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区一等奖)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区一等奖)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区一等奖)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区一等奖)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区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题目解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赠诗,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赤壁》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过零丁洋》是一首咏志诗,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咏志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牌名是同一类型或主题的词的固定的名称,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此词的序中

“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缘由——团圆;《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是标题。【走进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作品有《汉寿城春望》、《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初名云孙,字天祥,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有《正气歌》《过零丁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背景链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赤壁》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区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张养浩在"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字词全解】(1)古今异义自将磨洗认前朝(将,古义:拿起;今义:副词,即将,将要。)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古义:为什么;今义:什么事情。)(2)一词多义似(到乡翻似烂柯人,动词,像;何似在人间,动词,比得上。)经(辛苦遭逢起一经,名词,经书;伤心秦汉经行处,动词,经过。)(3)词类活用照无眠(无眠,动词用作名词,不眠的人。)低绮户(低,形容词用作动词,低照。)【重点探究】⒈“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赏析“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而流传千古。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名族气节。⒊“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赏析。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通过对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诗句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的祝愿。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主旨归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写作借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赤壁》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过零丁洋》情感大气磅礴,沉郁悲壮,回漩激荡,慷慨苍凉,语言浅近,属对工巧,自然流传,一气呵成,成为爱国诗作的代表。《水调歌头》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契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本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孤独的作者终于求得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自慰来消解,只能旷达的一笑而过。《山坡羊·潼关怀古》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资料集锦】词人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5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酬乐天(chóu)凄凉地(qī)闻笛赋(fù)折戟(jǐ)寥落(liáo)惶恐(huáng)绮户(qǐ)宫阙(què)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⑴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⑵自将磨洗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⑶东风不与周郎便(方便)干戈寥落四周星(荒凉冷落)⑷留取丹心照汗青(红心,比喻忠心古代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⑸把酒问青天(端起酒杯)又恐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仙宫)⑹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寒冷)千里共婵娟(指月亮)3、诗词中常见用典。仔细阅读下列诗句,其中不含典故的一句是(C)。(2分)A、怀旧空吟闻笛赋B、东风不与周郎便C、自将磨洗认前朝D、铜雀春深锁二乔4、下列诗句中不含比喻的一句是(c)。(2分)A、山河破碎风飘絮B、身世浮沉雨打萍C、惶恐滩头说惶恐D、留取丹心照汗青5、用原文填空。(6分,第四小题2分,其余各1分)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比喻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⑵《赤壁》中发出议论感慨借物兴感,假设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⑶《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了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的一联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⑷《水调歌头》中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美好愿望的一句是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作者矛盾心理的诗句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⑸《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出地势险要,暗示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阙最后两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包含了怎样的深刻意蕴以及表现了此人怎样的情怀?(3分)答:

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为,这是人生所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悲伤。在这里作者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普遍而又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以及对人世间美好祝愿──希望人人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享受这美好的月光。7.《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看到秦皇汉宫殿的遗址,为何会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2分)答:

作者吊古伤今,想到统治者在兴盛时大兴土木,百姓苦;亡国后,百姓颠沛流离,也苦。【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36分)㈠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8~10题。(7分)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柯(kē)

畔(pàn)

暂(zàn)凭

长(zhǎng)9.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⑵怀旧空吟闻笛赋(怀念故友)10.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以及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3分)答: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必将取代旧事物。㈡阅读《赤壁》,完成11~13题。(8分)1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3分)答: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1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3分)答: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1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D

)(2分)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㈢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14~15题。(6分)14.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3分)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1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㈣阅读《过零丁洋》,完成16~18题。(8分)16.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3分)答: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17.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2分)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B.

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解析A

首联是概述自己的身世)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㈤、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19~21题。(8分)19.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解析:D,最主要的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结尾“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