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单选题1.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上谕:“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其如何分场命题考试,一切详细章程,该部即妥议具奏"。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A.应时代要求选拔人才 B.着力实施学堂选官制度C.摒弃了中体西用思想 D.探索分科分类考试制度2.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按学科门类考试,第二场以经史命题,“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考试分一二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分配官职。此举旨在(

)A.开启近代教育改革 B.融入现代文明C.加快立宪运动步伐 D.削弱革命力量3.1905年,清廷正式下旨立停科举的同时,要求各省于1906年、1909年、1912年举行优贡考试、生员考职和保送举贡,并在1909年按惯例举行拔贡考试。1908年底,为了庆祝宣统即位,还照例开设了举荐孝廉方正特科。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转型 B.科举制被用于笼络士人C.统治阶层无意推进改革 D.新式教育受到民众抵制4.1906年,张之洞创建的两江师范学堂是清末新式学堂的代表,其课程主要有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教育、理化、图画、体操等,另加法制、理财、农业、英文为随意科。它的创建(

)A.意在为文官考试制度建设培养人才 B.适应了政府选官制度改革的需要C.助推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D.基本奠定了统一全国学制的基础5.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名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反映了(

)A.文官制度的阶级差异消失 B.平等观念成为主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不断传播 D.政党政治基本实现6.“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孙中山强调“考试权独立”、“非经考试合格不能做官”旨在(

)A.扬中国科举之利矫西方选举之弊 B.从根本上推动实现党管干部C.使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 D.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7.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高等考试令》,规定:“考试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等23个专门学科。”1918年,考试专门学科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商业等。这一调整(

)A.彻底废除了科举制度 B.使人才选拔制度臻于完善C.保障选官的公平公正 D.受到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8.如表是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考试及考核毕业分部人员担任实职情况统计表。根据表格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北洋政府时期(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不确定780024824000录取人数194480405400实际任职人数432无A.官员选拔流程复杂 B.文官任用制度实际收效甚微C.政府重视人才选拔 D.人才在仕途上缺少上升途径9.1918年8月《文官高等考试法》公布,相比1915年《文官高等考试令》,增加机织、染色、图书等考试专科,同时第一科改为仅试国文一道。这说明(

)A.政府着力培养科学人才 B.文官选拔适应时代需要C.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继承 D.弥补科举考试内容局限10.民国北洋政府前后16年间虽然举办两届四次文官考试,总计录取1479人,但这一人数与当时充斥官场的大量旧式官吏相比,完全微不足道。据此推断,文官考试(

)A.旨在维护政府的专制统治 B.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C.体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D.完全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11.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铨叙制度,确立了两官分途的原则,将公务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经民选等途径产生,事务官以考试为主要产生途径。这一确立有利于(

)①减少“任人唯亲”的现象

②杜绝官员拉帮结派现象的出现③提高政府机关的运转效率

④减少“党治”对事务官的影响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2.自1933年4月至1936年年底,国民政府新任人员中有90%以上的简任官、88%以上的荐任官、63%以上的委任官受过专科及以上的教育。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A.公务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B.民主体制建设实现了重要发展C.官员选拔有浓厚的党派性 D.全社会的参政议政积极性高涨13.1941年年初,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众性的民主选举运动在边区各地开展起来。在选举中,边区各阶级的选民投票率平均达80%,选出了各阶级、阶层的人士,基本上贯彻了“三三制”原则。这一做法(

)A.目的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B.激发了群众建立新中国的热情C.背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 D.推进了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14.邓小平“坚决要求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请求,先后得到了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和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批准,为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说明邓小平(

)A.推动了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 B.表达了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C.是当时民主法制建设的核心 D.促进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15.200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2018年月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再次修订。以上措施(

)A.避免了腐败现象滋生和恶化 B.保证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使公务员制度进一步法制化 D.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此后国民政府颁布了《考试法》、《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条例》、《应考专门资格审查规则》等多项法律和法规,内容详尽周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同时从1931年到1947年,中央举行的高等文官考试和普通考试各有14次,地方举行的普通考试有20次。但这一时期,绕开考试任用文官的名目繁多,为国民党进入公务员队伍大开绿灯”。——摘编自乔珍明《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运行成效》(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基本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末朝廷对传统文官制度进行变革,在形式上是为了配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质上则是为了走向近代世界和实行开明专制,这也是清末预备立宪何以从官制改革“入手”的根本原因。为能选拔出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清廷开始着手对传统科举制度进行变革。为鼓励新式人才脱颖而出,清末法律规定(学堂学生)毕业升等、奖给出身均由试官考定。高等小学毕业,归地方官考试核办;升入中学堂者,归学政考试给奖;中学堂毕业给凭,归道府大员考试核办;升入高等学堂者,归督抚会同学政考试给奖。各学堂考核学生,均宜于各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亦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统计分数。其考核之法,分言语、容止、行礼、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清末学堂学生毕业考试可分四级:初等学堂毕业考试、中等学堂毕业考试、高等学堂毕业考试、大学堂毕业考试。——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材料二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选官制度变革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学堂选官制度的影响。1.A2.D3.A4.B5.B6.A7.D8.B9.B10.A11.B12.A13.D14.A15.C16.(1)基本主张:设立专门机构组织考试;考试权独立;官员任用必须通过考试。(2)评价:积极: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推动了官员选拔制度的规范化与法制化;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为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局限:服务于国民党一党专政;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的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