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哈尔滨尚志市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哈尔滨尚志市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哈尔滨尚志市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92023年哈尔滨尚志市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3岁前儿童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叫作“幼年健忘”B、短时记忆的广度为4~8个信息单位C、5~6个月婴儿有24小时的记忆D、4~6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答案:A解析:3岁前儿童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叫作“幼年健忘”,幼年健忘与幼小儿童大脑皮质的发展有密切关系。3~4岁以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故选A。2.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应以()为主要衡量标准。A、综合性B、启蒙性C、科学性D、现代性答案:B解析:启蒙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要为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故选B。3.()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A、自我意识B、态度C、认矢D、移情答案:D解析:移情是指在觉察到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这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4.教育使人们对生活的意义的理解,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得到提升,使人们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即教育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这一作用开始发挥的起点就在学前教育,它体现了学前教育的()。A、个人经济效益B、社会经济效益C、个人精神效益D、社会精神效益答案:D解析:教育使人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得到提升,使人们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即教育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这一作用开始发挥的起点就在学前教育,它体现了学前教育的社会精神效益。故选D。5.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答案:B解析:题于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气质特点。故选B。6.()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A、2~3岁B、3~4岁C、4~5岁D、5~6岁答案:C解析:儿童的词汇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有关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词汇量为1730个,4~5岁为28532个,5~6岁为3562个。由此结果可看出,4~5岁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7.患异食癖的儿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钩虫病,另一种是体内缺()。A、锌B、碘C、钙D、磷答案:A解析:钩虫病症状:局部皮肤有痒疹或小疱疹,因抓痒引起继发感染。感染后一周出现咳嗽、发热、哮喘等呼吸道症状。重度感染3~5个月后,出现失血性贫血,某些患儿有“异食癖”。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也会造成儿童异食癖。故选A。8.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陈鹤琴C、张雪门D、张宗麟答案:A解析:清末民初的中国已出现许多幼儿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大多是分布在各大中城市,为上层社会服务。陶行知批评它们存在三大弊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故选A。9.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都可说是()。A、教育B、幼儿教育C、广义的幼儿教育D、狭义的幼儿教育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的题干,会发现,其实“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可以说这是“教育”,也可以将其归之为“幼儿教育”,同时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幼儿教育”,这样一来,就应注意单项选择题的做题方法,那就是选择最准确的一项,显然,这里选择C广义的幼儿教育是最精确的。故选C。10.教师在大班幼儿已有超市购物的经验基础上,组织开展一节社会活动“逛超市”,引导幼儿学会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按需消费。此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从()入手。A、教材B、兴趣C、联系D、经验答案:D解析:作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幼儿的学习也离不开他们的经验基础。因此,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和编选也必须考虑到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点,所设定的活动内容应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范围,只有来自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唤起他们的表达、表现欲望,进而获得可能的发展。故选D。11.坚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和儿童中心主义的倾向,提出“活教育”理论的是()。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杜威答案:C解析:陈鹤琴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故选C。12.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A、访谈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答案:B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幼儿的行为与言语,以了解幼儿心理与行为的一种方法。故选B。13.()缺乏会导致甲状腺素合成不足,典型的症状是甲状腺肿大。A、钙B、锌C、碘D、铁答案:C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甲状腺素具有调节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生理功能。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素合成不足,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的典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故选C。14.“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该目标属于幼儿全面发展的()。A、德育目标B、智育目标C、美育目标D、体育目标答案:B解析:幼儿的智育目标包括: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故选B。15.下列属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是()。A、幼儿发展知识B、沟通与合作知识C、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D、通识性知识答案:B解析:B选项沟通与合作属于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故选B。16.高顿为了教父母如何有效地教养子女所提供的训练课程而提出()。A、沟通B、父母效能训练C、行为改变技术D、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答案:B解析:父母效能训练是高顿为了教父母如何有效地教养子女所提供的训练课程而提出来的。他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父母的沟通技巧和解决亲子间的冲突,此方法在美国形成热潮。故选B。17.在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小狗钻火圈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养金鱼C、小猴吃苹果D、熊冬眠答案:A解析:BCD项的行为是动物的本能反应和生理活动。A项小狗钻火圈是经过后天人为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学习行为。故选A。18.家庭访问中的入园(所)后家访分为()。A、常规性家访和交流家访B、常规性家访和重点家访C、普通家访和重点家访D、交流家访和普通家访答案:B解析:家庭访问中的入园(所)后家访为常规性家访和重点家访。故选B。19.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被称为早慧的儿童、小天才;而有的人却大器晚成。这表现了()。A、智力发展水平差异B、智力类型差异C、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D、智力的性别差异答案:C解析:人的智力表现存在着早晚差异。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被称为早慧的儿童、小天才;而有的人却大器晚成。故选C。20.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A、全园教育目标B、中期目标C、近期目标D、活动目标答案:D解析:具体的一个活动、一节课为具体教学活动目标。21.产生非期望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来自孩子本身的是()。A、期望太高B、朝令夕改C、不知怎么做是对的行为D、指示常是反面的答案:C解析:C选项为来自孩子本身的原因,其余选项均为产生非期望行为中来自家长方面的原因。故选C。22.乳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边缘彼此尚未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以结缔组织膜相连,这些膜是()。A、肌腱膜B、细胞膜C、囟门D、骨膜答案:C解析:乳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边缘彼此尚未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以结缔组织膜相连,这些膜是囟门。故选C。23.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答案:B解析: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这主要是由于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所决定的。直观动作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水平低,更多依赖于感知动作的概括。两岁前的婴儿头脑中几乎没有多少表象和经验,也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必须而且只能通过自己的动作才能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3岁以后,幼儿进入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时幼儿主要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储存的具体形象(表象)和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到5岁以后,幼儿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思维则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故选B。24.下列不属于教师专业知识的范畴的是()。A、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B、专门性的学科知识C、教育学科知识D、教育研究知识答案:D解析: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性的。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最基础的层面。教师还要拥有专门性的学科知识,掌握1—2门专门性的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教师还要具备教育性知识,即教育学科类知识,这是指有关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的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等。故选D。25.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A、中等教育B、幼儿教育C、高等教育D、义务教育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的公益性事业。故选D。26.教师在幼儿谈话中间接指导的方式是提问和()。A、显性示范B、隐性示范C、直接示范法D、讲解示范法答案:B解析:谈话活动中,教师的间接引导往往通过两种主要方式得以体现。一是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二是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幼儿做隐形示范教师通过谈论自己的经验,如自己喜欢的糖果及喜欢的原因等,向幼儿暗示谈话时组织交流内容的方法。故选B。27.情绪表达方式不包括()。A、面部表情B、肢体语言C、言语表情D、书面语言答案:D解析: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交往,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言语表情。故选D。28.保教人员给幼儿擦药要注意药物浓度和剂量,这是因为幼儿皮肤()。A、保护功能差B、调节体温功能差C、渗透作用强D、表面蒸发快答案:C解析:幼儿皮肤的渗透力强,所以应避免大剂量、大浓度的药物。故选C。29.下列膳食搭配可以达到“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是()。A、粗细粮搭配B、米面搭配C、谷类和豆类搭配D、蔬菜五色搭配答案:C解析:豆类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谷类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豆类与谷类混合食用,可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故选C。30.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A、1∶15~20B、1∶20~25C、1∶25~30D、1∶30~35答案:A解析: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1∶15~20。故选A。31.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亲子关系B、婆媳关系C、祖孙关系D、夫妻关系答案:D解析: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被称为家庭中的第一关系,也是家庭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故选D。3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A、教育B、教育内容C、教育环境D、教育信息答案:B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及教育环境等。故选B。33.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A、社区B、家庭C、幼儿园D、儿童游乐场所答案:C解析: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主要是在幼儿园进行的,家庭的影响比较单一。故选C。34.根据情绪的发生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情绪基本形式的是()。A、心境B、激情C、愤怒D、应激答案:C解析:根据情绪的发生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不同,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基本形式。故选C。35.幼儿园教育要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和行为。A、环保意识B、感性认识C、人文意识D、自然规律答案:A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幼儿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环保意识。故选A。36.行动操练法按性质和特点一般分为三类:()。A、审美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道德行为习惯练习B、心智技能练习、审美技能练习、道德行为习惯练习C、心智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道德行为习惯练习D、心智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审美技能练习答案:C解析:行动操练法即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其按性质和特点一般分为三类:心智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道德行为习惯练习。故选C。37.对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倾向B、活动过程中的学习速度C、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积累D、活动过程中的道德品质答案:A解析:《指南》中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因此A选项正确。故选A。38.学前教育必须服从儿童和()。A、教师B、家长C、社会D、社区答案:C解析:学前教育必须服从儿童和社会。学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是指学前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故选C。39.教师利用椰子壳、塑料袋等物品画画,体现环境创设的()原则。A、经济性B、适宜性C、整合性D、个体差异性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描述为旧物利用,符合经济性原则。故选A。40.幼儿园是对3—6岁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所以,幼儿园教育主要是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经验,为幼儿的一生成长奠定根基。这体现的是幼儿园教育的()特点。A、启蒙性B、游戏性C、潜在性D、活动性答案:A解析: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活动性和潜在性。其中启蒙性是指幼儿园是对3—6岁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所以,幼儿园教育主要是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经验,为幼儿的一生成长奠定根基。所谓“启蒙”,即开发启蒙,启蒙教育应该是简单的、通俗的、基础的,易于开启幼儿智慧和萌发优良个性的教育。结合题干进行分析,体现的就是幼儿园教育的启蒙性。故选A。4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A、15人B、20人C、25人D、30人答案:C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至4周岁)25人,中班(4至5周岁)30人,大班(5至6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幼儿班不超过40人。故选C。42.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其显著的缺陷是“工具化”倾向和()。A、目标性B、抽象性C、机械性D、具体性答案:C解析: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其显著的缺陷在于它的机械性和“工具化”倾向。而其优点在于课程设计的条理性和简易性。故选C。43.布拉姆提出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自然环境因素中不包括()。A、化学因素B、物理学因素C、生物学因素D、教育因素答案:D解析:布拉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健设施的易得性程度、生物学因素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等4个类别。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等,有些是自然界固有的,有些是人为的,但都以自然因素的形态对学前儿童的健康产生影响。教育因素不属于自然环境因素。故选D。44.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A、发挥B、结合C、充分尊重D、关注爱护答案:C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关于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指出,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故选C。45.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期是()等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这一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推迟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A、语言、形状知觉、音感B、记忆、形象思维、色彩感C、动作、逻辑思维、想象力D、意识、时间知觉、乐感答案:A解析: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这一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选A。46.《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小时。A、2.5B、3C、2D、3.5答案:D解析: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5小时。故选D。47.被褥的日常消毒方法是()。A、开窗通风B、洗涤C、日晒D、煮沸答案:C解析:清洗消毒常规要求床单半月一换,被褥一月一晒。故选C。48.关于幼儿园活动过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动过渡是幼儿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之间的转换活动B、活动过渡可以让幼儿得到休息和调整,不需要教师的组织和计划C、活动过渡可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D、活动过渡可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使生活环节转换自然有序答案:B解析:幼儿园的活动过渡包括饮水、如厕、盥洗等内容。活动过渡可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让幼儿得到休息和调整,但这种活动不能是无组织、无计划的,而是需要教师的组织和计划。故选B。49.想象的两大特点是()。A、生动性和新颖性B、生动性和形象性C、趣味性和形象性D、形象性和新颖性答案:D解析: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两大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故选D。50.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验法答案:B解析: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故选B。51.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是()。A、独立自主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D、综合性原则答案:C解析:保教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的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保教结合是我国特定时间保存下来的教育原则。故选C。52.可以培养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与环境和材料交往的积极性,是()。A、讨论法B、探索法C、操作法D、评价法答案:B解析:探索法是让幼儿自己在环境中发现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同时获得知识。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与环境和材料交往的积极性。幼儿园环境中隐藏了幼儿探索的无限“机密”,幼儿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墙饰、活动区域、材料、游戏、活动设施设备进行探索,发现事物的变化。故选B。53.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直觉行动性B、具体形象性C、抽象逻辑性D、抽象概括性答案:B解析: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3至7岁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5岁以后,抽象逻辑与概括思维的能力不断地一些发展。大班幼儿的年龄是5~6岁,根据题干表述,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主要还是具体形象性。故选B。54.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的出现开始于婴儿()。A、3个月左右B、4个月左右C、5个月左右D、6个月左右答案:B解析:这一现象出现在4个月左右。故选B。55.每一位幼儿到幼儿园时,都要接受晨间检查,晨间检查的一般方法是“一看、二摸、三问、四查”。其中“三问”不包括()。A、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B、问幼儿在家睡眠是否正常C、问幼儿在家与家人相处情况D、问幼儿大小便有无异常答案:C解析:三问,即儿童入园时,询问家长,了解儿童在家的健康状况,如食欲、睡眠、大小便、精神等,以及有无传染病接触史,不包括与家人的相处情况。故选C。56.()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A、杜威B、蒙台梭利C、维果斯基D、皮亚杰答案:C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尽管在不同阶段上它与教学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教学始终并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而不要落在发展的后面。由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故选C。57.婴儿先是整支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A、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规律B、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规律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规律答案:A解析: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规律(大小规律),生理的发展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因此幼儿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故选A。58.研究表明,6岁儿童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量的()。A、25%B、60%C、75%D、90%答案:D解析:出生时的脑重约35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5%,6岁时,脑重已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0%。故选D。59.幼儿在熟悉了“苹果”和“橘子”这类概念之后,在学习“水果”这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派生类属答案:A解析:奥苏贝尔对幼儿的概念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对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后括学习”。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幼儿先学习一些处于下位关系的概念,当熟悉了这些下位概念之后,就容易形成对上位概念的理解。故选A。60.有时候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儿童为了找到收音机里说话的人,他(她)就把收音机拆开,这说明()。A、儿童具有破坏性B、家长和教师管教不严C、很可能是儿童科学潜能的表现D、摆在儿童面前的玩具太多答案:C解析:幼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使幼儿获得周围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和经验的过程。故选C。61.从记忆内容看,幼儿阶段占主要地位的记忆类型是()。A、运动记忆B、形象记忆C、情绪记忆D、语词记忆答案:B解析: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视觉表象。故选B。62.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这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A、电报句B、完整句C、单词句D、简单句答案:A解析:1.5—2岁的幼儿处于双词句阶段,主要表现为开始说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省略在双词句中的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故选A。63.在“三八节“期间,马老师围绕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可称为()。A、主题活动B、区域活动C、领域活动D、生活活动答案:A解析:主题活动是指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它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此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题干描述的是主题活动。故选A。64.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不包括()。A、谦虚和蔼B、尊重理解C、角色置换D、区别对待答案:D解析: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包括:谦虚和蔼、尊重理解、一视同仁、角色置换等。教师对待学生家长要一视同仁,不因对方的经济、政治地位的高价而有不同。故选D。65.“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A、本体性B、条件性C、实践性D、文化答案:A解析: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学高为师”这里的“学”是指学问,即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故选A。二、多选题1.为幼儿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教育性B、可操作性C、安全卫生D、价格昂贵答案:BC解析:为幼儿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时,玩具应当具有教育性、可操作性、安全卫生、经济实惠、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故选BC。2.关于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游戏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B、游戏促进同伴关系的发展C、游戏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游戏促进儿童积极的情绪体检答案:ABC解析:D选项不属于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属于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故选ABC。3.某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小学化”的原因是()。A、教育的超前期望B、师资力量薄弱C、办园条件不足D、幼儿热爱知识文化的学习答案:ABC解析:教育内容的“小学化”是现在幼儿园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小学化”现象的存在是有一定原因的,主要由于家长和社会对幼儿的期望超前,导致教育内容倾向小学,其次部分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活动设计等能力,只能以小学的内容来进行教育,最后幼儿园办园条件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正规的幼儿园需要符合标准的硬性设备,例如说大型的游戏器材等,但由于经费不足,部分幼儿园没有足够的游戏器材,只能教一些不需要器材的小学知识。故选ABC。4.小班游戏中,幼儿处于()的高峰期。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答案:AB解析:小班游戏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故选AB。5.下列哪些例子证实了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A、儿童的思维发展从动作到表象再到抽象B、儿童先会叫“爸爸”“妈妈”,后分清什么是“男”“女”C、学校总是要到中学才教物理化学D、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答案:ABD解析:在正常条件下,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C项表现出心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故选ABD。三、填空题1.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为此,他被世界誉为。答案:1840“幼儿教育之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