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要求
一、工作目标(一)摸清底数现状;(二)开展全员培训;(三)健全制度规程;(四)配全安全设施;(五)制定监管标准;(六)建立长效机制。
二、重点要求(一)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三)配备合格防护用品、防护设备;(四)设置醒目警示标志、危险告知;(五)正确做好安全检测、环境评估;(六)始终保持空气流通、空气达标;(七)认真做好安全交底、安全协调。第1页/共49页第一页,共50页。2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范围
一、重点行业冶金、铸造、造纸、印染、造酒、建材、机械、纺织、烟草、商贸、食品加工、金属表面处理等。二、重点场所煤气管道、水泥窑炉、纸浆池、发酵池、酒槽池、腌渍池、污水池、电解槽、储罐、反应塔(釜)等。第2页/共49页第二页,共50页。3第一章有限空间概念第3页/共49页第三页,共50页。4
第一节有限空间定义
一、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围封的容易产生缺氧,或存在有毒、易燃易爆气体,导致职业中毒、职业危害、可燃混合气体爆炸的空间。
围封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自然通风不良,氧含量不足或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空间足够大但有限,工作人员可以完全进入完成指定工作;(二)进出口受限制、出入口或人孔仅能够容纳一人进出;(三)并非为长时间工作而设计,非常规、非连续作业场所。第4页/共49页第四页,共50页。5第二节有限空间分类
一、密闭设施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封闭试验室等。
第5页/共49页第五页,共50页。6有限空间识别(一)化工储罐-----是
自来水箱-----是通信电缆井-----是污水集水井-----是污泥堆场---是隧道---否第6页/共49页第六页,共50页。7有限空间识别(二)沟槽-----是闸门井-----是驾驶舱-----否
反应釜-----是污水窖井-----是有水污水池------是
地下商场----否第7页/共49页第七页,共50页。8有限空间识别(三)下水管道------否储罐------是地窖-----是
低洼地------是加油站------否压载舱------是货舱------否
第8页/共49页第八页,共50页。9第三节有限空间危害因素和特点
一、有限空间危害因素(一)燃爆危害: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引起燃烧或爆炸。(二)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18°会引起缺氧窒息。>22%燃烧概率增加。(燃料的燃点温度降低,如CO在空气中的燃点为609℃,在纯氧中的燃点为388℃。)(三)中毒危害:有限空间有毒有害物质容浓度超过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引起中毒。(四)其他危害:如中暑、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二、有限空间危害特点(一)高风险作业可导致死亡;(二)绝大多数情况下可预防;(三)发生地点形式多样化;(四)许多危害具有隐蔽性;(五)有些危害难以探测;(六)多种职业危害共存。第9页/共49页第九页,共50页。10第二章危害因素来源第10页/共49页第十页,共50页。11第一节有限空间危害因素来源
一、有限空间中的气体或液体的泄漏或挥发化学物质可能从化学品储罐、天燃气管道的法兰、阀门等处泄漏,进入有限空间,形成多种危害环境。二、有限空间中有机物分解(一)有机物(生活垃圾、动植物)的分解产生CH4、CO、H2S
,导致中毒或窒息。(二)氧气被细菌消耗导致缺氧。(三)有机物分解产生CH4、CO、H2S等可燃气体导致爆炸和燃烧。三、有限空间中燃烧及氧化使氧气被吸收在有限空间中焊接、加热、切割作业会消耗氧气,铁生锈会消耗氧气,导至缺氧。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有毒气体。四、富氧环境氧气含量>22%就会增加燃烧的可能性。第11页/共49页第十一页,共50页。12
五、清洁有限空间时也可能产生职业危害(一)气体仍然能从被多孔墙壁吸收后释放出来或从清洁时产生的淤泥中释放出来;(二)氧气会被惰性气体置换,导致缺氧;(三)释放出来的气体会达到爆炸浓度,导致燃烧爆炸;(四)清洁剂与某些物质反应会产生有毒气体。六、有限空间涂刷涂料
涂料及溶剂中含有大量的苯、甲苯或二甲苯有毒气体,对喷刷人员危害极大。七、可燃性固体颗粒的形成
碳粒、粮食粉尘、纤维、塑料屑以及很细的可燃性固体颗粒会形成易燃易爆环境。第一节有限空间危害因素来源第12页/共49页第十二页,共50页。13第二节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
一、急性中毒的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枢神经限局性体征、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2、呼吸系统表现为窒息、鼻炎、咽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等症状;
3、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四肢冰冷、脉细弱、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第13页/共49页第十三页,共50页。14
二、硫化氢《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硫化氢被列为I级
1、硫化氢(H2S)是无色气体,有特殊的臭味(臭蛋味);
2、比重比空气重,易积聚低洼处;
3、易溶于水、酒精、气油;
4、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为4.0~46.0%;
5、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
6、在作业环境中,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当浓度超过30~40毫克/立方米时,其臭味减弱;达到75~300毫克/立方米时不能察觉其存在;达到375~750毫克/立方米时,发生肺水肿、意识丧失、呼吸困难;达到1000毫克/立方米,可发生电击样死亡,数秒钟发生猝死。
7、有机物发酵腐败时可产生硫化氢。腐败:原料中的蛋白质经微生物的分解,产生大量的胺类及硫化氢等。咸菜、咸鱼腌制过程中也会产生硫化氢。第二节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第14页/共49页第十四页,共50页。152003年5月12日上午7时许,某造纸厂职工王某进入纸浆池,该池容积约36平方米,池口开有0.3平方米出入口。8时20分,该厂职工赵某、钱某、盛某发现王某下池一直没有上来,便相继下池查看,均被闷倒在浆池里,副厂长闻讯急着下池救人,但爬到中途就受不了,司炉工张某等人连忙将其拉出。此次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经过情况第15页/共49页第十五页,共50页。161、未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下池作业操作规程;2、未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3、职工下池作业和救援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4、未经清水冲洗和空气置换冒险下池作业5、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人员增加;6、未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事故原因分析第16页/共49页第十六页,共50页。17
某印染公司总经理贾某将清理圆形蓄水池(直径2.8米,深8米)包给邻居王某,王某又叫了小工章某。2005年5月4日上午,章某通过池边爬梯下到池底,将池底废弃棉纱杂物搬运上来;下午1时,当章某从池底爬到池口准备上来,突然掉落下去,王某、贾某等5人先后下池施救,均在池内中毒昏倒,事故导致3人死亡、3人受伤。事后对池内空气进行检测分析,确定为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经过情况第17页/共49页第十七页,共50页。181、安全意识淡薄,冒险下池作业,导致中毒事故;2、没有防护措施,盲目下池施救,导致伤亡扩大;3、安全培训缺位,现场监管缺失,没有安全交底;事故原因分析第18页/共49页第十八页,共50页。19
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难溶于水可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为12.5~74.2%
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有机物可分解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属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后主要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以致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从而组织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四、甲烷(沼气)
甲烷,CH4。在标准状态下是一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可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为5.3~15.0%
甲烷是天燃气的最主要成分。
一些有机物在缺氧情况下分解产生的沼气其实就是甲烷。第二节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第19页/共49页第十九页,共50页。20事故经过情况
2007年8月6日上午9时许,肥城市新世纪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罗全朝、张攀2名工人在对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煤气车间5#造气炉进行修补作业时,由于煤气炉四周炉壁内积存的煤气(一氧化碳)释出,导致2人一氧化碳中毒,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第20页/共49页第二十页,共50页。21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施工队在未办理任何安全作业手续、未通知设备所在车间的情况下,安排施工人员进入5#造气炉底部耐火段进行修补作业,作业过程中,由于煤气炉四周炉壁渗透的一氧化碳释放,导致2人中毒,1人死亡,1人受伤。间接原因:企业未与外来施工队伍签定安全协议,对外来施工队伍管理不严。
第21页/共49页第二十一页,共50页。22事故经过概况
某公司甲酸生产装置因故障全系统停车检修,合成反应器喷管损坏,需要进入容器内进行维修。某月某日8时许,打开合成反应器下部两个入孔进行通风,并从上部入孔加水进行冲洗,17时许,进行通风,17:15许,安全处有关人员采用可燃气体及氧气测定仪测定,因可燃气体测定不合格,因而每隔15分钟再测定一次,直至19:45测定合格,随后签发“进罐作业许可证”,并注明要佩戴长管呼吸器。20:00许,2名架子工进入合成反应器搭建脚手架(未戴个人防护呼吸器),2名操作工及1名临时工在容器外监护,大约13分钟左右,容器内传出求救声,监护人员及现场9名检修工在情况紧急下未佩戴防护呼吸器进入容器抢救,也先后中毒,其中7人勉强爬出,公司经理和成品工段负责人闻风赶到,戴上隔离面具将容器内4人救出,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1名架子工和1名临时工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人经抢救后脱险。第22页/共49页第二十二页,共50页。23事故原因分析
此事故教训是深刻的。造成事故的原因:一是设备没有进行有效隔绝。该反应器共有16条管线与之连通,物料分别有一氧化碳、甲醇、甲酸等,操作人员只是关闭阀门而未加盲板,由于阀门不严,致使一氧化碳进入反应器;二是置换处理措施不当。该反应器未进行彻底置换,未打开所有人孔进行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仅用水冲洗,这只能将甲醇、甲酸等溶解洗掉,而不能将一氧化碳洗去;三是分析方法不全面。进入有限空间的容器作业应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分析、氧含量分析、可燃气体分析,但仅进行氧含量和可燃气体分析并合格,未分析有害气体浓度,动火标准不能作为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唯一标准;四是操作人员违章作业。在签发“进罐作业许可证”时,已注明要佩戴长管呼吸器,作业人员不按要求佩戴防护器具,救护人员不戴防护器具就进入容器救人,导致事态的扩大,监护人员监护不力等均属违章行为。第23页/共49页第二十三页,共50页。24事故经过概况
2000年7月28日,福州山水科技园内建筑工地1名施工人员在孔桩下面收水样,突然倒下,现场人员发现后立即赶往救援,3名施工人员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相继下去救人,但不幸也中毒昏倒。工地上其他人员急忙报警,附近的武警战士赶来,戴着非供氧式防毒面具在其他人监护下进行救人,但是很快也发生昏迷。最后由消防特警中队的武警战士,戴着供氧式防毒面具,穿着防化服,才将孔桩内的4名遇难者救出。4名作业人员因中毒时间过长,均已死亡。进入孔桩救人的武警战士,经送医院抢救后脱险。第24页/共49页第二十四页,共50页。25事故原因分析
1、据了解,该建筑工地原先为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长时间密封分解可产生甲烷。经现场调查,孔桩的孔径约70cm,深度8m左右,其中积水有lm左右,孔桩室内空气毒物浓度检测结果:离孔桩口下6m左右,空气中甲烷含量高达39%,二氧化碳高达2.2%,氧含量仅为2.8%。
2、未设置通风排毒设施,避免有害气体的聚积并减少其浓度。
3、作业场所氧气浓度未达到18%以上。第25页/共49页第二十五页,共50页。26
五、苯
分子式C6H6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芳香味(芳烃类)。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可燃(易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为1.2~8.0%
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苯的毒性主要是苯的代谢产物所致苯是芳香族化合物,在工业中应用广泛。(据报道苯在人体内可氧化为无毒的已二烯二酸和非常有毒的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1,2,4-苯三酚。)根据科学数据,当空气中的苯浓度达到超标量,人体接触30分钟便可致人体发生急性中毒,当空气中的苯浓度严重超标时,人体接触5~10分钟便可致人死亡。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第二节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第26页/共49页第二十六页,共50页。27事故经过情况2008年9月13日8时左右,某市清源实业有限公司水处理剂车间二工段7号反应釜在检修过程中由于1人中毒,3人盲目施救,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经初步调查了解,在检修前两名工人用水对7号反应釜进行几次冲洗置换后,1名机修工违反操作规程,在未对釜中置换情况进行检测,且未佩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擅自进入作业,中毒晕倒。带班班长和另一名机修工发现后,在仍未采取任何防护条件的情况下,先后进釜施救,生产科长闻讯赶来,仅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非隔离式防护用品)进釜救人,相继中毒。随后施救人员正确佩戴隔离式防护用品迅速将4人从釜中就出并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3人抢救无效死亡,生产科长受伤。第27页/共49页第二十七页,共50页。28事故原因分析
1、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没有按规定及时报告,在未弄清情况又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组织不力,盲目施救。
2、企业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导救援工作,又未组织演练,安全教育培训不力,职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基本的应急常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3、对长期封闭空间可能造成的缺氧、有毒气体认识不足,作业人员缺乏基本常识,作业不规范,作业前未对现场有毒有害性气体进行检测。
4、企业未为作业人员配备自救、防毒装备和气体检测仪。
5、企业通风管理混乱。
6、专业救援力量不足,缺少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不能满足救援需要。第28页/共49页第二十八页,共50页。29
六、甲苯与二甲苯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
蒸汽有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对人体造成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七、汽油
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具特殊臭味,易挥发,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3~6.0%
难溶于水,易溶于苯、极易溶于脂肪,难人体的皮肤造成脱脂伤害生产环境空气中汽油主要以气体形式经气管、肺吸入,皮肤吸收少。其毒性大小取决于汽油的成份。第二节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第29页/共49页第二十九页,共50页。30第三节缺氧和窒息
有些气体,其本身无毒,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对氧的排斥,而造成机体缺氧。如氮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因生物与化学的缓慢氧化耗氧,造成有限空间缺氧状态。一、缺氧场所作业的危险性有限空间的自然通风不良,易形成缺氧状态。空气中一般含21%的氧。若低于18%则有可能导至窒息事故。
二、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
二氧化碳CO2又名碳酸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而略带刺鼻气味和微酸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其本身无毒性。在有限空间中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人体内组织缺氧,重者窒息死亡。第30页/共49页第三十页,共50页。31
某天,某天然气公司职工周某、李某进入窨井进行天然气管道割接作业,因操作不当致使天然气泄漏充满窨井,窨井内氧气含量严重不足,周某、李某逐渐昏迷,在井上监护的陈某、马某见状,急忙俯身去拉井下两人,也因缺氧先后坠入井内,工友房某、李某在下井救人时也先后昏倒,此次缺氧窒息事故导致陈某、周某2人死亡、其他4人受伤。事故经过情况第31页/共49页第三十一页,共50页。321、没有有效防护,未带防毒面具,没有制止违章;2、现场监管不力,没有及时检测,没有置换空气;3、施救方法不当,盲目下井救人,导致伤亡增加;4、安全教育缺位,安全意识单薄,安全知识缺乏。事故原因分析第32页/共49页第三十二页,共50页。33第四节其它危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多种危害因素:物理因素、噪声和振动、电离辐射等。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一、爆炸与燃烧
爆炸:是指物质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放出巨大的能量(光和热或机械能)的现象。爆炸的三种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物理化学爆炸。密闭状态下燃烧可转化为爆炸。
高热、冲击波、有害气体
高热:烧伤冲击波:击伤、爆炸后,碎片飞出,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伤害。有害气体:爆炸后产生的CO、NO、CO2吸入中毒窒息。第33页/共49页第三十三页,共50页。34
二、溺水
在有水积蓄的地下有限空间、粪坑粪池、腌菜窖、沉淀池、污水池、下水道中清理、维修工作,有可能因中毒、受伤或不慎跌落可致淹溺。三、坠落
高处坠落事故是外伤性职业死亡的主要原因。四、触电
人体触及或靠近带电体时,使人体成为电路的一部分或形成电弧波、闪击放电的现象。第四节其它危害因素第34页/共49页第三十四页,共50页。35事故经过概况
2006年某月,某厂工人在釉水池中接触了漏电的潜水泵触电身亡,另一名工人发现他倒在釉水池设备旁边,伸手施救,也触电身亡。经现场检查测试,发现潜水泵内部绝缘破损发生一相线碰外壳,测得釉水池中水面对地面的电压达到202V,潜水泵电源没有装设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人员进入釉水池没有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导致触电死亡。另一名工人因缺乏电气安全防护知识,盲目施救导致触电死亡。
第35页/共49页第三十五页,共50页。36事故原因分析
1.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工作前没有认真做好安全用电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2.违反用电现场安全防护要求。涉电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中着装不符合防护要求,企业的安全防护用品配备不齐全;
3.电气设备保护装置不健全。电气设备外壳没有安装保护接地装置,用电设备没有装设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4.用户自备发电电源没有装设双向切换装置;
5.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安全用电知识和触电急救知识;
6.现场环境潮湿,用电设备陈旧,缺乏电气设备缺陷检修制度,设备存在绝缘缺陷没有及时维修。第36页/共49页第三十六页,共50页。37国务院安委办通报
5月份盲目施救致40人死8人伤
5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境内,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后勤服务中心1名职工在检修污水池潜水泵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造成3人死亡。
5月5日,位于湖南省益阳市的中国电信安化县分公司施工人员在前往架设电信光缆施工现场途中,1人携扶梯碰触低压线触电,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触电,造成3人死亡。
5月7日,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鱼塘镇一养鸡场1名工人在清理化粪池时中毒窒息,另有3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4人死亡。
5月7日,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志伟建材厂1名工人在检修炉窑时因煤气中毒窒息,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
5月9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新疆分公司飞机维修基地2名作业人员因氩气泄漏中毒窒息,另有8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6人死亡、4人重伤。第37页/共49页第三十七页,共50页。385月14日,湖北省仙桃市张沟镇盛大纸业有限公司1名工人在清理废纸浆池时中毒窒息,另有3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4人死亡。
5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工业园区金新化工有限公司制气车间2号气化炉激冷室排渣孔扩孔过程中,1名工人发生氮气窒息事故,另有4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窒息,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5月18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境内,甘肃筑金矿业有限公司黑虎桥铜矿普查项目上铜村探矿点2名工作人员在硐内进行排水作业时发生中毒事故,另有3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造成5人死亡。
5月20日,辽宁省沈阳市燃气总公司煤气管线对接施工过程中,1名工人中毒窒息,另有2名工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
5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昌达天然气公司城市天然气管道管线对接过程中,1名施工人员中毒窒息,另有2名施工人员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
5月25日,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大连新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地下管网施工过程中,2名工人中毒窒息,另有3名工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第38页/共49页第三十八页,共50页。39事故原因分析
通报指出,上述事故暴露出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治理“三违”不认真等问题,尤其是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不按规定进行应急演练,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同时也反映一些地区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不扎实、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第39页/共49页第三十九页,共50页。40第三章有限空间安全监管第40页/共49页第四十页,共50页。41一、正确判明是否有限空间
一、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围封的容易产生缺氧,或存在有毒、易燃易爆气体,导致职业中毒、职业危害、可燃混合气体爆炸的空间。
二、条件
(一)空间足够大但有限,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高速换电站基础知识培训
- 打工人的30个DeepSeek提示词
- 高血压糖尿病课件
- 高血压原理课件
-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高温防中暑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新解读《GB-T 19389-2016载重汽车轮胎滚动周长试验方法》
- 高效时间管理培训
- 2025年皮辊磨床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员工自付社保协议书
- 混改公司合同协议模板
- 儿童多种维生素课件
- GA/T 2159-2024法庭科学资金数据清洗规程
- 2025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物业管理师)参考试题(附答案)
- 成人肠造口护理要点与实践课件
- 会务服务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全套版)
- 2025年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江西省高职单招文化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网络版)
- 《医疗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清单(试行)》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