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优秀作文”阴影呼唤真情实感作文_第1页
走出“优秀作文”阴影呼唤真情实感作文_第2页
走出“优秀作文”阴影呼唤真情实感作文_第3页
走出“优秀作文”阴影呼唤真情实感作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出“优秀作文”阴影呼唤真情实感作文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承担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同时也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摒弃虚情假意的习作,从心理、基础、素材、形式四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走出“优秀作文”的阴影,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倾吐真情,对于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与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优秀作文”;作文素养;真情实感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常常会发现,有的习作内容好像在哪儿见过,特别是考场作文,更能找到一些相同或类似的题材,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的学生会悄悄地说:“这都是我抄《优秀作文选》上的。”也有的学生坦言:“这是我把几篇优秀作文做了特殊的’编辑’而已。”当前《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满分作文》之类的教辅材料大量涌现,里面的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与教材中的习作内容和要求相吻合。于是,有的学生“走捷径”,大量引用优秀作文中的写法和内容,“编”出了一篇篇作文。这样一来,小学生不需要日常观察,不需要费心费脑,就能写好文章。看着这一篇篇的流水线式“习作”,着实让人感到忧虑。因为在这些模仿得来的习作中,已完全看不到孩子们的童心和真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摒弃虚情假意的习作,帮助学生走出“优秀作文”的阴影,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倾吐真情。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写出真实的习作呢?一、把握心理,适时鼓励(一)作文前注重鼓励,树立学生习作的信心心理学认为: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作文前注重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习作的信心⑴。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习作。师生可以聊聊熟悉的文学大师是怎样写好名著的,让他们知道名著不是因抄袭而出名的,而是因新颖的独创性而声名远播、代代相传的。学习中,学生只要积极参与,我手写我心,不断积累和提升,就有可能写出成功之作。其次,教师不要拔高学生的起步作文。要求过高,只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心生厌烦。只要学生按要求去做,写出了真情实感,就要适时给予肯定认可。(二) 指导中注重鼓励,给予学生习作的信心习作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意在启发学生,抛砖引玉,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情感的浪花。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提示而灵光乍现,也可能由于教师举的例子而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举一反三。这时,学生脑海中呈现的事件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但也弥足珍贵。只要学生有所悟、有所想、有所得,作为教师就应给予正面的肯定赞扬,循循善诱,让这个模糊的影子逐渐清晰。当然,教师在指导时要循序渐进,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要予以肯定。此时如果教师能够加上鼓励的眼神、共情的微笑,就会使学生劲头更足,思维更活跃。(三) 批改中注重欣赏,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当学生把辛苦完成的习作交给老师后,都希望看到老师在作文后批上鼓舞人心的批语。“有进步、有潜力、有灵性、有创新”等诸如此类的教师点评赞誉,在不经意之间就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特别是对哪些较差的作文,教师也要尽量找出其中的亮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要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教师一句简单的鼓励,可能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热情,激励他们在下一次习作中去寻找新的成功⑴。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总是一个缓慢、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的适时激励,对于维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写作素养与能力,往往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四) 讲评中注重赞扬,鼓舞学生作文的信心对学生的每次作文讲评,要选真实感人的精彩片段或优秀作文,在班上读给学生听,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表扬,或向有关报刊推荐,使优秀作文在课后继续发挥作用。这样做既是正面肯定敢于写真人真事的同学,又是变相批评爱抄袭作文的同学。在讲评环节,除了对货真价实的优秀作文进行评赏外,还要从那些水平不高但有情感真实的习作中挖掘出“闪光点”,真诚地向大家展示。这样不仅可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而且可以调动他们在习作中抒发真情实感的积极性。二、读写结合,夯实基础作文习作是建立在一篇篇课文教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能力的指导。(一)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课文既为学生提供生动准确的词语和句子范例,也为学生提供生动真实的富有意义的语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课文中丰富传神的词语使学生揣摩体会,进而运用。学生学习句子的过程应该是:理解内容一认识形式一实践操作。以比喻句为例,教授三年级教材中《秋天的雨》一文时,采用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首先出示句子:(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2)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鼓励学生发现不同,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句将没有见过的银杏叶的样子,比喻成熟知的一把把小扇子,使文字的表达更加具体、形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秋天的雨还带来了什么颜色?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仿照例子说一说。学生们纷纷思考,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比喻句:生: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叶,红红的枫叶像一个个小手掌,欢迎秋天的到来。生: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牵牛花,牵牛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奏响了秋天的旋律。生: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菊花,菊花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迎接游客的到来。(二) 培养学生补充留白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个个空白,激发想象,巧妙填补,习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如教授《荷花》一文时,文章中写道:“那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观看荷花的生长图,问学生最喜欢哪株荷花的姿态?为什么?学生边观察边发表看法。最后让学生想象荷花的姿态并描述。有学生就说:“荷花有的从荷叶丛中钻出来,高高地昂着头;有的侧着身子,好像在欣赏水中美丽的倒影;还有的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在静静沉思。”学生充满想象的描述使画面更加鲜活灵动。(三) 培养学生仿写段落的能力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有些段落的构成很有特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凭借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一段的写法很特别:“水开始学习流动。它很快就学会了,因为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一直往低处流,往低处流,往低处流……’”让学生仿写,有学生写道:“露珠开始学习滋润花草树木。它很快就学会了。在夜晚,它悄悄地落在树叶上,小草上,花瓣上,荷叶的圆盘上,变成晶莹透亮的水珠,使小草更绿,花瓣更红,叶子更洁净。太阳出来了,它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学生初写作文时,仿写也是一条捷径。跟着学习,可以把语言写清楚、写准确。(四) 培养学生筛选题材的能力选材直接决定着学生习作的成败。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写起来就不费工夫,充满情趣。如讲《乡下人家》时,为让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乡村景致”,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选材。教师回忆起自己在乡下用地锅烤白薯的情景,那香甜的味道至今留在记忆深处。而后问学生:“到乡下最喜欢干什么?”这个问题不少学生有体验,于是纷纷回答:捉蚂蚱,烤麦子,打枣,包红指甲,冬天吃冰凌……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浮现在学生眼前。“乡下”这个温情的词语,带给孩子的是快乐和兴奋、自由和洒脱。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教师的认同,学生创作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和学生共写乡村趣味。“那一块块外形如黑炭的白薯,剥开后软软的,糯糯的,丝丝香气直入鼻孔。”“枣儿躲在绿叶丛中,脸儿红中透绿。爸爸拿起竹竿朝枣儿打去,枣儿如雨点般叮叮咚咚落下来。我捂着头,站在枣雨下面,喊着,跳着……”教师指导中注重体验,才能挖掘出学生创作的源泉。三、丰富生活,拓展素材学生学习生活单调,常常“两点一线”,从家里到学校,循环往复,自然就缺乏写作素材。为完成习作,就照搬优秀作文,这也是学生抄袭优秀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找到了原因,就好对症下药。(一)课外活动拓展在学校,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丰富他们的学校生活,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大到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学校节日,小到跳蚤市场、辩论比赛、艺术角落等班级活动,都能给学生提供机会、锻炼才干,学习某种技艺。在展示才干和特长的同时,作文素材自然也有了。如开展年级足球联赛后,学生会对某个进球或失球印象深刻,或兴奋或失落。这时及时习作,学生就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对方球员一个点射,球飞向空中。我张大嘴巴,屏住呼吸,头跟着球转动,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球,紧张得甚至忘了呼吸……直到看到球贴着门框飞了出去,我才长吁一口气,激动得一下蹦了起来,大喊’耶!这样的描述发自内心,怎能不感染人?(二) 亲子活动拓展在家里,鼓励孩子去做与年龄相符的家务劳动、课外阅读、健身娱乐。和父母一起做饭、打扫卫生、共读一本书、健身打卡……让欢声笑语萦绕身边,让汗水肆意挥洒,让烦恼及时排解。这些丰富多彩的亲子拓展活动,增进了亲情,能够让孩子尽享家庭的温暖。父母言传身教,子女耳濡目染,在一句句的叮咛中、在手把手的指导下、在温暖眼神的鼓励下,良好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下来,培养了有责任感、有担当的身心健康的下一代。时间长了,温情的素材就会“召之即来”。(三) 周末郊游拓展周末,鼓励孩子们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尝试去参与丰富的户外活动。例如,可以到郊外看蝌蚪、摘水果、盖沙堡、看星星……跟树木拥抱、和蝌蚪聊天、闭目深吸果香、做城堡之王、向星星许愿、做环保志愿者,向大自然学习、利用大自然创作,建立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童趣、童真和童乐,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有了这样丰富的生活做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愉快、轻松地就写出了《我参加了辩论赛》《我的篆刻老师》《音符中的乐趣》《小邮票,大世界》《我和星星有个约会》等许多生动的作文。四、训练形式,讲究实际作文是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反映。作文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如果在教学中训练刻板,就作文写作文,很容易让学生对作文产生距离感,把作文看得高高在上。这样一来,作文就成为一项最难完成的作业,学生心里畏惧,当然是写不出高质量的习作的。这就成了学生向“优秀作文”求助的一个原因。如果习作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为了需求而写作,妙笔生花,真情自然会融入其中。(一)日记个人日记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是个简单有效的好方法。用它可以记录生活,反映生活,体现日记主人的喜怒哀乐。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可自选内容,也可由教师指定内容,都可以真实自由地表达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奥运会期间,教师号召大家以“奥运”为内容写日记。学生在日记中连续追踪,关心奥运赛事,用自己一颗爱国之心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镜头。读了这样的日记,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幼小的心已经与无数国人的心融合在一起。当国歌在奥运会赛场上一次次响起时,他们也会和运动员一样感到热血沸腾,为胜利者欢呼,为失败者鼓劲儿,为顽强的拼搏者挑起大拇指,为祖国的体育健儿感到自豪和骄傲。循环日记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用一个作文本,小组成员之间每天轮流写日记,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学生每天最期待的就是阅读几个小组的日记,围绕“谁的能更打动人”来评议。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位学生都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抄袭现象就会无处遁形。班级循环日记,不仅使组内成员之间比学赶超,更调动了小组之间的竞争与交流,促进了学生整体习作水平的提高。(二) 赠言毕业生手中都有一些同学录、留言簿之类的纪念册。这是练笔的好机会,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赠言应是饱含真情的、积极向上的、具有鼓舞力量的语言。然后,拿出自己上学时同学写的赠言让学生观看、学习。学生观看之后觉得受益匪浅,才思自然会如涓涓细流从笔尖儿涌出来。例如,“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小学时光,脑海中印下了你奔跑的双脚、有力的双手、脑门上的汗珠、甜甜的笑脸。拣了这空白最大的地方,可话儿还有那么多。”这是充满诗意的温馨回忆;“热情、大方、坚强,活泼、可爱,就是你,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这是对人物概括总结的简笔描摹;“同窗六年,我发现你不仅是一位外表美丽的姑娘,更是一位心灵美的人,羡慕你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废旧的东西到你手里就像获得了新生。”这是人物特点的真实写照。一段段文字填满了纪念册,看到这些,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会幻化出一张张笑脸,感受到同学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三) 书信书信,是一种应用率很高的文体。用它既可以相互反映情况,联系事情,又可以交流想想,讨论问题。这不是通过打电话所能替代的。如《XX,我对你说》这次书信习作中,每个学生通过洁白信纸诉说着心里话。有个学生在信上对她爸爸说出了好久想说、又不敢当面直说的话。信中具体描述了在爸爸不知情的时候,后妈对亲生孩子与“我”的两种冷热态度,对“我”心灵上造成巨大的伤害,“我”渴望得到真正的母爱。但为了不给爸爸“添乱”,以前从未敢说,现在借书信倾吐一下积存很久的心语。她爸爸看完信后,受到了极大触动,久久地抚摸着女儿的头。这是小姑娘情感的直接表白,谁能说这样的习作不感人呢?写信,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锻炼和培养。在书信中,学生交流了情感,明白了道理,受到了教育,获得了鼓励,得到了指点,又进一步引发了写作的欲望。(四)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