核部分,不是岩浆的发源地。【答案】8.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三大梦想。“入地研究”在人类认识自然、探索未知领域方面的重要意义,不逊于载人航天。世界上最早的科学钻探活动开始于海洋。第一个科学钻探计划是美国的“莫霍界面钻探计划”。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个圈层是()【导学号:23010060】A.地壳和地幔B.地幔和地核C.地壳和地核D.地壳和岩石圈【解析】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答案】A9.读下图,回答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中A和B统称为__________,A和B和C统称为__________,D是__________,C+D+E是_________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导学号:23010061】(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B均位于地表,但厚度不同,分别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A、B和C均位于80千米深度(软流层上界)以上,共同构成岩石圈,D位于80~400千米深度,应为软流层,C+D+E属于上地幔的三个组成部分,当然属于地幔。F为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纵波均明显加速。古登堡界面(G)向下,横波完全消失。【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2)莫霍界面G(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能力提升](2023·潍坊高一检测)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10~11题。10.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导学号:23010062】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11.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km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解析】第11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地壳厚度达50千米,东部海域大陆架只有34千米。第12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因此,地壳厚度剖面图0千米是莫霍界面。【答案】12.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23010063】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解析】图中显示,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地球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横波在F、G交界面上速度减为0,纵波继续传播。【答案】C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上天容易,入地无门。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虽然这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但我们可以假设进入地球内部观察。在进入地球内部观察时,同样需要从其物质组成、压力、温度等物理性状去分析。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汽车上的车载仪表记录下了沿途经过地区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1)请从所经过圈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各圈层的物质状态、各圈层的大致厚度等几个方面简单描述沿途的见闻。(2)根据科学探险活动中所收集到的资料,绘出地球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3)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上天容易,但入地仍然很难。除利用地震波来间接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以外,你能想出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其他办法吗? 【导学号:23010064】【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们能顺利地进入到地球内部,那么我们的所见所闻就是验证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真实性。第(2)题,在绘制地球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时,应通过相关坐标分清各圈层的厚度及其界面。第(3)题,要求我们大胆想象,合理地推导出其他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的方法。【答案】(1)从地表到地心,温度和压力呈现递增趋势。地壳为固体,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