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文本,了解文章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2、体味文章紧扣“清”“静”“悲凉”的感情线索,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从古至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是汗牛充栋,有描写秋天的萧瑟和凄凉,抒发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了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写出《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精品。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一种景象?“秋”景如何?“秋”意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时间:共计12分钟)(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2、体味文章紧扣“清”“静”“悲凉”的感情线索,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二)自学指导:1、默读《导学案》有关本课“识作者”“知背景”的知识讲解。(知道作者哪一部作品被公认为惊世骇俗的作品;了解作者为什么被认为是革命烈士以及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2、朗读《故都的秋》,掌握本文的大致内容,思考:(1)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结构层次。(2)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分别是哪几幅?(3)文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4)为什么郁达夫笔下的秋景会呈现“清”“静”“悲凉”的特点?(提示:结合郁达夫的个人遭际和社会背景分析)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一)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二)自学检测:提问检测。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答案点拨:1、《沉沦》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作品;郁达夫在被迫做翻译的时候,利用职务之便暗中救助并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华侨和当地居民。2、(1)一部分(1-2)总写感受和向往、江南之秋;二部分(3-12)分写五幅秋景图: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三部分(13-14)总括秋的色味、眷恋之情。(2)五幅秋景图: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3)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_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写秋蝉“衰弱”“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写秋果一“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紅完”(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4)个人遭际:自小体弱多病、幼年丧父、中年丧子,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社会风云: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民生调敞,读书人无所依。郁达夫观故都的秋,秋皆着上郁达夫悲伤的主观色彩,当都达夫的个人生命和宇宙生命融为一体时,以秋来观郁达夫,郁达夫的情中也带上了秋的寂寞色彩,这样便达到了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导学案》P17课内研讨)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清”“静”“悲凉”的特点,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平凡的人。六、板书设计故都的秋北国之秋:“清”“静”“悲凉”江南之秋:“慢”“润”“淡”五幅秋景图: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情感:眷恋之情七、当堂训练,分层优化。完成课后题第二题。故都的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文章,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及本文严谨的呼应结构。(重点)2、品味本文清新质朴、典雅蕴藉的散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文章有了基本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在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学习下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本文清新质朴的语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一)学习目标:1、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本文严谨的呼应结构。2、品味本文清新质朴、典雅蕴藉的散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自学指导:认真阅读全文,完成如下问题:(1)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为什么写“都市闲人”?(提示:从作者的审美趣味、“都市闲人”特点的角度分析)(2)文章为什么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提示:从文化氛围和行文章法两方面探究)(3)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提示:可以从情与景的关系、修辞手法、语言句式角度分析)3、时间:共计12分钟。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一)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开始自学。(二)自学检测:提问检测。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答案点拨:(1)这里写的不是上流社会人士或文化人士,而是平民,即“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为什么让他们作为故都人的代表?可能是他们的形象更有地方特点,而且作者觉得与他们更亲近,表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似乎也能读出作者很希望能像“都市闲人”那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2)作者似乎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3)①情景交融,运用中国古典诗词融情于景、以不景显情的手法,创造意象真切典型、情味含蓄隽永的“意境”。②在正面写景抒情之外,运用侧面烘托、对比联想、议论深化的表现手法开拓和升华意境的思想情感内涵。另外,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力强。③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似淡实腴,修辞自然而讲究。夕角多用短句,但长短相间;多用整句,但整散结合,形成了既典雅又洒脱的风格。(《导学案教参》P17课内研讨3、4题)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郁达夫的名篇佳作《故都的秋》,对于文章的感情基调、画面意境、情思旨趣都有了深刻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州地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脑炎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消防冬季防火知识培训
- 编外招聘护士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物流经理职位招聘面试预测题及解析
- 2025年机关事务用车调度员招聘考试要点解析
- 桥梁建造知识培训教育课件
- 2025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中级面试模拟题
- 2025年监理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交通)》真题及答案解析
- 桐城知识产权培训课件
- 发泡模具验收报告
- 【优质课件】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分享手册
- 音乐ppt课件《村晚》
- 周绍华教授治疗抑郁症经验
- 分镜头脚本设计-影视广告分镜头课件
- HCCDP 云迁移认证理论题库
- 无线电技术设施运行维护定期巡检项目总表
-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汉译英(含音标)
- 《儿童的语文》读书心得分享三2篇(一年级语文组)
- 2023年山西日报社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罐脚手架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