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_第1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_第2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_第3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_第4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茶的重要性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油料植物,世界油茶资源的80%分布于我国,而湖南又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油茶资源占全国40%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油茶茶籽及其副产品经济价值极高,茶油在国际市场上将有较大的竞争潜力,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目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是良种造林比例小,老残林比重高,缺乏科学的丰产栽培技术,经营管理粗放,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危害,威胁着油茶林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发挥.为了有效控制油茶林病虫害的蔓延,减轻其造成的损失,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建立以生态控制为主的油茶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势在必行.第1页/共20页第一页,共21页。油茶病虫害危害现状危害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油茶叶肿病、油茶毛毡病、油茶疮痂病、油茶根癌、油茶半边疯等.主要虫害有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油茶象鼻虫、油茶蛀茎虫、油茶叶蜂、茶天牛、茶籽象甲、粉白金龟子等.油茶病虫害普遍,若任其发展,将造成大量花蕾、果实、叶片的脱落和干枯,甚至全株枯死,造成油茶低产.据调查:油茶落花落果率高达70%~80%,其中病虫害引起的约占1/3.据统计:湖南省油茶病害有35种,害虫有127种.第2页/共20页第二页,共21页。第3页/共20页第三页,共21页。油茶病虫害发生防治现状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茶抗病虫新品种的选育营林措施植物检疫第4页/共20页第四页,共21页。①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采用最多的防治油茶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操作方便,效果迅速、明显,因此,在生产中仍大量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害虫的取食方式和特点选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如在防治食叶害虫时常使用喷雾法;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螨类、介壳虫等时常采用内吸性药剂喷杀若虫或涂树干或涂主枝法;在防治果实害虫和蛀干害虫如茶籽象甲、天牛等时,采用持效期长的新型触破式微胶囊剂一“绿色威雷”喷杀.在防治需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时,采用药物处理土壤的方法杀死害虫等.第5页/共20页第五页,共21页。②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包括人工防治、灯光诱杀等.人工防治虫害的主要方法有:组织群众直接捕杀油茶尺蠖等害虫的虫蛹、幼虫、成虫;剪除卵块、虫茧;利用金龟子、叶蜂、尺蠖、叶甲等的假死性,用采集伞或塑料布摊在树下,摇落幼虫,进行人工捕杀;结合冬季垦复,消灭越冬害虫.人工防治病害的主要方法有:适度整枝,保证林地通风透光;剪除病枝、病叶、病果,烧毁感病苗木,选择健康种子和植株作为繁殖材料等.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在林间点灯诱杀,减轻害虫的发生量.第6页/共20页第六页,共21页。③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控制农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防治方法.如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瓢虫、草蛉、捕食蝽、蜘蛛、青蛙、鸟类等捕食性天敌,寄生蜂、寄生蝇、线虫等寄生性天敌以及病毒、细菌、真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利用抗生菌产生的抗生素等防治病害.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菌治病等通俗的说法.利用生物防治,资源丰富,选择性强,对人、畜及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一旦被驯化而建立种群,对油茶病虫害有较长期的控制作用.但利用生物防治油茶病虫害见效慢,且天敌种群数量受气候、害虫数量,特别是易受化学防治的影响,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一些生物制品也主要用于病虫害处于大发生前期及时有效地控制其猖獗蔓延,而非用于大发生之后的救灾.第7页/共20页第七页,共21页。④油茶抗病虫新品种的选育我国部分学者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了适合各地栽种的优良抗病虫害的油茶品种.吴光金等在162个油茶无性系中选育出8株自然感病率为0.2%~2.5%的抗病优株;湖南茶陵县林科所通过连续6年研究选育出感病率为0.23%,而每平方米冠幅产果0.115kg的高抗丰产优株.肖元清等从79株优树中筛选出了抗油茶炭疽病的优良单株17株;杨光道等对来源于我国8省(区)17个油茶品种与炭疽病的抗性关系进行研究,筛选出对炭疽病抗病性较强的攸县油茶、茶梨油茶、徽州小红和徽州大红4个优良品种.抗虫品种如迟熟类型中的紫红球、紫红桃等可抗油茶象甲.第8页/共20页第八页,共21页。⑤营林措施营林措施是治理油茶林病虫害标本兼治的措施,是实现长期有效控制油茶林病虫害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抗性树种筛选和培育;配置诱饵树种和设置隔离带;营造混交林;修枝亮脚,伐除病虫枝;更新老龄树,加强油茶林的抚育管理等,以提高油茶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近几年形成了营造多树种配置的混交林理论以及对防护林实行动态管理技术,并已在生产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可以说,营林措施治理油茶林病虫害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造林设计是探索的初步阶段,究竟何种模式是适合的,多大规模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森林环境,如何使油茶林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9页/共20页第九页,共21页。⑥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在油茶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调运过程中实施检疫防止油茶病虫害的人为传播.如安徽省2005年补充油茶软腐病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第10页/共20页第十页,共21页。茶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抗药性问题突出:目前我国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油茶病虫害,对化学药剂的无节制的滥用已导致了严重的抗药性.因此,治理油茶病虫害抗药性仍是当前生产面临的首要任务.虫害种群演替规律研究不足:对油茶一些主要病虫害的基本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对其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不很清楚,是制约油茶病虫害防治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病虫害种群遗传变异快、适应能力强,导致有害生物此起彼伏、防不胜防.基础研究滞后:由于经济实力、认识和重视程度所限,长期以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手段普遍落后,仪器、设备简陋,生物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刚刚起步,遥测遥感技术、航天卫星技术的应用则属空白,基础研究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主要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的突破和关键防治技术的发展.‘研资金短缺,投入少:由于科研投入少,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为科研人员流失,后继乏人;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急需调整.第11页/共20页第十一页,共21页。主要对策措施选育、推广应用抗病虫品种抗病、抗虫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防治油茶病虫害最经济、简便的基本措施.目前,我国油茶抗病虫害品种很少.除了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外,新的育种目标还应将抗病和抗虫性作为主攻方向,争取有所突破,使具有抗(耐)病虫性的多抗品种从试验材料走向大面积试种.实践证明,杂交育种、复合杂交、杂交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及植保与育种部门共存互补,是我国油茶抗病虫害品种选育的成功经验.第12页/共20页第十二页,共21页。整林地生态环境和种植结构

随着人工油茶林面积的持续增长,若继续采用大面积的单一树种、品种的人工纯林模式,油茶病虫害流行危害必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将可能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而严重发生与流行.这就需要调整林地生态环境,同时考虑各种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协调性,尽量减轻病虫害对林地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服从于整个林业生产结构调整和油茶增产、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要研究选择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林地间作套种形式,稳定油茶种植面积,真正变资源优势为产量优势和质量优势.这也是生态调控手段之一.第13页/共20页第十三页,共21页。科学用药与保护利用天敌

科学用药的原则是按油茶的生育期及害虫的发生主次而采用不同的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用药,保益灭害、增益控害;在防治上通过诱集、人工捕杀害虫,选择对害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及安全的施药技术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力,保护利用天敌资源;不能因为防治一种害虫而大量杀伤天敌,引起其它病害虫的猖獗发生,达到持续控制各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的目的.另外,可因地制宜地开展油茶与其他植物的套作,有效增加林地天敌数量.第14页/共20页第十四页,共21页。新型农药品种的研制开发研制开发广谱高效新型杀虫剂.杀虫剂仍是害虫大暴发时的主要“救火”应急手段,它的研究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继续从现有的化学药剂、天敌生物中筛选杀虫效果好、选择性高、对环境安全的品种外,还应重视向植物性杀虫剂、新型高效杀菌剂、微生物代谢产物、昆虫行为信息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发展.在生物源农药方面,重点研究针对刺吸类害虫、食叶类害虫、土传病害、病毒病害、真菌病害的专用生物制剂;在农药新剂型和新制剂方面,以水代油,降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农药沿着高效、低毒、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第15页/共20页第十五页,共21页。因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生物技术的发展,使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防治病虫害,一方面是从病原生物和昆虫角度出发,对它们进行基因调控,使病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使其不产生致病作用,对天敌昆虫导人抗药性基因,提高天敌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是从寄主油茶角度出发,将相关抗性基因导入油茶中,使油茶产生抗虫性和抗病性.因此,在今后的科研中还应不断地开展、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第16页/共20页第十六页,共21页。加强建立监测预报机制

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掌握油茶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病虫害是否发生和发生的严重程度.监测预报是油茶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第17页/共20页第十七页,共21页。以生态控制为主的无公害防治

当前国际市场对茶油品质的要求已提高.油茶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以生态控制技术为主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即从油茶林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采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选育抗病虫品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经营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生物孳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强树势,减少病源、虫源,并抑制其发展蔓延.将各类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