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10过秦论 优秀奖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10过秦论 优秀奖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10过秦论 优秀奖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10过秦论 优秀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秦论》教案韩晓蓉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第一课时《过秦论》知识点梳理学习要点:1、文言文知识梳理和翻译。

2、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议论的艺术性。学习方法:明确文言文要梳理的知识点是什么,学生在课前预习(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合作总结,最后学生发言,教师明确。总结如下:一、作者和背景贾谊,西汉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十八岁能诵诗书,善作文,在郡中很有名。河南太守吴公爱其才,召置门下。后吴公做廷尉,向汉文帝推荐,贾谊二十多岁时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后遭大臣周勃、灌婴等陷害,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堕马而死,贾谊自认为是自己失职,最后抑郁而死。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五百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称赞本义为“西汉鸿文”。二、通假字:1、约从离衡(通“横”)

2、合从缔交(通“纵”)

3、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4、赢粮而景从(通“影”)

5、百有余年(通“又”)

6、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7、孝公既没(通“殁”)

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

9、威振四海(通“震”)三、古今异义(古/今)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

2、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3、山东豪俊并起

古:崤山以东

今:指山东省)

4、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划船的工具)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二)名词作状语

1、席卷、包举、囊括(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2、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在国内、向南

)3、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4、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破瓮,用绳子)(三)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

(四)动词的使动用法

1、约从离衡

(使……离散

2、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3、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4、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吞二周而亡诸侯矣)(使…灭亡

)6、流血漂橹(使…漂起)

(六)形容词作名词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的地势)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七)形容词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八)形容词的使动

1、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削弱)

2、以愚黔首(使……愚蠢)

五、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威振(于)四海4、倔起(于)阡陌之中5、身死(于)人手6、委命(于)下吏

(二)状语后置句

1、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三)宾语前置句

1、陈利兵而谁何。2、崤函之固,自若也。

(四)判断句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4、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五)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2、为天下笑者,何也?

六、一词多义(补充)

追亡逐北(名词,败逃的人)

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

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

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

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

而致千里(动词,到达)

因力乘便(介词,趁着)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因

因遗策(动词,沿袭)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

因河为池(介词,凭借)

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

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

因遗策(名词,策略)

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

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鞭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

包举宇内(动词,夺取)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

西举巴蜀(动词,攻取)

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

举国欢庆(形容词,全)

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

收天下之兵(名词,兵器)

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

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战争)

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

沛公兵十万(名词,军队)

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chéng)

非及向时之地(名词,先前)

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shèng)

向吾不为斯役(连词,假使)

李白乘舟将欲行(动词,乘坐chéng)

秋天漠漠向昏黑(动词,将近)

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

秦无……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

(转折连词,却)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东割膏腴之地(结构助词,的)

(修饰连词,地)

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连词,却)

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

(结果连词,因而)

有田忌……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类的)

九国……不敢进(修饰连词,地)

第二课时一、导语: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贾

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贾

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教师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一)课堂问答设计:①提问:读全文后回答,《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写秦史的部分是哪些段落?论秦史的是哪些段落?秦史部分按照怎样的思路叙述?第一段到第四段:崛起——强大——鼎盛——覆灭的时间顺序。第五段

:论秦史,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中心观点。②提问: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抓关键词:且夫,何也?何也?)明确: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何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然后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一二段;“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三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四段,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提问: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结合文本说明。明确: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例证法体现了“事实胜于雄辩”,对比又使得观点更加鲜明。④提问: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明确:①“施仁政,行仁政”。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