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试卷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高考化学备考一轮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2022秋·湖南郴州·高三统考期末)A~H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其中“O”框着的物质代表化合物,“口”框着的物质代表单质,A为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G为淡黄色固体,C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H中阳离子的常用方法:_______。(2)G的电子式为_______,由G和C反应每生成1molE转移电子_______mol。(3)写出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2.(2022秋·云南德宏·高三统考期末)已知A是一种红棕色金属氧化物,B、D是金属单质,J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化合物,受热后容易发生分解。(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A(名称):____,E(名称):____,I(化学式):____,G(化学式):____。(2)按要求填空:D转化为E的离子方程式:____。F在空气中转化为G的化学方程式:____。写出B生成I的离子方程式:____。如何检验E溶液是否变质:____。3.(2022秋·湖北武汉·高三统考期末)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同族,且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X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回答下列问题:(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2)W、X、Y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3)W、X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其中摩尔质量较大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该化合物中所含有的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4)元素Y、Z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说法能说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填字母)。a.常温时两种元素的单质状态不同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d.简单离子的还原性:4.(2022秋·云南·高三统考期末)X、Y、L、M为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X2是密度最小的气体,Y、L与M三种元素的质子数均为5的倍数。回答下列问题:(1)X与L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2)X与M组成的物质为_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该物质可作为野外工作的应急燃料,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每生成1molH2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3)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4)L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L的化合价是_______。5.(2022秋·广东珠海·高三统考期末)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丙:_______。(2)检验G的离子所用的试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3)写出过程⑦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反应③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5)加热红褐色沉淀H可得一种红棕色粉末,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6.(2022春·宁夏吴忠·高三青铜峡市高级中学校联考期末)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填空回答以下问题:主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二①②三③④⑤⑥⑦⑧四⑨⑩(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2)元素①、②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更强的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元素⑩的氢化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4)在③~⑦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5)元素③的过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7.(2022秋·广东茂名·高三校联考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隐含着许多信息和规律。下表列出了七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ABCDEFG(1)表中C为氧,它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2)元素E与元素F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F的强b.E的化合价比F的低c.常温下E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程度很剧烈,而F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水反应(3)画出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稳定性:H2G_______H2C(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元素C与元素E以原子个数比1:1形成一种淡黄色固体Y,Y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5)C、D、E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6)肼N2H4常用作火箭燃料,分子中N、H两种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稳定结构。写出肼的电子式:_______。8.(2020秋·天津红桥·高三统考期末)几种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略去)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A的元素符号是_____。(2)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3)E、G、T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填元素符号)。(4)硒元素(34Se)与D同主族,其非金属性比D_____(填“强”或“弱”)。(5)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6)E、D两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2:1和1:1的两种化合物。2:1型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1:1型化合物的化学式所含化学键类型____。9.(2022·四川绵阳·盐亭中学校考一模)元素周期表有许多有趣的编排方式,有同学将短周期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如图所示的“蜗牛元素周期表”,图中每个圆圈代表一种元素,其中①代表氢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2)④⑤⑦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3)③⑨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填化学式)。(4)用电子式表示由⑦和①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5)实验室制取④的简单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6)可以验证⑦、⑧两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A.比较⑦、⑧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硬度及熔点B.将除去氧化物薄膜的⑦、⑧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C.将除去氧化物薄膜的⑦、⑧的单质分别和2mL1mol∙L−1的盐酸反应D.比较⑦、⑧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解性10.(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校考期末)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周期IA01①IIAIIIAIVAVAVIAVIIA2④⑦3②⑤⑥⑧⑨4③⑩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名称:③_______、⑧_______、⑩_______。(2)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⑥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该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②、⑦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与①、⑦按原子个数比2:1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②③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②与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5)⑨的非金属性强于⑩,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填字母)。a.⑨的氢化物比⑩的氢化物稳定b.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⑨的单质能将⑩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d.⑨的氢化物酸性比⑩的氢化物酸性弱11.(2022秋·陕西西安·高三长安一中校考期末)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⑦的名称为_______,①、④按原子个数比为1:1组成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2)④⑤⑥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3)⑧⑨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填化学式)。(4)元素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12.(2022秋·重庆巫山·高三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校考期末)现有中学化学常见的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F的化学式:_______。(2)化合物A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物质H的名称是_______。(3)写出反应M→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写出A→D离子方程式:_______。13.(2021秋·广东江门·高三统考期末)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乙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乙物质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填写)_______。(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4)简述比较D与E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法:_______。14.(2022春·陕西渭南·高三统考期末)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y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2)写出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将少量投入水中,剧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g与h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4)d、e、f、g这四种元素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5)e和f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该结论(简要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_______。15.(2022春·四川成都·高三树德中学校考期末)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ABCD(1)若A在常温下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B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①写出A到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②用充满A气体(标准状态下)的圆底烧瓶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时,烧瓶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不考虑溶质的扩散)。③若将12.8g铜与一定量的D的浓溶液反应,铜消耗完后,共产生气体5.6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D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2)若A为淡黄色晶体,B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①将B直接通入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但与另一种气体Y一起通入时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Y可能是_______(写分子式)②将A的最简单氢化物与B混合,每生成9.6g固体,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mol。(3)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反应Ⅰ:
反应Ⅲ: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16.(2022春·云南红河·高三统考期末)联合国大会将2019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高度体现了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在所标识的元素中,位于短周期且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③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第_______族,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2)元素③、④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3)第三周期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4)元素⑤的单质与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5)元素②、③分别与氢元素组成含18个电子的分子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17.(2022春·云南·高三统考期末)为探索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废料的再利用,某同学实设计的回收利用方案如下:(1)步骤1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气体X的化学式是_______。(2)检验滤液D是否含有Fe3+的检验方法为_______。(3)若要从滤液D得到绿矾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4)写出步骤1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5)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6)取1-2mL滤液D于试管中,滴加几滴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写出该反应中沉淀转化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18.(2022春·山东滨州·高三统考期末)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每个序号分别代表某一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①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2)①、③、④三种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3)金属性④___________⑤(填“>”、“<”或“=”),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4)利用如图装置探究②和⑥的非金属性强弱,填写合理试剂的化学式:X___________、Y___________、Z___________。(5)工业上制备⑦单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⑨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可做半导体材料 B.⑨的氢化物很稳定C.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 D.⑩与⑧的原子序数之差为61答案第=page2525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答案第=page2424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参考答案:1.(1)焰色试验(2)
2(3)2NaHCO3Na2CO3+CO2↑+H2O【分析】化合物G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C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二者反应生成气体单质E与化合物H,则G是Na2O2,C是H2O,H为NaOH,E是O2,由反应②可知单质F为Na;根据反应④可知D中含有Na元素,A是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加热分解生成水、B及含Na元素化合物D,可知A是NaHCO3,B为CO2,D为Na2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符合转化关系。(1)H为NaOH,检验H中阳离子的常用方法为焰色试验。(2)G是Na2O2,G的电子式为,由G和C发生2Na2O2+2H2O=4NaOH+O2↑,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可知反应每生成1molE转移电子为2mol。(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1)
氧化铁
氯化亚铁
NaAlO2
Fe(OH)3(2)
Fe+2H+=Fe2++H2↑
4Fe(OH)2+O2+2H2O=4Fe(OH)3
2Al+2OH-+2H2O=2AlO+3H2↑
取少量E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说明E溶液中含有Fe3+,已发生变质,反之则不含Fe3+,未发生变质【分析】A是一种红棕色金属氧化物,根据G是红褐色沉淀可判断G是氢氧化铁,则F是氢氧化亚铁,E是氯化亚铁,B、D是金属单质,D是铁,因此A是氧化铁。C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反应,则C是氧化铝,B是铝,H是氯化铝,I是偏铝酸钠,J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化合物,受热后容易发生分解,J是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的名称是氧化铁,E的名称是氯化亚铁,I的化学式为NaAlO2,G的化学式为Fe(OH)3;(2)D转化为E的离子方程式为Fe+H+=Fe2++H2↑;F在空气中转化为G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I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检验E溶液是否变质则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方法为:取少量E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说明E溶液中含有Fe3+,已发生变质,反之则不含Fe3+,未发生变质。3.(1)第二周期VIA族(2)S2—>O2—>Na+(3)
Na2O、Na2O2
离子键、共价键(4)
Cl
bd【分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同族,且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则W为O元素、Y为S元素;Z的原子序数最大,故Z为Cl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X为Na元素。【详解】(1)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VI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A族;(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则氧离子、硫离子和钠离子的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S2—>O2—>Na+,故答案为:S2—>O2—>Na+;(3)钠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摩尔质量大的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电子式为,故答案为:Na2O、Na2O2;;离子键、共价键;(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则硫元素非金属性弱于硫元素;a.常温时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故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氯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故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如硫酸为强酸,而次氯酸为弱酸,故错误;d.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还原产物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硫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氯离子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故正确;故选bd。4.(1)(2)
离子
CaH2+2H2O=Ca(OH)2+2H2↑
NA(3)
第二周期第IIIA族
H3BO3(4)-3【分析】X2是最轻的气体,X应为H元素,Y、L与M三种元素的质子数均为5的倍数,且为主族元素,则质子数分别为5、15、20,分别B、P、Ca等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解答该题。(1)X与L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为PH3,电子式类似氨气,为,故答案为:;(2)X与M组成的物质为CaH2,为离子化合物,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故答案为:离子;CaH2+2H2O═Ca(OH)2+2H2↑;(3)Y为B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ⅢA族,含氧酸为H3BO3,故答案为:第二周期ⅢA族;H3BO3;(4)L与M形成的化合物Ca3P2,Ca的化合价为+2价,P为-3价,故答案为:-3。5.(1)
Fe
HCl(2)KSCN或NH4SCN(3)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4)2Al+2OH-+2H2O=2AlO+3H2↑(5)2Fe(OH)3Fe2O3+3H2O【解析】(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的化学式为Fe,丙的化学式为HCl;(2)检验FeCl3溶液中的阳离子Fe3+遇含有SCN-的溶液会变为红色,故检验Fe3+所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3)反应⑦为Fe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不稳定,会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褐色沉淀Fe(OH)3,反应过程中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4)反应③为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生成NaAlO2、H2,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5)Fe(OH)3加热分解生成红棕色粉末是Fe2O3,同时产生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Fe2O3+3H2O。6.(1)(2)HF(3)
HClO4
KOH
Al(OH)3
共价键(4)Al3+(5)【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元素、②为F元素、③为Na元素、④为Mg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i元素、⑦为Cl元素、⑧为Ar元素、⑨为K元素、⑩为Br元素。(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为0族元素Ar元素,Ar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①为N元素、②为F元素,氟化氢的稳定性强于氨气。(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碱性依次减弱,同主族元素元素,从下到上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碱性依次增强,则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碱性最强的是氢氧化钾;两性的氢氧化物是氢氧化铝;溴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4)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则③~⑦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5)元素③的过氧化物是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形成,电子式为。7.(1)
二
ⅥA(2)
Na
ac(3)
小于(4)离子键、共价键(5)(6)【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A为第一周期第ⅠA族元素,即为H元素;同理可推得B、C、D、E、F、G分别为N、O、F、Na、Al、Se元素。(1)表中C为氧,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答案为:二;ⅥA;(2)元素E与元素F分别为Na、Al,二者为同周期元素,且Na在Al的左边,金属性较强的是Na。a.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碱)比Al(两性氢氧化物)的强,a正确;b.元素化合价的高低,与金属性没有必然联系,b不正确;c.常温下Na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程度很剧烈,而Al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水反应,说明Na失电子能力比Al的失电子能力强,即Na的金属性比Al强,c正确;故选ac。答案为:Na;ac;(3)硫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为O元素,G为Se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二者属于同主族元素,O的非金属性大于Se,则稳定性:H2Se小于H2O。答案为:;小于;(4)元素C与元素E分别为O、Na,二者以原子个数比1:1形成一种淡黄色固体Y为Na2O2,Na2O2的电子式为,存在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5)C、D、E分别为O、F、Na、三者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分别为8、9、11,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答案为:;(6)肼属于共价化合物,N原子除与H原子形成共价键外,N原子与N原子之间还能形成1对共用电子,所以电子式为。答案为:。【点睛】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减弱。8.(1)H(2)第二周期第VIA族(3)K>Na>Al(4)弱(5)(6)
离子键、共价键【分析】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元素,M为C元素,B为N元素,D为O元素,E为Na元素,G为Al元素,R为S元素,J为Cl元素,T为K元素。(1)根据分析,A为氢元素,元素符号为H;(2)根据分析,D为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3)根据分析,E为Na元素,G为Al元素,T为K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因此原子半径:K>Na>Al;(4)硒元素(34Se)与O同主族,位于O的下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因此硒元素(34Se)的非金属性比O弱;(5)根据分析,R为S元素,核电荷数为16,核外16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6)Na、O两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型的化合物为Na2O,Na2O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1:1型的化合物为Na2O2,Na2O2是离子化合物,Na+和形成离子键,中O原子和O原子间形成共价键。9.(1)第三周期第ⅥA族(2)N3−>F->Mg2+(3)(4)(5)(6)BC【分析】根据图结构分析①~⑩元素分别为H、Li、C、N、O、Na、Mg、Al、S、Cl。(1)⑨为S元素,贼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2)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④⑤⑦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3−>F->Mg2+;故答案为:N3−>F->Mg2+。(3)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因此③⑨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故答案为。(4)⑦和①组成的化合物为氢化镁,用电子式表示由⑦和①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故答案为:。(5)④的简单氢化物为氨气,实验室制取④的简单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6)A.硬度及熔点与金属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将除去氧化物薄膜的⑦、⑧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根据酚酞深浅来得到金属与热水反应的程度和碱的碱性强弱得到金属性强弱,故B符合题意;C.将除去氧化物薄膜的⑦、⑧的单质分别和2mL1mol∙L−1的盐酸反应,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得到金属性的强弱,故C符合题意;D.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解性与金属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C。10.(1)
钾
硫
溴(2)
第三周期第IIIA族
Al2O3
Al2O3+2NaOH=2NaAlO2+H2O(3)2Na2O2+2H2O=4NaOH+O2(4)
KOH
OH-+H+=H2O(5)abc【分析】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为H,②为Na,③为K,④为C,⑤为Mg,⑥为Al,⑦为O,⑧为S,⑨为Cl,⑩为Br,据此分析。(1)据分析可知,③为钾,⑧为硫,⑩为溴。(2)A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IIIA族。Al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3)O与Na按原子个数1:1形成的Na2O2,H与O按2:1形成的H2O,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4)K的金属性强于Na,故碱性强的为KOH,氢氧化钠和高氯酸反应生成高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OH-+H+=H2O。(5)a.⑨的氢化物比⑩的氢化物稳定,证明非金属性Cl>Br,故a正确;b.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证明非金属性:Cl>Br,故b正确;c.⑨的单质能将⑩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氯能将溴离子氧化,证明非金属性:Cl>Br,故c正确;d.⑨的氢化物酸性比⑩的氢化物酸性弱,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d错误。故答案选abc。11.(1)
铝
H2O2(2)Na>Mg>O(3)HClO4>H2SO4(4)Al(OH)3+OH-=+2H2O【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C元素、③为P元素、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⑥为Mg元素、⑦为Al元素、⑧为S元素、⑨为Cl元素。(1)元素⑦为Al元素,名称为铝;①为H元素、④为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组成的分子式为H2O2;(2)④⑤⑥分别为O、Na、Mg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Mg>O;(3)⑧为S元素、⑨为Cl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则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ClO4>H2SO4;(4)⑤为Na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⑦为Al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2H2O。12.(1)Na2CO3(2)
-1
次氯酸钠(3)2HClO2HCl+O2↑(4)2Na2O2+2H2O=4Na++4OH-+O2↑【分析】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无色无味液体,二者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单质E,则A为Na2O2、B为H2O、E为O2,D为NaOH;Na2O2与C反应得到O2与F,且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NaOH)的溶液,故C为CO2、F为Na2CO3;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则G为Cl2、H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则H为NaClO,而NaClO与CO2、水反应生成M,M光照得到O2,可知M为HClO,以此分析解答。(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a2O2、B为H2O、C为CO2、D为NaOH、E为O2、F的化学式为Na2CO3、M为HClO、G为Cl2、H为NaClO。(2)化合物A是Na2O2,在Na2O2中,Na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其中所含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物质H为NaClO,其名称是次氯酸钠;(3)M为HClO、E为O2,HClO不稳定,光照分解产生HCl、O2,则反应M→E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4)A为Na2O2、D为NaOH,Na2O2与H2O反应产生NaOH、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13.(1)
第三周期IIA族
Na2O2
离子键和共价键(2)Na>Mg>Al>N>O(3)(4)取大小相同的铝片和镁带投入同体积、同浓度(如2mL1mol/L)的盐酸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投入镁带放出气泡的速率大于铝片,说明镁的金属性比铝强【分析】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E为Al;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应为Na2O和Na2O2,故B为O,C为Na;A、B处于同一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A为N;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为Mg。(1)D是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IIA族;乙为Na2O2,含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和共价键;(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Mg>Al>N>O;(3)Al加入NaOH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是:;(4)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比较金属性,故实验方法为:取大小相同的铝片和镁带投入同体积、同浓度(如2mL1mol/L)的盐酸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投入镁带放出气泡的速率大于铝片,说明镁的金属性比铝强。14.(1)第2周期第ⅤA族(2)
(3)HCl>H2S(4)(5)
Na
取相同体积大小的两金属块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到Na反应速率快(合理即可)【分析】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y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由原子半径变化可知:x为第一周期,y、z、d为第二周期,e、f、g、h为第三周期,再结合化合价可知:x为H,y为C,z为N,d为O,e为Na,f为Al,g为S,h为Cl。(1)z为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第ⅤA族。(2)e2d2为Na2O2,Na2O2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越稳定,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因此稳定性:HCl>H2S。(4)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因此O、Na、Al、S四种元素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5)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Na的金属性比Al强,且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酸反应越剧烈,因此证明钠的金属性比铝强的方法为:取相同体积大小的两金属块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到Na反应速率快。15.(1)
1(2)
NH3
0.4(3)3SO2(g)+2H2O(g)=2H2SO4(l)+S(s)ΔH2=-254kJ•mol-1【分析】(1)若A在常温下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B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则B为NO,C为NO2,A为NH3,x为O2,则D为HNO3;(2)若A为淡黄色晶体,B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B为SO2,A为S,x为O2,C为SO3,D为H2SO4;(1)若A在常温下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B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则B为NO,C为NO2,A为NH3,x为O2,则D为HNO3;①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为;②A为NH3,气体的圆底烧瓶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时,水充满,且设烧瓶体积为VL,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烧瓶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③若将12.8g铜与一定量的D(HNO3)的浓溶液反应,铜消耗完后,共产生气体物质的量为,根据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则所消耗D的物质的量是0.25mol×4=1mol;(2)若A为淡黄色晶体,B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B为SO2,A为S,x为O2,C为SO3,D为H2SO4;①B为SO2,直接通入BaCl2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但与碱性气体一起通入时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Y可能是NH3,故答案为:NH3;②将A的最简单氢化物与B混合,发生反应为2H2S+SO2=3S+2H2O,生成3molS转移4mol电子,每生成9.6g固体,物质的量为,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4mol=0.4mol,故答案为:0.4;(3)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H1═+551kJ•mol-1反应Ⅲ:S(s)+O2(g)═SO2(g)△H3═-297kJ•mol-1盖斯定律计算将反应Ⅰ加上反应Ⅲ,再左右颠倒得到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3SO2(g)+2H2O(g)=2H2SO4(l)+S(s)△H2=-254kJ•mol-1,故答案为:3SO2(g)+2H2O(g)=2H2SO4(l)+S(s)ΔH2=-254kJ•mol-1。16.(1)
Na
VIA
Ca(2)Na2O2(3)HClO4(4)(5)
N2H4
H2O2【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Na,⑤为Al,⑥为Cl,⑦为Ca。(1)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在所标识的元素中,位于短周期且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元素③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第ⅥA族,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2)元素③、④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2;(3)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第三周期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4)元素⑤的单质Al与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元素②、③分别与氢元素组成含18个电子的分子的化学式分别为N2H4、H2O2。17.(1)
过滤
CO2(2)取少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入2-3滴KSCN溶液,若观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阅读之旅启航
- 内镜下息肉护理
- 2024年南宁市兴悦路幼儿园招聘真题
- 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 无人机介绍课件
- 乳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书
- 手足口病护理教程
- 肠道准备护理科普
- 2020-2025年证券从业之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 聚乙二醇生产线项目商业计划书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师微课堂比赛《中国民族民间舞》微课展示课件
- 医院精神科护理管理手册
- 珠海斗门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 新《煤矿安全规程》第10讲 《煤矿安全规程》关于井下电气事故防治规定
- 信息化武器装备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北大学
- qgis制作基站扇区图层简明教程
- (重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及目录、工作程序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 2023年常德市澧县中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消化道穿孔【肠外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