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状态_第1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_第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_第3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_第4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心理状态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七十九页。优选第二章心理状态第二页,共七十九页。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出现的。心理状态作为个体心理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常常影响着心理活动的展开与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本章内容对心理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特性、注意的心理机制以及注意与学习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作出诠释。第三页,共七十九页。第二节注意第一节心理状态概述第四页,共七十九页。第一节心理状态概述一、心理状态的概念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三、心理状态与自我觉知第五页,共七十九页。一、心理状态的概念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与特征。(一)心理状态的定义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专注或分心、活跃与消沉,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的激动与镇定、振奋与沮丧等第六页,共七十九页。心理状态一、心理状态兴高采烈昏昏欲睡悲痛哀伤第七页,共七十九页。心理状态除作为心理活动的背景和效应而存在外,它本身又是心理活动存在的直接形态。如表现在认知方面聚精会神或是漫不经心,表现在情绪方面的应激、心境或激情状态,表现在意志方面的朦胧模糊或是动机状态等,都是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状态。一、心理状态的概念第八页,共七十九页。(二)心理状态的特点Diagram2动态性

直接现实性综合性Diagram2动态性

1直接现实性2综合性3一、心理状态的概念第九页,共七十九页。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一)睡眠状态(二)(三)注意状态觉醒状态应激状态(四)从生理机制上讲,心理状态的各种表现都是由神经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心理状态的不同水平代表着主体心理活动的积极水平和脑功能的激活状态。第十页,共七十九页。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一)睡眠状态睡眠是与觉醒相对的状态,生理节律中大约1/3是行为静止的阶段,称为睡眠。睡眠状态:脑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心理激活水平很低,心理活动具有无意识特点。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第十一页,共七十九页。

人类的睡眠

新生儿:16小时6个月婴儿:13小时2-12岁:10-12小时12-18岁:9-10小时成人:5-9小时第十二页,共七十九页。

人与各类动物睡眠时间之比较第十三页,共七十九页。睡眠的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波,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一)睡眠状态第十四页,共七十九页。

图2.1睡眠中各阶段的脑电波形态图第十五页,共七十九页。不同年龄的个体,REM在睡眠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幼儿的REM占50%;小学生REM占30%;成人REM占20.9%;老人REM占10%;第十六页,共七十九页。梦在西方文化中被称作是“瞬时的心理现象”,梦的异境是不同的文化以各自的方式对信念进行编码,因此,梦具有重要的个人化和文化的含义。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心理活动,具有典型的无意识的特点。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一)睡眠状态第十七页,共七十九页。梦产生的原因:1、身体受到刺激;2、日间活动的残迹作用;3、潜意识内容的反应;第十八页,共七十九页。(二)觉醒状态非睡眠状态就是觉醒,觉醒是由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而形成的身心状态。人处于觉醒状态时,能积极对刺激产生反应,内心产生相应的反应体验,并由此产生心理活动与对心理活动的自我觉察。因此,意识活动以觉醒状态为基础,在觉醒状态下,人才能对客观现实进行清晰地反映。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第十九页,共七十九页。(二)觉醒状态

催眠:催眠的脑电记录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是一样的。在催眠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和指引下进行的,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第二十页,共七十九页。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九页。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三)注意状态一般而言,人自觉、清晰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过程是以注意状态为基础,并由注意状态相伴随的。注意作为一种比较紧张、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九页。(四)应激状态应激是猝发事件引发的高度警觉的心理状态。由于猝发事件,人的心理突然被激活到高度紧张的状态。在不寻常的紧张情况下,人体把各种潜力都动员起来,以应付紧张的局面,这时所产生的复杂生理和心理反应都属于应激状态。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九页。三、心理状态与自我觉知自我觉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能否予以清晰觉察。两种基本的心理状态:意识状态:是指能够被主体清晰觉知到的心理活动,是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状态。无意识状态:是指主体不能清晰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它是心理的无意识部分。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九页。第一节心理状态概述本节小结一、心理状态的概念(一)心理状态的定义(二)心理状态的特点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一)睡眠状态(二)觉醒状态(三)注意状态(四)应激状态三、心理状态与自我觉知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九页。第二节注意一、注意概述二、注意的特征三、注意的心理机能四、注意与学习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九页。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乌申斯基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九页。

心理现象

心理状态—注意、心境、激情、犹豫、灵感(稳定性)个性心理(恒定性,持久性)心理过程(动态性)意志过程(意)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情)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注意”在心理结构中的位置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九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选择性是指心理活动的对象和范围。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倾注于被选择的对象的稳定和深入程度。(一)注意的概念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九页。①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伴随其他心理过程同时存在的。②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行动、观念或内心状态。③注意是人类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成分。注意的三个特性:第三十页,共七十九页。①选择功能②保持功能③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注意的三项功能: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九页。1.选择功能:(——指向性)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例:下图“你注意到了哪个脸?”注意的功能: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九页。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九页。图:你注意到了哪一个脸?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九页。

2.维持功能

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注意的功能: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九页。

3、调节功能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注意的功能: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九页。注意力测试:

下面表格中所列的数字为10至59的随机排列,请尽快找到3个连续数字(如12、13、14或37、38、39)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九页。341942544526163928574035145630122944512350433624113720553247254117533852182131461322181058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九页。测试结果:15秒内-----注意力水平属上等;30秒内-----注意力水平属中等;1分钟以上----注意力水平较低;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九页。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第四十页,共七十九页。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差,保持时间较短,但人在无意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少,不容易疲劳。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九页。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好,保持时间较长,但人在有意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多,很容易因疲劳而导致注意分散。

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九页。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好,具有高度稳定性,可以长时间坚持,人在有意后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较少,不容易疲劳,工作效率高。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九页。注意的种类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性质例如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不需要低级、自发的窗外的歌声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需要高级、自觉的学习、听课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最高级、自觉性程度很强电脑“盲打”打毛衣不用看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九页。(二)注意产生的条件1.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有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①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③刺激物的变化性。④刺激物的新异性。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九页。(二)注意产生的条件1.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引起不随意注意产生主观方面的因素①人的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兴趣和价值观等。②人的心境如何,精神是否健旺,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以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九页。(二)注意产生的条件2.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有: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②培养间接兴趣。③合理地组织活动。④排除外界干扰。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九页。(二)注意产生的条件3.随意后注意产生的条件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兼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两方面的某些特点。随意注意可以发展为随意后注意,而不随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换为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形成与产生的根本条件在于练习与熟炼。随意后注意通常是人们在进行熟练的技能、技巧性活动时所具有的注意。作为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随意后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九页。(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从信息论的观点说,即指在注视点来不及移动的很短的时间(0.1秒)内神经系统所能接受的同时输入的信息量。如一目十行,一览无余。(即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九页。注意广度实验研究1830年哈密顿(W.Hamilton)最先作了示范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小石子,让被试在一瞬间辨认其数量,结果发现当小石子超过6个时,被试就不容易一眼看清。如果把小石子分成2个、3个或者5个一堆,被试也只能一眼数清6堆以下的数,原因就在于这时人们会把一堆石子而不是一个石子看为一个单位。后来,心理学家用速示器做实验,证明在0.1秒时间内,成人可以辨认清的平均广度是8-9个黑色圆点,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或3-4个几何图形。第五十页,共七十九页。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黑色圆点8~9个;外文字母4~6个;几何图形3~4个;汉字3~4个。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九页。注意广度实验研究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九页。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一)注意的广度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九页。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一)注意的广度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九页。(一)注意的广度TCIAHNEGTEACHING图1图2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九页。(一)注意的广度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9753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九页。(一)注意的广度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总和:24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九页。(一)注意的广度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其他问题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九页。(一)注意的广度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其他问题9753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九页。列宁的注意广度列宁具有超人的注意广度,他能提纲挈领地抓住文意,具有“一揽子”的阅读能力。根据列宁战友回忆说:“列宁读电报似乎连扫一眼电报内容都不能那么快,可是他已把所有的电文记熟了,以后还能逐字逐句援引,并且提到数字时总是很准确……”第六十页,共七十九页。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对象的特点,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规律,注意的广度就越大。个体的经验,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善于把所感知的对象组织成一个整体来感知,因而其注意广度也就较大。活动任务的特点,一般而言,活动任务越多,越复杂,其注意广度就越小。个体的情绪状态,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越小。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九页。(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可以用一定时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有实验研究表明,对某一对象的注意在半小时后就发生明显衰减。后来,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注意的衰减一般是在作业开始后20-35分钟出现,而最初15分钟注意的下降幅度,是最后下降水平的50%左右。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九页。(二)注意的稳定性图2—2注意的起伏现象当我们知觉图2—2时,可以明显地觉察到注意的起伏:当注视这个截去尖端的锥体图时,时而顶端的小方形凸起,时而底端的大方形凸起,两个方形的相互位置跳跃式地变更着。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九页。闭眼还是睁眼

?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九页。注意的起伏现象不同于注意分散——注意的起伏现象是由于优势兴奋中心不能固定的停留在皮质的某一个部位,而一定要不间断地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起伏周期8—10s——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二)注意的稳定性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九页。小资料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意稳定性。特殊职业需要注意稳定性强:

如:“手术医生、司机、雷达观测员”第六十六页,共七十九页。(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注意的分配是可能的。例如,一边口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的诗,是可以做到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问题也都是可能的,这些都属于注意的分配。第六十七页,共七十九页。注意的分配的条件①同时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都是相当熟练的,甚至能达到自动化的水平,这样同时输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信息才不会超过人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注意的分配才可能。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已经建立起联系,形成固定的反应系统,人会很容易同时进行各种动作或活动,注意分配就能够实现。③注意分配还存在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不同的人的注意分配能力是不同的。第六十八页,共七十九页。注意分配能力测试公式:分配能力指数Q=(根号)R1/L1·R2/L2方法:1)倒数数:30秒数几个数=L12)正写数:30秒写几个数=R13)同时倒数数(=L2)和正写数(=R2):评:Q<0.5无分配能力0.5<Q<1有分配能力Q=1.0分配能力最大第六十九页,共七十九页。(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与分心不同。注意的转移是任务的要求,随着当前的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改变;分心则是指注意偏离了当前活动和任务的要求,受无关刺激干扰,被无关事物吸引,使注意中心离开了应当注意的对象。第七十页,共七十九页。图片中有几个孩子?第七十一页,共七十九页。

身体的紫罗兰:你能在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的侧面人像吗?身体的紫罗兰:你能在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的侧面人像吗?

身体的紫罗兰:你能在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的侧面人像吗?第七十二页,共七十九页。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①注意的转移依赖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和缓慢,反之,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和迅速。②注意的转移依赖于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注意对象越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转移注意就越容易、越快,反之,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③注意的转移也和人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一个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在转移注意方面要容易和迅速些。第七十三页,共七十九页。注意总是和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学生的注意是他们进行学习的前提。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学习的发生要经历感觉登记、注意与选择性知觉以及记忆等过程。注意在这个信息加工的流程中,居于始端的地位,所有其他的加工都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的刺激或信息恰当注意的程度。能否组织与调节学习的注意过程,是实现高效学习结果的前提条件。第七十四页,共七十九页。(一)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习者的不随意注意学习的高效率是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的监控和学习内容的精细加工来实现的。根据特定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指向学习的内容,同时还能够对于学习无关刺激的干扰加以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