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鲁科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市获奖_第1页
高中化学鲁科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市获奖_第2页
高中化学鲁科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市获奖_第3页
高中化学鲁科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市获奖_第4页
高中化学鲁科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市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科版必修2单元试卷: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01)一、选择题(共28小题)1.613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613C表示的碳原子()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2.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X+2 B.X+4 C.X+8 D.X+183.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b+m+n B.a=b﹣m+n C.a=b+m﹣n D.a=b﹣m﹣n4.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5.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6.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B.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C.氯分子的电子式: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7.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的大小C.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稳定性的高低D.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8.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9.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10.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Na+ B.Mg2+ C.O2﹣ D.F﹣1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A.77 B.114 C.191 D.26812.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ZWT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13.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C.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D.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热稳定性:HCl>HI B.原子半径:Na>MgC.酸性:H2SO3>H2SO4 D.结合质子能力:S2﹣>Cl﹣15.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有①②③16.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17.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A.LiI B.NaBr C.KCl D.CsF18.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19.“玉兔”号月球车用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的说法正确的是()A.Pu与U互为同位素B.Pu与Pu互为同素异形体C.Pu与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D.Pu与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20.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C60中含离子键D.C60的分子量是72021.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X元素为()A.Al B.P C.Ar D.K22.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2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C.Y、Z形成的分子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D.WY2分子中δ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2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酸性:H2CO3<C6H5OH<CH3COOHB.碱性:Ba(OH)2<Ca(OH)2<KOHC.熔点:MgBr2<SiCl4<BND.沸点:PH3<NH3<H2O2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C.W得电子能力比Q强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26.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e,d夸克带电量为﹣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27.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28.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二、填空题(共1小题)29.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Y、Z分别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和J,J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请回答下列问题:(1)M固体的晶体类型是.(2)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G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3)L的悬浊液中加入Q的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其原因是.(4)R的一种含氧酸根R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三、解答题(共1小题)30.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用途,请根据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稀有气体除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减小;b.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d.单质的熔点降低.(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名称为,氧化性最弱的简单阳离子是(3)已知:化合物MgOAl2O3MgCl2AlCl3类型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熔点/℃28002050714191工业制镁时,电解MgCl2而不电解MgO的原因是制铝时,电解Al2O3而不电解AlCl3的原因是(4)晶体硅(熔点1410℃)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由粗硅制纯硅过程如下:Si(粗)SiCl4SiCl4(纯)Si(纯)写出SiCl4的电子式:.在上述由SiCl4制纯硅的反应中,测得每生成纯硅需吸收a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P2O5是非氧化性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用P2O5干燥的是a.NH3b.HIc.SO2d.CO2(6)KClO3可用于实验室制O2,若不加催化剂,400℃时分解只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无氧酸盐,另一种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鲁科版必修2单元试卷: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0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1.613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613C表示的碳原子()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根据原子符号ZAX的含义以及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来解答.【解答】解:A、613C的质子数为6,所以核外电子数为6,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故A错误;B、613C的质子数为6,所以核外电子数为6,故B错误;C、613C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所以原子序数为6,故C错误;D、613C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所以原子序数为6,中子数为13﹣6=7,故D正确;故选:D.2.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X+2 B.X+4 C.X+8 D.X+18【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对于处于ⅠA、ⅡA元素而言,不同周期相邻主族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不同,对于处于其他主族元素而言,不同周期相邻主族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也不同.【解答】解: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对于处于同一主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可能为2、8、18、32等,不可能相差4.故选B.3.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b+m+n B.a=b﹣m+n C.a=b+m﹣n D.a=b﹣m﹣n【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根据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之间的关系计算,【解答】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减去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加上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为Xm+和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所以,Xm+和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aXm+的核外电子数等于a﹣m,bYn﹣的核外电子数为:b+n,则:a﹣m=b+n.故答案为:A4.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考点】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第116号元素Lv的原子序数为116,故A正确;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6=177,故B正确;C.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116,故C正确;D.293代表该原子的质量数,一种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种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两者近似相等,故D错误.故选D.5.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考点】同素异形体;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分析】A、C元素的单质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B、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C、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即可,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D、镁燃烧放出强光,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元素C除存在金刚石和石墨外,还存在足球烯(C60)等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Mg有3个电子层,Mg2+为Mg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只有2个电子层,故半径r(Mg2+)<r(Mg),故B错误;C、该反应为:2Mg+CO22MgO+C,此反应中Mg为还原剂,C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即还原性Mg>C,故C正确;D、该反应放出光,即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且生成物仍具有能量,故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B.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C.氯分子的电子式: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简式.【分析】A、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B、氯离子(Cl﹣)为Cl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氯气为双原子分子,最外层均满足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D、氯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质量数,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17+20=37,故正确应为:1737Cl,故A错误;B、Cl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的Cl﹣,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氯气中存在1对氯氯共用电子对,氯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C正确;D、氯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正确的结构简式为:H2C=CHCl,故D错误,故选C.7.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的大小C.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稳定性的高低D.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反应热和焓变;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A、元素在周期表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与其核外电子排布有关;B、电离常数越大说明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C、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D、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即键能,断开化学键与形成化学键决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解答】解:A、因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A正确;B、相同类型的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越大说明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故B正确;C、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则分子晶体的稳定性决定于其中的化学键,故C错误;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否则吸热,即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故D正确,故选C.8.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比较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解答】解:A.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可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A不选;B.单质的沸点属于物理性质,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B选;C.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可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C不选;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可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D不选.故选B.9.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真题集萃.【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解答】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选.故选D.10.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Na+ B.Mg2+ C.O2﹣ D.F﹣【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分析】电子层越多的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一样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据此来回答.【解答】解:四种离子均含有2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排布相同,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O2﹣>F﹣>Na+>Mg2+,所以O2﹣的半径最大,故选:C.1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A.77 B.114 C.191 D.268【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及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的关系计算.【解答】解:对19177Ir来说,质子数是77,质量数是191,则中子数为191﹣77=114,故选B.12.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ZWT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应位于第二周期,且应处于周期表中右半部分,W与X处于同一主族,且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那么X为O,W为S,据此结合选项判断即可.【解答】解: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应位于第二周期,且应处于周期表中右半部分,W与X处于同一主族,且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那么X为O,W为S,那么Z为P,T为As,Y为Si,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O>S>P,故H2O>H2S>H3P,故A错误;B、S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单质,常在火山口附近,故B错误;C、YX2为SiO2,属于原子晶体,该固体熔化克服的是共价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D、As处于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上,具有半导体的性能,T2X3为As2O3,As的化合价为+3,处于中间价,故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D.13.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C.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D.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分析】先根据信息,推出各元素: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是氮,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是铝,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是氖,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是氯,然后比较氧化性强弱;【解答】解:由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是氮,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是铝,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是氖,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是氯,A是氮元素,B是铝元素,C是氖元素,D是氯元素.氖为稀有气体元素,很稳定,铝是金属元素,单质具有还原性,氯和氮均为非金属,氯原子最外层为7个电子,更容易得电子,所以电子氧化性最强.故选D.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热稳定性:HCl>HI B.原子半径:Na>MgC.酸性:H2SO3>H2SO4 D.结合质子能力:S2﹣>Cl﹣【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真题集萃;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D.酸越弱,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质子.【解答】解:A.非金属性:Cl>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A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Mg,故B正确;C.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C错误;D.酸性HCl>H2S,酸越弱,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质子,故D正确.故选C.15.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有①②③【考点】原子构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同位素的概念以及原子的特点知识来回答.【解答】解:①原子可分,还有更小的夸克,故①错误;②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同位素见质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质量数不等,所以质量不等,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故②错误;③原子不是实心的,有原子核和电子运动的空间组成,故③错误.故选D.16.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A.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解答】解:A.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B.1H与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H2O与D2O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C错误;D.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故D正确,故选C.17.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A.LiI B.NaBr C.KCl D.CsF【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分析】题目中阳离子都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阳离子,阴离子都为卤素阴离子,根据同主族离子半径变化规律解答.【解答】解:阳离子都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阳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阴离子都为卤素阴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则金属离子半径最小的是Li+离子,非金属离子比较最大的是I﹣离子,所以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LiI.故选A.18.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A.ⅠA族为H和碱金属,ⅦA族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第二周期元素中,F没有正价;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越难水解;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越难失去电子.【解答】解:A.ⅠA族为H和碱金属,ⅦA族元素为非金属元素,H与卤族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B.第二周期元素中,F没有正价,则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5,故B错误;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越难水解,如卤族元素中,碘离子还原性最强,不水解,故C错误;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越难失去电子,如第三周期中,Na比Al容易失去电子,故D错误;故选A.19.“玉兔”号月球车用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的说法正确的是()A.Pu与U互为同位素B.Pu与Pu互为同素异形体C.Pu与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D.Pu与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分析】A.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C.不同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解答】解:A.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Pu与U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故A错误;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Pu与Pu均为原子,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Pu与U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D.Pu与Pu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其核外电子数相同,则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故D正确;故选D.20.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C60中含离子键D.C60的分子量是720【考点】同素异形体.【分析】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C、根据C60中成键情况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B、C60、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C60中碳原子和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了分子,故C错误;D、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0=720,故D正确;故选:BD.21.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X元素为()A.Al B.P C.Ar D.K【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元素X形成的离子中,K、L、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8、8,与S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X的核电荷数应大于S的核电荷数,符合要求的元素是K,故选D.22.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真题集萃.【分析】短周期元素w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W是P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确定:X是N元素,Y是O元素,Z是Si元素,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Z>W>X>Y,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X>W>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Y>X>W>Z,故C正确;D、主族元素除了O和F之外,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A.2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C.Y、Z形成的分子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D.WY2分子中δ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处于第ⅣA族,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处于第ⅢA族,原子序数X大于W,故W为C元素,X为Al元素,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故Z的核外电子数为17,则Z为Cl元素,Y的原子序数大于铝元素,小于氯元素,故Y为Si或P或S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处于第ⅣA族,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处于第ⅢA族,原子序数X大于W,故W为C元素,X为Al元素,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故Z的核外电子数为17,则Z为Cl元素,Y的原子序数大于铝元素,小于氯元素,故Y为Si或P或S元素,A、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弱,Y若为Si元素,则电负性C>Si,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Al>Y>Cl>C,故B错误;C、若Y、Z形成的分子为SiCl4,为正四面体构型,故C正确;D、WY2分子为CS2,分子结构式为S=C=S,双键中含有1个δ键、1个π键,故δ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1:1,故D错误;故选C.2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酸性:H2CO3<C6H5OH<CH3COOHB.碱性:Ba(OH)2<Ca(OH)2<KOHC.熔点:MgBr2<SiCl4<BND.沸点:PH3<NH3<H2O【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分析】A.酸性应为C6H5OH<H2CO3<CH3COOH;B.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C.SiCl4为分子晶体,熔点最低;D.NH3和H2O都含有氢键,沸点较高.【解答】解:A.三种酸中,醋酸酸性最强,苯酚酸性最弱,应为C6H5OH<H2CO3<CH3COOH,故A错误;B.金属性Ba>K>Ca,则碱性:Ca(OH)2<KOH<Ba(OH)2,故B错误;C.SiCl4为分子晶体,熔点最低,BN为原子晶体,熔点最高,应有SiCl4<MgBr2<BN,故C错误;D.NH3和H2O都含有氢键,沸点较高,由于水中含有氢键数目较多,则水的沸点最高,在常温下为液体,而氨气在常温下为气体,则沸点:PH3<NH3<H2O,故D正确.故选D.2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C.W得电子能力比Q强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由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Q处于第三周期,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则Z为Si元素、Y为氧元素、W为硫元素、Q为Cl元素,据此解答.【解答】由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Q处于第三周期,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则Z为Si元素、Y为氧元素、W为硫元素、Q为Cl元素,A.Na和S可形成类似于Na2O2的Na2S2,故A正确;B.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得电子能力增强,故S得电子能力比Cl弱,故C错误;D.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氧元素存在氧气、臭氧同素异形体,C、O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故选A.26.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e,d夸克带电量为﹣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根据u夸克带电量为e,d夸克带电量为﹣e,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来判断u夸克、d夸克的个数.【解答】解:由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设质子中u夸克、d夸克个数分别是x、y,x、y取正整数,则x×+y×(﹣)=1,解得x=2、y=1;设中子中u夸克d夸克个数分别是m、n,m、n取正整数.m×()+n×(﹣)=0,解得m=1、n=2,故选B.27.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考点】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A.Th元素有2种核素;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C.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D.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解答】解:A.Th元素有2种核素,230Th和232Th的质量数分别是230,232,故A错误;B.不知道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含量无法求出,故B错误;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c项的原子发生变化,故C错误;D.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D正确.故选D.28.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若W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W为C,若W的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W为S;X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X为O,即W只能为C;Y+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Y的质子数为2+8+1=11,所以Y为Na;Z的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Z为S,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解答】解: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若W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W为C,若W的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W为S;X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X为O,即W只能为C;Y+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Y的质子数为2+8+1=11,所以Y为Na;Z的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Z为S,A.O和C形成CO、CO2,O和Na形成Na2O、Na2O2,O和S形成SO2、SO3,故A正确;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CO2、CS2,均为直线型分子,故B正确;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D.S与Na可形成二元化合物Na2S,其水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共1小题)29.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Y、Z分别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和J,J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请回答下列问题:(1)M固体的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2)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G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3)L的悬浊液中加入Q的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其原因是Ag2S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4)R的一种含氧酸根R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FeO42﹣+20H+=4Fe3++3O2↑+10H2O.【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分析】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故X为氮元素,G为NH3;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Y为硫元素;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d64s2,故R为Fe元素;Y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Q为Na2S,Z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J,J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L为AgCl,故Z为Cl元素,J为NaC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故M为NH4Cl,据此解答.【解答】解: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故X为氮元素,G为NH3;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Y为硫元素;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d64s2,故R为Fe元素;Y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Q为Na2S,Z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J,J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L为AgCl,故Z为Cl元素,J为NaC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故M为NH4Cl,(1)M为NH4Cl,属于离子晶体,故答案为:离子晶体;(2)Y为硫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G为NH3,分子中N原子成3个N﹣H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故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4;sp3;(3)L为AgCl,Q为Na2S,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的溶液,由于Ag2S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故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故答案为:Ag2S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4)R为Fe元素,含氧酸根Fe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有Fe3+生成,并有无色气体产生,结合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只有氧元素被氧化,故该无色气体为O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FeO42﹣+20H+=4Fe3++3O2↑+10H2O,故答案为:4FeO42﹣+20H+=4Fe3++3O2↑+10H2O.三、解答题(共1小题)30.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用途,请根据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稀有气体除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减小;b.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d.单质的熔点降低.(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名称为氩,氧化性最弱的简单阳离子是Na+(3)已知:化合物MgOAl2O3MgCl2AlCl3类型离子化合物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