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宋词研究杨景龙教授主讲課程主講人相關探讨成果著作《蔣捷詞校注》,32萬字,独著,中華書局2010年5月版,2011年重印,進入2010-2011年古典詩詞類暢銷書排行榜,《中國宋代文學探讨年鑒》發表書評,獲河南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獎。《唐宋詞佳句精賞》,17萬字,独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版。《婉約詞精華評析》,25萬字,合著,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版。《宋詞分類品匯》,120萬字,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花間集校注》,70萬字,独著,即出。論文《詩詞曲的藝術比較》,《大學文科園地》1987年1-2期連載,收入《中華詩詞年鑒》首卷。《試論謝逸<溪堂詞>意象營造的特色》,《文學遺產》2004年第1期。《謝逸的生平、交遊與創作》,《詞學》第16輯。《謝逸詞的意象分類與內容構成》,《古籍探讨》2004年第4期。《意象的溶化——說謝逸<江神子>》,《文史知識》1989年第10期。《支配山水送行人——說王觀<卜算子>》,《名作欣賞》1985年第3期。《善處人生的智者心懷——說蘇軾<水調歌頭·中秋>》,《名作欣賞》2004年第10期。《诗词阵营的双枪将——王国钦的诗词创作与理论》,大象出版社2004年10月。《李清照〈词论〉读札》,《安阳教化学院学报》1987年1期。《宋代詠梦詞綜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詩詞曲異,各臻其妙》,《名作欣賞》2005年第12期。《反題性質的鄉愁主題詩詞名篇解讀》,《名作欣賞》2007年第12期。《舒婷詩與唐宋婉約詞》,《詩探究》理論卷2006年第2期。《<花間集>校勘拾零》,《國際詞學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8月。《中小學詩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中華詩詞年鑒》2002年卷。《試論詩詞教化的人文化成作用》,《中國詩學探讨》第7輯。《論姜夔詞對現代詩創作和理論的影響》,《文藝探讨》20008年第6期。項目《蔣捷<竹山詞>校注》,主持,2006年度全國高校古籍整理探讨工作委員會重點項目。《唐宋词探讨》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唐宋词发展流变的历史过程,驾驭重要词人的生平创作状况,词作的题材内容,词艺词风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词学观念;能够较为深化地分析鉴赏唐宋词名篇的思想艺术特色,并背诵百首唐宋词人的代表作品;熟悉重要的唐宋词典籍,词学术语,和历代唐宋词探讨的概况。拓展学生的唐宋词学问面,为他们今后考研和从事学术探讨初步打下基础。课程性质与内容教法:本课程是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内容包括十五章,依次为:第一章绪论;其次章唐宋民间词;第三章唐五代文人词;第四章北宋词坛概观;第五章北宋令词;第六章柳永与慢词;第七章“新天下耳目”的苏轼词;第八章北宋后期词坛;第九章南宋词坛概观;第十章南宋前期词;第十一章辛派爱国词;第十二章姜吴雅词;第十三章宋末词坛;第十四章词论与词籍;第十五章历代唐宋词探讨概况。本课程接受讲授与自学、探讨、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词学常识词是音乐文学性质的新体诗,萌芽于隋、初唐,尝试于盛唐,成长于中唐,“贞元、元和之际,为之者已多”,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中衰于元明,中兴于清。一、词名1、曲子词:曲子指音乐部分,词指文字部分。2、倚声、乐府:强调其音乐性,又称寓声乐府,近体乐府。元稹《乐府古题序》:韵文中有“由乐以定词”和“选词以配乐”两类。前者“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说的其实就是词。中唐时期声诗与词并行。3、诗余:诗衰而词兴。诗体发展,词从近体律、绝脱胎变更而来,加虚声、泛声、和声,后实之以实字,即成词。4、长短句: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着眼于句式的参差。此外,尚有歌词、笛谱、琴趣、乐章、歌曲等异名。二、词调每首词都有确定的乐谱,可以按谱歌颂,这乐谱就是词调,又称词牌、词谱。词谱是集中同调之作,比勘、总结形式、格律规范制成的。一般状况下,“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每调皆有定格,所以写词又称填词、依谱填词。原依曲谱填词,中间词乐失传或虽有难晓,变为依词谱填词,词也由歌曲变为抒情诗了。最初的词只有调名,调名和词意是一样的,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后来诗人抒情咏怀,选用词调与词的文字内容不尽相符,因此于词调之外,另标题目,或另加小序,这种状况在北宋张先词中已有,到苏轼词中更多,如《念奴娇》,标“赤壁怀古”题;《水调歌头》,加“丙辰(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南宋白石、稼轩多效之。词调的来源:1、沿用民间乐曲名称,如《杨柳枝》、《竹枝》、《西江月》等。2、来自乐府,如《寿星明》、《舜韶新》等。3、来自教坊曲,即杂曲小唱,唐人崔令钦《教坊记》录324曲,成为唐宋词调者70余曲。4、来自太常曲,太乐署是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所属八署之一,十部乐即隶属于太乐署。太常是朝廷礼乐之司,太乐是正乐,很多杂曲小唱被排斥,太常曲200余,同于教坊曲的不过《春莺啭》等十余曲,转为词调的仅《泛龙舟》、《苏幕遮》、《十二时》、《倾杯乐》、《感皇恩》等。5、来自大曲、法曲,唐宋大型歌舞曲,多至数十遍,如《秦王破阵乐》多至52遍,《霓裳羽衣曲》12遍。从大曲摘出独立美听之一遍,称“摘遍”。摘自唐宋大曲的词调近30个,如《梁州令》出于大曲《凉州》,《伊州令》出于大曲《伊州》,《水调歌头》出于大曲《新水调》。6、来自酒令,据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东方出版中心1995年版)统计,出自酒令的词牌有100多个。7、来自域外、边地,《菩萨蛮》乃古缅甸音乐,《婆罗门令》来自印度音乐;《六州歌头》、《八声甘州》、《酒泉子》、《八拍蛮》等来自边地。8、词人自度或自制,宋代大词人柳永、周邦彦、姜夔等多有之。9、词牌即词题,早期此类居多。词调数量:康熙时万树编《词律》,收660个;康熙《钦定词谱》收826调,2306体。元燕南芝庵《唱论》说当时词曲之盛:“词山曲海,千生万熟;三千小令,四十大曲。”少数词调可以考知其来源,多数已无从了解。词调如此之多的缘由之一,就是精通音律的词人创调或照旧调加以变更。大词人如柳、苏、周、姜、辛、吴等都有很多创调。变旧调另成一体的,如《木兰花》上下阙各七言四句,仄韵,《减字木兰花》则将上下阙的第一、三句减为四字,上下阙各两仄韵、两平韵,《偷声木兰花》则将上下阙的第三句改为四言,两仄韵,两平韵。再如《浣溪沙》上下阙各七言三句,上阙三平韵,下阙两平韵,过片偶句,《摊破浣溪沙》则上下阙结尾各添一个三字句,韵同。词调唱法亡于宋室南渡前后。词调与词情多有联系。如《水调歌头》奔放,《满江红》激扬,《相思引》缠绵,《木兰花慢》悲凉,词人填词择调很是审慎。再者,词调与乐器的关系也制约词人的填词表情。如苏辛喜用《念奴娇》、《满江红》、《水龙吟》等,皆笛曲,高亢嘹亮。水龙即笛,念奴乃明皇时歌伎,唱女高音,此调又名《鼓笛慢》。柳永喜用《雨霖铃》等,从五代词到柳永皆用琵琶曲,流丽。苏辛抒慷慨之思,柳永寄儿女之情。白石骚雅清刚,多用低回而幽雅的自度箫曲。三、令、引、近、慢与中、长调前人说明不尽相同。王易《词曲史》说:“拍之多少依均(韵)而定,约四拍为一均。令则以四均为正,引、近则以六均为正,慢则以八均为正。”从字数多少的角度,有人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明《类编草堂诗余》,以58字以内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今人多以50字以下为小令,100字以内为中调,100字以上为长调。不行以一、二字过于机械。字数最少者如《竹枝》14字,《十六字令》16字;最长者如柳永《戚氏》212字,吴文英《莺啼序》240字。四、词的段落词的段落即音乐的段落。全篇只有一段称单调,二段称双调,三、四段称三叠、四叠。阕,指音乐停顿或中止。双调之中,两段间乐曲间歇,前段称上阕或上片、上遍,后段称下阕或下片、下遍。下片起句称“过片”或“过遍”,承上启下,极见贯穿全篇的功力,词人多于此用力。双调章法,往往上片写景、状物、叙事,下片抒情、咏怀、争论。过片切忌断了词意。遍乃音乐名词,唐宋时乐曲一段叫一遍,也指一曲;简写作“片”。王国维《宋大曲考》:“大曲各叠名之曰遍。遍者,变也(郑玄注《周礼·大司乐》:“乐有六变、八变、九变”,云“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变也。”)或云‘变’,或云‘遍’,知此两字因音同而互用也。”双调词上下片首句句式、字数相同,称“不换头”、“重头曲”,晏殊《木兰花》:“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如《醉花阴》、《破阵子》等即是不换头的重头曲。上下片首句字数、句法不同,称“换头”或“过变”,如《菩萨蛮》、《念奴娇》等。双调词上下片全同的,即依原曲重奏一遍。三叠两类,前两段相同,称“叠头曲”,又称“双拽头”,如柳永的《安公子》、《曲玉管》,周邦彦的《瑞龙吟》,姜夔的《秋宵吟》等。还有非“双拽头”的,如柳永《夜半乐》,周邦彦《西河》、《兰陵王》等。五、词的句式1、词有“衬字”。在早期词特殊是民间词中多有,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句式为“七、七、六、七,五、五、五、七”,正格为“七、七、五、五,五、五、五、五”,其中“上、直待、且待”乃衬字。衬字后来在文人词中消逝。2、词有“领字”。指有统摄下几句作用的字。如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的“念”字,统领以下两句和整个下片。《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渐”字领起以下三句。白石《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中的“过、自、渐”三字。领字多为副词、介词或表心理活动的动词。3、词句的字数。词句有一、二、三、四、五、六、七以至十余字的。每句字数依据表达须要可以适当变更,如《永遇乐》,李清照“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二句十一字;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三句十一字。六、词的音律简言之,词乃燕乐(胡乐与土乐相结合产生的新乐)之产物,具有音乐文学的性质,与音乐亲密相连。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云:“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辞”,刘禹锡《纥那曲》云:“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刘熙载《艺概》云:“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其实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也。”词所协作的燕乐,与传统的雅乐、清乐不同。雅乐、清乐和燕乐,分别代表了历史上三个不同的音乐时期。先秦古乐称雅乐。《诗经》中的“雅、颂”即是雅乐。《关雎》云:“钟鼓乐之”、“琴瑟友之”。《诗经》中提到乐器29种,钟、鼓、琴、瑟是庙堂雅乐的主要乐器。汉魏六朝的音乐称清乐。所谓乐府诗,即是协作清乐歌颂的。清乐起始是汉魏的平调、清调、瑟调三调,称为相和三调,或清商三调(宫调、商调、角调),行于中原。六朝的吴声、西曲则称清商乐(清调以商为主),行于江南。清乐的主要乐器是丝竹:筝、瑟、箫、竽之类管弦乐器。燕乐是隋唐时代的新乐。其源上溯北朝的魏、齐、周诸代,中原旧乐与西域胡乐渐次融合,形成不同于南方清乐的北乐系统。历隋唐,军事活动,中外通商、传教等加强了各民族的沟通,唐灭西突厥后,势力达里海一带。于是,西北少数民族、中亚、印度音乐传入,与中原音乐、民间俗乐融合,形成隋七部乐、九部乐,唐十部乐,主体是西凉乐和龟兹乐。虽非“汉乐”而是“胡乐”,但又都是“唐乐”。燕乐乐器种类多,有琵琶等弦乐器,筚篥、笙、笛等管乐器,羯鼓等打击乐器。据《宋史·乐志》载:唐初仍按隋制设九部乐,贞观14年(640),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又命协律郎张文收造燕乐,并去礼毕曲,合为唐十部乐:一曰燕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四曰天竺,五曰高丽,六曰龟兹,七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国。而总谓之燕乐。雅乐、清乐乃“华夏之正声”,风格高雅;燕乐乃“胡夷里巷之曲”,汉胡融合,清爽活泼,哀乐极情,极富感染力:“是以感其声者,莫不奢淫躁竞,举止轻飙,或踊或跃,乍动乍息,蹻脚弹指,撼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自止”(《通典》卷142,《文献通考·乐二》)。乃是真正的世俗音乐,抒情音乐。其次节唐宋词的美感特质一、真“窈深幽约”之“儿女私情”。一切文艺都要求真,于词尤然。文体的优势。文体分工:文载道,诗言志,词抒情。陈子龙《王介人诗余序》:“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其为诗也,言理而不言情,故终宋之世无诗焉。然宋人亦不免于有情也。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朱彝尊《曝书亭集·陈纬云〈红盐词〉序》:“词虽小技,……盖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查礼《铜鼓书堂词话》:“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王国维《人间词话》:“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况周颐《蕙风词话》:“‘真’字是词骨。”二、艳“词为艳科”,题材之香艳性,惜春悲秋,伤离恨别,男欢女爱,风花雪月。吴融指责晚唐诗风:“下笔不在洞房娥眉、神仙鬼怪之间,则掷之不顾。”(《禅月集序》)沈义父《乐府指迷》:“作词与作诗不同,纵是花卉之类,亦须略用情意,或要入闺房之意……如只直咏花卉,而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如苏轼《水龙吟》咏杨花,周邦彦《六丑》咏蔷薇,均把题咏对象花卉女性化。王又华《古今词话》引李冬琪语“诗庄词媚,其体原别。”田同之《西圃词说》:“诗贵庄而词不嫌佻,诗贵厚而词不嫌薄,诗贵含蓄而词不嫌流露。之三者不行不知。”又引魏塘曹学士之言曰:“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士也。”三、深沈祥龙《论词随笔》:“比兴多于赋。”与诗相较,词是点的深化而非面的扩展,心理深度开掘,“心曲”。题材狭,境界深。宋尹觉说:“吟咏性情,词工于诗。”“工”主要体现于深。(《坦庵词序》)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词中境界,有非诗所能至者,体限之也。”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如深源曲径,丛筱幽花,源几折而始流。”刘熙载《艺概》:“词之妙莫妙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四、婉体性、语言、表情方法:宛转层深。王炎《双溪诗余自序》:“长短句名曰曲,取其曲尽人情。惟宛转妩媚为善。”张炎《词源》:“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词体的合乐可歌性:刘克庄《跋刘澜乐府》:“词当协律,使雪儿、春莺辈可歌。”而词在内容上的言情香艳性,又要求唱歌者为年轻貌美的女性,宋李廌《品令》:“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词的艳情内容:缪钺《词论》:“人生情思精之中”更“细美幽约者。”词在表情方法上多“以男子而作闺音”,而又“一步一态,一态一变”,“一转一深,一深一妙”。词的语言:王士祯《花草蒙拾》:“或问:诗词曲分界?予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帘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又《词林纪事》卷三:“元献尚有《示张寺丞王校勘》七律一首:‘上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中三句与此词同,只易一字。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情致缠绵,音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懦弱矣。并录于此,以谂知言之君子。”五、美语言辞藻,视觉美;音乐文学,听觉美。集文学传统、作者、欣赏者、产生消费环境之众美为一体。欧阳炯《花间集序》:“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有唐以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到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缪钺《论词》:“古人谓五言律诗四十字,譬如士大夫延客,着一个屠沽儿不得。余谓此词如名姝淑女,雅集园亭,非但不能着屠沽儿,即处士山人,间厕其中,犹嫌粗疏。惟其如此,故能达人生芬馨要眇不能自言之情。”“一字一句,均极幽细精致之能事。”六、悲忧患与感伤。情词、世事词、爱国词、隐逸词皆如此。李泽厚《美的历程》:“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不是对人世的折服进取,而是对人世的逃遁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境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与“向晚意不适”的心情相适应,晚唐五代北宋词的时代内容呈现出“凄凉日暮,无可如何”的调性。晚唐诗人崔怀宝《忆江南》“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晚唐五代的衰乱,宋代持续不断的内忧外患,礼教理学的压抑,封建社会整体上滑入下坡,溺于情薮的乐极生悲,所谓“快乐极兮哀情多”,都是导致婉约词哀美的重要缘由。不只是一般的文士溺于情爱,将相大臣亦是如此。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许昂霄《词综偶评》云:“铁石心肠人,亦作此销魂语。”黑格尔、丹纳等都强调艺术的时代、种族和地域因素,丹纳《艺术哲学》以三者贯穿全书,黑格尔说:“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环境,依存于特定的历史和其它的观念和目的”(《美学》1卷79页)。七、南方地域文学《词话丛编·填词浅论》:“以辞而论,南多婉约,北杂羌戎;以声而论,南主清丽柔远,北主劲激沉雄。”南国地域特征:多山多水,助成其秀丽美丽的风格。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二南》、《九歌》、南朝乐府、宫体诗。作家分布:南方居多。《全宋词》收词人1330余,可考者873人,北宋227人,占26%,南宋646人,占74%;安徽以北152人,占17.4%,安徽以南721人,占82.6%;宋词大家北人仅李清照、辛弃疾、朱敦儒数人。第四章北宋词坛概观一、宋词旺盛的缘由(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旺盛,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消遣消费需求。(二)上层人物的提倡:太祖杯酒释兵权,語功臣曰:“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代炽盛的享乐风气。汴京女子元夜与郎失散,黎明饮御酒窃金杯被逮,即兴唱《鹧鸪天》一首:“月满蓬壶绚丽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降笙箫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脸生春。归去切恐公婆责,乞赐金樽作照凭。”徽宗即赐金杯与女子。(三)文体进化的必定:“文运律周,日新其业”,“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文体代兴:诗衰而词兴。文体分工:文载道,诗言志,词抒情。二、升平常代的两大生活侧面(一)士大夫文人的享乐生活1《宋稗类钞》吕蒙正鸡舌汤2《宋稗类钞》寇准柘枝颠3《宋稗类钞》张耆长夜之饮4《宋稗类钞》宋祁修《唐书》(二)市民阶层的冶游生活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2、耐得翁《都城纪胜》3、西湖老人《繁胜录》4、周密《武林旧事》5、吴自牧《梦粱录》三、文化的两大层次与词坛的两种趣味(一)文化的两大层次1、重道、崇理的雅文化。2、物欲、享乐的俗文化。(二)词坛的两种趣味1雅趣:张舜民《画墁录》“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条,可知庙堂文人与市井文人词风的歧异。2、俗趣:色情味,如柳永《西江月》:“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菊花新》“欲掩香帏论缱惓”。戏谑味,如李廌《品令》:“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记政和元年举子《怀挟词》:“喜叶叶地,手把怀儿摸。”。白话味,如王观《红芍药》:“人生百岁,七十稀有。更除却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苦恼?细致斟酌,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雅俗之分甚至影响到人的行为和待人接物方面,如《宋人轶事汇编》记晏殊以不同方式接待富弼、杨隐甫二婿,苏轼以不同方式接待过客事。四、词人的多重人格与困难心理(一)多重人格:非指品德上言行不一,指感情生活、精神世界的多面性。官场上:政治活动家,士大夫文人。宴席上:风流文人,多情种子。多重人格在文体分工中反映出来,出现在不同文体中的同一作者,面貌又自不同。如欧阳修,在政论性古文中,是铁骨诤臣;在诗歌中,是“少达而多穷”的诗人;在词中,是多情才子,如《玉楼春》、《惜芳时》、《解仙佩》等词,王灼、曾慥、罗泌、陈振孙等皆曾在书中为欧公艳曲辩解。其他词人中亦有此现象。缘由:人的感情本身的困难性,“人禀七情六欲”。宋代社会生活的困难性。(二)困难心理:享乐风气与文化高涨导致1、多情:如范仲淹《渔家傲》、《苏幕遮》、《御街行》,“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再如张先“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李冠“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支配处”等,可与晚唐韩偓“信知尤物必牵情,一顾难酬觉命轻”对读。2、多思:享受生活、体验情感,而又思索生活和追问情感。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向年光有限身”,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木兰花》“人意共怜花月满”,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深化艳情、忧患之中,又超出艳情、忧患之外。五、北宋词的分期与特点(一)前期:立国到真宗朝,五十余年时间,经济上养精蓄锐,词坛相对安静。词人和作品仅潘阆咏杭州十首《酒泉子》、林逋《相思令》、《点绛唇》、王禹偁《点绛唇》、寇准《踏莎行》等,题材狭窄,小令形式,风格和顺细腻,特性不够显明,五代词风的持续。(二)中期:真宗朝后期到仁宗朝,所谓“盛宋”时期,政治稳定,经济旺盛,歌咏升平、充溢富贵气息的词作兴起,围围着士大夫文人和市民阶层那种享乐、冶游生活的艳情词,所谓“妇人語”、“女儿词”,万紫千红布满词苑,适应慢曲子的“慢词”大量创作,宋词旺盛的黄金季节已经来临。应歌之词,“聊陈薄技,用佐清欢”。柳永、张先、二晏一欧等词人是其代表。(三)后期:英宗朝至靖康之变,社会冲突日益尖锐,先是庆历新政,此期王安石变法几起几落,新旧党争不断,几乎卷入全部文人。词坛的政治色调和忧患意识渐浓,题材领域拓宽,思想容量加大,风格丰富多样,豪放词与传统词风分庭抗礼。徽宗朝表面繁华掩盖社会冲突,以大晟府词人为代表的歌咏升平之作再起。以上为纵向考察,至于横向则是令词与慢词,雅词与俗词,言志之词与言情之词,刚美之词与美丽之词,竞争共存,并生共荣。第五章五代词风的延长与提高——北宋令词宋词的旺盛从令词起先。延长:指北宋令词一仍其“艳科”内容和“含蓄蕴藉”风格。提高:进一步文雅化。一、富贵闲雅的晏殊词(一)生平创作:(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举神童,赐进士出身。此后历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晚年稍受挫折,外放颍州、永兴军(西安)。有诗文集240卷,失传。参《宋史》本传。冯煦称晏殊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词集名《珠玉词》,存词130余首,袁本存词140首。其中一些作品互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FICO软件实施师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租赁合同续签补充协议2025年完整条款
- 商铺转租合同范本2025年条款
- 清洁服务外包合同协议2025
- 配音服务合作合同协议2025
- 旅游规划兼职合同协议2025
- 零售业销售预测合同协议2025
- 咖啡厅服务员聘用合同协议2025
- 2025年绩效面谈技巧与反馈艺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香辣大根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40篇英语短文搞定高考3500个单词(全部含翻译-重点解析)
- 《大数据金融》教学大纲(第六学期)附课程考核标准
- 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及答案
- 磷石膏堆场项目库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71页)
- 军队部队模板ppt课件模板
- 不同截面钢牛腿设计计算(excel)
- 国际航空货运试题
- 小学美术论文:让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的乐园
- 锅炉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 盘扣架支架计算小程序EXCEL
- “烹饪”技能大赛赛项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