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农学农情_第1页
玉米农学农情_第2页
玉米农学农情_第3页
玉米农学农情_第4页
玉米农学农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玉米生产情况概述玉米俗名玉蜀黍,苞米、苞谷、玉茭、玉麦、棒子及珍珠米等,属禾本科(Gramineae)一年生草本作物。玉米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到南纬40°之间的地区,均有大量种植。第1页/共58页第一页,共59页。一、玉米生产情况概述

玉米分类按籽粒颜色分类可分为黄色、白色和杂色三类。根据玉米生育期长短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早熟品种,春播时生育期约为70~100天,夏播生育期70~80天;中熟品种,春播时生育期约为100~120天,夏播时生育期约为85~110天;晚熟品种,春播生育期120~150天;夏播100天以上,晚熟品种,产量较高。第2页/共58页第二页,共59页。我国栽培最多的是马齿型或半马齿型,其次是硬粒型、糯质型、甜质型、高油型、爆裂型等。

马齿型硬粒型高油玉米爆裂玉米高淀粉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第3页/共58页第三页,共59页。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总产1999年超过小麦上升为第二位,2001年首次超过了水稻,上升为第一位,单产占首位,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作物。玉米已跃居我国第一大作物,面积和产量超过水稻。常年播种面积4亿亩以上,总产1.18亿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作物的22%和25%。

第4页/共58页第四页,共59页。我国玉米产区划分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第5页/共58页第五页,共59页。近几年又划为北方春玉米优势产区、黄淮海夏玉米优势产区、西南玉米优势产区。

第6页/共58页第六页,共59页。一、玉米生产情况概述

玉米生产潜力

作物干物重的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玉米籽粒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光能利用率的高低。玉米是C4作物,属喜温高产作物,光合效率比稻麦高2-3倍,产量潜力很大。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最高产量记录为1850kg/亩,我国玉米最高产量记录是1402kg/亩。第7页/共58页第七页,共59页。1800kg1200kg600kg400kg光、温、光、温、1800kg1400kg600kg400kg第8页/共58页第八页,共59页。二、玉米生育时期从玉米种子萌发到新种子成熟的全过程,叫玉米的一生。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的天数叫全生育期。玉米一生中,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第9页/共58页第九页,共59页。二、玉米生育时期1、播种期:即播种日期。2、出苗期:全田60%的幼苗出土,苗高约2cm左右的日期。玉米出苗的快慢,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通气良好的情况下,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第10页/共58页第十页,共59页。二、玉米生育时期3、拔节期:全田60%的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植株雄穗生长锥进入伸长期,叶龄指数30左右。一般拔节7-10天进入小喇叭口期,叶龄指数46左右。第11页/共58页第十一页,共59页。二、玉米生育时期大口期:抽雄前10天左右进入大喇叭口期,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叶龄指数60左右。第12页/共58页第十二页,共59页。二、玉米生育时期4、抽雄期:全田60%的植株雄穗主轴尖端露出顶叶3~5cm。5、开花期:全田60%的植株雄穗主轴小穗开花的日期。6、吐丝期:全田60%的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1-2cm左右的日期。正常情况下玉米吐丝与抽雄同步或迟2-3天。第13页/共58页第十三页,共59页。二、玉米生育时期7、成熟期:全田90%以上的植株籽粒干硬,果穗中下部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的日期,是收获的适期。

第14页/共58页第十四页,共59页。展开叶片数和叶龄指数确定展开叶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综合使用。第一,标记叶序法;第二,数节根层数推断叶序法;第三,数光毛叶位法。一般晚熟品种6光7毛,中熟品种5光6毛,早熟品种4光5毛。第四,数叶脉法。在植株第2~9叶序内,数其主脉一侧的叶片的叶脉数(n)—2即等于该叶片的叶序。田间管理及调查常用叶龄指数表示,即植株展开叶片数/总叶片数*100。第15页/共58页第十五页,共59页。展开叶与可见叶第16页/共58页第十六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一)苗期(二)穗期(三)花粒期第17页/共58页第十七页,共59页。1.苗期(播种-拔节):约20-30天——决定穗数第18页/共58页第十八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一)苗期1、定义: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2、生育特点:根系发育快,至拔节时基本形成了发达的根系,但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则比较缓慢。第19页/共58页第十九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一)苗期3、影响生长发育因素:水分:种子发芽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苗期,耕层土壤必须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才能保证良好的生长。温度:玉米的生物学零度为10度,高于10度的温度为有效温度。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23-30度,苗期最低温度为8度,最高温度为44-50度。光照:玉米是短日喜光作物,全生育期都要求强烈的光照。出苗后在8-12小时的日照条件下,发育快,开花早,生育期缩短;日照过长,茎叶生长旺盛,发育迟缓

。第20页/共58页第二十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一)苗期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目标: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田间管理措施:施基肥;浇蒙头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并于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留苗株数应比计划株数多5%(中后期拔除弱小株);在拔节(第6叶展开)到小喇叭口期进行化学除草,不要喷到玉米叶片上;应及时排水防芽涝。第21页/共58页第二十一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一)苗期5、监测内容:生育进程、展开叶片数、土壤含水量(旱要浇,涝要排)、出苗整齐度、病虫草害危害程度(虫害、粗缩病、苗枯、杂草种类及数量)、留苗是否达到合理密度等。第22页/共58页第二十二页,共59页。苗期整齐度第23页/共58页第二十三页,共59页。间苗及施肥第24页/共58页第二十四页,共59页。2、穗期(拔节-抽雄):约27-30天—决定粒数第25页/共58页第二十五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二)穗期

1、定义: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这段时间,称为穗期。2、生育特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即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同时,雌雄穗等生殖器官也强烈分化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3、影响生长发育因素:水分:玉米植株开始拔节以后,生长进入旺盛阶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温度:最低温度为18度,最适温度25度,最高温度为35度。第26页/共58页第二十六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二)穗期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目标:促叶、壮杆、穗多、穗大,即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粗壮秆墩实,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田间管理措施:拔除小弱株、防治玉米螟、追施大口肥、及时浇水和排灌。第27页/共58页第二十七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二)穗期

5、监测内容:生育进程;展开叶片数;土壤含水量;株高整齐度(拔节期、大口期、抽雄期);茎杆是否粗壮均匀;施肥种类和数量;茎杆倒伏倒折;病虫草害危害程度(重点是玉米螟)等。第28页/共58页第二十八页,共59页。拔除弱株及防治玉米螟第29页/共58页第二十九页,共59页。3、粒期(开花-完熟):约35-55天——决定粒重主攻措施第30页/共58页第三十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三)花粒期1、定义: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生育正常的30株,测量由地面到雄穗顶端的高度(cm),取平均值。倒伏率(根倒):倒伏倾斜度大于45度者作为倒伏指标。以%表示,倒伏株数/调查总株数×100%。倒折率(茎折):抽雄后,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倒折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空秆率:成熟期籽粒在10粒以下以及尚处于乳熟期的植株为空秆。收获时计数空秆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空秆率=空秆株数/总株数×100%双穗率:收获时计数结双穗的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结实不超过10粒(或尚处于乳熟期)的果穗不计其内。双穗率=双穗株数/总株数×100%单株有效穗数:总穗数与总株数之比,即为平均每株结果穗数。有效穗数=总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千粒重:把至少20穗已脱粒玉米种子混合,数1000粒称重,一般重复三次,取其接近的两次平均数。出籽率:籽粒重量占穗重(粒重+轴重)的百分比(%),出籽率=粒重/穗重×100%第31页/共58页第三十一页,共59页。倒伏倒折倒伏(根倒):倒折(茎折):第32页/共58页第三十二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三)花粒期2、生育特点:营养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时期。3、影响生长发育因素:水分:抽穗开花期,玉米需水最关键时期(水分临界期),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最好;灌浆成熟期玉米进入灌浆和蜡熟的生育后期时,仍热需要相当多的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一80%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温度:开花吐丝期是玉米一生中对温度要求最高、反应最敏感时期,最低温度为18度,最适温度25-28度,最高温度为38度;籽粒形成到灌浆成熟期,要求日平均温度20-24度,低于16度高于25度都不利于玉米灌浆成熟。第33页/共58页第三十三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三)花粒期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目标: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养根保叶,即保护叶片不损伤,防止根叶早衰,争取粒多、粒重以达到丰产。田间管理措施:拔除空株,追施花粒肥,及时浇水,完熟期收获,秸秆还田。第34页/共58页第三十四页,共59页。三、夏玉米生育阶段

(三)花粒期5、监测内容:生育进程;授粉质量(花粉数量及气候);籽粒灌浆速率(乳线下降程度);绿叶叶片数;亩穗数及穗粒数;空杆双穗率;倒伏倒折率;土壤含水量;病虫害危害程度(玉米叶病、黑粉病、褐斑病);适宜收获时期等。第35页/共58页第三十五页,共59页。穗期整齐度第36页/共58页第三十六页,共59页。人工辅助授粉第37页/共58页第三十七页,共59页。四、玉米病害及其分级标准

玉米病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据报道,我国玉米上发生的病害有30余种,其中叶部病害10种,根茎病害6种,系统侵染性病害9种,穗部病害4种,检疫性病害3种。在不同时期发生且危害严重的玉米叶部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粗缩病、玉米锈病等;玉米茎部病害主要有青枯病等;玉米穗部病害主要有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黄呆蓟马、灰飞虱、玉米芽、黏虫、玉米螟、棉铃虫、地老虎等。第38页/共58页第三十八页,共59页。大、小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褐斑病和苗枯病发病症状小斑病苗枯病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大斑病灰斑病第39页/共58页第三十九页,共59页。小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和大斑病

调查时间:乳熟后期调查方法:目测群体植株的穗位上下3叶病情级别症状描述1

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零星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或等于5%3

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5

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少量病斑7

穗位下部叶片或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9

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死第40页/共58页第四十页,共59页。叶斑病病斑占叶片面积比例示意图

第41页/共58页第四十一页,共59页。玉米锈病玉米锈病第42页/共58页第四十二页,共59页。玉米锈病调查时间:(1)抽前(2)乳熟期调查方法:目测群体植株的穗位上下3叶病情级别症状描述1叶片上无病斑或仅有无孢子堆的过敏性反应3叶片上有少量孢子堆,占叶面积少于25%5叶片上有中量孢子堆,占叶面积26~50%7叶片上有大量孢子堆,占叶面积51~75%9叶片上有大量孢子堆,占叶面积76~100%,叶片枯死第43页/共58页第四十三页,共59页。褐斑病调查时间:大喇叭口期调查方法:目测群体植株叶片病情级别症状描述1叶片上无病斑或仅有零星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或等于5%3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5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7叶片上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9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死第44页/共58页第四十四页,共59页。黑粉病和粗缩病发病症状粗缩病瘤黑粉病第45页/共58页第四十五页,共59页。其他病害4、粗缩病率、黑粉病率:发病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调查时间:粗缩病:抽雄期瘤黑粉病:灌浆初期苗枯病:4-7叶期第46页/共58页第四十六页,共59页。玉米害虫甜菜夜蛾地老虎玉米螟灰飞虱棉铃虫第47页/共58页第四十七页,共59页。五、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测产方法(一)玉米进入乳熟期进行理论测产(二)玉米进入完熟期进行实收测产(三)遥感测产

第48页/共58页第四十八页,共59页。(一)玉米进入乳熟期进行理论测产1、样点选择

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均匀度确定取样点数,大面积测产可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小面积可用斜线三点取样法。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地头地边10米以上,随机选点。2、行距、株距测定

一般在每个取样点取21行求出平均行距,取51株(穴)求出平均株(穴)距,以其乘积除666.7平方米,求出每亩株(穴)数即密度。3、倒伏(折)率、空秆率、双穗率测定

选取测产田中3-5行有代表性种植行,连续调查100株植株的倒伏(折)株数、空秆、双穗株数,得出倒伏(折)率、空秆率和双穗率。4、穗粒数、千粒重测定

在样点处连续数取30株的穗粒数,取算术平均数。千粒重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5、理论产量(kg/亩)=亩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6、0.85折产(kg/亩)=亩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0.85/10-6。第49页/共58页第四十九页,共59页。第50页/共58页第五十页,共59页。(二)玉米进入完熟期进行实收测产1、样点选择

方法同理论测产。一般收获面积在0.5亩以上或全部收获。2、实际面积

丈量实际面积,首先去除边行,量实际长和宽,在按上述方法(同理论测产)计算株、行距,在实际长和宽中分别加上一个行距和一个株距,计算收获面积。第51页/共58页第五十一页,共59页。(二)玉米完熟期进行实收测产第52页/共58页第五十二页,共59页。(二)玉米进入完熟期进行实收测产3、实收称鲜重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随机抽取60穗(或按平均穗重法选取3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4、鲜穗出籽率

对选取的60(或30)个果穗称鲜穗重、脱粒并称籽粒鲜重,计算鲜穗出籽率[鲜穗出籽率=(60个果穗鲜重/60个果穗籽粒鲜重)×100%]。

5、籽粒含水率

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并折算14%的标准含水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